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讀|縱有伯樂,難有闞澤和羊祜

2021-02-23 陶瓷資訊

文/喻鎮榮 

先秦時期百家爭鳴,使得散文發出了奇光異彩,邁入高峰。秦漢以後思想管制,散文奄奄一息,走入了死胡同。這一管,就經歷了一千多年光陰共八個朝代。直到中唐,出了韓愈,發起了恢復先秦時期光輝燦爛的古文運動。從此我們不僅有了唐宋八大家,還有了《陋言銘》和《愛蓮者說》這樣的不朽篇章。

韓愈不愧為古文運動的偉大領袖,蘇軾說他「文起八代之衰」,後人尊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文章巨公」,「百代文宗」,「泰山北鬥」等等。我是相當熱愛和推崇韓愈散文的。《馬說》是韓愈的名作之一,曾長期被選入中學、大學教材,在我的印象裡,《馬說》一文在八十年代曾大紅大紫,炒得炙手可樂。三十多年過去後的今天我重讀這個名篇,卻突然發現此文謬矣,請列文重讀一下這篇短文: 

《馬說》原文

韓愈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裡馬。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祇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裡稱也。

馬之千裡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裡也。是馬也,雖有千裡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妄求其能千裡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才,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耶?其真不知馬也。

韓愈活躍於使中國大傷元氣的「安史之亂」平定之後,這時候的大唐帝國已經是下山的太陽,所謂「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就是形象寫照。韓愈很想奮發作為,又曾任吏部待郎,相當於現在的中組部副部長。

由他來寫《馬說》這樣的文章很符合身份,更加合拍的是:韓愈三次進京參加科舉考試失敗,三次參加吏選失敗,三次給宰相上書未得到回覆,三次到當權者家登門拜訪被拒之門外,最後終於得到前宰相鄭餘慶極力為他播揚名聲,韓愈得以出人頭地。歷史也早已證明韓愈確實是品行兼優的超級人才,值得用上「久經考驗」等高大上詞語。

如此這番經歷,使得韓愈能創作《馬說》這樣的名篇,引起了一千多年來無數報國無門的仁人志士的感慨和共鳴,至少一直到三十年前這篇文章還是我們的必讀之作。

但願從此以後我們再也不要推崇這篇文章了,因為它在思想上把我們引入到死胡同了。

人和馬根本就是兩回事,在人的眼裡,馬雖然有優劣之分,但都是工具。而人既可以是人的工具,又可能是剋星,是盟友,變數太大!哪有馬那樣容易好控制。

韓愈同志在這裡自覺的作聖上的馴服工具、螺絲釘。聖上自然難以一一明察。而各位領導又何須明察?說不定,你是剋星,是攪屎棍呢!對於領導來說,穩定,穩中求升是壓倒一切的大事。馬是不會搗亂的,你韓愈同志不是上書請減免賦稅,又諫迎佛骨給領導添亂嗎?

而人對人的看法和人對馬的看法又是完全不同的,你只要是千裡馬,我不管你祖宗三代,陳年往事,好用就行。而對人就不同了:你以前地位很低呀,現在神起來了?你的學歷、家庭背景、陳年往事等等。我都知道,現在還想超過我?

人縱然有千裡馬的本事,但影響領導意志的因素比馬複雜多了。三十多年前的許多表格必有一個欄目:家庭成分。你懂嗎?

最最重要的是:韓愈同志因時代局限、知識老化、信息閉塞、眼光有限,他不可能懂得普世價值、機制競爭、民主選舉等等現代理念。千裡馬要勝出,要緊的是建設機制,而不是靠「伯樂」。「伯樂」在多數情況下是靠不住的。外國的總統都是靠不住的。

再說多了,你可能懷疑我有雄辯證了,或說我用今人眼光苛求古人。

好了,我再用《三國演義》的兩則案例來說明一下《馬說》的思想局限,來求證一下古文運動的偉大領袖也是有限公司,不可能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聖人。

第一個案例是《三國演義》第八十三回。

劉備率兵為關羽報仇,殺得東吳損兵折將,人仰馬翻,迫使孫權譴使求和,主動歸還荊州給劉備。無奈劉備執意不肯,一定要先滅吳,後滅魏,而東吳孫權這裡喪師失地「江南諸將無不膽寒」驍將甘寧亦亡命陣前。按常識找不到人才可以率兵抵擋劉備了,因此「權大驚,舉止失措」。

至此終於出現了伯樂,謀士闞澤薦陸遜掛帥抵敵劉備,結果一語驚醒夢中人,孫權當即贊同。

在這種情形下,「伯樂」的提議應該沒有問題了,事實卻並非如此,位高權重的「人大委員長」張昭同志卻不顧孫權的決定表示反對。資深謀士(政協副主席)顧雍、步騭也相繼表示反對,理由都不外乎小材大用。迫使闞澤情緒激昂,願以全家性命擔保,方才勉強得以通過。

闞澤的眼光堪比伯樂,而張昭、顧雍、步騭等人智商應該也不成問題,以他們的智商轉換成專業知識,應該也能識辨千裡馬和普通馬。而識人的時候則為成見所惑,因為陸遜的階級成份(書生),資歷(年幼望輕)等加以反對,內心深處則不願看到一個小字輩突然掌管國家兵馬,擔任「軍委常務副主席」。救國於危難,顯得這些「老革命」無能。而闞澤本身地位不高,偏見也少,更能有伯樂的眼光。但闞澤最寶貴的並非慧眼識人,而是能力排眾議,不顧各位領導和同事日後的責難,願以全家生命擔保「千裡馬」出徵,你能不能想像闞澤和陸遜縱然成功後,恐怕找茬子比感謝的人還多呢!

這樣的舉薦,伯樂會幹嗎?未必。薦馬沒問題,薦人則是問題。

「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闞澤更難有,如果不是國難當頭,無路可走,闞澤會如此執著嗎?

闞澤的境界高於伯樂,這裡也有被逼和衝動。而羊祜從容不迫,默默奉獻,更加大公無私,境界又高於闞澤。

司馬氏滅蜀代魏後,建立晉國,只有東吳為敵。司馬炎命羊祜為都督,率兵拒吳,並伺機滅吳實現統一,羊祜到達前線襄陽後,墾田積糧,甚得軍民之心,和吳軍都督陸抗(陸遜之子)及將士禮尚往來,為滅吳統一積累了充分條件。而吳主孫皓失德,大殺忠臣,罷陸抗兵權,不能自保。羊祜因而上表伐吳,本可大功告成。晉主司馬炎卻因內部阻力未能採納奏表之議。羊祜病死前向司馬炎舉薦右將軍杜預率兵伐吳,司馬炎欣然接受。杜預得以出兵伐吳,實現了統一。當群臣慶賀聲一片時,司馬炎執杯流涕曰:「此羊太傅之功也,昔其不親見之耳」!

羊太傅即羊祜。司馬炎這樣說,一是因為羊祜為平滅吳國創造積累了優越的條件;二是因為羊祜是杜預的伯樂,在這些重要事實的背後,更讓司馬炎感佩和令人景仰的事情是,羊祜推薦杜預的過程和方法。

羊祜晚年,日漸體弱,申請歸鄉養病,並寫奏表舉薦杜預率兵伐吳,實現統一。並當面向司馬炎舉薦杜預,還說:「若伐吳,須當用之」。等於說沒有杜預就不行了,司馬炎大惑不解的說,你舉善薦賢,這是大好事啊。你為什麼推薦人才到朝廷擔當重任,然後又自行燒毀奏稿,不讓被舉薦人知道呢?羊祜說:「拜官公朝,謝恩私門,臣所不取也」。

羊祜的意思是說:「我推薦人家當官,讓人家私下感謝我,這是我做不出來的事情」。

羊祜向朝廷推薦人才,只是一心為朝廷著想,居然不讓被舉薦人知道是誰舉薦了他,真是一心為公,立黨為公。我們不必要和買官賣官現象去比較了。我真想知道那些向組織舉薦人才的人有幾個不是出於私心?有幾成公心?還有誰不會讓被薦人知道是我舉薦了你?恐怕有人並沒有舉薦人,只是做了一些走流程,形式上的事情,也會對新提拔的人示意:這一回是我舉薦了你。

杜預如果知道是羊祜極力舉薦他才有出頭之時,一定會感恩杜預感謝伯樂,有些人還會結成團夥。如果羊祜死了,杜預會覺得自己不欠誰的,不感恩朝廷。甚至覺得自己有功於朝廷,朝廷就會難以管理控制杜預。而杜預不知道是誰舉薦了自己,則會感恩於朝廷,報效朝廷。

羊祜真是無名英雄,極品官員!

鄭餘慶極力為韓愈播揚名聲,使得韓愈出人頭地,使得韓愈感慨千裡馬常有,伯樂不常有,尚若韓愈把羊祜和鄭餘慶做個比較,又會有什麼感慨呢?

無論如何,古文運動的偉大領袖韓愈同志的名篇《馬說》的思想不足為訓了。看來,還有很多東西需要反思,需要重新審視。

縱有伯樂,難有闞澤和羊祜!

廣告

►薦讀|尊貴源自膽氣豪

►從空城現象談佛山製造業成功的三大法寶

►十年磨一劍——寫於《陶瓷資訊》十周年之際

相關焦點

  • 伯樂造句和解釋_伯樂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孫犁《關於編輯和投稿》:「有時是編輯一眼看高,一眼看低,這叫沒遇見伯樂。」]伯樂參考例句:1、要想遇見伯樂,還不如使自己變成千裡馬。2、好人才還是得靠伯樂來發掘,才不會被埋沒。3、伯樂拽著孟暉的衣袖涕泗橫流。4、伯樂不可欺馬,君子不可以欺人。5、如果你是一匹千裡馬,那麼請做自己的伯樂。6、你別急,雖然寶貨難售,但終有伯樂會發現你這個奇才的。
  • 伯樂造句和解釋_伯樂的例句有哪些-小孩子點讀
    後喻指有眼力,善於發現、選拔、使用出色人才者。 [孫犁《關於編輯和投稿》:「有時是編輯一眼看高,一眼看低,這叫沒遇見伯樂。」] 伯樂參考例句: 1、要想遇見伯樂,還不如使自己變成千裡馬。
  • 被《三國演義》貶低的名儒——闞澤、薛綜
    以下是本期部分文字內容#三國#闞澤是幹什麼的?在《三國演義》裡周瑜打了黃蓋,黃蓋詐降,這個詐降書就是闞澤送去給曹操的,這就是闞澤下書的故事。我就一送書的穿那麼好看幹啥!所以廣大殺友們對闞澤的感覺就像他的原畫——路過的漁夫,沒有存在感,至於技能「寬釋」也是《三國演義》裡橋段,劉備伐吳,孫權無計可施,闞澤以全家老小保舉陸遜為將很可惜,歷史上的闞澤,這兩件事一件都沒做過!歷史上的闞澤是東吳的大儒之一,在孫權稱帝時候擔任尚書,最高做到太子太傅,領中書令。無所謂。心態!
  • 西晉大將軍——羊祜
    公元249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誅殺了曹爽,並奪得了軍政大權,與曹爽有關係的很多人遭到了株連,羊祜的嶽父夏侯霸為了保命被迫投降了蜀漢,只有羊祜未受到懲罰,當然他的姐姐是司馬師之妻,也起到了一定作用。夏侯霸跑了,其家屬自然受到連累,很多人紛紛遠離,但羊祜經常安慰夏侯霸之家屬,親近恩禮愈於常日。不久,羊祜的母親和長兄羊發相繼去世,其服喪守禮十多年。
  • 羊祜 - 泰安市人民政府 歷史名人 羊祜
    泰始五年(269),晉武帝司馬炎令羊祜坐鎮襄陽,都督荊州軍事,羊祜成為對吳作戰第一線的主要將領。   羊祜到了襄陽以後,為準備滅吳,統一祖國,經常身著便服,只帶少數部下,到下邊視察。他不僅整頓和加強了邊防,而且對當地的農業和地方政權建設也極為重視。「開設癢序,綏懷遠近,甚得江漢之心」(《晉書·羊祜傳》)   初到荊州,軍無百日之糧,羊祜為解決部隊糧食問題,大力發展生產。
  • 我眼中的歷史人物----羊祜
    孟浩然寫的《與諸子登峴山》: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羊公即羊祜,峴山也叫峴首山,在襄陽,羊祜經常在此飲酒詠詩。          羊祜是誰,簡而概之,他是西晉開國初期晉武帝司馬炎心中的諸葛亮。
  • 羊祜
    長於論辯而有盛名於世。泰山郡將夏侯威認為他不同常人,把兄長夏侯霸的女兒嫁給他。羊祜被薦舉為上計吏,太原人郭奕見到他後說:「這真是當代的顏回啊。初露鋒芒 羊祜題跋像景初三年(239年),魏明帝曹叡去世,齊王曹芳只有八歲繼位為帝。
  • 西晉元勳羊祜逸事
    《三國演義》最終回寫到西晉一統的最大功臣是羊祜(讀作hù,主要字義是福的意思)。 《晉書•列傳第四•羊祜傳》,祜卒二歲而吳平,群臣上壽,帝執爵流涕曰:「此羊太傅之功也。」因以克定之功,策告祜廟,仍依蕭何故事,封其夫人。晉之羊祜,如漢之蕭何。無論如何,從結果看,比起《三國演義》的主角諸葛亮,羊祜成功了。羊祜不僅功勳很高,而且頗有逸事。
  • 羊祜,在襄陽終結三國演義
    公元276年,西晉荊州都督羊祜在襄陽上晉武帝《請伐吳疏》。公元280年,羊祜的逝世前推薦的繼任者杜預,聯手另一個羊祜推薦的益州都督王濬,以襄陽為戰略基地,終結了三國演義。羊祜一千多言的《請伐吳書》,亦是三國演義終結於襄陽的歷史依據。七十多年的三國鼎立,以襄陽為起點和終點,畫出了一個歷史大圓滿。在《三國演義》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中,有三個關乎生死存亡的大戰。
  • 羊祜立德籠人心,以德服人
    如果將帥當中有要獻詭詐計謀的人,羊祜總是用醇厚的美酒將他灌醉,直到不能說話。  羊祜的軍隊如果外出到吳境內,割了老百姓的穀子做口糧,那麼就記下所取的數量,然後送絹作為償還。與部眾在長江、沔水一帶打獵,經常只限於晉的領地,如果鳥獸被吳人殺傷而後被晉兵所得,那麼也要送還給吳人。於是吳國邊境的百姓對羊祜心悅誠服。
  • 三國後期,名將羊祜到底有多厲害?是從哪裡冒出來的呢?
    曾拒絕曹爽和司馬昭的多次徵辟,後為朝廷公車徵拜。司馬昭建五等爵制時以功封為鉅平子,與荀勖共掌機密。晉代魏後司馬炎有吞吳之心,乃命羊祜坐鎮襄陽,都督荊州諸軍事。在之後的十年裡,羊祜屯田興學,以德懷柔,深得軍民之心;一方面繕甲訓卒,廣為戎備,做好了伐吳的軍事和物質準備,並在吳將陸抗去世後上表奏請伐吳,卻遭到眾大臣的反對。鹹寧四年(278),羊祜抱病回洛陽,同年十一月病故,並在臨終前舉薦杜預自代。
  • 羊祜故裡考
    關於羊祜的故裡,歷史上曾有不少的爭議,一說費縣南城,一說為新泰羊流,一說為萊蕪羊裡,那麼羊祜故裡到底在哪裡呢?下面就將三種說法的原由作一分析:    一、費縣南城說。這一觀點的依據主要來源於史書的記載。《晉書·羊祜傳》載「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西晉時期,南城縣(今屬費縣)屬泰山郡,那麼,通常的理解就是,羊祜為泰山郡南城縣人。
  • 讀心三國30|仁者羊祜與智者陸抗,西陵之戰賽過司馬諸葛亮
    但叛軍和晉軍都有弱點:步闡雖然以逸待勞,但步闡只是靜止的敵人,需要晉軍的外力接應;而羊祜雖然有兵力優勢,但羊祜部隊深入我境,無處紮根,不佔地利,需要叛軍提供地利。陸抗清楚,叛軍佔地利,但缺乏人力資源,晉軍擁有人力資源,但缺乏地利。城上的叛軍,和外來的晉軍,他們各有對方所需,就像是乾柴烈火。
  • 讀心三國44|羊祜:會做事的人,仁義盡可以為武器
    52歲的羊祜是晉軍主將,統率八萬城管去接應西陵叛將步闡,47歲的東吳陸抗統兵三萬,硬是把羊祜困在江陵,然後平了西陵叛軍。 看上去,打架上陸抗稍勝羊祜一籌,但其實,人心才是國家的關鍵。而羊祜,總是在經營人心上別有心得,之後的較量中,他讓東吳人見識了神馬是仁義的力量,即使是陸抗也覺得防不勝防。
  • 羊祜是西晉一代名將,今天小編就帶大家走入羊祜的一生
    羊祜是魏晉時期的大臣,他是一個博學有才智的人,擅長寫作,知識淵博,並且非常善於辯論,在當時就非常有名,甚至被人比作一代聖人孔子的弟子顏回,可見其才學方面的突出,並且相傳羊祜還是一個儀表堂堂的美男子,身材挺拔,風度瀟灑,極為俊美,才貌雙全,為當時的女子們所心儀。
  • 比起諸葛亮和司馬懿這種宿敵關係,陸遜之子陸抗遇上羊祜是幸運的
    說起三國有名的cp配對,有諸葛亮跟司馬懿、姜維跟鄧艾,之前我曾開玩笑說他們相愛相殺,但他們畢竟是很明確的宿敵關係。今天要說的這一對,是有真感情的,晉朝的羊祜和東吳的陸抗。01羊祜背景首先介紹一下「陸羊配」誰是攻方誰是守方。當然,國力強大的晉朝是攻擊的一方。
  • 三國志戰略版羊祜介紹 羊祜好用嗎
    下面給大家帶來的的是《三國志•戰略版》羊祜武將介紹,羊祜好用嗎?一起來看看吧!
  • 晉代名將羊祜與他的前世遺物
    羊祜(221~278),字叔子,西晉著名軍事家、政治家和文學家。
  • 曹魏末路 羊祜陸抗的較量
    司馬昭突然中風而死,司馬炎接繼晉王和相國的職位,才過去四個月,內部穩固得到世家豪族朝中大佬支持的司馬炎,老實不客氣的學了曹丕,逼魏帝曹奐禪位,曹奐是燕王曹宇的兒子,曹操的孫子,曹髦死後,司馬昭決定立曹璜改名曹奐,是時為中庶子的司馬炎到封地迎接,二人算有前緣,曹奐雖然名義上是皇帝,但實際手中毫無權力,在大臣和軍隊中也沒有任何勢力
  • 三國:三國末期最後的名將之一:羊祜
    西晉剛剛建立的時候,有兩位名將,一個叫做羊祜,一個叫做陸抗。今天我們就來講一下這個三國末期的名將,羊祜。羊祜,是三國末期,西晉初期的人,他貫穿了兩個朝代。楊祜這個人才華橫溢,博覽全書,做官清正廉潔。他的妻子是魏國名將夏侯霸的女兒。三國末期的魏國,曹氏已經在魏國沒有什麼話語權,真正的權力大部分都集中在司馬家族的手裡。當時的魏國,都是靠著曹爽的權力制衡,司馬家族才沒有直接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