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說陝西人只吃麵和饃了,他們還嗜!辣!如!命!

2021-02-17 地道風物

沒肉可以,沒辣?不行

-風物君語-

四川人辣不怕,湖南人不怕辣

陝西人怕不辣

陝西人的餐桌上,辣,被擺在和面同等重要的位置。


▲ 辣,陝西的味覺底色。圖/CCTV

不同於嗜辣南方大省的溼熱,秋冬多地寒冷乾燥的陝西,靠面和辣子暖身的基本需求,為辣在這裡「發揚光大」提供了土壤。秦椒與秦始皇的傳說又為這火紅的味道增添了神秘的榮光。

「端一碗撈麵喜氣洋洋,沒放辣子嘟嘟囔 」的陝西人,對辣的熱愛程度靈活運用,簡直超乎了我們的想像。

▲ 沒有辣子,就算有劇,也不下飯!圖/橘子娛樂

從夾饃到拌麵,從涼皮到辣湯,甚至連冰激凌裡,都活躍著辣的身影。

 

 

饃的伴侶

 

在川渝把辣椒當佐料的時候,隔壁的陝西人,拿辣椒「就」著饃,直接吃了起來。

▲ 就是這樣!圖/網絡

甚至不同的區域,在「辣子就饃」這件事上,還吃出了各自的特色。

 

渭南地區的世界裡,不夾八寶辣子的饃,是不完美的饃。

▲ 抹點辣,更下飯!圖/網絡

而在做八寶辣子這件事上,雖說各家各戶都有自己的獨門秘方,但「有肥有瘦的豬肉丁、芥疙瘩醃製的鹹菜、自家碾制的秦椒辣椒麵」那是必不可少的三大寶,「一辣二鹹三香」也是公認的八寶辣子之根本。

 

竹筍蒜苔、從蓮藕青豆,八寶辣子的內容隨著時令的變化而變化,色澤和口感也隨之豐富。

▲ 八寶辣子,饃的伴侶!圖/匯圖網

 

香辣爽脆、佐餐開胃的八寶辣子,是有著「飯掃光」、「饃遭殃」的下飯神醬,熱上一碗「醬辣子」,配著剛出蒸籠、白白胖胖的椽頭饃,麥子的香混合著醬的辣,光是氣味就有使人滿口生津的魔力,更別提香軟的饃饃葷素皆備的辣子在唇齒間的糾纏,能帶給食客多麼豐富的味覺體驗。

 

換了狀如鍋蓋、圓厚敦實陝西鍋盔,八寶辣子也同樣適用。

▲ 沒了辣子的陝西鍋盔,沒有靈魂。圖/匯圖網

 

外皮是乾脆的火烤焦香,內裡是柔軟的麥香甘美,從中破開,夾入塗抹均勻的辣子,鍋盔的嚼勁兒、面的回甘混合著香辣的氣息,總能勾起陝西食客對家的思念和對童年的追憶。

 

蒲城面辣子,又名蒸辣子模糊,重花椒。和羊肉泡饃的吃法,有著異曲同工的妙處。

▲ 面辣子泡花卷。圖/匯圖網

 

原本只是麵糊、辣椒麵,配上吃剩碎粉條、蔬菜、豆腐絲攪勻蒸熟的面辣子,如今也已經改頭換面,新鮮的豆腐丁、魷魚絲,甚至海參,都一股腦下鍋,再加青蒜苗段切好的蒜片,在辛香裡打滾,蒸汽中桑拿後,被盛在精緻的小碗裡頭。

▲ 除了花卷,還可泡饃。圖/匯圖網

 

烤得焦脆、蒸得香軟饅頭被掰開撕碎,往裡一蘸,舒張的面孔飽含湯汁,花椒的辛、辣椒的辣、菜絲的清爽、海鮮絲的鮮香同時在口中炸裂,據說一定要慢慢咀嚼,待到鼻尖滲汗,方知其中妙處。

 

 

油潑辣子,關中人舌尖上的驕傲。

 

▲ 肯德基,甚至專門出了油潑辣子脆皮雞和油潑辣子冰激凌。無獨有偶,號稱西安哈根達斯的陝拾叄,也有同樣的口味。圖/網絡

 

陝西關中八大怪,油潑辣子一道菜。醮饃拌菜調乾麵,吃完直呼嘹得太。

▲ 油潑辣子。圖/網絡

 

油潑辣子,一位百搭型的辣子選手,承載著整個關中的味覺執念。

 

辣子罐裡的辣子面放到六成即可,適當依個人口味添加鹽、胡椒、芝麻等調味,不過是製作油潑辣子的鋪墊環節。

▲ 熱油一澆,香氣四溢。圖/網絡

 

熱油才是最關鍵的一步。原汁的菜籽油是必備之選,油溫的掌握最考驗手藝。

太高溫會把辣子面燙焦燙苦,而火候不到,則澆不出辣子的香氣,反被生油味所累。八九成熟的油往辣子面一澆,邊倒邊攪,直至油沒過辣子面,辣香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揮發,飄散在空氣中捕捉著嗜辣者的注意力,合格的油潑辣子,才算誕生。

▲ 油潑辣子,和一切麵食都很適配。圖/網絡

 

但這遠非油潑辣子最迷人的時候。

 

無論是蘸饃,還是夾鍋盔,或是直接拌麵,油潑辣子都靠直白辣香,徵服著一個又一個關中胃。

▲ 更有生猛者,吃水餃,也得蘸辣子。圖/網絡

 

 

條狀物的搭檔

 

麵食,無疑是陝西人的餐桌大宗。但,你可有見過不放辣的陝西面?

▲ 帶著辣,是多數陝西面最易辨別的特徵。圖/網絡 

撈出擺好的寬麵條上,蔥花碎、辣椒粉、花椒麵、鹽等配料齊齊整整,等待著一勺熱油澆下,場面是不是很熟悉?有沒有讓你想起油潑辣子的製作?再來點醋,均勻攪拌,嗯~酸辣飄香,勾魂攝魄。

▲ 就是這樣嘍~圖/網絡 

 

biangbiang面裡要沒點辣子,那得缺失多少層次?熱油在親吻蔥姜蒜末、肉丁菜葉的同時,辣椒麵香氣四起,迅速滲入周邊的食材,激發出統一的鮮香,這才夠味兒!

▲ biangbiang面。圖/網絡 

 

大名鼎鼎的岐山臊子麵,如果是白湯,哪裡能得這麼多人的喜愛?紅湯裡的辣椒粉,不止是油鮮紅亮的精髓,也是讓人鼻尖冒汗,吸氣連連,欲罷不能,大呼過癮,達到咥面忘我の最高境界的充分必要條件。

▲ 岐山臊子麵。圖/網絡 

 

羊肉糊卜裡的辣椒油、蕎面餄餎中的紅油辣子、楊凌蘸水面的香辣蘸水、蘸蒜面的辣椒麵和蒜瓣雙管齊下……

無論是湯麵、還是拌麵,只要辣子到位,再配上一瓶冰峰,那就能體驗到「舒筋活絡」的過癮。到最後,面盡、湯光、冰峰空,還是需要一個響亮的飽嗝,為這火辣帶來的滿足,畫上句點。

▲ 冰峰,解辣神器。圖/網絡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面,都追求熱辣。炎炎夏日,還是得來點涼的充飢解暑。

 

秦鎮米皮的好口味全在辣椒油上,「筋、薄、細、軟」只是對米皮最基本的要求,要想勾得人食指大動,還是得白裡透紅、紅中透香、香薄柔細,方才得宜。

▲ 秦鎮米皮。圖/網絡 

 

至於漢中麵皮,簡直是泡在油辣子裡的米製品。少了香辣,誰來襯託豆芽、蘿蔔、菠菜、芹菜這些「底墊子」的清新?

▲ 麵皮裡要是沒了辣子,那還有什麼吃頭?圖/圖蟲·創意 

 

岐山擀麵皮,講究的,就是個「酸辣」。彈跳力十足的麵皮掛上加了糖的油潑辣子,紅豔全部粘在麵條之上,從色澤到口感,都足夠讓人為之一振。

▲ 岐山擀麵皮。圖/網絡 

 

 

菜的絕配

陝西人總是為外界給他們貼上「面和饃」的美食標籤而感到不快,在他們為自家美食辯護的同時,辣,再一次露了臉。

▲ 合陽辣子豆腐。圖/匯圖網 

 

油潑辣子上部的辣油,和白嫩的豆腐,就撞出了「合陽辣子豆腐」這道不一樣的火花,甚至傳出了"寧吃一碗辣子豆腐,不吃十碗席"的俗話。

 

石泉紅豆腐就更直白了,發酵生絨的豆腐塊在當地自釀的包穀酒裡走一遭,再被辣椒、花椒、姜、蒜、鹽等調味均勻包裹,整整齊齊碼在桶中密封醃製。時候到了,紅彤彤一往桌上擺,就是一道下飯神器。辣味腐乳,聽著就刺激。

▲ 石泉紅豆腐。圖/網絡 

 

不過話說回來,老陝對油潑辣子的熱愛,真的是永無止境。當油潑麵已經不能滿足他們油潑的欲望,油潑辣子魚,誕生了。

 

還是熟悉的配方,還是熟悉的手法,魚的細嫩香軟遇上辣的火熱直白,一邊是回味無窮,一邊是大汗淋漓,陝西人對辣的執著,到這兒也還沒完。

▲ 熱油一澆,食慾大增。圖/網絡 

 

陝南與四川的親密,讓辣子雞丁、水煮魚成為陝西的餐桌常客。不止如此,陝西南部一日三餐的節奏,很可能是這樣的局面:

 

早上吃紅油滿滿的蒸面和麻辣米線,中午就著泡菜辣椒吃麵,臨了還讓麻辣燙和串串承包了晚上的餐桌。

▲ 當然陝西人,也不止吃辣椒麵。圖/網絡 

 

除此之外,尖椒炒雞蛋、尖椒炒肉絲、尖椒炒XX的組合也是常見菜名,好像所有的炒菜裡,都可以放幾個或紅或綠的辣椒提味。

 

 

湯的精髓

在陝西,湯的辣,那是絕對值得一提的。

▲ 酸湯水餃。圖/網絡 

酸湯水餃那紅汪汪的湯底,配上白白胖胖的餃子,無論是掛在餃子皮上的辣油,還是湯本身,都透著誘人的酸辣,足以讓食客的每一個毛孔都往外冒汗,呵氣連連。

 

粉湯羊血,一款集麻、辣、鹹、香、光、嫩」於一體的陝西名吃,羊血、粉絲、豆腐、蔥花的味道要想融合統一,就少不了辣子從中搭線牽橋。

▲ 粉湯羊血。圖/西安美食手冊

 

嫩滑的羊血焯煮和辣椒的共同作用下毫無腥味,通紅的辣湯還給豆腐和粉絲增加了別樣的風情,一碗羊血粉絲配著饃嘬下來,滿臉通紅,嘴角發麻,飽嗝連連,把碗往桌上一放,才算滿足。

 

酸辣肚絲湯,雖是道豫菜,但和胡辣湯一樣,足跡遍布整個陝西。

 

切作細絲的熟羊肚下進烹入紹酒的炒辣椒油中翻滾勾芡,下香菜末、撒胡椒粉,淋芝麻油出鍋,透過紅湯,能看見微微發白的肚絲。

▲ 酸辣肚絲湯。圖/匯圖網

醇厚的辣湯,配上微微彈跳的肚絲,豐富的口感和細密的汗珠由內而外地對食客展開「攻擊」,滿身的疲憊一掃而光。


辛辣帶來的振奮像電流一樣蔓延,食物帶給人的力量和滿足,被辣成倍放大。


你和陝西的辣,又有什麼緣分呢?

- END - 

 

文丨章魚

封圖丨網絡

 

相關焦點

  • 老陝:給我一個饃,我可以夾遍全世界!
    每次路過看到籠籠肉夾饃都忍不住要吃一個,熱乎乎的荷葉餅夾上紅彤彤的粉蒸肉,放在手上燙呼呼的,吃起來微辣、稍軟,簡直不要太好吃!名副其實的只有陝西才可以吃到的夾饃~「土豆片夾饃」在前幾年一夜爆火,風靡西安街頭。如何形容它有多火?這麼說吧,不論你什麼時候來土豆片夾饃的攤販門前,永遠都是人頭攢動,排不夠十分鐘可別想吃得上。
  • @陝西人,舔辣椒麵當零食的童年,你還記得嗎?
    ,博主熱油滋啦一潑,香得屏幕前的人只是個饞!王偉說,小時候生活條件所限,零食不多,辣椒就成了零食擔當,把辣椒麵倒在手心舔著吃,和饃蘸油潑辣子是他們那一代人的共同回憶,如果用一種味道來形容童年,那就兩個字:辣子;用四個字來形容就是油潑辣子!
  • 談陝西「寶藏」美食:辣子夾饃
    辣子夾饃」的饃用陝西鍋盔饃最得勁,吃起來外脆裡軟。線辣椒屬於季節性食材,整體偏辣,六、七月的時候剛掛枝長出來色澤發亮的青色辣椒,辣感最輕,夾到饃裡咬一口不痛不癢,只能嘗到淡淡的辣味;到了八月份,辣椒不斷生長,顏色也開始變化,有深青色、半青半紅色,甚至還有全紅色,這個時候辣椒的辣感最強
  • 在吃饃這件事上,「饃都」西安全宇宙第一
    這個「饃都」的稱號其實是吸收了陝西關中地區的飲食文化的精華,並把它發揚光大。說西安人吃饃第一,也是說的是陝西的關中地區。在西安,有一半的麵粉做成了麵條,而另一半則做成了饃 。用小明哥哥的話說,如果說吃麵其他地方也有很多種吃法和講究,那麼在吃饃這個事不需要在討論了,「饃都」西安絕對全國第一,全宇宙第一了。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 中國各地美食小吃之陝西,羊肉泡饃,饃夾一切,還有吃不完的面
    油潑麵是將手工製作的麵條,在開水中煮熟後撈在碗裡,將蔥花碎、花椒粉、鹽等配料和厚厚一層的辣椒麵一起,平鋪在面上,用滾燙的菜油澆在調料上,頓時熱油將花椒麵、辣椒麵燙熟而滿碗紅光。後加入適量醬油、香醋等即可,也可另外加入西紅柿雞蛋等搭配食用。我看《白鹿原》的時候,特別喜歡看孝武吃麵,那叫一個香。所以去陝西的時候就經常吃油潑麵。
  • 兩根長長長長長長長油潑麵撐滿①碗面!吃癱!
    口感爽滑,不粘重,一夾起,熱騰的寬面便立刻起跳!辣子:只選陝西空運辣子,本源本味!韌勁十足的寬面,糅合了陝京風味,油潑麵的鮮辣,西紅柿雞蛋面的酸甜和雜醬面的濃醇!帶勁!一口咬下,瑩潤的肉汁橫流,酥爛的瘦肉和滿是嚼勁的白吉饃融為一體,扎紮實實的口感,令人倍感踏實,就是這個味!很陝西!
  • 陝西最全的夾饃集合帖,你吃全活了沒?!
    吃貨們往下瞅↓↓↓臘汁肉夾饃外地人首次聽說肉夾饃,都認為是病句,這是與古漢語有關,肉夾饃,其實是"肉夾於饃"。「肉」字放在前面起到強調的作用,引人垂涎。西安的肉夾饃有很多種,最出名是漢民的臘汁肉夾饃和回民的臘牛肉夾饃。陝西人所說的肉夾饃一般是指,白吉餅加臘汁肉。
  • 別只知道西安了,鹹陽向你發去一記碳水暴擊!
    那裡和大部分北方城市一樣愛吃麵,但不同的是,鹹陽人把平淡無趣的麵食吃出了萬種風情。油餅、鍋盔牙子、荷葉餅、石子饃、油潑麵、褲帶面……只有你想不到,沒有鹹陽人做不出!饃,幾乎是陝西人餐桌上最重要的存在之一,白吉餅、荷葉餅、鍋盔、窩窩頭…他們在饃上的創造力超乎你想像。傳統陝西肉夾饃一般用白吉餅製成,而在鹹陽,火了許多年的肉夾饃是馬蹄形鍋盔牙子。
  • 吃饃
    鋤頭鍁把撂下,三五步奔到地頭,雙手在衣服上揩擦兩下,或圪蹴或墩地,捏住熱氣騰騰的蒸饃就送到嘴裡,三兩口就吞咬了下去,噎住了拍拍肚皮,打兩個飽嗝,提起水罐仰頭就喝,接著繼續狼吞虎咽地咥,直到渾身冒著熱氣,饃籃籃見底方才罷休。        傳說過去一富裕人家掌柜請長工,預先蒸了一鍋麥麵饃,讓求工者先吃飯,悄悄觀察吃相和飯量。能吃就能幹,咥饃多才能扛得起重活。
  • 中國最全的「辣」文化,湘辣、川辣、黔辣、秦辣大PK!
    孩子就搬來一條大凳子,上邊再架一條小凳子,爬上去從饃籠裡掏出兩截槓子饃,一掰兩半,開了辣子罐罐,兩勺辣子夾一截子饃,夾好兩個饃,辣子罐罐也底朝天了,於是一手一個饃,飛出院子。關中男人身板魁梧、脾氣倔強火爆,女人身材瓷實、性格潑辣,孩子們晚上睡涼炕、白天胡打仗,全是辣椒吃出來的。陝西人血管裡流淌著辣椒的汁液,身軀裡充盈的便是辣椒的脾性了。
  • 吃辣有利於減肥?吃不對只會呼呼增肥
    有一種享受是:炎炎夏日裡,開著空調吃火鍋,還要吃麻辣的,如果告訴你吃辣還可能幫你減肥,會吃的更過癮吧。吃辣真能幫助減肥?先上結論:不一定能幫助減肥,吃錯了還會呼呼增肥。小炒肉、辣子雞、水煮肉片、毛血旺、麻辣香鍋、麻辣火鍋……一串兒辣的菜回想過來,發現它們除了辣還油。又辣又油的菜,吃著香、還上癮、更下飯,這樣吃還想不胖,太難了。
  • 陝菜隨想 | 陝西夾饃盤點:足足十六種!小編都給您找來了!
    陝西人不僅愛吃麵、還愛吃夾饃,除了聞名中外的肉夾饃,還有各種食材的夾饃稱霸陝西人日常飲食當中。可見老陝對饃的熱愛。
  • 貴州人吃辣,四川人吃辣,湖南人吃辣,哪個地方的人吃得最辣呢?
    我是從小就吃辣椒的,聽母親說過,我還在幾個月時,母親就曾經用筷子蘸著辣椒水餵我辣椒了,當一歲多學會走路與自己吃東西時,就成為辣椒食客了。每當在飯桌吃飯時,看見辣椒就要,特別是看見紅色辣椒,就兩眼放光。每當不到飯點或飯點飯未熟時,我就去院壩下面的菜地裡手摘辣椒現場吃起來,吃相像一頭小老虎。
  • 去西安旅行,趕時間千萬別吃羊肉泡饃!吃饃5分鐘,掰饃1小時!
    點單時,分為牛肉和羊肉兩種,按價格分為「普通」和「優質」兩種。優質的略貴些,大致是肉會多一些吧!羊肉泡饃已成為陝西名吃的「總代表」,據說在過去,是進貢皇帝的飲食而發明的。 點好後落座,會發一塊這樣的牌子,是為了分辨,哪一碗是你掰的饃。
  • 來寧夏吃麵,一天一碗麵,一個多月不重樣!
    據不完全統計寧夏麵食有近40種來寧夏吃麵一天一碗吃一個多月都能不重樣!雖說都是面,但是寧夏麵食把每一種面都做的與眾不同,都賦予了深厚的文化,就像寧夏的歷史一樣。小炒麵應該算是炒揪面的一種面和菜分開,上桌後自己燴用料簡單但味道一絕6、雞血面
  • 本地人告訴你來了西安都可以吃什麼面——不要只記得 biangbiang面!
    曾經某音有一個調查,問鐘樓街頭的外地遊客,來西安都吃了什麼美食,答案五花八門,都是肉夾饃、羊肉泡饃、 biangbiang面等幾種,但有一個特徵,全部是麵食。其實這很正常,陝西關中自古號稱「自然糧倉」,小麥是這個地區的主要糧食作物。可以說陝西人基本都是吃麵食長大的。確實如此,地理上講究「南甜北鹹」、「南稻北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