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響,國際運輸渠道受阻,海外優秀紙本學術期刊 難以運回國內...

2020-12-22 中國新聞出版網

  □本報記者 樊凡

  中圖公司按需印刷技術保障海外出版物在國內如期發行。

  資料圖片

 

  前不久,在國內訂閱美國IGI Global出版社學術期刊的讀者如期收到訂閱期刊,他們原以為,2020年的首本期刊可能會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而「失約」或「遲到」。目前,由IGI Global委託中國圖書進出口(集團)總公司生產的首批按需印刷期刊已正式面向國內讀者發行,這標誌著由中圖公司提供的海外紙本期刊按需印刷解決方案正式落地,也開創了國內海外進口期刊新的服務模式。

  確保期刊不「遲到」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國已經基本得到控制,但海外仍在加速擴散。隨著各國邊境的不斷關閉,航空、鐵路、海運等傳統運輸渠道受限,導致海外優質學術期刊在國內的正常發行面臨困難。

  「為保障留在中國的外籍人士和中國科研機構、學術單位等訂戶的閱讀需求,中圖公司圍繞按需印刷等核心技術為紙質出版物提供硬核解決方案,保障海外圖書、學術期刊、報紙的印刷發行。」中圖公司報刊進口中心主任吳健蓉告訴《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

  「受此次疫情影響,國際運輸的不確定性增大,這對實時性要求較高的學術期刊發行造成一定影響。」吳健蓉說,由中圖公司按需印刷的期刊和海外出版社在美國印刷的期刊,在用紙、規格、裝幀、封面包裝等方面完全相同,但因為節省了國際運輸的時間,客戶在期刊出版後很快就能看到當期紙質期刊。「目前來看,IGI Global比其他未與中圖合作按需印刷的國際出版商獲得了更好的收益。」吳健蓉說。

  在印刷企業批量生產印刷之前,出版社往往會要求印刷廠提供樣書來保證品質。中圖公司圖書進口中心主任孔曉華告訴記者:「海外出版單位的生產控制部門前期會用較長時間與中圖公司進行溝通,對方首先提供印刷用的非常詳盡的元數據和印刷文件,對紙張、油墨、設備、裝幀等提出明確要求,中圖公司以多年來與海外出版商印刷合作數據對接的經驗,會按照要求完成提供紙樣集、印刷報價和製作樣書等前期工作。」

  海外出版物需求將反彈

  此次疫情造成海外印刷業大面積停工,出版單位採選停滯,出版物積壓。孔曉華認為,待正式復工後,國內對於海外優秀出版物的需求將可能強烈反彈。「屆時客戶對訂單實時需求、到貨時效要求較高,按需印刷可以發揮優勢滿足學術研究機構和廣大讀者的需求。」孔曉華說。

  孔曉華以中圖公司與IGI Global的合作經歷向記者舉例說明:2019年IGI Global希望在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上展示多品種的學術圖書,但與此同時面臨了兩個問題:一是IGI Global的圖書開本大,非常厚重,展品國際運輸的成本會比較高;二是如果這些展品在美國印製後,再通過國際運輸渠道運至中國參展,時間恐怕趕不及。「於是IGI Global果斷將圖書展品委託中圖公司開展按需印刷,開啟了與中圖公司的多品種按需印刷合作。2019年圖博會之後,雙方正式籤約進行圖書、期刊的全品種合作。」孔曉華告訴記者。

  而在此之前,IGI Global出版的圖書期刊往往是在美國印製完成後,通過國際運輸渠道運送至國內進行發行。「按需印刷極大減少了出版物的國際運輸成本和時間成本。」孔曉華說。

  目前,共有來自全球的13個海外出版社向中圖公司按需印刷資源授權2.5萬種,美國英格拉姆出版社授權可印刷品種元數據475萬種、2020年新增14萬種。此次疫情期間,除IGI Global之外,與中圖公司合作的海外雜誌還有《福布斯》中文版、新加坡《財新》雜誌等。「De Gruyter、Emerald等出版社以及日本化學會等機構合作的海外期刊也有意向籤約,現正積極推進書、刊按需印刷的落地。」孔曉華說。


相關焦點

  • 上海交大七本期刊入選「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和「中國...
    報告報導了我國學術期刊被國際期刊引用的他引總被引頻次(TC)、他引影響因子(IF)和影響力指數(CI)等重要的期刊評價指標,遴選了CI排名TOP 5%的期刊為「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TOP 5-10%的期刊為「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
  • 國家郵政局:努力構建國內和海外的防疫物資寄遞運輸「綠色通道」
    3月29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提升國際航空貨運能力穩定供應鏈有關情況。 國家郵政局政策法規司司長金京華介紹,疫情發生以來,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的統一指揮調度下,組織郵政快遞企業,通過境外中轉、增加包機、開闢航線等方式來積極應對,努力構建國內和海外的防疫物資寄遞運輸「綠色通道」。
  • 【資訊快遞】2020「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名單,175本!
    【資訊快遞】2020「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名單,175本!本報告報導了我國學術期刊被國際期刊引用的他引總被引頻次(TC)、他引影響因子(IF)和影響力指數(CI)等重要的期刊評價指標,遴選CI排名TOP5%的期刊為「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TOP5-10%的期刊為「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
  • 《土木工程學報》連續7次榮獲「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
    2020年12月17日,由中國知網與清華大學圖書館聯合研製的《中國學術期刊國際引證年報》發布了2020年度「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榜單。我會主辦期刊《土木工程學報》再次入選,排名第111位。2020年12月17日,由中國知網與清華大學圖書館聯合研製的《中國學術期刊國際引證年報》發布了2020年度「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榜單。
  • 第七次入選「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管理工程學報》如何...
    為客觀認識我國學術期刊的國際影響力水平,支持各期刊的質量提升和國際化發展道路,自2012年起,中國知網和清華大學圖書館每年聯合研製《中國學術期刊國際引證年報》,通過對2萬餘種國際學術期刊引文大數據的挖掘,分析我國學術期刊的國際引證情況,發布我國學術期刊被國際期刊引用的他引總被引頻次(TC)、他引影響因子(IF)和影響力指數(CI)等重要的期刊評價指標。
  • Protein & Cell告訴你 「中國血統」的英文學術期刊靠什麼被認可
    利用9年多時間,將一份具有純正「中國血統」的英文學術期刊辦到受國際學術界認可的程度,靠的是辦刊人獨具的選稿慧眼、嚴格的審稿標準、非營利的辦刊宗旨,而最終受益的是獲得了更多學術話語權的中國優秀科學家與中國生命科學事業。
  • 中國有了影響因子超20的國際一流期刊後,可以帶動一批「種子選手...
    影響因子是目前國際上通行的一項客觀的期刊評價指標,即期刊前兩年發表的論文在當年的被引用總次數除以該期刊前兩年發表的論文總數。2006年,《細胞研究》的影響因子只有2.161,一份名不見經傳的期刊要想爭取國內外科學家的優秀論文並不容易。2007年2月7日,《細胞研究》發表了原中科院生化與細胞所陳正軍課題組關於DNA修復的一篇論文。
  • 影響因子首破20!上海科技期刊躋身國際一流期刊陣營
    根據科睿唯安最新公布的2019年度期刊引證報告(JCR),誕生於上海的《細胞研究》以20.507的影響因子,創下中國本土學術期刊影響因子的歷史新高,在本學科領域期刊中排名世界第七、亞太第一。誕生於上海的《細胞研究》的影響因子實現從2到20的跨越,創下中國本土學術期刊影響因子的歷史新高,在本學科領域期刊中排名世界第七、亞太第一。
  • 重慶郵電大學主辦的英文期刊DCN榮登「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
    2020年12月17日,《中國學術期刊國際引證年報》(2020版)正式發布,重慶郵電大學主辦的英文期刊Digital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s(DCN)憑藉195.601的國際影響力指數CI值再次榮獲「2020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稱號(Top5%),這是自2018年起本刊連續第三年榮獲該稱號
  • 上海一科技期刊影響因子超過20
    走出去」進入國際評價體系「走進去」擁有學術話語權「走上去」躋身頂尖之列 中國首次 上海一科技期刊影響因子超20上海正致力培育一批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在國際學術期刊界形成「上海樣本」樹立「中國標杆」 ■上海科技期刊《細胞研究》影響因子為20.507,這是我國自主創辦的科技期刊影響因子首次超越20,在本學科領域期刊中排名世界第七、亞太第一
  • 歐洲奶粉品牌暫時未受疫情所困,後續影響還無法評估
    在荷蘭主要從事「牛欄」奶粉代購的吉米(化名)告訴新京報記者,過去其公司代購奶粉主要走國內倉發貨和海外直郵兩種渠道,而國內倉產品也是提前從荷蘭小包運回至國內的。眼下受歐洲疫情影響,國內倉已經斷貨,海外直郵則要1個月左右才能送到客戶手中。英國某奶粉代購拍攝照片顯示,當地部分商超已對嬰幼兒奶粉限購。
  • 《植物學報》英文版:探路學術期刊國際化—新聞—科學網
    早在1998年,《植物學報》就被SCI資料庫收錄,是國內最早被SCI收錄的期刊之一,成為最早走出國門的中國植物學期刊。 尤其是近20年來,JIPB在國際化發展方面不斷取得進展,已經成為代表中國植物學發展水平、在國際上具有重要影響的國際期刊。
  • 中國原創學術期刊《細胞研究》影響因子首破20
    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和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共同主辦的國際知名學術期刊《細胞研究》(Cell Research)影響因子為20.507,在Clarivate Analysis(科睿唯安)195種細胞生物學領域期刊中排名第7,在亞太地區生命科學領域學術期刊中繼續排名第一。
  • 【中國科學報】《植物學報(英文版)》:探路學術期刊國際化
    早在1998年,《植物學報》就被SCI資料庫收錄,是國內最早被收錄的期刊之一,成為最早走出國門的中國植物學期刊。  近20年來,JIPB在國際化發展方面不斷取得進展,已經成為代表中國植物學發展水平、在國際上具有重要影響的國際期刊。
  • 知網: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2020年榜單
    自2012年起,中國知網和清華大學圖書館每年聯合研製《中國學術期刊國際引證年報》,通過對2萬餘種國際學術期刊引文大數據的挖掘,分析我國學術期刊的國際引證情況,目的是客觀反映我國學術期刊在國際學術研究領域的話語實情。
  • 紙貴科技獲國際學術期刊Applied Energy高被引原創論文獎
    近日,國際學術期刊《應用能源》Applied Energy公布了2018-2019年度的高被引論文獎。分為最佳原創論文和最佳綜述論文兩大類。由紙貴科技與新加坡國立大學、英國帝國理工學院聯合發表的論文,Energy Demand Side Management within micro-grid networks enhanced by blockchain,《通過區塊鏈增強的微電網能源需求側管理》,入選高被引原創論文。
  • 學術性是學術期刊存在之根本
    目前,學術期刊仍然處於一種繼續向前發展的狀態。在此過程中,無論在國內社會文化影響力方面,還是在國際影響力方面仍然存在著諸多影響期刊發展的因素。由此,進行問題表達就成為學術期刊發展中的一個基本路向。就此,哲學家維根斯坦的一段話可以給我們很好的啟迪:「洞見或透識隱藏於深處的棘手問題是很艱難的,因為如果只是把握這一棘手問題的表層,它就會維持原狀,仍然得不到解決。
  • 江曉原:上海科技期刊創造「中國影響因子首超20」意味著什麼
    談影響因子創新高: 發展中國家創辦英文學術期刊,影響因子破20實屬不易 文匯報:誕生於上海的《細胞研究》,今年SCI影響因子達到20.507,這是我國自主創辦的本土科技期刊影響因子首次突破20,在本學科領域排名世界第七、亞太第一
  • Day13 介紹一本腫瘤學術期刊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Center上周主要的工作集中於籌備國家癌症中心年會上要播放的 JNCC 創刊宣傳視頻,今天寫完兩篇稿子,在想脫離這種醫學行業新聞稿件的敘事框架,假如向朋友介紹,可以怎麼說這本期刊
  • 上海交大四本學術期刊入選《FMS管理科學高質量期刊推薦列表》
    上海交大共有四本學術期刊入選,其中,《工業工程與管理》和《系統管理學報》入選高質量中文期刊T2類,China Finance Review International (CFRI) 和Journal of Management Analytics (JMA)分別入選高質量國際期刊(Journal Rating Guide)C類和D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