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軻是戰國著名劍術家,與秦王一對一交手卻挨了八劍,是什麼原因

2020-12-14 騰訊網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經過數百年的春秋戰國亂世,關中的秦國強勢崛起,虎視中原,隱然有吞併天下之志。秦始皇在位期間,終於拉開了統一天下之戰的大幕。面對秦國強大的軍事優勢,中原各國根本無力抗衡,局面岌岌可危。

公元前227年,秦國先後擊滅了韓趙二國,兵鋒抵達易水,失去屏障的燕國,已經成為秦國的下一個攻擊目標。燕太子丹為此憂心忡忡,面對迫在眉睫的巨大危機,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

雖然說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但燕國的軍事實力與秦國相差懸殊,秦國的軍隊,對燕國構成碾壓式優勢。因此燕國正面硬抗根本不是對手,毫無任何勝算。燕國要想躲過覆滅的命運,必須另尋他途。

燕太子丹遍訪高人,虛心傾聽他們的意見。一個名叫田光的隱士,向太子丹推薦了一個人:荊軻。荊軻是戰國末期著名的勇士和劍術高手,太子丹一聽之後,立即心領神會,急忙派人尋訪荊軻。

見到荊軻後,太子丹說:「秦國吞併六國的野心已不可阻擋,韓楚趙等國相繼覆滅,馬上就會輪到燕國。燕國國小力弱,根本不是秦國的對手。為今之計,只有派一名勇士偽裝成使者,出使秦國,伺機接近秦王並挾持他,逼迫他訂立盟約,退還吞併他國的土地,如期不然,只能殺掉秦王,為天下除此大患」。

這個計劃堪稱石破天驚,深入虎狼之國卻刺殺不可一世的秦王,可想而知難度有多高。荊軻躊躇一番後,最終還是慨然應允,踏上了刺秦之路。荊軻也是藝高人膽大,他早年苦練劍術,遍訪名師,是戰國末期著名的劍術高手。

荊軻偽裝成燕國使者,以獻上燕國地圖為名,終於接近了嬴政。誰知刺秦的結果,卻令人大失所望。刺秦過程中,由於事發倉促,秦國的侍衛和文武百官,最初都沒有反應過來,荊軻和嬴政處於一對一交手狀態。但最終嬴政毫髮無傷,荊軻反而受了重傷,「秦王復擊軻,被八創」,荊軻挨了秦王八劍,奄奄一息,失去反抗能力,被侍衛一擁而上殺死。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令人意想不到的局面?其實分析一下,原因無非以下幾點。一是荊軻雖然是著名劍術家,但他有一點卻和現代的某些「傳武大師」很像,精於演練套路,卻極其缺乏實戰經驗。

《史記》和《戰國策》中記載都顯示,荊軻刺秦之前,並沒有任何與他人實戰搏擊的經歷,更沒有從軍上陣的經歷。這就導致他的實戰經驗極度匱乏,在瞬息萬變的嚴酷實戰中,只會練套路顯然是遠遠不夠的。荊軻就是吃了這樣的虧,刺秦不成被反殺。

第二個原因,秦王嬴政也不是任人宰割的魚腩之輩。秦人歷來有尚武的傳統,秦國歷代國君,有很多本身就勇武過人,甚至親自衝鋒陷陣者也屢見不鮮。秦國歷史上就有三任國君戰死在沙場上。秦王嬴政在這樣濃重的尚武之風的國度中成長起來,實戰技能也不會差。故而在與荊軻對陣時,嬴政才能表現的反應迅速,行動敏捷,出手快準狠,擊敗了荊軻。

第三個原因,荊軻刺秦動手之前,已經被嬴政看出了破綻。他的助手秦舞陽在見到秦王時,「色變震恐」,因過度緊張而表情扭曲,面色異常。精明過人的嬴政,很可能已經起了警惕之心,有所防範,故而荊軻難以得手。

相關焦點

  • 荊軻是戰國有名劍客,和秦王一對一交戰卻挨8劍,究竟什麼原因?
    惜哉劍術疏,奇功遂不成。——《詠荊軻》陶淵明荊軻刺秦的故事相信大家都以耳熟能詳,自古以來很多人都對荊軻刺秦以失敗草草結尾而唏噓不已,更有甚者拋開荊軻作為一名刺客的失職不談,而讚嘆其敢於抗擊秦國的大無畏精神,"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更成為荊軻大義赴死的代言。
  • 號稱劍術高超的荊軻,為什麼會刺殺秦始皇失敗?
    為了找到事情的答案,我翻閱了很多書籍,總結出了幾點,荊軻刺秦王為什麼會失敗的原因,供大家參考。第一點,荊軻刺殺秦王前準備不充分,荊軻等待的那個神秘的朋友沒有出現這次刺殺秦始皇的行動,沒有按荊軻的原有計劃行事,與他一塊去的是燕國的武士秦舞陽,秦舞陽這個人沒有什麼本事,只是在很小的時候犯過人命案,也沒見過什麼大的場面,致使他在與荊軻上殿之前,沒有見過這麼大的場面,導致心理緊張害怕渾身發抖,並被侍衛發現留在了殿外,沒有幫上荊軻的忙
  • 大秦賦:荊軻刺秦王的真實目的是什麼?
    荊軻之刺秦王,也多因情面故,認為中國的殺手為情面殺人,情面在中國比什麼都貴重,把善於謀略的荊軻看作為情面而喪身的莽夫。以上這些評價筆者不敢苟同,甚至覺得可笑。原因在於蘇軾、蒲松齡、易中天們忘記荊軻的真實身份,他是燕國的上卿,衛國的謀士,齊國的外交家,而不單單是一位普通的刺客。司馬遷在《史記·刺客列傳》中明確介紹了荊軻的出身:荊軻者,衛人也。其先乃齊人,徙於衛,衛人謂之慶卿。而之燕,燕人謂之荊卿。
  • 荊軻刺秦:惜哉劍術疏,奇功遂不成。其人雖已歿,千載有餘情
    戰國中期以後,秦並六國之勢已經形成。面對強秦吞併之勢,各國有志之士奮起抗秦,其中有諸侯卿相,如廉頗、藺相如、屈原、唐雎,也有閭巷布衣,如魯仲連、侯嬴、朱亥等。他們的事跡中最為悲壯的要算是荊軻刺秦王了。荊軻是衛國人。與一般的任俠使氣殺人之輩不同,他喜歡讀書和擊劍為人深沉有膽略,胸懷大志,不苟生死,深明大義。荊軻曾以劍術遊說衛國國君,但沒有得到任用。
  • 荊軻真要刺秦王?讀懂了才明白今人無法理解的戰國時期時代邏輯
    荊軻刺秦王的說法本就是錯誤,以今人的邏輯,是要歌頌荊軻大義凜然,勇於獻身的精神,其實大錯特錯。荊軻是珍愛生命的人,他不會隨隨便便獻出生命,即使面對的是秦王。要了解荊軻和秦王的真實,首先要了解荊軻是什麼人。荊軻和秦王的故事,主要出自司馬遷的《史記》,《史記》的歷史價值是被公認的,因此,我就從《史記》著手為朋友們剖析荊軻見秦王到底想做什麼。
  • 成語:「圖窮匕現」——荊軻和秦王,你成年後站誰?
    【成語出處】《戰國策·燕策三》:「秦王謂軻曰:「起,取武陽所持圖。」軻既取圖奉之,發圖,圖窮而匕首纆見。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纆抗之。」解釋:秦王對荊軻說:「起來,把拿的地圖取過來。」荊軻就取過地圖奉獻上去,打開捲軸地圖,地圖完全展開時露出了匕首,說時遲那時快,荊軻左手拉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抓過匕首就刺向秦王,可惜沒能刺中。
  • 春秋戰國時期的武學高手,原來真有劍聖!
    雖然沒有小說裡面寫的那麼誇張,但武技絕非現代人能比的:一、專諸、要離吳國的專諸、要離,都是春秋末期最為著名的刺客。為《史記·刺客列傳》的四大刺客之二。武功可不是荊軻能比的。二、養由基養由基的箭,在中國射手中,有著極其崇高的地位。但他又不像後裔那麼虛無縹緲,他的事跡,他的功夫,是的的確確存在的。
  • 荊軻刺秦為什麼會失敗?只因他沒做好這幾件事
    荊軻刺秦為什麼會失敗?按照荊軻的話來說「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約契以報太子也。」就是說荊軻刺秦的真正目的不是刺死秦王,而是想要挾秦王迫使他籤訂歸還諸侯土地的契約。假如秦王不答應的話,再退而求其次刺死秦王,當然這是萬不得已的最後之舉。
  • 荊軻刺秦的失敗,到底是荊棘的劍術不高,太子丹謀劃不全
    眾所周知的荊軻刺秦,是荊軻的原因還是太子丹的原因呢?燕太子丹的想法是站在國家的立場的,因為當時秦國已經俘虜了韓王,又出兵攻打楚國,北進趙國。趙國擋不住秦國,一定會輸,一旦趙國臣服,那麼燕國就要大禍臨頭。燕國即便調動全國之人也打不過秦軍。
  • 荊軻是山東大漢,刺殺秦始皇並非單純替太子丹復仇,還有更大使命
    荊軻刺秦王的故事流傳千古,但也可能被誤讀了!太子丹和荊軻的終極目的並不是暗殺秦王,而且荊軻刺秦的基本目標已經達成,並未完全失敗。荊軻之刺秦王,也多因情面故,認為中國的殺手為情面殺人,情面在中國比什麼都貴重,把善於謀略的荊軻看作為情面而喪身的莽夫。 以上這些評價筆者不敢苟同,甚至覺得可笑。 原因在於蘇軾、蒲松齡、易中天們忘記荊軻的真實身份,他是燕國的上卿,衛國的謀士,齊國的外交家,而不單單是一位普通的刺客。
  • 樊於期為秦王所用,為何要背叛幫荊軻刺殺秦王?
    隨著電視劇大秦賦的熱播,也讓我們更加了解到秦國當時的歷史,這部電視劇也將我們重新拉回了戰國末年的跌宕起伏的時局。在電視劇中有一個角色算是配角,但是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他就是在朝堂當中擁有至高位置的呂不韋的護衛,這個人叫做樊於期。
  • 荊軻刺秦王:菜鳥刺客加豬隊友,遇到神功護體的秦王,怎能不失敗
    為何說荊軻是一個菜鳥?我們或許能從司馬遷的筆下找到答案軻既取圖奏之,秦王發圖,圖窮而匕首見。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椹之。未至身,秦王驚,自引而起,袖絕。拔劍,劍長,操其室。時惶急,劍堅,故不可立拔。荊軻逐秦王,秦王環柱而走。群臣皆愕,……遂拔以擊荊軻.斷其左股。荊軻廢,乃引其首以摘秦王,不中,中桐柱。秦王復擊軻,軻被八創。
  • 《史記·刺客列傳》品譯(五)荊軻刺秦王
    荊軻籍貫山東,也不知道是哪個祖輩,把家搬到了戰國七雄之八的衛國。荊軻在衛國成長,讀讀書,練練劍。練到滿意後,去見衛元君,表示自己書劍雙絕,願意輔佐輔佐。衛元君正是用人之際,聊了幾句,沒有用他。荊軻得不到賞識,尋思廟小妖風大,得去大廟,收拾收拾開始流浪。流浪到了榆次這個地方,上門找當世名劍客蓋聶論劍。
  • 荊軻刺秦王失敗了,為什麼還能名列古代「四大刺客」之首?
    這四個人分別是:專諸,聶政,豫讓,荊軻。而在這四個人之中,荊軻位列「四大刺客」之首。可是我們都知道荊軻的故事,荊軻刺秦失敗,被秦王所殺,最後死得很是悽慘。可為什麼人們會覺得荊軻位列「四大刺客」之首呢?荊軻,是戰國時期的魏國人士,是春秋齊國大夫慶封的後代。荊軻從小到大就十分喜愛劍術,為人十分慷慨仗義。而且荊軻自小就喜歡四處遊歷,喜好結交各類豪情仗義的人。
  • 荊軻刺秦:他是史上有名的刺客,刺殺失敗為何還被傳頌至今?
    家散萬金酬士死,身當一劍答君恩荊軻刺秦的主要起因是受太子丹指使。太子丹為質鹹陽多年,聽到並看到秦王嬴政無情殺死自己的弟弟、鴆死自己的仲父、流放自己的母親,還濫殺無辜、屠戮大臣,並一舉兼併韓、魏、趙、楚諸國,因此內心對嬴政充滿了恐懼。
  • 刺客的信條——荊軻和無名,誰是《英雄》
    荊軻持首級、秦舞陽持地圖上殿。秦殿肅穆巍峨,秦舞陽面露懼色、雙腿顫抖。秦國群臣見狀而生疑,荊軻笑看秦舞陽、對秦王言道「此乃北方蠻夷之粗鄙人,未見過大世面,也未曾拜見過天子,故驚怕。望大王原諒並準其上殿完成使命。」秦王稍微遲疑,只命荊軻攜地圖近前。
  • 荊軻和燕太子丹只是萍水相逢,荊軻怎麼就願意慷慨赴死呢?
    很多歷史學家在研究,關於這個荊軻,史書上沒有明確記載他的身世是怎樣的,他為啥要刺殺秦王呢?燕太子丹對他沒那麼大的恩情,兩個人萍水相逢,毫無交集,荊軻怎麼就願意慷慨赴死呢?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史書裡有一點兒記載,荊軻是衛國人,喜好讀書、擊劍,文武全才。
  • 荊軻刺秦王的太子丹到底與秦王政有多大仇?
    荊軻刺秦王是歷史書裡的名場面,荊軻因為刺殺秦王而名聲大噪,成功躋身頂級歷史人物圈子。共同患難,成兄弟:荊軻刺秦王是燕太子丹一手策劃的。幼年同為質子的燕單和嬴政兩人算是個小學同學,身處異國他鄉時間長了就成了好朋友關係非常鐵,估計一塊在趙國掏過鳥窩,坐過搖搖,去過小賣部,慢慢就成了一對好兄弟,等秦始皇在九歲回鹹陽之後,秦始皇跟他小時候的好兄弟太子丹聯繫就不多了,畢竟當時通訊技術還很不發達,要及時聯繫就只有靠託夢了。嬴政繼位秦王后太子丹入秦為質。
  • 荊軻刺秦,戲耍了我們兩千多年的一出鬧劇.
    荊軻名列春秋戰國五大刺客之一,他刺殺秦王嬴政的功勳戰績也在歷史長河中傳述了兩千多年。
  • 荊軻刺秦助手秦舞陽十二歲就當街殺人,為何見了秦王卻嚇得發抖?
    如今,人們在為荊軻感到惋惜時,還會對陪同荊軻一起出使的秦舞陽感到憤怒,因為他全程沒能幫上什麼忙,還因為見到秦王發抖差點露餡。不過,後世的一種說法卻認為,實際上秦舞陽並非是因害怕秦王而渾身發抖,他其實是被誤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