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吃饃這件事上,「饃都」西安全宇宙第一

2021-02-17 NPC的事務所

西安生活公眾號裡的清流

吃吃喝喝玩玩,講講西安故事

佛系更新,關注有驚喜

西安有一個別稱,叫「饃都」

這個「饃都」的稱號其實是吸收了陝西關中地區的飲食文化的精華,並把它發揚光大。說西安人吃饃第一,也是說的是陝西的關中地區。

在西安,有一半的麵粉做成了麵條,而另一半則做成了饃 。

用小明哥哥的話說,如果說吃麵其他地方也有很多種吃法和講究,那麼在吃饃這個事不需要在討論了,「饃都」西安絕對全國第一,全宇宙第一了。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西安讓饃找到了自己被別人忽視的價值,原來平白無奇的饃也可以這麼的有深度和內涵,連普通的饃在這裡都可以猶如自帶聖光一般光芒四射,絢麗奪目,美味異常!

  肉夾饃用的明明是餅子,為什麼叫饃?  

陝菜招牌葫蘆雞

很多外地人來西安的第一感受就是,西安人難道天天都是麵條,肉夾饃,都不吃飯的麼?其實說起來陝西本地是有陝菜這個說法的,只不過打敗陝菜的不是其他菜系,反而是西安的面和饃。


你印象中其他八大菜系有哪些招牌菜嗎?但是西安的肉夾饃,羊肉泡饃可是眾人皆知。好吃又實在,這才是老百姓過的最接地氣的日子。

一個選擇題,下列食物中哪些是西安人口裡的「饃」?

西安人稱做熟的沒有餡的、不用水煮的麵食主食都叫「饃」,A鍋盔叫「鍋盔饃」,B饅頭叫做「蒸饃」,C是荷葉饃,D是燒餅叫做「烙饃」。肉夾饃的白吉饃、死面的飥飥饃、發麵的黃饃饃、灑滿芝麻的炕炕饃……雖然看起來都長著餅的樣子,卻有實質的不一樣!來西安你只吃了肉夾饃和羊肉泡饃,那只是西安饃的吃法的皮毛而已,更何況這兩樣在西安還有隱藏菜單,你就算吃了,也不一定吃的地道。「1個饃饃, 北成2瓣, 放了3天, 4氣了, 估計是5壞了, 就6了一哈, 7開來, 8了皮, 9了點寒菜,一吃!啊呀,10在是難吃死了」西安饃最常見的吃法分成兩種,一種是幹吃的夾饃,另外一種就是當作正餐的泡饃。我們先從夾饃開始說,在陝西,「X夾饃」是一道填空題,西安的饃可以夾萬物,大家最熟悉的就是肉夾饃。在西安光這個肉夾饃,西安人最愛吃就有三種,分別是臘汁肉夾饃,臘牛肉夾饃和老潼關肉夾饃。臘汁肉夾饃用的是白吉饃,臘牛肉夾饃用的是飥飥饃,老潼關肉夾饃用的是油酥千層餅,吃起來味道和口感完全不一樣。你在外地吃到的不一定是正宗的西安肉夾饃!比如下邊這樣的!


正宗的西安肉夾饃裡是只有肉沒有其他青椒香菜什麼的,你要想怎麼吃是你的自由,但是請不要打著西安肉夾饃的名義去加。
真正的西安臘汁肉肉夾饃,講究肉爛饃酥滿嘴流油,吃的時候是真的會滴臘汁油出來,臘汁肉並不是臘肉,他是用陳湯煮出來的,老店的湯可能都經歷了好幾代人,湯汁濃才能入味,肉瘦而不柴,肥而不膩 。肉就要一夜才能煮出來,中間要添加十幾種調味料,冰糖、辣椒、鹽、桂皮、香葉、薑片、八角、花椒之類的。肉夾饃最關鍵的其實並不是肉,反而是他的饃,對於其他地方來說,肉夾饃只能算得上是燒餅夾肉而已,西安的肉夾饃用的白吉饃,講究的是「鐵圈虎背菊花心」,皮酥裡嫩,中心空虛,便於夾肉。
吃肉夾饃就要吃先打的熱乎饃,講究寧要肉等饃不要饃等肉,像魏家涼皮那種快餐式的肉夾饃就非常不地道。(魏家涼皮的涼皮還可以,但是非常不建議吃他們家的肉夾饃)臘汁肉夾饃還有外地人不知道的隱藏菜單,招牌只有普通和優質,真正的西安人吃肉夾饃時,有更多選擇。肉夾饃的肥肉、瘦肉和肉皮,互相排列組合,就能衍生出一大串術語:純瘦、肥瘦、皮瘦、皮肥瘦、純皮、皮肥、純肥一般女生比較愛吃純瘦的,但是肥瘦的吃起來味道更好,臘汁肉最大的特點就是肥而不膩,外地人一般做不出來,所以就會加青椒什麼的解膩,這個在西安完全沒必要,因為吃得就是肉的味道。帶點皮口感更好,會有點筋筋的感覺。
臘汁肉是用豬肉做的,所以你在回民街是吃不到臘汁肉夾饃的,鼓樓後邊賣的肉夾饃雖然排隊的人多,我不是太推薦,你可以嘗嘗。在回民街如果要吃,我更推薦去吃臘牛肉夾饃。飥飥饃有兩種吃法,一種是發麵的,一種是定面的。發麵饃就是用來日常的乾食,一般清真的水盆,夾饃都是這種,定面的就是大家吃泡饃掰的,他只有9成熟,剩下的一成要在做泡饃的時候煮熟。剛出爐的飥飥饃吃起來也比白吉饃吃起來更實在一些,吃起來有些費勁,軟裡透著些韌勁,西安的臘牛肉也不是臘肉,肉選用的都是整塊的肉,不會有邊角料和碎肉,做的時候需要醃製,冬天要醃製7-10天,夏天時間會短一些。然後再用水煮,1斤肉最後煮出來就變成6兩了。臘牛羊肉的質量標準是色澤紅潤,氣味香荃,肉質酥爛,鮮鹹不柴,特別是對調料的運用與配製、火候的把握,都有很重要的意義。西安的臘牛肉吃起來,疏鬆易嚼,肉質細嫩,質地酥爛,香醇可口。趁熱切開酥脆勁道的坨坨饃,夾上酥爛的臘牛肉,兩者完美融合,一口吃下去,外酥裡嫩,滿嘴餘香,再搭配一碗肉丸胡辣湯,是西安早餐界的絕配。說個西安的冷知識,每年冬天的時候,肯定就有一條新聞《西安人排隊買臘牛肉堪比春運》,每次看到這條新聞大家就知道快要過年了。一家生意好的臘牛肉店一天能賣2000斤臘牛肉,一天算下來就能賣賣12萬。現烙出來的飥飥饃,抹上一層辣醬,然後鋪一層鹹菜,再夾上兩三個鹹鴨蛋黃。最後再灑上幾粒酥脆的花生米,這樣配合起來吃很有層次感。現場常見的肉夾饃還有一種老潼關肉夾饃,它區別於普通白吉餅夾饃,老潼關肉夾饃餅坯為潼關千層餅,饃內有層層面圈,一口咬下去酥脆掉渣,滿口溢香。傳統的吃法是熱餅涼肉,用剛出爐的千層餅夾上煮好的冷肉,肉質軟糯,肥而不膩,入口即化。很多人喜歡吃老潼關的原因就是,他特別的酥脆,吃在嘴裡都能嚼出嘎吱嘎吱的聲音,而且吃的時候一不留神就會掉渣渣。西安還有一種特色的小吃,籠籠肉夾饃,他是三原的特色小吃他借鑑了四川的粉蒸肉,但是很多人都以為是四川的小吃。籠籠肉是米粉蒸肉,蒸肉是麵粉蒸肉,這是兩道小吃的區別。
籠籠肉夾饃用的饃就是荷葉饃,傳說它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據說是由秦漢時「蒸餅」中的「白餅」演變發展而來。肉使用專門的小蒸籠蒸出來的,肉色澤紅亮,鹹辣鮮香,肉片軟糯肥而不膩,入口即化吃的時候把餅掰開,很輕鬆的就可以把小蒸籠上的籠籠肉扣上去,然後合起來輕輕一擠就可以吃了。吃粉蒸肉的時候,拌點肥油,再就口蒜,再喝口茶解解膩,吃完嘴裡麻麻的,別提有多舒服了。一般都是吃宴席的時候經常會有的一道硬菜,就是荷葉饃加條子肉,

荷葉饃除了夾肉,最常見的就是夾菜了,每天早上在街頭隨處可見,土豆絲、土豆片、胡蘿蔔絲、豆芽菜等。把錢交了自己夾,想吃多少夾多少。經常可以看到腳踩高跟鞋,穿著時髦的女生小白領,一手喝著星巴克,一手拎著塑膠袋裝的菜夾饃。菜夾饃還有用燒餅夾的,一般裡邊還會再加上好吃的花幹雞蛋。西安街頭你還能見到土豆片夾饃,西安5,6年前突然火起來的吃法,來自西安周邊的高陵。夾土豆片的饃是比一般燒餅要大的餅子,而且更軟一些。
把土豆片往調料盆裡涮上一涮,讓土豆沾滿辣油,夾在餅裡,用手按住餅子,一使勁籤子就抽出來了。除了土豆片外根據個人喜好還可以添加香腸,雞蛋之類的配菜,特別適合愛吃辣的朋友。

西安還有擀麵皮夾饃,這個的餅子一般就是普通的燒餅,這個吃法是寶雞那邊的,寶雞當地一般都用來早餐,之所以這個吃法在西安沒有大面積流行,因為光聽就覺得很頂,主食夾主食…………還有就是西安的擀麵皮,沒有寶雞當地做得地道。

不過如果遇到好吃的還是非常不錯的,尤其是夾完饃以後師傅會把調擀麵皮的汁子澆到餅裡,這一澆絕對是注入靈魂,酸辣的汁子滲入餅子的面裡,要上一口都能從嘴角嘣出紅紅的湯汁,嘴唇上像是塗抹了誘人色號的口紅一樣。到了晚上什麼孜然炒肉夾饃,各種烤串,炸串夾饃就紛紛出攤了,烤肉也能夾饃,讓西安人每天都有一個滿足的夜晚。夾饃的種類還有好多就不一一列舉了,等著你來慢慢發現。
啊,本來想寫個短的不知不覺又寫了一大堆,因為能說的真的太多了。那就再說泡饃吧。
西安的饃最特別的吃法就是羊肉泡饃了,雖然它叫做泡饃,但其實他是煮出來的。雖然在外地人看來都是湯泡著餅,但其實是完全不同的東西。羊肉泡饃的餅用的也是飥飥饃,九份死面一份發麵揉在一起烙制而成。烙到七八成熟,吃起來依然筋道。泡饃的饃本地人一般都是自己掰,一碗泡饃掰個半個小時四十分鐘是很常見的事,掰饃不能掰的太大,要不不入味,但是也不能太小,太小一煮就散了,理想大小當如黃豆粒或蜜蜂頭,更高級的掰法就是每個都十分的均勻。會不會吃從掰饃就能看出來。對於不會掰或者趕時間的人一般都是機器攪的饃,口感比手撕的要差一些。
泡饃和肉夾饃一樣,也有自己的隱藏菜單,根據湯的多少分為,單走——饃和湯分兩碗端來。把饃一點一點掰在湯裡吃,吃完了再單喝上一碗鮮湯。水圍城—也就是—碗中央饃、肉相間,周圍鮮湯環繞,浸潤著晶瑩的粉絲。小炒泡饃也是煮出來的,只不過做的時候在鍋裡要不斷翻攪,看起來像炒菜,配料多了黃花、木耳、豆乾、雞蛋等等。口味偏酸辣,喜歡重口味的就愛這一口。生肉小炒:用當天宰殺的牛裡脊肉,略凍一下,切成肉丁下鍋炒。成品肉香突出,口感又筋又嫩。 熟肉小炒:提前將牛肉丁煮好瀝乾,晾在竹簸萁裡,用風扇吹, 不時翻動。炒時直接下鍋,吃起來軟爛酥香。 西安的羊肉泡饃大部分都是回民做的,本地漢民的泡饃頭牌就是這個葫蘆頭泡饃,飥飥饃是死面饃,葫蘆頭泡饃的饃是發麵的,所以掰的要比羊肉泡饃大一些,這樣不至於煮散。

葫蘆頭泡饃其實就是豬大腸泡饃,傳說被藥王孫思邈改良過,在湯裡加了很多的藥方,去除了葷腥一直流傳至今。一般在吃葫蘆頭泡饃的地方還有一個食物,出了陝西就吃不到了,就是梆梆肉,每一家葫蘆頭館子門口都有一口大鍋,一鍋熱氣騰騰的豬大腸、豬肚、護心肉、雞蛋豆乾。配以精鹽、麻油等諸多調料共同燻制。梆梆肉的特點是:色澤紅潤,肉嫩味醇,薰香濃鬱,越嚼越香。梆梆肉特別適合愛吃下水的人,買瓶酒,坐在城牆底下慢慢的品。
西安漢民還有一種泡饃的吃法叫三鮮煮饃,裡必不可少的就是丸子、響皮、五花肉,湯一般是豬骨加雞鴨熬的白湯,除此之外還有很多配菜,和別的泡饃一樣的地方也是在於它鮮美的湯汁,吃起來很是養人。前陣子熱播的《長安十二時辰》把西安的水盆羊肉帶火了,水盆渭南,韓城的好吃一些,西安好吃的水盆就那麼幾家。吃水盆用的饃是月牙餅,用剛出爐的月牙餅!外殼酥、心裡軟,包著熱氣,散發著甜甜的焦香。
相比羊肉泡饃,水盆才是真正的泡饃,吃的時候直接泡在湯裡吃,水盆的湯非常關鍵,都是熬製十幾個小時的大骨頭湯,還要不斷漂去油沫,才能讓羊肉湯清亮不渾濁。水盆的吃法據說起源於大荔,進入先後還進行了改良,加入西安人愛吃的粉絲,用月牙餅就是大荔的吃法。水盆也分清湯的水盆和濃湯的水盆,還有回民的水盆做法也不太一樣。吃水盆講究湯鮮肉爛,吃的時候還可以把月牙餅掰開,把羊肉塞進像小口袋一樣的月牙餅裡,單吃可能會有點幹,再喝點湯渾身舒服。對於口味重的人西安還有一種泡饃,叫粉湯羊血,粉湯羊血的特點就是「麻、辣、鹹、香、光、嫩。」羊血鮮嫩,入口光滑,調料多樣,辣香撲鼻,粉湯羊血的做法叫「泖」,大師傅手持一碗掰好的饃,加入焯過的羊血和粉絲,不斷將高湯澆入碗中再潷出,反覆數次,直到泖好為止。最後放上香菜、蔥花、辣椒油、辣椒、花椒粉,再澆一勺熱湯,這香噴噴的粉湯羊血才算是做好了紅紅的粉湯羊血中飄散著濃鬱的花椒味,特別饞人。賣粉湯羊血的店裡一般還有「辣子蒜羊血」,也是陝西的特色小吃,把羊血切成小方塊放在鍋裡小火煮,吃的時候撈在碗裡,配上調料,羊血偏腥羶所以會配上辣子蒜還有其他更重味道的調料,羊血鮮嫩湯味辣、嗆、鹹,花椒、小茴香味竄撲鼻。也是重口味的吃法。說到重口味泡饃,西安還有一種稱得上暗黑料理的「滷汁涼粉」,說他暗黑,因為就沒見過能把芝麻醬芥末滷汁辣子和醋,涼粉饃塊皮蛋白煮蛋混在一起的吃法。據說起源長安縣。夏季炎熱正趕上農忙時節,農民無暇做飯,打一鍋滷,切一點涼粉,佐以方便調料,泡一些饃,稀裡譁啦幾口一刨,一頓飯即了之。現在回坊有幾家比較有名,把飥飥饃掰碎,在饃上澆一層滷子,然後放一層涼粉,再配上皮蛋,雞蛋,再澆一層滷子,加入油潑辣子、蒜泥汁、芥末、麻醬。
涼與熱,鹹與辛,辣與綿,各種味道的完美結合。端過來,要順這邊撥著吃,能品味到涼粉與熱饃混合的感覺,一口辣子,一口芥末,獨特的口感~如果接受不了太奇特口味的,可以試試,豆花泡饃,來自鳳翔的小吃,一般都是早上吃。他用的是鍋盔饃,把鍋盔饃切片,先用豆漿燙熟,然後依次加豆花,放調料,澆豆漿,如果喜歡的話還可以加上麻花,最後再放一點辣椒油和蔥花,豆花甜軟,豆漿濃鬱爽滑,鍋盔饃雖然泡著,但是依然耐嚼。當然早餐的泡饃自然少不了西安的肉丸糊辣湯了,醇香美味的胡辣湯,西安人早起的動力!西安人的糊辣湯主打肉丸,牛肉丸筋彈,,最新的一個關於糊辣湯的段子就是這個,SOU,胡辣湯不要丸子。吃胡辣湯就是吃丸子,你不吃丸子你吃慫尼…………除了牛肉丸,其他菜品也非常豐富,有蓮花白、胡蘿蔔、土豆等一眾蔬菜。牛羊骨熬湯,湯裡加入渾圓的牛肉丸子和切塊的蔬菜,勾芡而成。入口麻為先,辣為輔,麻麻辣辣,香味濃鬱,濃稠度剛剛好。除此之外,饃的做法還有,炸饃片,炒饃花,烤油饃,在農村還有做成藝術品一樣的花饃等等。有機會歡迎大家來西安吃饃啊!來親自體驗一下「饃」簡單樸實的力量!

往期互動&熱門推薦:

《長安十二時辰》裡關於西安的細節彩蛋

西安已經不知不覺刻進你的身體了

西安秋林,被西安人寶藏般的美味食堂

西安考摩託駕照超實用攻略

陝西的球迷都是傻子

西安是座可以來專門「吃」一趟的城市

你最喜歡怎麼吃饃?

別走開,評論可能更精彩

大叔NPC的西安資訊指南

NPC個人微信:(nnnpppccc)

互動,合作,分享

❤️感謝帥哥美女打賞支持❤️

相關焦點

  • 吃饃
    鋤頭鍁把撂下,三五步奔到地頭,雙手在衣服上揩擦兩下,或圪蹴或墩地,捏住熱氣騰騰的蒸饃就送到嘴裡,三兩口就吞咬了下去,噎住了拍拍肚皮,打兩個飽嗝,提起水罐仰頭就喝,接著繼續狼吞虎咽地咥,直到渾身冒著熱氣,饃籃籃見底方才罷休。        傳說過去一富裕人家掌柜請長工,預先蒸了一鍋麥麵饃,讓求工者先吃飯,悄悄觀察吃相和飯量。能吃就能幹,咥饃多才能扛得起重活。
  • 到「饃都」,來一場碳水狂歡!細說西安那些不能不吃的饃!
    不為別的,只因為這幾家店作為本地人也是經常吃很少翻車的老字號。秦豫肉夾饃上過《舌尖1》,因此通常遊客較多。王奎由於分店少,相對遊客不多。子午路張記肉夾饃分店多,適合打卡去吃。1.秦豫肉夾饃地址:陝西省西安市碑林區東木頭市19號
  • 白冬玲:饃
    作為以小麥為主食的北方人來說,居家過日子,不得不說的就是饃。我們平常吃的大抵就是蒸饃了,也就是大鍋大灶大籠屜蒸的手工酵面饃。在剛揭開鍋蒸氣繚繞的籠屜裡拿出一個饃,左手倒右手,右手換左手,用嘴往手上吹著冷氣迫不及待的掰開一個饃,這叫「出鍋饃」,再加上一層油潑辣子,美美的咬上一大口,那真真是「白饃油辣子,一咬一個砢嚓子」,紅油滲的好厚,就像一朵暈染的白邊紅瓣盛開的鮮花。
  • 去西安旅行,趕時間千萬別吃羊肉泡饃!吃饃5分鐘,掰饃1小時!
    泡饃是土生土長的西安吃食,也是西安最有特色最有影響的食品之一。 如果你是去西安旅行,羊肉泡饃是一定要去體驗一回的。不過,提醒一件事,如果你去吃羊肉泡饃,最好要留一個多小時的時間。 記得那天,一個朋友帶我們去了當地的一家羊肉泡饃店,名叫「老車家牛羊肉泡饃」。
  • 韓城芝麻燒饃子
    韓城微文學第一隻眼
  • 陝西最全的夾饃集合帖,你吃全活了沒?!
    吃貨們往下瞅↓↓↓臘汁肉夾饃外地人首次聽說肉夾饃,都認為是病句,這是與古漢語有關,肉夾饃,其實是"肉夾於饃"。「肉」字放在前面起到強調的作用,引人垂涎。西安的肉夾饃有很多種,最出名是漢民的臘汁肉夾饃和回民的臘牛肉夾饃。陝西人所說的肉夾饃一般是指,白吉餅加臘汁肉。
  • 林海: 饅頭(饃)的前世今生
    (改革開放前小麥產量很低,人們大都吃黑色的紅薯面饃或黃色的苞谷面饃,都不太好吃)能吃上小白饃是人們夢寐以求的喜事。家鄉人不但生前吃饃,伴隨一生,而且去世之後,必須有「豬頭,大饃」等做祭品,墳墓裡面還要放幾個饃陪葬,三生三世永遠讓主人有饃吃。可見,饃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是極其重要的,是關係人們生命的貴重食物,也是重要的祭品。
  • 方紅霞||塌菜饃
    ,放到燒熱的鏊子上,只需要一二分鐘的時間,其間翻一次面兒,就做好了一個菜饃。塌菜饃還有一道重要的工序就是「塌」,那就必須是幾合菜饃都烙制完了,摞在一起放在鍋簰上,最後再倒扣在另一個鍋簰上,才算大功告成。菜饃經過這麼一「塌」,菜塌熟了,饃皮也塌軟了,吃起來不油膩,菜清香,甭提多爽口了。塌菜饃的「塌」字恰當而形象地描述出了這種食物的製作工藝和特點。從食材到製作工藝看,菜饃絕對算是物美價廉經濟實惠又清爽美味的健康食品。
  • 【金鄉故事】包菜饃
    有的甚至是頭天就開始這一步驟:將面和好後,用蓋簾蓋好,放到床上,用被子蓋嚴實,面盆裡的麵團發起來,鼓得滿滿的,甚至溢出來。女主人經常看著點,待用手一按蓬鬆軟糯、輕輕扒開裡面有很多蜂窩狀的氣孔時,面就發好了。菜饃菜饃,「菜」很關鍵。
  • 喜歡吃白吉饃夾肉的朋友,教你怎麼做白吉饃
    很多朋友都愛吃白吉饃夾肉,今天不做肉,就教大家做白吉饃,不過我做的是小版的哈。 材料:麵粉300g,酵母1g 做法:1.加保鮮膜醒發;2.醒發好的麵團;3.分若干劑子,搓成兩頭細中間粗的梭形條;4.將梭條按扁;5.從右邊頭捲起;6.一直卷到左邊的細頭處;7.將細頭壓到卷底下;8.捲成後成這樣;9.將卷用手掌按壓,能看出層次;10.取一份卷餅,用擀麵杖轉換兩個方向,將它擀成圓餅;11.都擀好成形了
  • 陝西夾饃指南:給我一個饃,我就能夾遍全世界!
    吃家們都懂,鐵圈虎背菊花,是衡量白吉饃的最高標準。好吃的臘汁肉夾饃一定要饃酥肉爛,吃到最後都是滿手地流油,搞的人慾罷不能。據老吃家講,潼關肉夾饃最傳統的吃法是用剛出爐的熱燒餅夾上煮好的冷肉,口感跟其他夾饃完全不同哦。
  • 吃饃5分鐘,掰饃2小時?西安人的周末,從早起掰一碗泡饃開始
    吃饃5分鐘,掰饃2小時?西安人的周末,從早起掰一碗泡饃開始一真樓泡饃,傳承34年養育西安一代人的泡饃情懷,坊上口碑泡饃館地鐵站:鐘樓站(西安的地標性建築,美食匯聚地)位置:大皮院18號(近北院門) ,鼓樓後面一條街走到底
  • 老陝:給我一個饃,我可以夾遍全世界!
    每次路過看到籠籠肉夾饃都忍不住要吃一個,熱乎乎的荷葉餅夾上紅彤彤的粉蒸肉,放在手上燙呼呼的,吃起來微辣、稍軟,簡直不要太好吃!名副其實的只有陝西才可以吃到的夾饃~「土豆片夾饃」在前幾年一夜爆火,風靡西安街頭。如何形容它有多火?這麼說吧,不論你什麼時候來土豆片夾饃的攤販門前,永遠都是人頭攢動,排不夠十分鐘可別想吃得上。
  • 鄉味 | 蒿子饃,吃出家鄉的春天味道
    每年清明前後吃蒿子饃,是豫南一帶的習俗。這時大街小巷、家家戶戶都飄起蒿子饃的香味,作為一種特色傳統美食,更寄託了豫南人對家鄉飲食文化的推崇。而作為在外的遊子,蒿子饃往往成為不可多得的記憶。  蒿子饃的傳說有很多。其一是古代山民的生活地山高林密,毒蛇較多,時常傷人。為防蛇出山傷人,老祖先研製一種以蒿子為主要成份的藥物,拌上香甜食物,扎入蛇洞讓蛇來吃,蛇吃了會死去,這種風俗叫扎蛇眼。同時也形成了一句順口溜:「三月三,蛇出山,蒿子饃饃扎蛇眼。」後來,人們用蒿葉拌米粉做成饃,在三月初三這天吃。
  • 一個饃竟讓陝西人吃出了花!史上最全陝西饃整理,吃貨必備!
    (子午路十字東南角東方大酒店正對面)王魁臘汁肉地址: 長樂坊附近趙記臘汁肉店地址: 西稍門十字西南角(龍發裝飾)臘牛肉夾饃是回民的肉夾饃,一般作早餐吃,其標配是回民的肉丸糊辣湯。但記得一定要熱饃夾涼肉,不然就是一嘴的油腥味兒,這是檢驗是否是真正吃貨的標準之一。
  • 苜蓿菜饃
    在做菜饃時要把醒發好的麵團多揉幾下,然後搓成細條,像做刀切饅頭那樣,再揉成饅頭放在籠屜中。   在上鍋蒸饃的間隙,母親會製作一大碗的醬汁,其中配有菜籽油、蒜蓉、蔥花、食鹽、醬油、香醋、辣椒及少許麻油,想想都夠有滋味吧!
  • 農村大媽蒸這鍋饃,黑面白面一起揉,吃著有點兒甜
    在河南孟津一座農家飯店裡,李大媽正掀開熱氣騰騰的蒸饃鍋,端出一篦子虛胖胖的大饅頭,李大媽在飯店裡負責蒸饃,這種黑白相間的花卷饃,是平日裡她做的最多的一種,由於饃裡放的有甜甜的紅薯面,所以大人小孩都喜歡吃。
  • 秦宏逸 | 韓城芝麻燒饃子
    《韓城芝麻燒饃子》文並攝影/秦宏逸西安的涼皮配著肉夾饃,韓城羊肉餄餎卻要配芝麻燒饃子。每個吃餄餎的韓城人,心中都有一個芝麻燒饃子。昨天在微信圈裡曬了幾張師傅打饃的圖,省城的人兒一眼就認出來了:吃羊肉餄餎配的燒饃子。這芝麻燒饃子,真真的就是在外韓城人的鄉愁。
  • 洽川喜餛飩饃的傳說
    朋友,您可聽說過「西府乾縣大鍋盔,東府合陽喜餛飩」這句話嗎?如果您參加過洽川的喜慶宴會,一定會對端上桌的喜餛飩饃倍感興趣。說道這喜餛飩饃,民間傳說,早在周文王迎娶洽川美女太姒時就有,到現在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了。說起洽川,那可真是黃河邊的好地方!
  • 陝西興平大叔賣紅肉煮饃,大鍋熬湯小鍋煮饃,10米長桌擠滿人
    ,蒜苗,蔥花等佐料,當地的人特別喜歡吃,剛剛做好的紅肉煮饃,香味,濃鬱,聞著就讓人流口水。陝西興平大叔街頭賣紅肉煮饃,當街支起一口一米多的大鍋熬湯,用小鍋煮饃,做出來的紅肉煮饃味道不錯,很受歡迎。一條10米長的桌子隨時隨地都擠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