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陶魂 齊家文化

2021-02-07 是名瓷魂

齊家文化是黃河上遊地區新石器時代晚期至青銅時代早期文化,因首次發現於廣河縣齊家坪遺址而得名。齊家文化上承馬家窯文化,據放射性碳素斷代並校正,早期的年代為公元前2000年左右,下限當更晚。齊家文化主要分布在甘肅、青海境內的黃河、洮河、大夏河、渭河、湟水等流域,除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命名地廣河齊家坪遺址外,還有省級保護單位積石山縣新莊坪、臨夏縣蓮花臺、康樂縣王家等。另外,現淹於劉家峽庫區中的秦魏家、大河莊等也是重要的遺址。

齊家文化是1924年瑞典學者安特生發現而命名的,1945年,中國考古學者夏鼐在廣河縣陽家灣發掘了兩座齊家文化墓葬,證明了齊家文化早已馬家窯文化的年代順序。1947年至1948年考古學家裴文中,在甘肅省湟河,大夏河,洮河流域考古調查中,發現九十多處齊家文化遺址,首次發現了白灰面住室和石圓圈遺址。

  齊家文化是以素陶為特徵的文化,陶質精細,器型多樣,主要為泥質紅陶和夾砂紅褐陶,還有少量的灰陶。在臨夏地區出土的齊家文化陶器主要為雙耳罐、大口瓶、規、三耳罐等,還有形象的烏形壺等,在稀有的齊家彩陶上,用紅彩或黑彩繪製簡便的網格紋,菱形紋,波折紋等,在砂陶上有繩紋,附加堆紋等。


齊家文化遺址的一大特徵是玉器明顯增多,這裡早年曾發現過重型禮儀玉器——玉璧和玉刀,進入本世紀後,又曾發掘出祭壇遺址和目前所知最早的麵條實物遺存。紡織品以麻織面料為主,冶銅業發達,出現了紅銅、鉛青銅和錫青銅,表明齊家文化晚期已進入青銅時代。在大河莊遺址中出土銅匕一把,秦物家遺址中出土銅斧一把,銅錐一把,廣河縣齊家坪遺址出土銅斧一把,器型厚重,一端有長方形銎,並附一對小鈕,刃部鋒利,全長15釐米,是齊家文化銅器中最大的一件標本。齊家坪遺址還出土一件銅鏡,器形較小,直徑約6釐米,中間附一橋狀鈕,鏡面有光澤,這是中國最早的銅鏡之一。另外在臨夏縣蓮花鄉魏家臺子出上一把骨柄銅刃刀,廣河西坪出土一把銅刀等。齊家文化銅器製作多用冷煅法,有紅銅,也有鉛青銅與錫青銅。銅器出現,表明齊家文化之晚期已進入青銅時代,社會生活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生產力的發展促進私有制的產生,齊家文化中原始的貧富均等的狀態已經被打破,出現了貧富差別以及人與人社會地位的高低之分,男子在社會上居於統治地位,並產生了階級和軍事民主制。


     齊家文化的先民,主要以原始農業為經濟形態,人們已過著比較穩定的定居生活,社會生產力有了很大的發展。在永靖大河莊遺址出土的陶罐中,曾發現粟殼。齊家文化生產工具一般選用硬度較高的石料製成,因而玉石器比較普遍,另處還有骨器等。齊家文化的畜牧業相當發達,在墓葬中發現豬、羊、狗、牛、馬骨頭,尤其以豬最多。

齊家文化的墓葬距今發現800多座,大都是氏族部落的共公墓地,其中永靖秦魏家遺址發現138座,大河莊遺址發現82座,廣河齊家坪發現100多座。氏族部落的 大小決定了墓地的規模不同。齊家文化的墓葬形制以豎穴土坑墓為主,多呈長方形或圓角長方形,墓壁垂直平 正,墓坑大小不一,最大的墓坑長達3米。葬具不甚普遍,在永靖大河莊墓葬的人骨架上發現布紋的痕跡,說明死者是穿衣而葬的,還有的頭部用一塊布遮蓋。在齊家坪發現8人和13人 合葬墓內,仰身者似為墓主,其餘骨架有的有頭無身或有身無頭,有的頭骨和軀體分別 埋葬,也有的三、四個頭骨放在一起,這種現象認為是葬主人的陪葬者,也有的認為是部落戰爭的死難者。

齊家文化隨葬品一般為陶器,石器、玉器、銅器、骨器等,也有的用豬、羊下鶚骨 隨葬的。陶器是主要的隨葬物。一般放在死者的腳下方,少數放在頭部或背部附近。隨葬品數量不等,或多或少,隨葬物數量的差別,顯示了墓主的貧富差別。在秦魏家、大 河莊兩地50多座墓葬中,隨葬豬下鶚骨550塊,多者達68塊,少者僅有一塊。貧盲差 別的出現,伴隨私有制的逐漸形成,社會生活發生深刻的變化,齊家文化己處於原始社會即將崩潰的軍事民主制度。

   齊家文化發現的一種宗教遺蹟「石圓圈」,即用大小相若的天然礫石製成直徑約為 4米的圓圈。在永靖大河莊發現的一處「石圓圈」,在西北面有寬1.5米的缺口。「石 圓圈」——般在墓葬附近,同時還發現卜骨和牛、羊等動物的骨骼。 卜骨以羊的肩胛骨為主,——般都不鑽不鑿,具有燒灼的圓孔和燒灼的痕跡,這可能是齊家文化居民在舉行宗 教祭祀活動後留下來的遺物。


齊家文化陶器造型藝術極佳,每件都是巧奪天工的工藝品,有供觀賞的三耳罐,兩 連罐,三是規,盆、鬲等,還有小巧玲瓏的小撇口罐等,另外,還有造型逼真的鳥形壺,曾形罐等,以及原始音樂器陶鈴。這些俱有藝術價值的陶器,造型優美精細,既能 觀賞且又實用。譬如齊家文化的三足規,有三個特點,一是三足為起碼的穩定支點,二 是受熱面積大,又不會把火焰壓滅;三是容積大,每一足都是一個容器。特別是酷似女性乳房的袋足,可能為女性崇拜的遺風。齊家文化的陶器頸、肩、腹、底轉折齊正,給 人以簡潔明快的審美感,這可能是從逐漸進入齊家文化生活的銅器的堅硬中,人們琢磨到了力度的快感。


文章來源於網絡 瓷魂/編輯 歡迎分享


相關焦點

  • 齊家文化博物館線上展覽之一 ——齊家文化玉器鑑賞
    齊家文化博物館線上展覽之一 ——齊家文化玉器鑑賞 2020-02-18 18: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玉澤隴西,齊家文化,齊家玉器的歷史文化淵源
    這一個名叫安特生的瑞典人,發現了齊家文化之後,這一批玉器就有了一個統稱。而不得不提的就是,在齊家文化這一個名稱出來之前,在當時的社會裡就已經有齊家文化玉器流傳了。而在1975年,齊家文化墓群的集體發掘,更是讓齊家文化聞名於世界,僅僅是出土的玉器就已經達到了323件,而大型的古墓裡出土的玉壁,美輪美奐程度,更是震驚了當時的考古學家。從那以後,齊家文化逐步被人們所熟知。
  • 【稀飾之珍】千年陶魂 齊家文化
    齊家文化是黃河上遊地區新石器時代晚期至青銅時代早期文化,因首次發現於廣河縣齊家坪遺址而得名。齊家文化主要分布在甘肅、青海境內的黃河、洮河、大夏河、渭河、湟水等流域,除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命名地廣河齊家坪遺址外,還有省級保護單位積石山縣新莊坪、臨夏縣蓮花臺、康樂縣王家等。另外,現淹於劉家峽庫區中的秦魏家、大河莊等也是重要的遺址。
  • 青海地區出土玉器全集(齊家文化)
    玉刀 齊家文化青海省文物考古所玉刀 齊家文化 青海省博物館玉刀 齊家文化 青海省博物館玉刀 齊家文化 青海省博物館玉刀 齊家文化 青海省博物館玉鏟 齊家文化 民和縣博物館玉鏟 齊家文化 青海省文物考古所玉鏟 齊家文化 青海省博物館玉鏟 齊家文化 青海省文物考古所玉錛 齊家文化 青海省文物考古所
  • 甘肅地區出土玉器全集(齊家文化的發祥地)
    甘肅省博物館玉璧 齊家文化 甘肅省博物館玉璧 齊家文化 靜寧縣博物館玉璧 齊家文化 靜寧縣博物館玉璧 齊家文化 靜寧縣博物館玉璧 齊家文化 靜寧縣博物館玉璧 齊家文化 靜寧縣博物館玉璧 齊家文化 會寧縣博物館玉璧 齊家文化 會寧縣博物館玉璧 齊家文化 定西市博物館
  • 重建家學文化:修身、齊家
    重建家學文化格物、致知、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儒學經典思想。其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古代作為一個文人志士必走的人生之路,而修身齊家離不開家庭環境,離不開家庭宗族裡的家風家訓家規家道的家學文化。一個人只有在充滿正能量家學文化裡才能修正身,其正家,才能走出家門治國平天下,可見家學文化建設的重要性。
  • 上古玉文化的璀璨明星:齊家文化玉器,文明過渡前夜的見證
    長江下遊的良渚文化、中原的龍山文化和遼河流域中後期的紅山文化,都是以玉為主要材料和文化遺存的考古文化。此外,甘肅還有一種逐漸被遺忘的齊家文化。齊家文化距今約4200-3800年,屬於銅器、青銅器時期的過渡文化。齊家文化是中國古代玉文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文明從新石器時代向青銅文明過渡的前夜。
  • 大璞不雕,魂系華夏,齊家文化所孕育的玉文化,古韻綿延!
    在齊家文化向青時代邊步的進程中,在石器時期日漸冷落時,卻將玉器製品推向了一個更高的境界。齊家文化玉器所攜帶的遠古信息,為我們打開了一扇探尋古今宗教文化傳窗口。齊家文化---羊面琮從屬於齊家文化所出土的石器和玉器來看,其早期製作工藝及風格與之前的馬家窯文化差別不大,後者顯然是在前者基礎上發展演變而來,齊家文化玉器直接繼承了馬家窯文化,器類有了極大的豐富。
  • 為什麼在齊家文化中發現了紅銅製品,卻不見青銅器,原因竟是這個
    齊家文化是在我國甘肅、青海、寧夏、內蒙古等地發現的一個新石器晚期的文化遺址,它是以甘肅廣河縣齊家坪為中心,所以被考古學家命名為為齊家文化,由考古學家安特生先生在1924年發現的重要文化遺址,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他與馬家窯文化、寺窪文化等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統稱為仰韶文化。
  • 【臨夏文物春秋】 中國三大玉系之一:齊家文化玉器賞析
    玉器在中國文化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含義。早在青銅器出現之前,華夏先民就已經開始雕琢各種玉器,並將玉石為財富的象徵與神聖的器物。一、齊家文化與齊家玉器齊家文化是我國黃河上遊重要的原始文化遺存之一, 因1924年在甘肅廣河齊家坪首先發現而得名,年代為公元前2000~前1900年,分布在甘肅、青海省境內的黃河及其支流沿岸階地上,共發現遺址350多處。
  • 選擇親齊家,幸福進萬家!親齊家,開在家門口的生鮮水果超市
    位於十字路口的地理優勢,一時間讓親齊家的生意異常火爆。其實,這並不是親齊家全國第一家店,有關親齊家的故事,還要從一個人說起。「走親式」旅遊與「親戚家」超市要說親齊家,必須要提到一個人,他就是大好河山集團董事長,黃國林。
  • 陳忠平與曾國藩傳人曾樾論修身齊家
    同時,蒞臨鴻揚的還有曾國藩研究會辦公室主任劉建海先生、湖南衛視公共頻道主任劉志忠先生以及湖南大學嶽麓書院陳力祥教授等文化大咖,齊聚鴻揚展開曾國藩文化研討,鴻揚學院院長翟偉、鴻揚集團人力資源管理中心經理薛帥以及部分員工代表也榮幸參會。
  • 爬齊山感受東夷文化,治國平天下先要修身齊家
    山東,被稱為齊魯大地,如果想感受古齊魯文化的話,建議爬一爬魯山和齊山。上次爬魯山,知道了自己的魯笨,因為去了之後,才發現景區封山了,這次爬齊山,希望不僅僅是爬山觀風景,還能夠感悟修身齊家的道理。周末,齊山,終於成行。一路爬來,深刻感受了古代齊國的文化底蘊。
  • 「花兒臨夏 在河之州」打卡齊家故裡 魅力廣河
    廣河縣城這裡,是我國新石器時代與夏商過渡期典型文化 — —齊家文化的發祥地,有馬家窯文化遺址和豐富的古動物化石遺蹟。齊家文化博物館這裡,就是素有「齊家半山文化的搖籃」 「生態旅遊的樂園」「商貿發展的典型」 「中國彩陶之鄉」等美譽的廣河縣。
  • 治國齊家需積極有為,無為而治的道家,為何是拯救當代人的良藥?
    千年以前,老子在中華大地上留下一部《老子》,在後人的傳承和改編之下,更多以《道德經》的身份和大家見面。《老子》一書中,雖然只有幾千言,但這短短幾千言,攘括了為人處世的智慧、治國齊家的智慧,甚至是探索自然、宇宙的智慧。那麼道家思想是不是適合當代社會治國齊家呢?
  • 忠勇愛國,孝順齊家
    瓜瓞綿綿,子孫繁衍,以「忠勇愛國,孝順齊家」為祖訓,歷耕貴讀,從明至今,歷代不衰,人才輩出。二世祖,王復琳,以子亮貴,貤封大理寺左評事,誥封資政大夫。三世祖,王亮,(一三九五年——?)字仲明。明北京行部鄉試第三名,宣德八年(一四三三年),癸丑科會試得貢士第十一名,殿試登進士第三甲第三十八名。由大理寺左評事,歷任山東左布政,河南右布政,誥授資政大夫。
  • 莊博文物——齊家文化帶穿白玉斧
    遼寧岫巖細玉溝所產透閃石,俗稱「岫巖老玉」,質地細膩,顏色多為青灰、碧綠、深綠或黃褐色,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的許多玉器,就是利用這裡的玉料製作的。玉器的出現是人類從打制石器轉向磨製石器的生產技能的提高和創新。我國早在史前時代,古人就已熟練地掌握了一套原始簡陋,卻嫻熟精湛的琢制玉器的技術。中國史前時代的玉器文化以北方的紅山文化和南方的良諸文化最為發達。   中華民族自古有崇尚美玉的傳統。
  • 勤耕重書,齊家報國:龍泉葉氏一族不忘祖訓
    點上面"葉氏之家",加入葉氏家族勤耕重書  齊家報國仁訓公信奉「讀可榮身,耕可致富」,教育子孫,重耕重教,成為俗尚,致使黃南耕讀文化積澱至深。由於仁訓公言傳身教,歷代葉氏族人詩書不止,勞作耕種之餘勤於向山民傳授儒家文化,興辦私塾學堂,從此靈秀的黃南山水增添了書香。
  • 帶頭廉潔自律 嚴格修身齊家
    帶頭廉潔自律 嚴格修身齊家 發布時間: 2020-06-18 09:39:35   來源:中國電力網  作者: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