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軻刺秦助手秦舞陽十二歲就當街殺人,為何見了秦王卻嚇得發抖?

2021-02-13 歷史人物簡史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是勇士荊軻出發刺殺秦王前所吟唱的名句,後人因其蒼涼悲壯而時常誦讀,並將其命名為《易水歌》。

儘管歌詞的內容非常通俗簡單,但它通過短短兩句十五個字就描繪出了寒風蕭索、易水激寒,下定決心的壯士毅然踏上不歸路的生動畫面,令人仿佛身臨其境,實在非常具有表現力。

唱罷《易水歌》,荊軻英勇奔赴秦國王宮,並在見到秦王嬴政後先拿出燕國地圖表示降意,又在展開地圖後將藏在圖裡的匕首抽出,準備刺殺秦王,此之謂"圖窮匕見"。最後的結局大家也都很清楚,荊軻被秦王反擊而死,刺殺宣告失敗。

如今,人們在為荊軻感到惋惜時,還會對陪同荊軻一起出使的秦舞陽感到憤怒,因為他全程沒能幫上什麼忙,還因為見到秦王發抖差點露餡。不過,後世的一種說法卻認為,實際上秦舞陽並非是因害怕秦王而渾身發抖,他其實是被誤會的。

那麼首先,我們先來看看被記載於《史記》,且廣泛存在於人們認識中的秦舞陽到底是個怎樣的形象。據司馬遷在《刺客列傳》中的記述,秦舞陽是燕國的勇士,年僅十二歲就曾經殺過人,他眼神兇狠,人們都不敢與之對視。另外,根據《匈奴列傳》載:"燕有賢將秦開……與荊軻刺秦王秦舞陽者,開之孫也",可見,秦舞陽其實是出身將門。

秦王政十九年(前228),東出的秦軍勢如破竹地攻破了韓國、趙國,開始向燕國逼近。面對即將到來的威脅,燕太子丹選擇了孤注一擲,試圖採用刺殺秦王的辦法阻擋秦軍的前進,為諸侯的抵抗提供喘息之機。在俠士田光的推薦下,太子丹厚待荊軻,讓他前去刺殺秦王,臨行前,荊軻還準備了秦國叛將樊於期的首級,以此放鬆秦王的警惕。

為了防止荊軻勢單力孤,太子丹專門安排了秦舞陽作為助手,上文已經說到,此人出身名門、年幼殺人,可謂忠實勇猛。

不料,到了秦王的面前,荊軻面不改色,秦舞陽卻"色變振恐",也就是不但神色大變,還身體發抖,感到驚恐。大殿裡的臣子看到秦舞陽的反常舉動,都感到十分奇怪,好在荊軻及時圓場道:"北蠻夷之鄙人,未嘗見天子,故振攝。"

之後的篇幅裡,司馬遷都圍繞著秦王和荊軻的追逐展開描寫,秦舞陽卻悄無聲息地消失了,直到最終荊軻被殺,秦舞陽到底遭遇了什麼都沒被提起。一般的理解認為,當時的秦舞陽因為過於害怕而不敢上前,明明身為助手卻毫無作為。因此,後人在惋惜荊軻刺秦的失敗時,往往會再責怪一句秦舞陽是"豬隊友"。

筆者認為,秦舞陽或許並非是不敢上前幫忙,而是還沒來得及幫忙就被抓住了。當時,秦王坐在主座,與大臣們離得都不近,而荊軻是因為要獻上首級、地圖才得以上前接近。等到荊軻掏出匕首,秦舞陽還在大殿之下,恐怕還沒等到衝上前去就已經被大臣和武士們抓住或格殺了,所以當然也就沒辦法幫到荊軻。

拋開秦舞陽當時遭遇了什麼,似乎所有人都認定秦舞陽是個表面,實際上欺軟怕硬,看到比自己更加霸氣的秦王就嚇得不敢出聲的膽小鬼。

但如果打開一本名叫《燕丹子》的傳記,我們或許可以看到不一樣的歷史。在這本約成書於戰國至東漢的傳記中,知名俠客田光在為太子丹推薦刺秦勇士時曾表示"然竊觀太子客,無可用者。夏扶,血勇之人,怒而面赤;宋意,脈勇之人,怒而面青;舞陽,骨勇之人,怒而面白。光所知荊軻,神勇之人,怒而色不變。"

也就是說,當時太子丹的門客當中,夏扶"血勇",一生氣就會臉色發紅;宋意"脈勇"一旦發怒,就會臉色鐵青;秦舞陽"骨勇"一旦生氣,就會面色發白。唯有荊軻是"神勇",不管如何發怒都不會表現在臉上。我們今天說一個人被嚇到,會說他面無血色、臉色煞白,但按照《燕丹子》的說法,這正是秦舞陽氣憤的表現。

如果相信秦舞陽的發抖和面色蒼白都是發怒所至,我們可以理解為他是因對秦王嬴政威脅自己的家園而怒不可遏,因此沒能控制神色。

要是如此解釋,或許秦舞陽多年以來受到人們的非議是沒那麼公正的。當然,因為《燕丹子》並非正史,我們也不能完全信任它的說法,只能說在史書有限的記載下,秦舞陽的形象並不完整。


歷 史 人 物 簡 史

historical-figure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歷史人物

相關焦點

  • 荊軻刺秦,秦舞陽嚇得發抖,為啥沒安排更勇敢的人做荊軻副手?
    現代人看荊軻刺秦王的故事,有時會發出一個疑問:與荊軻同去的秦舞陽,在秦王面前嚇得渾身發抖,最後只有荊軻獨自刺殺秦王。如果當時有個比秦舞陽更勇敢的人做荊軻副手,最終的結果會不一樣,秦王可能被刺死,歷史也將重新改寫……當時,為什麼沒有安排更勇敢的人作荊軻副手呢?
  • 荊軻刺秦王時,秦舞陽嚇得發抖,燕丹為何不讓荊軻等更勇猛的人?
    其中最有名氣的一次,便要數荊軻行刺秦王嬴政這次了。這次行刺事件,荊軻離成功只有一步之遙,這一步就壞在了與荊軻同去行刺的秦舞陽身上。荊軻與秦舞陽兩人一同上殿,本該是默契配合,但是見到秦王之後,秦舞陽卻差點嚇尿了,以至於面色刷白全身發抖。在圖窮匕見荊軻和秦王兩人追逐時,如果秦舞陽能上前幫荊軻一把,這事基本就成了。那麼問題就來了,荊軻本來已經找好了更勇猛的人做搭檔,太子丹為何卻不讓荊軻等呢?我們一起來看。
  • 荊軻刺秦王時,副手12歲殺過人的秦舞陽,為何嚇得直哆嗦?
    荊軻刺秦王的故事,我們都是很熟悉的,但是,我們了解荊軻刺秦王時,關注的人往往只有荊軻和秦王嬴政,我們把荊軻的副手給忘記了。 荊軻的副手就是秦舞陽! 燕國能讓秦舞陽當荊軻的副手,去完成刺秦王的重任,相比秦舞陽也不是簡單的人呀。
  • 荊軻的配角:秦舞陽
    荊軻捧著裝了樊於期頭顱的盒子,秦舞陽捧著督亢的地圖,一步步走上秦國朝堂的臺階。秦舞陽一見秦國朝堂那副威嚴樣子,不由得害怕得發起抖來。秦王左右的侍衛一見,吆喝了一聲,說:「使者怎麼變了臉色?」荊軻回頭一瞧,果然見秦舞陽的臉又青又白,就賠笑對秦王說:「粗魯的人,從來沒見過大王的威嚴,免不了有點害怕,請大王原諒。」
  • 【睡前故事】| 少年勇士秦舞陽,為什麼在秦始皇面前慫了?
    荊軻刺秦的故事可謂是婦孺皆知,荊軻刺秦時,還有一個重要人物陪伴著他,這個人就是燕國的勇士,十二歲的時候就敢殺人的秦舞陽。
  • 荊軻刺秦的時候,秦舞陽為啥沒有幫忙?他嚇得走不動路是真的嗎
    因此,在荊軻刺秦王的過程中,12歲殺人的秦舞陽,到了秦國以後,才會瑟瑟發抖,差點提前把荊軻給交代在了秦國。一、秦舞陽12歲殺人,心理素質未必就達標。那是個什麼時代?本就是戰國時代,法家思想還在傳播過程中,並不是所有地方的百姓都守法,殺個把人真的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 揭秘:秦舞陽,燕國第一勇士淪為千古第一慫士之謎!
    秦武陽,十三歲,武藝十分高強,性格勇猛異常,敢在大庭廣眾之下當街殺人。左右望去,只要在他視線之內,就沒人敢有膽抬頭與他對視。太子丹非常認可秦舞陽的勇力,於是指派他作為荊軻的使團跟班,作為刺秦的助手和保險。
  • 我真的只有十三歲!《大秦賦》的秦舞陽,亮了!
    最近看了幾集《大秦賦》,恰好看到感興趣的刺秦戲,作為荊軻刺秦助手的秦舞陽著實讓龍馬君眼前一亮。
  • 荊軻刺秦王為什麼會失敗,原來是此人掉了鏈子,導致計劃改變
    ,解除了東胡對燕國的威脅,秦舞陽作為名將之後,在十三歲的時候就敢殺人,一般人不敢正眼看他。 13歲是古人的舞勺之年,意思就是這個年齡是學習勺舞的年齡,還不是一個成年人,秦舞陽隨荊軻刺殺秦王時的年齡史書沒有明確記載,只是說秦舞陽13歲殺了人,又沒有說秦舞陽13歲去刺殺秦王,想想也不可能,這麼重要的任務不可能派出一個未年人去執行。
  • 荊軻刺秦為什麼會失敗?只因他沒做好這幾件事
    荊軻刺秦為什麼會失敗?按照荊軻的話來說「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約契以報太子也。」就是說荊軻刺秦的真正目的不是刺死秦王,而是想要挾秦王迫使他籤訂歸還諸侯土地的契約。假如秦王不答應的話,再退而求其次刺死秦王,當然這是萬不得已的最後之舉。
  • 荊軻刺秦的失敗,到底是荊棘的劍術不高,太子丹謀劃不全
    眾所周知的荊軻刺秦,是荊軻的原因還是太子丹的原因呢?燕太子丹的想法是站在國家的立場的,因為當時秦國已經俘虜了韓王,又出兵攻打楚國,北進趙國。趙國擋不住秦國,一定會輸,一旦趙國臣服,那麼燕國就要大禍臨頭。燕國即便調動全國之人也打不過秦軍。
  • 荊軻刺秦王:菜鳥刺客加豬隊友,遇到神功護體的秦王,怎能不失敗
    為何說荊軻是一個菜鳥?我們或許能從司馬遷的筆下找到答案軻既取圖奏之,秦王發圖,圖窮而匕首見。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椹之。未至身,秦王驚,自引而起,袖絕。拔劍,劍長,操其室。時惶急,劍堅,故不可立拔。荊軻逐秦王,秦王環柱而走。群臣皆愕,……遂拔以擊荊軻.斷其左股。荊軻廢,乃引其首以摘秦王,不中,中桐柱。秦王復擊軻,軻被八創。
  • 荊軻刺秦王的太子丹到底與秦王政有多大仇?
    荊軻刺秦王是歷史書裡的名場面,荊軻因為刺殺秦王而名聲大噪,成功躋身頂級歷史人物圈子。共同患難,成兄弟:荊軻刺秦王是燕太子丹一手策劃的。五星級酒店總統套房、豪車、美女、奇珍異寶,只要荊軻有需求,就讓荊軻儘可能地享受人間的幸福人生。荊軻也在太子丹的關照下,在燕國享受著榮華富貴,小日子過得甚是自在。太子丹命荊軻著手準備刺殺秦王:公元前228年,王翦等人率軍滅掉趙國,太子丹看形勢不妙,於是問荊軻打算什麼時候去秦國。然後荊軻反問太子丹:我兩手空空去鹹陽見你小學同學,你覺得你同學能見我嗎?
  • 荊軻刺秦王時,為什麼地圖由荊軻奉上,而不是太監或其他人呢?
    有了樊於期的人頭和督亢地圖,再有膽大的荊軻,事情可能就有眉目了。秦王一聽說樊於期的人頭已經被燕國特使送到了,還有膏腴之地督亢,秦王答應了鹹陽宮接見燕國使者。虛名在外的秦舞陽怯場了 ,他其實不應該到秦國去荊軻是主角,還得配備一個副手。
  • 荊軻刺秦:他是史上有名的刺客,刺殺失敗為何還被傳頌至今?
    文/夢天天若說古代的刺客,無人不知荊軻;若說歷史上有名的刺殺案,非「荊軻刺秦」莫屬!那麼荊軻為什麼要刺秦?又為什麼失敗?他刺秦失敗又為何會被傳頌至今?接下來,我將會從這三個方面帶領大家再次深刻了解一次「荊軻刺秦」案。
  • 荊軻刺秦 擊築揚歌——荊高篇
    「荊軻既至燕,愛燕之善擊築者高漸離。荊軻嗜酒,日與高漸離飲於燕市,酒酣以往,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而歌於市中,相樂也,已而相泣,旁若無人者。」——《史記 刺客列傳》  荊軻,本來是衛國人,遊歷的時候來到了燕國。  到了燕國後,發現燕國有三寶——燕國的狗肉好吃,和一位燕國隱士聊得來,還有個彈得一手好琴的高漸離。
  • 荊軻刺秦:惜哉劍術疏,奇功遂不成。其人雖已歿,千載有餘情
    他們的事跡中最為悲壯的要算是荊軻刺秦王了。荊軻是衛國人。與一般的任俠使氣殺人之輩不同,他喜歡讀書和擊劍為人深沉有膽略,胸懷大志,不苟生死,深明大義。荊軻曾以劍術遊說衛國國君,但沒有得到任用。荊軻不屑於私鬥,有很高的修養。他曾經到榆次與當地一位豪俠蓋聶論劍術,蓋聶對他怒目而視,荊軻並不與他計較,一走了之。
  • 大秦賦:荊軻刺秦王的真實目的是什麼?
    荊軻刺秦王的故事流傳千古,但也可能被誤讀了!太子丹和荊軻的終極目的並不是暗殺秦王,而且荊軻刺秦的基本目標已經達成,並未完全失敗。荊軻之刺秦王,也多因情面故,認為中國的殺手為情面殺人,情面在中國比什麼都貴重,把善於謀略的荊軻看作為情面而喪身的莽夫。以上這些評價筆者不敢苟同,甚至覺得可笑。
  • 荊軻刺秦王,樊於期為何主動獻出自己的頭顱?他不怕死嗎?
    太子丹讓荊軻刺秦王找誰去完成刺殺嬴政的使命呢?太子丹身邊的人,就給他推薦了荊軻,說若是燕國有能刺殺嬴政的人,也只有這個荊軻了。太子丹就找到了荊軻。當太子丹把自己的計劃告訴荊軻後,荊軻說這個任務太重了,自己完成不了。
  • 戰國故事,圖窮匕首見,荊軻刺秦王
    太子丹就叫人把地圖拿了出來,荊軻又去見了樊於期對他說:「秦王害死了將軍的父母宗族,將軍想報仇,我決定去行刺,怕的是見不到秦王,我要是能夠拿著將軍的頭顱去獻給他,他準能讓我見他!」樊於期想了片刻,為了報仇就拔出寶劍來自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