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東酸西辣,南甜北鹹」的中國口味劃分思路已經過時,網際網路將人們的精神距離拉近的同時,似乎也同化著國人的口味。辣味同化,就是最明顯的一個現實。
《中國餐飲報告2019》數據顯示,選擇辣菜餚的用戶佔比達到了整體消費者的51.9%。另據樂事(Frito-Lay)最新發布的2020年零食口味預測顯示,辣味和酸味將是零食口味裡最有潛力的。
為什麼辣能成為各類食品的爆款永動機?除了已經率先形成辣品牌的海底撈、衛龍、老乾媽等等,哪些食品類型還能在「辣」口味裡找到機會?
辣麵成了方便麵新風口 本土辣麵去哪兒了?
一種食物,形成一個產品系列,想要贏得市場的關鍵,永遠都是口味。「辣」的流行,給了很多食品行業靈感。同樣,也在方便麵類別中,掀起了一股熱潮。
2017年,一款名為「火雞面」的韓國方便麵開始走紅,憑藉韓劇和韓星的IP效應,在國內展開了一場現象級的辣麵show。「辣得過癮、辣到變態」,擁有獨特產品品質的火雞面,引發了中國消費者前所未有的消費熱情,辣麵開始發展為一個全新的品類。
然而,這個熱度在持續幾個月後開始降低。褪去韓星、韓劇的加持後,三養火雞面逐漸出現了「水土不服」。
據市場反饋,三養火雞面初入中國市場時,價格相對偏高,市場普及受到了限制。在其爆紅後,陸續有國內小廠模仿,因質量不穩定,導致市場對火雞面印象欠佳,競爭力逐漸下滑。
但無論如何,火雞面所傳遞的火熱信號,足夠讓國內的生產商警覺。
過去辣口味在方便麵中只是小眾分支,現如今不少廠商意識到,被忽略的小眾口味有可能做大做強發展為大眾市場。而這裡面摸準消費者的辣點,打造土生土長的本土辣麵,才是國產方便麵品牌在辣味市場中出拳致勝的關鍵。
走進小眾口味誤區 國產辣麵道阻且躋
國產辣麵市場到底是一個怎樣的現狀?筆者走訪了線下商超,也聯繫了幾位方便麵經銷商。
琳琅滿目的方便麵貨架上,各大品牌都有涉足辣口味。統一的藤椒牛肉麵,康師傅的黑白胡椒麵,還有白象的大辣嬌……
令人遺憾的是,雖然各品牌都有辣味面,但都沒有能夠達到期望效果。康師傅黑白胡椒在線下商超基本上看不到;統一的藤椒牛肉雖然獲得了小範圍的口味認可,卻常常面臨著其他面品貨架售空時被單獨剩下的尷尬局面;白象大辣嬌因為周冬雨火了一陣,如今卻鮮被提及……這些產品各有特色,但因為沒有抓住主流消費喜好,最終被邊緣化。
這是很多品牌在開發辣麵時走入的誤區:追求口味的獨特化,劍走偏鋒。雖然照顧到了小部分人的食用喜好,卻放棄了大部分消費者。
放棄打造辣麵品類,而單獨口味細化,是目前國產品牌對於打造辣麵的最大誤解。
國內方便麵行業,需要有品牌站出來,專門開發辣味品類。品類立足後再進行口味開發,為時不晚。
品類為王,辣煌尚攪亂一池春水
真的沒有既特色、又大眾,既美味、又有爆款潛質的國產辣麵了嗎?
有經銷商提名剛剛上市不到一個月的辣煌尚。
這是今麥郎旗下的品牌系列,包含有重慶小面、麻辣牛肉、酸辣牛肉、泡椒牛肉四種常見口味。
辣煌尚的實際食用感受怎麼樣?筆者購買了一盒辣煌尚後發現,它延續了今麥郎一貫實惠的理念,120g的麵餅比同類型大一半。值得注意的是,它顛覆了以往辣麵用辣椒粉作為配料的產品配置,全新採用辣椒油作為配料,口感更香、辣味更純,吃完味蕾的滿足感更高。
在這個程度上,辣煌尚的辣味具有更好的味覺辨識度:既能辣到極致,又有獨特的辣香。
據了解,辣煌尚是今麥郎針對「辣」堅持不懈研究的成果,為了優化「辣」味口感,「閉關修煉」四年。四年裡,辣煌尚並沒有選擇在口味上做過多的下行細化,而是上行尋找辣味源頭:什麼樣的辣椒更好吃,怎樣處理辣椒味道更辣、更香。
今麥郎集團董事長範現國,親自去往成都、重慶,三天時間內,他品嘗了兩地20家麵館、3家火鍋店,走訪了3個農貿市場。最後總結認為:想要辣麵又辣又香,辣椒要一爆糊、二爆辣、三爆香。
今麥郎制面事業部因此針對辣椒、花椒、胡椒做了三個基礎研究專案。歷時4年,經過1032次試驗、218次品評後,終於找到了範現國所提好吃的辣麵「一爆糊、二爆辣、三爆香」的秘密,並總結出了一套自己的辣椒工具盒。
而後,辣煌尚通過辣椒工具盒成功開發了辣中帶香的重慶小面。又針對市場不同需求,研發出麻辣、酸辣、泡椒等口味。
辣煌尚的產品,將研發的起點和終點都歸於味道上。
著名美食家董克平曾談過:「味道的傳承一定要在人們唇齒間鮮活流轉。這樣才有生命力,有發展的前景。」
辣煌尚讓「辣」的味道真正地鮮活起來,滿足了中國傳統飲食文化下消費者們的習慣,這是辣煌尚最有力的競爭點,也應該是所有國產辣麵的終點與歸宿。
今麥郎辣煌尚
辣麵王者風範初現,未來成長可期
從國內市場的表現來看,各地經銷商於四月底、五月初左右進貨並開展第一輪鋪市,從目前反饋來看,效果很好。
以安徽地區為例,安徽地區一輪鋪市中,約兩周內,網點覆蓋率達到了當地的30%以上,地區內銷售近萬箱。同時,多個網點出現了迴轉要貨的意願。他們反饋稱,很多消費者對辣煌尚產生興趣,期待能有更實惠的袋裝產品,包括大包五連包。
安徽大區經銷商表示,過去的市場中缺少真實意義上的辣麵產品,而辣煌尚彌補了這個空缺,滿足了嗜辣的消費群體。「抓住消費者的味蕾和心理,是辣煌尚的優勢。」
不僅僅在國內,辣煌尚進軍韓國後,很快在韓國掀起中式辣麵熱。比起前幾年火雞面在國內的流行,如今可謂風水輪流轉。
辣煌尚入駐韓國最大型連鎖便利店GS25的第一個月,就達到了月銷15000箱的成績。在最愛吃方便麵的國家,獲得消費者喜愛,需要一點真本事。
近兩年麻辣燙在韓國正流行,韓國人對「麻辣」口味情有獨鍾。辣煌尚在這個時機進入韓國市場,無疑滿足了韓國消費者們的味蕾需求。
據韓國經銷商介紹,目前農心,三洋等品牌都有麻辣方便麵在便利店流通,但麻辣口味並不正宗。辣煌尚入市後,消費者評價認為,「味道獨一無二」
韓國經銷商驚訝於中國辣麵在韓國收割市場的速度,國產方便麵又一次在海外市場中掀起一陣中國風,同時也創造出了打造方便麵爆品的又一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