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隨筆」觀歷史風雲,看大國變化(《大國崛起》)

2020-12-09 大飛科學社

最近閱讀,之所以選了這麼多歷史的書籍,是因為我的內人是位歷史老師,滿書架很多歷史題材的書籍。各種各樣的歷史書,上下五千年,古今中外,隨便一寫,就是一個大部頭。《大國崛起》這本書引起我的注意,是因為之前看過央視出品的一部紀錄片《大國崛起》,看的是熱血澎湃。不過今天看到的《大國崛起》主編是朱東來,和當年的紀錄片沒有直接的關聯,也有其他主編的同名書籍。

雖然主編不同,形式不同,講述的國家以及順序基本是一致的。沒有一個永恆的大國霸主,世界大國是興衰交替:先是葡萄牙、西班牙、荷蘭,然後是英國、法國、德國,日本和俄羅斯,最後是現在的霸主美國。

世界性大國,第一梯隊的三個國家,都是與海洋有關。15世紀,對海洋的探索和徵服,開啟了人類的地理大發現。對於當時的人們,海洋更多是未知、神秘、危險和死亡。大海,無邊無際、暗礁風暴,充滿未知和危險。驅使人們駛向海洋的,還是財富。為了東方的香料、黃金。或許是馬可波羅的遊記,為歐洲人描述了一個富饒的東方。很多航海的探險先驅都是葡萄牙人,首次到達非洲最南端的迪亞士,第一位到達印度的探險家達伽馬,開啟環球航行的麥哲倫。西班牙的統治者對海洋探險也是給予了大量的支持。這兩個帝國的形成,更多的是血腥的暴力、直接的搶劫和赤裸裸的爭奪。國家機器就是武力的徵服,為的是海洋擴張和殖民統治。電影《加勒比海盜》裡,也能感受當時的一些氛圍,對金銀、珠寶財富的渴望是船員們最大的動力,很多的船隊受皇家支持和武裝。

但是武力掠奪和通知,必然遭到反抗。17世紀的霸主荷蘭,被稱為「海上馬車夫」。與前兩個國家更多靠武力直接掠奪財富不同,荷蘭主要是通過商業,經營海上中轉貿易而發家的商業強國。荷蘭的東印度公司,實行貿易壟斷,雖然是通過商業手段,其過程也少不了軍隊的支持。軍事力量本來就弱的荷蘭,後來喪失了自己的海上商業貿易優勢。

從荷蘭開始,帝國的形成與工商業的發展有了更多密切的關係。第一次工業革命成就了日不落帝國-英國。18世紀的第一次工業革命,以瓦特的蒸汽機為標誌。英國率先實現了大規模的機器生產,工業革命發展迅速。英國絕對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先驅和領導者,確立了其「世界工廠」的地位,生產的物美價廉的商品,在國際市場貿易中佔據絕對的優勢。

到19世紀的第二次工業革命,以電器的使用為特徵。德國人發明的發電機,以煤油和汽油為燃料的內燃機的發明,讓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電器,代替蒸汽機,成為新的動力能源,電燈、電車相繼走進人們的生活。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的佼佼者就是德國和美國了。美國也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中心,成就了美國現在的霸主地位。

縱觀大國崛起與衰落的過程,可以看到軍事、經濟和科技的重要性。一個強大的國家是大國崛立的有力保障,沒有強大的軍事力量的支持,就會被挨打、被欺凌。獨有強大的軍隊,窮兵黷武也是很多強國走向陌路的原因,所以經濟富裕是強國的支撐。大國興替的過程中,能看到政治制度、思想意識的影響。適應生產力的上層建築能夠促進經濟的發展,促進社會財富的積累,促進科技文明的發展。

從大國崛起的過程中,可以看到科技和教育起了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全球科技通史》的作者吳軍,在得到專欄的《科技史綱》60講發刊詞中提到:歷史總在重演,科技永遠向前。科學技術是累計前進的,文明的歷史車輪不可能倒退。和平發展,科技進步才是人類的福祉。

相關焦點

  • 領導力與大國崛起
    以上提及的人物與圖景,皆為閱讀清華大學閻學通教授的英文新著 《領導力與大國崛起》(Leadership and the Rise of Great Powers)過程中所浮現的。這部由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PUP)出版的英文專著,亦是普林斯頓-中國研究叢書最新推出的研究力作。
  • 《大國儀仗》:「個人」與「團隊」缺一不可的中國名片
    雄姿英發之態讓網友激動地稱其為「中國第一天團」。但誰又知曉這支成立於共和國誕生之初,與共和國共同成長的儀仗隊發展至今風光無限背後的艱苦與傷痛?《國家記憶》系列《大國儀仗》10集紀錄片以時間為尺,詳細地向世人展示了中國儀仗大隊的發展歷史。
  • 有大國崛起觀後感嗎?
    看過《大國崛起》使我對世界歷史有了一個真正的了解。這部片子是根據歷史事實描述了自15世紀開始,在500年的時間裡,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等9個國家相繼稱霸世界,成為超級強國的歷程。但不免讓我想起了中國可悲的閉關鎖國政策,導致了中國從此落後。從1500年開始,歐洲的強國一個接一個的出場,引領了歐洲作為全球頂尖的新時代。五百年前航海技術的提高人類終於有了一種真正的世界觀。
  • 店長來了·書單①丨慧源books店長譚順美:《大國崛起》《平凡的...
    隨著4.23世界讀書日的臨近,「書香天府·全民閱讀」系列活動也將正式拉開帷幕。「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助推全民閱讀,當然少不了實體書店。來自四川達州的慧源books書店店長譚順美,就向讀者朋友推薦兩本好書:《大國崛起》和《平凡的世界》。
  • 「楊原」對抗還是讓步?——大國崛起進程中的鷹鴿策略取捨邏輯
    以地位動機為主要驅動力的崛起國與霸權國的戰略互動,更加近似於「消耗戰」博弈所刻畫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崛起國在「對抗—讓步」策略光譜中的偏好由可支配物質實力對比、決心對比以及實力變化趨勢三個因素共同塑造。
  • 快來大阪大國主神社體驗日式「借錢母」的威力吧
    如果你今年沒搶到第一柱香也沒關係,快來日本大阪的大國主神社領取可以保佑中彩券的「種錢」(錢母),讓你用小錢滾來更多大錢喔!」祭拜素戔鳴尊大神,直到1744年敷津松之宮向出雲大社請求增蓋附屬神社,才又在境內多了「大國主神社」,現在神社內共有兩座鳥居,朝南的鳥居是「敷津松之宮」專用,向東的鳥居則是「大國主神社」,這也是在日本神社中較少見的建築特色!
  • 觀《大國工匠》有感
    觀《大國工匠》有感今天,我看了《大國工匠》這部紀錄片,有感而發,寫下了這篇觀後感。《大國工匠》這部紀錄片分八集用四個小時的時間記錄了自建國以來各行各業的工匠之間的故事,包括了從炸藥的研製與雕刻到各種精密儀器的焊接,從文化傳承到頂尖技術,從技術創新到精益求精的各種技術,每一個技術中都包含了匠人們對品質的追求。在這一部紀錄片之中,每一個例子都是那麼的令人感動,也都是那麼的令人羨慕。
  • 萬字長文透視大國崛起的規律和宿命
    近代取得世界霸主地位的大國(英國、美國)在經濟規模和生產力水平方面均達到世界領先。德國、日本、蘇聯等挑戰霸權失敗的國家,經濟規模和生產力水平都和霸權國有較大差距。歷史上,大國崛起失敗直接的經濟原因主要表現為四個方面:1、沒有與時俱進地塑造經濟核心競爭力,難以再長期可持續地提升生產力。
  • 新中國五十周年特稿:中國崛起成為世界第三航天大國
    新中國五十周年特稿:中國崛起成為世界第三航天大國   航天科技是當今世界最具代表性和綜合性的高科技群體,並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國防力量的重要標誌。新中國成立五十年來,依靠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很快發展成為名列世界第三的航天大國。   中國航天事業創建於一九五六年。
  • 沒有大國崛起,何來小民尊嚴?
    歷史上從公元8世紀開始,亞美尼亞國家先後遭受過阿拉伯人、希臘、韃靼人的侵略。公元16世紀到18世紀又被土耳其瓜分。19世紀被沙俄兼併,後成為蘇聯的一個加盟共和國。1915年,土耳其對境內的亞美尼亞人進行了殘酷的滅絕性屠殺。直到如今又將土地賠給亞塞拜然。在這段血淚史中我隱約看到了近代中國的影子。
  • 奧運12周年,淺析大國思維是如何形成的
    編者按:本文無意涉及任何觀點和政治,也無意分析對錯,僅簡明闡述大國思維是如何形成的,了解這個問題,對我們看待現在遇到各種狀況希望能起到一定的解釋作用。今天是2020年8月8日,同時也是08年北京奧運會舉辦12周年的日子。無論是申奧成功的喜悅,還是奧運會舉辦激動,都是一件非常美好的記憶。
  • 韓和元:大國崛起招致的危險及應對——德國崛起初期的應對和啟示
    隨著崛起而來的是,德國很快就發現自己陷入了歷史上大國崛起的悖論:實力越是增加,其他大國就越是疑懼,它的外部安全壓力反而不斷增加——德國的統一和經濟的快速增長,徹底改變了歐洲的力量結構,而且這種改變是以在戰場上打敗歐洲五大國中兩個大國(奧地利和法國)的激烈方式來實現的,必然引起其他國家的強烈不安和反彈。
  • 【監利人情懷】大國崛起賦 —— 謹以此獻給偉大祖國七十華誕(國慶徵文65)
    大國崛起賦——  謹以此獻給偉大祖國七十華誕(國慶徵文65) 文  胡和清   大國崛起,天何言哉;雄獅覺醒,巨龍騰飛。繼文明而揚風帆,倡復興而振國威。以史為鑑,強國強軍謀發展;和平崛起,偉大復興立東方。  大國之旅,風雲激蕩。天下代有霸主出,各領風騷數十年。雷鳴電閃,波譎雲詭狂風吹;龍吼虎嘯,地復天翻慨而慷。興衰梳理反思,九國弄潮回探。葡萄牙,西班牙;殖民探險攜手,海上稱霸並肩。瓜分世界,不識掠奪真面目;逐腐後衰,只緣身在享樂中。小國荷蘭,金融擴張。商業革命探路,人少海上逞強。桃花流水杳然去,忘戰必危身難安。英國「店主」,世人難忘。
  • 蘭臺讀書會首次攜手「讀史讀經典」:明歷史之得失 言大國之興衰
    本期讀書會圍繞錢穆的《中國歷代政治得失》和保羅·甘迺迪的《大國的興衰》兩部經典著作進行閱讀和討論,信息資源管理學院院長張斌教授作為特邀嘉賓出席。本期讀書會由2012級檔案班本科生李沅儐同學主持,來自信息資源管理學院的本科生和碩士生分享了自己閱讀《中國歷代政治得失》和《大國的興衰》的感受和思考。
  • 禮儀之邦,大國醬香!中國醬酒代表作品,國誼樓1959復興上市!
    回望建國初始中國百廢待興,走到如今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這段崢嶸歲月中,需要多少代人永不停駐的堅守與奮鬥,才有而今大國崛起的盪氣迴腸,品味到那罐打翻在歲月深處散發著的幽幽醇香。在圖案包裝上,國誼樓保持了中國的傳統藝術風格,以深紅底色並輔以金色,表現了中華民族喜慶、吉利的特點,更使人情不自禁回憶起那段火紅、熱烈而赤誠的歷史。
  • 日本歷史上的兩次大國崛起,是怎樣被美國「玩」殘的?
    在通過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先後擊敗中俄兩個「龐然大物」後,這個面積不到中國東北三分之一、人口只有6000多萬的島國自信心極度膨脹,憧憬著「大國崛起」,打著「大東亞共榮」的幌子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然而,隨著日本「大國崛起」損害到了美國在遠東和東南亞地區的利益,1941年,美國在能源等戰略物資上對日本實施了禁運。美國的突然禁運讓日本這架戰爭機器近乎停滯。不願放棄崛起美夢的日本軍部選擇賭國運:突襲美國太平洋艦隊,以獲得對東南亞戰略資源的穩定控制。但日本賭輸了,珍珠港事件並沒有讓美國傷筋動骨,反而激起了美國人參戰的熱情。
  • 出版大國和閱讀小國的悲哀
    因為我們竟然身兼出版大國和閱讀小國這兩個有些矛盾的身份。何謂閱讀小國?《中國青年報》的報導稱,1999年,我國國民的圖書閱讀率曾高達60.4%,到2005年,僅為48.7%。近兩年,雖然國民圖書閱讀率一直保持著緩慢增長態勢,但與十多年前相比,也只能算是低位水平。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全世界每年閱讀書籍數量排名第一的是猶太人,平均每人一年讀書64本。
  • 【「2020世界工業設計大會」觀察】大國崛起的「煙臺計劃」
    15世紀,當乘風破浪的麥哲倫船隊,歷經重重劫難,完成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球航行後,割裂的世界終於由地理大發現連接為一個整體,世界性大國就此誕生。隨著英國、美國、德國、日本等製造業大國的崛起,屬於工業設計的時代已然來臨。
  • 中國崛起呼籲大國智庫
    中國正在和平崛起,這是一個世界公認的事實,但當今中國的崛起,主要還是體現在GDP、製造業、軍事和科技等「硬實力」方面,思想文化、價值觀念、社會制度等層面的「軟實力」則明顯不足。大國崛起必有大國智庫。所謂大國智庫,主要指與大國實力地位相匹配、能為大國政策外交提供智力支持的一大批優秀智庫組成的強大智庫體系。然而,堪稱世界大國的中國,偏偏還沒有一個大國智庫體系。
  • 日本的中國觀---冷戰結束後的變化與趨勢
    因此助你一把,送你一程也心存餘裕,甚至對來自中國的批評批判,也較有「雅量」而不去「計較」(當然,是否真正聽進去又另當別論)。      但至90年代初,冷戰格局消失,中日之間力量對比以此為轉折點發生了顯著變化,加上兩國交流擴大以後出現的一些負面因素,日本的對華觀再次發生很大的搖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