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刺客列傳》中司馬遷共描述了5個刺客,分別為曹沫、專諸、聶政、豫讓和荊軻。其中描寫荊軻刺秦王用了將近一半的篇幅,雖然荊軻最後刺秦王失敗了,但是由此突顯了刺客這一身份地位的可怕性和重要性,荊軻也留下了忠勇可敬的聲名。
荊軻刺秦為什麼會失敗?按照荊軻的話來說「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約契以報太子也。」就是說荊軻刺秦的真正目的不是刺死秦王,而是想要挾秦王迫使他籤訂歸還諸侯土地的契約。假如秦王不答應的話,再退而求其次刺死秦王,當然這是萬不得已的最後之舉。
當初燕太子丹見到荊軻說:「希望尋找天下的勇士,以重利誘惑秦王,然後劫持秦王,如果能像曹沫劫持齊桓公那樣的結果就太好了;如果不行,再刺殺死秦王。」(註:魯國的曹沫在會盟上劫持齊桓公要求歸還佔領魯國的土地,齊桓公只好答應了,會盟後齊桓公信守承諾,歸還了佔領魯國的全部土地。)
過程也不必細說了,荊軻帶領勇士秦舞陽和燕國督亢的地圖以及秦王的仇人樊於期的首級一同進獻秦王,結果沒有成功,反被秦王給殺死了。
刺秦失敗糾其原因有:
一、荊軻沒有等到合適的助手
《史記》中記載:「荊軻有所待,欲與俱;其人居遠未來,而為治行。」荊軻一起都準備好了,就在等一個人,那個人住得遠,還沒趕來。至於那個人是誰,沒有提到,我們也不得而知。根據猜測,可能是蓋聶,也可能是魯勾踐,因為他們的劍術都比荊軻的強。可惜那個神秘的人沒登場,不然歷史可能會改寫。
二、荊軻的劍術差
在《史記》中就提到了荊軻曾與蓋聶和魯勾踐談論劍術,注意只是談論了一下,並未真正動手比試,僅僅是談論了一下,荊軻就認輸逃走了。蓋聶據說是當時的第一劍客,能與他談論劍術,荊軻也應該不簡單了吧。誰知荊軻與秦王的幾番爭鬥中,反被秦王給砍斷了左腿,又挨了七八劍給刺死了。魯勾踐也認為荊軻太不講究刺劍的技術,為他刺秦的失敗感到可惜。
三、荊軻的運氣差
荊軻在刺秦王的時候,共有三次機會能抓住秦王,但都沒把握住。第一次,荊軻能夠一手抓住秦王的袖子一手拿匕首,可見荊軻距離秦王應該很近,在自己有充分準備的情況下,而秦王毫無思想準備,應該很容易得手,卻讓秦王掙脫了;第二次,中間追逐過程快抓住秦王了,卻被醫官夏無且扔了個藥袋給耽擱了;第三次,拿匕首投刺秦王,又沒擊中。最後秦王拔出佩劍將荊軻砍死了。
四、秦舞陽弱爆了
十三歲就敢殺人的秦舞陽,見到秦王后,就害怕得渾身發抖,結果被擋到殿外,沒起上任何作用。假如是兩個人一起攻擊秦王的話,就很容易得手了。
只能說,上天眷佑秦王,命不該絕;荊軻運氣太差,註定失敗。人生世事難料,好多事情我們努力了、拼搏了,卻不一定能達到預期的效果,但如果純粹不努力不拼搏,到頭來肯定是竹籃打水一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