號稱劍術高超的荊軻,為什麼會刺殺秦始皇失敗?

2020-12-18 小張趣談歷史

荊軻刺秦王是歷史上最有名的一次刺王殺駕的行動,荊軻本是無名小卒,但因為這次行動卻讓他揚名立外,在歷史上留下了他的故事。但是其中值得我們疑問的是:「荊軻身懷高超劍術去刺殺秦始皇,卻沒有刺殺成功這是為什麼呢?為了找到事情的答案,我翻閱了很多書籍,總結出了幾點,荊軻刺秦王為什麼會失敗的原因,供大家參考。

第一點,荊軻刺殺秦王前準備不充分,荊軻等待的那個神秘的朋友沒有出現

這次刺殺秦始皇的行動,沒有按荊軻的原有計劃行事,與他一塊去的是燕國的武士秦舞陽,秦舞陽這個人沒有什麼本事,只是在很小的時候犯過人命案,也沒見過什麼大的場面,致使他在與荊軻上殿之前,沒有見過這麼大的場面,導致心理緊張害怕渾身發抖,並被侍衛發現留在了殿外,沒有幫上荊軻的忙。

其實荊軻去之前,已經看出這個秦舞陽不是這塊料,之所以荊軻讓他跟著去,是被迫於太子丹的催促,若是按荊軻的計劃,荊軻是要等一個最要好的朋友的,(據說他這個朋友劍術要比荊軻高的多,達到了化的境界。)而他這個朋友不知什麼原因卻遲遲沒有來。這時的太子丹因為害怕這個事情拖時間長了夜長夢多,於是就催荊軻趕快上路,荊軻無奈只好將就著去刺殺秦始皇。所以才引出荊軻臨走之前所說的一句話:「「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結果這次行動,由於荊軻勢單力薄,沒有得力的助手而導致失敗。試想一下這次荊軻刺秦王要是有一個得力的幫手幫助他,這其中的成功率會有多高呢?

第二點,荊軻的刺殺劍術技術還是不行,沒有技術含量

據說荊軻刺秦王之前,曾和當時的劍術大俠蓋聶比過武,蓋聶不屑於荊軻比武,可是荊軻不肯。於是蓋聶怒目直視荊軻,荊軻不敢與蓋聶對視,心中產生恐懼感,把已經快拔出的劍又插回劍鞘之內,轉頭灰溜溜的離開了。他還給大俠魯句踐比過武,魯句踐也不屑於與荊軻比武,大聲呵斥荊軻,荊軻嚇得哆哆嗦嗦地走了。後來,蓋聶曾評價過荊軻的劍術:「他的劍術雖然到了一定的程度,但是還沒有達到化的境界。)大家試想一下,一個刺客若是沒有高強的劍術,就去刺殺大秦帝國秦始皇他會成功嗎?再加上秦始皇自身也有很強的劍術防身。

第三點,荊軻刺秦王意志不堅定,沒有足夠的要殺秦始皇的決心。

荊軻進入鹹陽宮覲見秦始皇,他聽宣帶著樊於期的人頭和地圖,進入大殿來拜見秦始皇,接著秦始皇就讓他打開地圖看看,可令秦始皇沒有想到的是地圖最後,竟有一把鋒利的匕首,並且這把匕首被前來覲見的荊軻拿起來朝自己的胸脯刺來,秦始皇大驚失色暗叫不好,於是一面立即用力甩開荊軻的手,一面快速閃身,躲開荊軻這犀利的一擊,轉頭就想逃走,荊軻就在後面追,這中間秦始皇有幾次想拔出隨身佩戴的寶劍,都因為佩劍太長沒有拔出來,他們就這樣一個跑的快,一個追的急,在這短跑競技過程中,荊軻竟被一個藥袋砸中,荊軻不由得一愣(心想誰在砸我呢,這麼無聊,沒看見我正在辦大事呢!)

就在這一愣神的時間,大臣們紛紛正確的提醒秦始皇,拔寶劍還擊荊軻,這時秦始皇才從慌忙中緩過神來,立即拔出寶劍砍掉荊軻的左手,接著又刺了荊軻幾劍,荊軻說:我本沒有要殺你的心,我只想嚇嚇你,逼迫你歸還燕國的土地,不然的話我早都殺了你了,隨後,殿外趕來的武士都已經過來了,將荊軻殺死了。從這裡可以看出,荊軻殺秦始皇的決心不堅定,處在想殺又不想殺的矛盾之中,大家試想一下像他這樣不堅定的心理狀況,他可能會刺殺成功嗎?很顯然他肯定會以失敗告終的。

雖然荊軻刺秦王這一歷史事件以失敗告終,但是荊軻這種俠義精神確實值得稱頌,他不畏強權,反對秦王暴政,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英雄氣概很值得後人讚揚,這也是為什麼荊軻一直被歷史所銘記的原因。

相關焦點

  • 荊軻是山東大漢,刺殺秦始皇並非單純替太子丹復仇,還有更大使命
    荊軻刺秦王的故事流傳千古,但也可能被誤讀了!太子丹和荊軻的終極目的並不是暗殺秦王,而且荊軻刺秦的基本目標已經達成,並未完全失敗。 由此可見荊軻的劍術很不靠譜,甚至武功也不如秦始皇,臨死前荊軻箕踞大罵:「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約契以報太子也。」
  • 荊軻刺秦王失敗了,為什麼還能名列古代「四大刺客」之首?
    這四個人分別是:專諸,聶政,豫讓,荊軻。而在這四個人之中,荊軻位列「四大刺客」之首。可是我們都知道荊軻的故事,荊軻刺秦失敗,被秦王所殺,最後死得很是悽慘。可為什麼人們會覺得荊軻位列「四大刺客」之首呢?荊軻,是戰國時期的魏國人士,是春秋齊國大夫慶封的後代。荊軻從小到大就十分喜愛劍術,為人十分慷慨仗義。而且荊軻自小就喜歡四處遊歷,喜好結交各類豪情仗義的人。
  • 荊軻刺秦:他是史上有名的刺客,刺殺失敗為何還被傳頌至今?
    文/夢天天若說古代的刺客,無人不知荊軻;若說歷史上有名的刺殺案,非「荊軻刺秦」莫屬!那麼荊軻為什麼要刺秦?又為什麼失敗?他刺秦失敗又為何會被傳頌至今?接下來,我將會從這三個方面帶領大家再次深刻了解一次「荊軻刺秦」案。
  • 張良和荊軻同為刺殺秦始皇,他們本質上有什麼不同?
    張良和荊軻同為刺殺秦始皇的刺客,他們兩個最終的命運卻極不相同,張良在刺殺秦始皇之後機智脫身厚積薄發等待著再創輝煌;而荊軻在刺殺秦始皇之後卻死無全屍,白白得賠上了一條性命。莽夫之勇荊軻,智謀遠慮張良荊軻為人處事太過實在,只為了太子丹的小小的恩惠,大受感動於是被太子丹買通,重情重義的荊軻,抱著為知己者死的信念情願做太子丹的炮灰,他一路劈荊斬刺來到鹹陽宮大殿刺殺秦始皇,決定以死換取流芳百世。事實證明他的名聲確實流傳千古了,但他的英勇就義卻是屬於無謂的犧牲。
  • 你去刺殺秦始皇,以下武器四選一,選第四就沒荊軻什麼事了!
    眾所周知,在中國歷史上曾多次發生刺殺事件,而其中最為人熟知的應該就是荊軻刺秦王了。當時為了推翻秦始皇的統治,荊軻被派去執行刺殺秦始皇的任務。
  • 荊軻刺秦為什麼會失敗?只因他沒做好這幾件事
    《史記刺客列傳》中司馬遷共描述了5個刺客,分別為曹沫、專諸、聶政、豫讓和荊軻。其中描寫荊軻刺秦王用了將近一半的篇幅,雖然荊軻最後刺秦王失敗了,但是由此突顯了刺客這一身份地位的可怕性和重要性,荊軻也留下了忠勇可敬的聲名。
  • 荊軻刺秦的失敗,到底是荊棘的劍術不高,太子丹謀劃不全
    眾所周知的荊軻刺秦,是荊軻的原因還是太子丹的原因呢?燕太子丹的想法是站在國家的立場的,因為當時秦國已經俘虜了韓王,又出兵攻打楚國,北進趙國。趙國擋不住秦國,一定會輸,一旦趙國臣服,那麼燕國就要大禍臨頭。燕國即便調動全國之人也打不過秦軍。
  • 荊軻是戰國著名劍術家,與秦王一對一交手卻挨了八劍,是什麼原因
    秦始皇在位期間,終於拉開了統一天下之戰的大幕。面對秦國強大的軍事優勢,中原各國根本無力抗衡,局面岌岌可危。 一個名叫田光的隱士,向太子丹推薦了一個人:荊軻。荊軻是戰國末期著名的勇士和劍術高手,太子丹一聽之後,立即心領神會,急忙派人尋訪荊軻。
  • 刺殺秦始皇
    壯漢叫荊軻,受人重託,去刺殺秦王嬴政;少年叫秦舞陽,13歲就曾手刃仇人。而今,秦舞陽擔任荊軻的侍從,必要時可助攻。  對於荊軻的朋友們,秦始皇向來是抱著「斬盡殺絕」態度。不過,高漸離太有音樂天賦,秦始皇愛惜他的才華,派人刺瞎他的雙眼,好讓他服務於自己。 這天,秦始皇大宴群臣,高漸離奉旨奏樂。酒過三巡,氣氛活躍起來,大殿上迴蕩秦始皇的爽朗大笑。 突然間,高漸離舉築,撲擊秦始皇。築中藏有鉛塊,被砸中的話,非死即傷。
  • 「以逃見長」的荊軻,除卻「壯士一去不復返」的悲壯,還有什麼?
    於是,固執地以為秦王嬴政暴虐,要不何以背負家國重託的荊軻要與秦舞陽去刺殺秦王。估計現在很多的年輕人也和我當年一樣,對秦始皇的了解,除了歷史課本上寥寥數語(還要背誦秦統一六國的時間線),基本來源於影視作品。比如,古天樂、林峰主演的《尋秦記》,用穿越的戲謔演出了秦始皇一統天下的艱難和複雜。
  • 大秦賦:荊軻刺秦王的真實目的是什麼?
    荊軻刺秦王的故事流傳千古,但也可能被誤讀了!太子丹和荊軻的終極目的並不是暗殺秦王,而且荊軻刺秦的基本目標已經達成,並未完全失敗。秦始皇以隆重的迎賓禮儀接見,少年殺人的秦舞陽卻被盛大的陣勢嚇尿了,腿直打哆嗦,荊軻自己上前向秦始皇講解地圖,圖窮匕見,他用左手把住秦王的袖子,右手用匕首刺殺,一擊未中,秦王逃脫,想拔劍,但是秦國的劍太長,根據《太平御覽》記載,秦始皇身高八尺六寸(198cm),佩劍七尺(一米半以上)所以很難拔出,於是秦王環柱而走,御醫夏無且用藥囊擊中了荊軻也
  • 大秦賦:秦始皇一生四次遇刺,一次比一次兇險,荊軻刺秦只是其一
    以秦始皇為主角的歷史大劇《大秦賦》正在中央八套熱播,在經歷了冗長的宮鬥以及三角戀情之後,秦始皇嬴政終於大權在握,宣布向六國開戰。按常理估計,荊軻刺秦的戲碼應該即將開播,只是不知《大秦賦》劇中對此會如何演繹。
  • 世人兼知荊軻刺秦王,可知義薄雲天的高漸離?
    荊軻刺秦王,最終失敗身亡。沒有一個人能懂荊軻,也沒有一個人敢為荊軻復仇。就連當初任用荊軻的太子丹,最後也被自己的父親處死獻與秦。歷史上僅有一個人,敢已自己的微薄之力,不顧性命為荊軻復仇,此人就是高漸離。
  • 荊軻刺殺秦王,為何失手?真實的故事是這樣的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小品的荊軻刺秦,也聽老人講過這個故事,但是想想如果荊軻真的把秦始皇殺了也就沒有秦朝統一六國的文章了,要知道荊軻刺殺秦王用的是匕首,有句老話說的是兵器一寸長,一寸強,本來燕國就是派來荊軻這個使者來和秦王談頭投降的,秦王也對燕過有足夠的尊敬,但是還是沒想到並沒有看到他們的誠意
  • 壯士一去兮不復返,荊軻刺秦,一個失敗的刺客為何能流傳千年
    壯士一去兮不復返,荊軻刺秦,一個失敗的刺客為何能流傳千年荊軻,他這人從小就喜歡讀書和擊劍,常常靠著自己的劍術與他人交流。但是荊軻並沒有同意,但是在燕王態度誠懇百般請求下,荊軻就直接同意了。後來太子丹就一直拜訪荊軻,好生招待著他,什麼好吃的喝的,還有美女都統統送他,以表誠心。荊軻準備動身時,想到沒有得手的獻禮,就向太子丹請求把樊於期的首級作為獻禮去接近秦將王,後來荊軻就將樊於期親自自己摘下的頭顱作為獻禮了。後來太子丹為他準備一把特製的匕首,並將秦舞陽作為助手陪荊軻一起去進行刺殺任務。
  • 荊軻刺秦王失敗,是自己能力不濟,還是被坑了?
    荊軻刺秦的故事,我已經寫過一次了。以前我的觀念是,荊軻本來不是刺客之才,但是因為受太子丹知遇之恩,明知道刺秦失敗的可能性很大,卻不得不趕鴨子上架,最後果然失敗了。荊軻雖殺身成仁,但也應該為刺秦失敗負最大的責任。
  • 荊軻刺秦,戲耍了我們兩千多年的一出鬧劇.
    如果告訴你,荊軻刺秦,它其實就是一出鬧劇,你會不會打殘我?整個事件的策劃者和推動者,是燕太子丹。他為什麼要策劃這個刺殺秦王的活動呢?用他自己的話說,劫持了秦王,逼他退還被侵佔的各諸侯國土地,並解除燕國危機。如果秦王不配合,那就殺了他,到時候秦國無主,亂成一團,大傢伙正好聯合起來瓜分了它。
  • 《荊軻刺秦王》中,神秘人到底是誰?司馬遷留下的伏筆被誤解了
    燕太子丹督促荊軻儘快啟動刺殺秦王的計劃,而荊軻遲遲沒有上路的原因是在等一個人——他們將共同承擔刺秦的任務。這是荊軻自己選擇的搭檔。"荊軻有所待,欲與俱;其人居遠未來,而為治行。"荊軻遊歷經過榆次,前往蓋聶處拜訪。當與其談論自己對劍術的看法時,蓋聶突然對他怒目而視。主人的這種反應令荊軻大吃一驚,迅速離席出門了。旁人勸蓋聶叫回荊軻,蓋聶說:"剛才我和他談論劍術,他的觀點不對,我用眼睛瞪得他離去,應該是走了。"命人去找荊軻,果然已是離開了榆次。
  • 《大秦賦》中的蒙驁一家,在荊軻刺秦王后,差點被秦始皇滅族
    」蒙氏一族在秦國雖然舉足輕重,讓人沒想到的是,在「荊軻刺秦王」事件發生後,秦始皇一怒之下,差點滅了蒙氏一族。這個故事,還要從頭說起。秦始皇嬴政出生於趙國邯鄲,邯鄲之戰爆發後,他的父親嬴異人逃出邯鄲,而嬴政卻被留在趙國。
  • 荊軻是戰國有名劍客,和秦王一對一交戰卻挨8劍,究竟什麼原因?
    惜哉劍術疏,奇功遂不成。——《詠荊軻》陶淵明荊軻刺秦的故事相信大家都以耳熟能詳,自古以來很多人都對荊軻刺秦以失敗草草結尾而唏噓不已,更有甚者拋開荊軻作為一名刺客的失職不談,而讚嘆其敢於抗擊秦國的大無畏精神,"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更成為荊軻大義赴死的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