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您可聽說過「西府乾縣大鍋盔,東府合陽喜餛飩」這句話嗎?如果您參加過洽川的喜慶宴會,一定會對端上桌的喜餛飩饃倍感興趣。說道這喜餛飩饃,民間傳說,早在周文王迎娶洽川美女太姒時就有,到現在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了。
說起洽川,那可真是黃河邊的好地方!天下罕見的瀵泉就像碧綠的翡翠鑲嵌在田野,那泉眼大小不知有多少,大的像車輪,泉水洶湧而出,小的像螞蟻窩一樣,涓涓細流無聲無息往上冒,尤其藏在蘆葦蕩裡的處女泉更是萬分迷人。當地有一個古老的民俗,姑娘在出嫁前一天都要由母親或姐姐陪同,到處女泉裡去洗浴。那泉眼的泉水一個勁地往上湧,即使完全沒有水性的人也不用擔心掉下去,那泉水輕輕地把人託起來,又衝起潔淨的沙子,在人身上輕輕地撫摸,如綢撫身,頭上是藍天白雲,身旁是蘆葦圍成的綠色屏障,空中不時傳來一兩聲清脆的鳥叫,此情此景真乃妙哉至極!自古洽川出美女,姑娘們在清波中洗去塵土和疲勞,更加青春煥發,光彩照人。
周朝時候,洽川有一位美麗出眾的女子,是姒家的大姑娘太姒,這太姒姑娘不僅長得貌美,還心靈手巧,縫衣做飯,樣樣精通。以致後來洽川有美女太姒的話越傳越遠,傳到洛河,順著渭河傳到西岐,傳到周文王的耳朵裡。他決定要娶這位被人們讚美的女子為妻,便不遠千裡來到洽川求婚。兩人一見鍾情,在黃河邊沙洲上談情說愛,一起欣賞洽川美景。人們都誇讚說:「這太姒女長地跟仙女一樣,周文王又是儀表堂堂,這兩人結合,可真是老天爺做成的好事啊!」後來人們在讚頌美滿婚姻時,常常喜歡寫上「天作之合」,這個詞語也是從那時候開始的。
周文王迎娶太姒時,洽川熱鬧非凡,父老鄉親按照民間風俗,準備了豐盛的飯菜招待周文王和他的隨從人員,將特意製作的「喜餛飩饃」端上來時,周文王問,這饃叫什麼名字?一位白須飄拂的老者走上前來,滿面笑容地說:「這饃叫喜餛飩饃,是咱洽川人專門招待貴賓用的。這餛飩二字,諧音「混沌」,含渾全之意,祝福事物結局圓滿。今天是大喜之日,洽川父老鄉親特意為你蒸了喜餛飩饃,它包含著吉祥、圓滿、喜慶、平安,也寄託著洽川人祝福你們婚姻美滿的一片深情啊!」周文王聽了此話,非常感動,連聲道謝。那老者順手拿起一個喜餛飩饃,掰開讓周文王看,說:「你看,這饃裡面包著油、鹽、芝麻、椒葉和小茴香,就像洽川人一顆實實誠誠的心!」文王掰了一塊細細品嚼,只覺滿口生香,不由連連讚嘆洽川地靈人傑,即便是普通飯食也與眾不同。
周文王帶太姒要回去了,洽川父老又將喜餛飩饃作為禮品贈給文王和隨從們,那位老者上前向文王說:「你帶走了我們洽川最美的姑娘,也請帶走洽川人真誠美好的祝福,祝你們一路平安,生活美滿幸福!」
太姒賢而有德,生下了周武王、伯邑考、周公旦等有作為的好兒子。人們說,那是喜餛飩饃為他們帶去的福氣。從那以後,「喜餛飩饃」便在民間廣為流傳,一直以來仍然是合陽民間喜慶場合中不可或缺的吉祥禮品。也有人把「喜餛飩饃」叫「喜餛飩」;又因為裡面包上了油鹽調料,所以在民間又叫「調和饃」。(張根孝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