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閱讀,之所以選了這麼多歷史的書籍,是因為我的內人是位歷史老師,滿書架很多歷史題材的書籍。各種各樣的歷史書,上下五千年,古今中外,隨便一寫,就是一個大部頭。《大國崛起》這本書引起我的注意,是因為之前看過央視出品的一部紀錄片《大國崛起》,看的是熱血澎湃。不過今天看到的《大國崛起》主編是朱東來,和當年的紀錄片沒有直接的關聯,也有其他主編的同名書籍。
雖然主編不同,形式不同,講述的國家以及順序基本是一致的。沒有一個永恆的大國霸主,世界大國是興衰交替:先是葡萄牙、西班牙、荷蘭,然後是英國、法國、德國,日本和俄羅斯,最後是現在的霸主美國。
世界性大國,第一梯隊的三個國家,都是與海洋有關。15世紀,對海洋的探索和徵服,開啟了人類的地理大發現。對於當時的人們,海洋更多是未知、神秘、危險和死亡。大海,無邊無際、暗礁風暴,充滿未知和危險。驅使人們駛向海洋的,還是財富。為了東方的香料、黃金。或許是馬可波羅的遊記,為歐洲人描述了一個富饒的東方。很多航海的探險先驅都是葡萄牙人,首次到達非洲最南端的迪亞士,第一位到達印度的探險家達伽馬,開啟環球航行的麥哲倫。西班牙的統治者對海洋探險也是給予了大量的支持。這兩個帝國的形成,更多的是血腥的暴力、直接的搶劫和赤裸裸的爭奪。國家機器就是武力的徵服,為的是海洋擴張和殖民統治。電影《加勒比海盜》裡,也能感受當時的一些氛圍,對金銀、珠寶財富的渴望是船員們最大的動力,很多的船隊受皇家支持和武裝。
但是武力掠奪和通知,必然遭到反抗。17世紀的霸主荷蘭,被稱為「海上馬車夫」。與前兩個國家更多靠武力直接掠奪財富不同,荷蘭主要是通過商業,經營海上中轉貿易而發家的商業強國。荷蘭的東印度公司,實行貿易壟斷,雖然是通過商業手段,其過程也少不了軍隊的支持。軍事力量本來就弱的荷蘭,後來喪失了自己的海上商業貿易優勢。
從荷蘭開始,帝國的形成與工商業的發展有了更多密切的關係。第一次工業革命成就了日不落帝國-英國。18世紀的第一次工業革命,以瓦特的蒸汽機為標誌。英國率先實現了大規模的機器生產,工業革命發展迅速。英國絕對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先驅和領導者,確立了其「世界工廠」的地位,生產的物美價廉的商品,在國際市場貿易中佔據絕對的優勢。
到19世紀的第二次工業革命,以電器的使用為特徵。德國人發明的發電機,以煤油和汽油為燃料的內燃機的發明,讓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電器,代替蒸汽機,成為新的動力能源,電燈、電車相繼走進人們的生活。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的佼佼者就是德國和美國了。美國也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中心,成就了美國現在的霸主地位。
縱觀大國崛起與衰落的過程,可以看到軍事、經濟和科技的重要性。一個強大的國家是大國崛立的有力保障,沒有強大的軍事力量的支持,就會被挨打、被欺凌。獨有強大的軍隊,窮兵黷武也是很多強國走向陌路的原因,所以經濟富裕是強國的支撐。大國興替的過程中,能看到政治制度、思想意識的影響。適應生產力的上層建築能夠促進經濟的發展,促進社會財富的積累,促進科技文明的發展。
從大國崛起的過程中,可以看到科技和教育起了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全球科技通史》的作者吳軍,在得到專欄的《科技史綱》60講發刊詞中提到:歷史總在重演,科技永遠向前。科學技術是累計前進的,文明的歷史車輪不可能倒退。和平發展,科技進步才是人類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