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家文化是黃河上遊地區新石器時代晚期至青銅時代早期文化,因首次發現於廣河縣齊家坪遺址而得名。齊家文化上承馬家窯文化,據放射性碳素斷代並校正,早期的年代為公元前2000年左右,下限當更晚。齊家文化主要分布在甘肅、青海境內的黃河、洮河、大夏河、渭河、湟水等流域,除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命名地廣河齊家坪遺址外,還有省級保護單位積石山縣新莊坪、臨夏縣蓮花臺、康樂縣王家等。另外,現淹於劉家峽庫區中的秦魏家、大河莊等也是重要的遺址。
齊家文化是1924年瑞典學者安特生發現而命名的,1945年,中國考古學者夏鼐在廣河縣陽家灣發掘了兩座齊家文化墓葬,證明了齊家文化早已馬家窯文化的年代順序。1947年至1948年考古學家裴文中,在甘肅省湟河,大夏河,洮河流域考古調查中,發現九十多處齊家文化遺址,首次發現了白灰面住室和石圓圈遺址。
齊家文化是以素陶為特徵的文化,陶質精細,器型多樣,主要為泥質紅陶和夾砂紅褐陶,還有少量的灰陶。在臨夏地區出土的齊家文化陶器主要為雙耳罐、大口瓶、規、三耳罐等,還有形象的烏形壺等,在稀有的齊家彩陶上,用紅彩或黑彩繪製簡便的網格紋,菱形紋,波折紋等,在砂陶上有繩紋,附加堆紋等。
齊家文化遺址的一大特徵是玉器明顯增多,這裡早年曾發現過重型禮儀玉器——玉璧和玉刀,進入本世紀後,又曾發掘出祭壇遺址和目前所知最早的麵條實物遺存。紡織品以麻織面料為主,冶銅業發達,出現了紅銅、鉛青銅和錫青銅,表明齊家文化晚期已進入青銅時代。在大河莊遺址中出土銅匕一把,秦物家遺址中出土銅斧一把,銅錐一把,廣河縣齊家坪遺址出土銅斧一把,器型厚重,一端有長方形銎,並附一對小鈕,刃部鋒利,全長15釐米,是齊家文化銅器中最大的一件標本。齊家坪遺址還出土一件銅鏡,器形較小,直徑約6釐米,中間附一橋狀鈕,鏡面有光澤,這是中國最早的銅鏡之一。另外在臨夏縣蓮花鄉魏家臺子出上一把骨柄銅刃刀,廣河西坪出土一把銅刀等。齊家文化銅器製作多用冷煅法,有紅銅,也有鉛青銅與錫青銅。銅器出現,表明齊家文化之晚期已進入青銅時代,社會生活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生產力的發展促進私有制的產生,齊家文化中原始的貧富均等的狀態已經被打破,出現了貧富差別以及人與人社會地位的高低之分,男子在社會上居於統治地位,並產生了階級和軍事民主制。
齊家文化的先民,主要以原始農業為經濟形態,人們已過著比較穩定的定居生活,社會生產力有了很大的發展。在永靖大河莊遺址出土的陶罐中,曾發現粟殼。齊家文化生產工具一般選用硬度較高的石料製成,因而玉石器比較普遍,另處還有骨器等。齊家文化的畜牧業相當發達,在墓葬中發現豬、羊、狗、牛、馬骨頭,尤其以豬最多。
齊家文化的墓葬距今發現800多座,大都是氏族部落的共公墓地,其中永靖秦魏家遺址發現138座,大河莊遺址發現82座,廣河齊家坪發現100多座。氏族部落的 大小決定了墓地的規模不同。齊家文化的墓葬形制以豎穴土坑墓為主,多呈長方形或圓角長方形,墓壁垂直平 正,墓坑大小不一,最大的墓坑長達3米。葬具不甚普遍,在永靖大河莊墓葬的人骨架上發現布紋的痕跡,說明死者是穿衣而葬的,還有的頭部用一塊布遮蓋。在齊家坪發現8人和13人 合葬墓內,仰身者似為墓主,其餘骨架有的有頭無身或有身無頭,有的頭骨和軀體分別 埋葬,也有的三、四個頭骨放在一起,這種現象認為是葬主人的陪葬者,也有的認為是部落戰爭的死難者。
齊家文化隨葬品一般為陶器,石器、玉器、銅器、骨器等,也有的用豬、羊下鶚骨 隨葬的。陶器是主要的隨葬物。一般放在死者的腳下方,少數放在頭部或背部附近。隨葬品數量不等,或多或少,隨葬物數量的差別,顯示了墓主的貧富差別。在秦魏家、大 河莊兩地50多座墓葬中,隨葬豬下鶚骨550塊,多者達68塊,少者僅有一塊。貧盲差 別的出現,伴隨私有制的逐漸形成,社會生活發生深刻的變化,齊家文化己處於原始社會即將崩潰的軍事民主制度。
齊家文化發現的一種宗教遺蹟「石圓圈」,即用大小相若的天然礫石製成直徑約為 4米的圓圈。在永靖大河莊發現的一處「石圓圈」,在西北面有寬1.5米的缺口。「石 圓圈」——般在墓葬附近,同時還發現卜骨和牛、羊等動物的骨骼。 卜骨以羊的肩胛骨為主,——般都不鑽不鑿,具有燒灼的圓孔和燒灼的痕跡,這可能是齊家文化居民在舉行宗 教祭祀活動後留下來的遺物。
齊家文化陶器造型藝術極佳,每件都是巧奪天工的工藝品,有供觀賞的三耳罐,兩 連罐,三是規,盆、鬲等,還有小巧玲瓏的小撇口罐等,另外,還有造型逼真的鳥形壺,曾形罐等,以及原始音樂器陶鈴。這些俱有藝術價值的陶器,造型優美精細,既能 觀賞且又實用。譬如齊家文化的三足規,有三個特點,一是三足為起碼的穩定支點,二 是受熱面積大,又不會把火焰壓滅;三是容積大,每一足都是一個容器。特別是酷似女性乳房的袋足,可能為女性崇拜的遺風。齊家文化的陶器頸、肩、腹、底轉折齊正,給 人以簡潔明快的審美感,這可能是從逐漸進入齊家文化生活的銅器的堅硬中,人們琢磨到了力度的快感。
文章來源於網絡 瓷魂/編輯 歡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