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風格獲贊 紀錄片又出爆款《中國》被贊拍出電影質感

2020-12-15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影像風格獲贊,紀錄片又出爆款《中國》被贊拍出電影質感

  由湖南衛視、芒果TV、北京伯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出品,伯璟文化攝製的大型人文歷史紀錄片《中國》,於12月7日在湖南衛視和芒果TV首播,每周一至周四晚播出。在過去的一周裡,《中國》憑前四集「春秋」「眾聲」「洪流」「一統」,贏得觀眾及業內人士的諸多好評,被贊「紀錄片拍出了電影質感」。那麼這部敢以「中國」為名的紀錄片,到底有何底氣呢?

  傳統美學打造視聽盛宴

  每集片頭,一扇中間寫有「中國」兩字的木門緩緩打開,仿佛為觀眾打開距離我們頗為遙遠的歷史大門,將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與文明成果漸漸呈現出來。8K高清晰度拍攝,讓該片的畫面自然且不失真,全片色彩透著一種凝重感,與中國歷史的厚重相契合。

  中國傳統美學講究寫意與留白,在構圖上偏愛對稱美。紀錄片《中國》裡,無論是人物處在自然風光中的外景還是宮廷屋內的內景,在畫面構圖上,都遵循著傳統美學風格,沒有複雜的置景,多是通過簡單的布景來營造意境,大氣又帶著中式留白,被網友評價為:「一看就很『中國』。」

  該片也注重光影氛圍的打造,如在第一集「春秋」中,講述孔子與老子的會面對談,用的就是明亮開闊的外景,孔子對自己的儒家觀點堅信不疑,對未來的設想也是一片光明;而當紀錄片講到孔子周遊列國14年、顛沛流離的「喪家之犬」生活時,畫面光影暗淡下來,顯示出他的處境也是黯淡的。

  首播當天,《中國》就獲得了許多好評,不少觀眾驚嘆於其精美的畫面帶來的豐富視覺體驗,紛紛評價道:「紀錄片拍出了電影質感。」而這宏大的電影級畫面,出自《芳華》《老炮兒》《我不是潘金蓮》等電影的攝影指導羅攀之手,有網友說:「每一幀畫面都值得收藏。」

  除了畫面,《中國》在配樂上同樣匠心獨具,邀請經典電影《一代宗師》《花樣年華》《十面埋伏》的配樂大師梅林茂坐鎮,為該片帶來氣勢恢宏又富有張力的背景音樂。「音樂真的太好誇了!絕對是這部片子的加分項!」青年紀錄片導演趙沐在接受羊城晚報記者採訪時說,觀眾欣賞一部影片,首當其衝的便是畫面和聲音,這部紀錄片在視覺上給觀眾以中國傳統美學的美感體驗,而在聽覺上,每一段音樂都符合畫面所要表現的內容,烘託出的氛圍讓觀眾很容易相信畫面情景,「能夠真的走進這部片子,讓自己沉浸其中」。

  純解說詞呈現「中國簡史」

  趙沐曾參與過央視歷史紀錄片《國家記憶》的拍攝,她告訴記者,一般的商業紀錄片在製作上多採用同期聲加解說詞的形式,而獨立紀錄片大多採用純同期聲,不同形式的表達是基於創作考慮的,取決於影片的內容以及想要呈現給觀眾的是什麼樣的效果。

  「商業紀錄片是面向大眾的,觀影群眾的接受程度參差不齊,解說詞能夠讓觀眾迅速理解影片想要表達的內容,而且可以很好地推進節奏和故事進程。」趙沐說,獨立紀錄片不愛用解說,是因為創作者擔心太過牽著觀眾走,會壓縮觀眾獨立思考的空間,所以一般採用純同期聲的形式。趙沐表示,紀錄片即使再真實,也包含主創的主觀態度在裡面,不可能百分百純粹客觀,「就算全部使用同期聲,不用解說幹預,但只要機位一架,那就是創作者的觀點、態度」。

  由於《中國》通篇採用解說詞的形式,對於解說詞的要求更高。有觀眾評價,《中國》的旁白解說用詞講究、優美又不失真。如第三集「洪流」中,講述李斯與韓非對於歷史時刻和個人使命的不同認識時,解說詞說道:「李斯西行踏上秦的土地,未來的他們會在哪裡相見?並肩走過求學歲月的兩個人,就這樣背負著各自的使命和願望,走進了戰國末期風雲變幻的洪流中……」

  趙沐表示,《中國》作為一部要向觀眾展現中國歷史、人物、故事的人文歷史紀錄片,通篇採用旁白解說詞的形式,淺顯易懂,能夠讓觀眾快速接收到信息和知識,觀點輸出很強。「常規的歷史紀錄片會拍舊址遺蹟,通過對話和採訪做相關地點追憶,對相關人物或專家學者進行採訪,有時也有情景再現。可這部片子比較特別,不是常規歷史紀錄片的套路。」趙沐說,一般講歷史的紀錄片大多會把通史裡的文字提煉出來,用言簡意賅的解說詞,深入淺出地將歷史內容講述出來,把通史文字轉換成視覺呈現,再配上文字、影像、聲音等資料以及有關專家的簡單點評。「《中國》卻把這個過程簡化了,為觀眾呈現的相當於『簡史』而不是『通史』。」趙沐覺得,《中國》採用純解說的形式,用中國簡史的方式,將中華文明最核心的部分講述出來,在普及性和接受度方面能夠取得較好的效果。

  實力演員再現文明故事

  據了解,紀錄片《中國》共有三季,在第一季中,從春秋戰國時期中國早期思想的形成到秦漢時期國家制度的初步建立與完善,從魏晉南北朝時期政治中心南移、多民族融合到隋唐時期鞏固大一統和多民族、開放、包容的盛世,隨著歷史的車輪向前滾動,《中國》對國家制度的演變與發展、民族的衝突與融合、文化的交流與創造、歷史發展的自然規律進行了多層次的探討,對華夏歷史進行了多維度的認知復盤

  《中國》與豆瓣評分高達9.7分的爆款紀錄片《河西走廊》有著同一個主創團隊,該團隊作為國內頂級紀錄片製作公司,曾獲多個獎項表彰。《中國》總導演李東珅、周豔表示,這部紀錄片是一部影像化的中國歷史,是了解歷史發展的簡明「大綱」。「因為要做的是影像化的簡明中國史,這部紀錄片更像是『歷史教科書』,不講宮鬥、權謀,不渲染戰爭、權變,只講社會、生活、經濟、思潮、制度等歷史重要內容。」

  《中國》從籌備到完成用了近五年的時間,在製作方面選擇了去劇情化、純紀實的表現形式,在呈現方式上則利用了場景模擬、角色出演、故事講述、自然風光等。區別於以往紀錄片客觀冷靜的單一男聲,《中國》的配音由周濤與何炅兩位情緒飽滿的男女聲分配,據主創團隊介紹,周濤的加盟讓《中國》成為首個採用女聲配音的歷史紀錄片。

  此外,《中國》選用了大量實力演員作為情景再現的主角,以增強故事演繹的生動性和話題性。其中既有北京人藝、國家話劇院的老戲骨,也有何炅、汪涵、於朦朧這樣常年活躍在觀眾視野中的熟面孔。通過演員立體的表演,方便觀眾更加清晰理解歷史人物性格、梳理歷史脈絡,並吸引更多年輕觀眾來欣賞觀看,了解中國歷史文明。

(文章來源:羊城晚報)

(責任編輯:DF052)

相關焦點

  • 爆款紀錄片《中國》被贊拍出電影質感
    在過去的一周裡,《中國》憑藉前四集「春秋」「眾聲」「洪流」「一統」,贏得觀眾及業內人士的諸多好評,被贊「紀錄片拍出了電影質感」。那麼這部敢以「中國」為名的紀錄片,到底有何底氣呢?中國傳統美學講究寫意與留白,在構圖上偏愛對稱美。紀錄片《中國》裡,無論是人物處在自然風光中的外景還是宮廷屋內的內景,在畫面構圖上,都遵循著傳統美學風格,沒有複雜的置景,多是通過簡單的布景來營造意境,大氣又帶著中式留白,被網友評價為:「一看就很『中國』。」
  • 《中國》被贊拍出電影質感
    第一集「春秋」講述了孔子與老子的會面由湖南衛視、芒果TV、北京伯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出品,伯璟文化攝製的大型人文歷史紀錄片《中國》,於12月7日在湖南衛視和芒果TV首播,每周一至周四晚播出。在過去的一周裡,《中國》憑藉前四集「春秋」「眾聲」「洪流」「一統」,贏得觀眾及業內人士的諸多好評,被贊「紀錄片拍出了電影質感」。
  • 《中國》被贊拍出電影質感_娛樂頻道_中國青年網
    在過去的一周裡,《中國》憑藉前四集「春秋」「眾聲」「洪流」「一統」,贏得觀眾及業內人士的諸多好評,被贊「紀錄片拍出了電影質感」。那麼這部敢以「中國」為名的紀錄片,到底有何底氣呢?紀錄片《中國》裡,無論是人物處在自然風光中的外景還是宮廷屋內的內景,在畫面構圖上,都遵循著傳統美學風格,沒有複雜的置景,多是通過簡單的布景來營造意境,大氣又帶著中式留白,被網友評價為:「一看就很『中國』。」
  • 《中國》熱播 紀錄片再出爆款
    《中國》熱播 紀錄片再出爆款 出處:北京商報
  • 紀錄片《中國》獲張藝謀高度評贊,真實立體呈現國家形象
    紀錄片《中國》上線僅10天,其微博話題#紀錄片中國#閱讀量已超過6.7億,討論23.6萬,數以萬計的網友在彈幕留下了「這畫面質感愛了」「看起來很舒服,色調和文化交融的享受」等評論,成功掀起了新一輪紀錄片熱潮。就連一向苛刻的豆瓣,都給出了8.6的超高開分。
  • 獲陳凱歌張藝謀兩大導演輪番點讚,紀錄片《中國》到底好在哪裡?
    紀錄片《中國》自開播以來,口碑收視一路開掛,除了在豆瓣輕鬆拿下8.6分外,還成功登上當周口碑榜TOP5。此外,影片彈幕中更不乏「質感堪比電影級別」「湖南衛視精品保障」等極高讚譽。
  • 《中國》是國產紀錄片的天花板麼?丨洞察紀實影像
    這部拍攝自京劇大師譚鑫培真實表演的紀錄電影,結束了中國沒有國產電影的歷史。中國紀錄片,也就此拉開帷幕。 經過100多年的發展與進化,記錄真實生活的紀錄片,已經成為重要的藝術形式。尤其近幾年在網際網路熱播後,紀錄片產量隨受眾規模的擴大日益提升。根據數據統計,2017年全網紀錄片總點擊量90.5億次,同比增長13.1%;生產總投入超39億,同比增長14%。
  • 破圈爆款 這部紀錄片贊!
    破圈爆款 播放量創新高 十集動畫紀錄片《大唐帝陵》由滻灞生態區區內企業陝西數字基地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製作出品
  • 張藝謀陳凱歌推薦紀錄片《中國》,羅攀的頂級美學與鏡頭語言交匯出...
    紀錄片《中國》自開播以來,口碑收視一路開掛,除了在豆瓣輕鬆拿下8.6分外,還成功登上當周口碑榜TOP5。此外,影片彈幕中更不乏「質感堪比電影級別」「湖南衛視精品保障」等極高讚譽。不但網友被片中高級質感和唯美構圖所震懾,紛紛加入「安利」隊伍,就連在國際影壇都赫赫有名的張藝謀、陳凱歌兩位導演,也被該《中國》打動和感染,並對其所構築的鏡頭故事,及所呈現的光影畫面給予了高度評價。
  • 2020中國國際戶外影像嘉年華開幕《山癮》獲年度優秀紀錄片
    中外獲獎大片悉數亮相中國國際戶外影像嘉年華是目前國內唯一的戶外類紀錄片國際徵集平臺,憑藉其國際性與專業性備受青睞。僅 80 天時間,本年度的全球徵集作品數量與國家、地區數再創新高,共徵集到來自 102 個國家和地區的 1228 部中外作品,其中境外作品 1183 部,佔比高達 91%,成為了不同國家、不同文化背景的同行與愛好者交流戶外體育和影像創作的國際舞臺。中外紀錄片共同角逐中國國際戶外影像嘉年華,其內容題材同樣具備國際化特徵。
  • 紀錄片《中國》今日開播 打造「長視頻」影像通史
    紀錄片《中國》今日開播 打造「長視頻」影像通史 時間:2020.12.07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作者:視聽廣電
  • 中外紀錄片角逐中國國際戶外影像嘉年華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林潔)近日,2020中國國際戶外影像嘉年華在廣東省佛山市千燈湖公園舉行。在推優分享會上,戶外影像評選揭曉,7部影片在102個國家和地區上千部作品中突出重圍,斬獲8項榮譽,《山癮》獲年度優秀紀錄片。
  • 中國少年拍出日式熱血,這部院線紀錄片讓人沸騰
    少年》是「矬子裡面出高個」,在本屆FIRST影展中,它的突出是一種「斷層式」的優秀;相比於入圍最佳紀錄片的其他電影,這部電影反而像一部劇情片,擁有著強大的生命力,更有著日式動漫的熱血感,激奮之餘棒球少年的故事令人感動。
  • 海珠數字影像周 | 《殺馬特,我愛你》《家庭會議》等紀錄片展映
    紀錄片《南極學前班》入圍中國紀錄片學院獎,獲第十屆中國戶外金犀牛獎最佳背包客獎,第七屆中國當代徐霞客,2018年中國年度自然養育人物。其紀錄片作品《淹沒》、《鄉村檔案:龍王村2006影像文件》獲得包括柏林電影節青年論壇沃爾夫岡·斯道特獎、法國真實電影節國際多媒體作者聯合獎、日本山形國際紀錄片電影節弗拉哈迪獎、香港國際電影節紀錄片人道獎在內的數項國際大獎,並獲荷蘭IDFA Jan Vrijman Fund電影基金獎、瑞士Vision sud est電影基金獎。
  • 11天13場紀錄片免費看,海珠數字影像周惠民來襲!
    紀錄片《南極學前班》入圍中國紀錄片學院獎,獲第十屆中國戶外金犀牛獎最佳背包客獎,第七屆中國當代徐霞客,2018年中國年度自然養育人物。其紀錄片作品《淹沒》、《鄉村檔案:龍王村2006影像文件》獲得包括柏林電影節青年論壇沃爾夫岡·斯道特獎、法國真實電影節國際多媒體作者聯合獎、日本山形國際紀錄片電影節弗拉哈迪獎、香港國際電影節紀錄片人道獎在內的數項國際大獎,並獲荷蘭IDFA Jan Vrijman Fund電影基金獎、瑞士Vision sud est電影基金獎。
  • 中國少年拍出日式熱血,這部院線紀錄片讓人沸騰!
    是衝動蠻橫,不願努力的馬虎承託出小雙的堅韌踏實,也是敏感脆弱的小雙照映出馬虎的少年力量,這樣強有力的對比,形成了多層的人物形象,讓觀眾探尋到了《棒!少年》中有關少年們的細節。所謂細節決定成敗,一部紀錄片首先要足夠紀實,導演必須揮動真實的大刀,劈開這個群體,打開電影的出口,觀眾會感受到一部電影的真實與誠心。《棒!
  • 2020中國國際戶外影像嘉年華開幕,7部紀錄片獲獎
    信息時報訊(記者 陳川 通訊員 鄧佳靜)12月4日晚,2020中國國際戶外影像嘉年華開幕式暨推優分享會在佛山市南海區桂城街道千燈湖公園舉行,會上重磅揭曉戶外影像評選結果。最終7部影片在102個國家和地區上千部作品中突出重圍,斬獲8項榮譽。
  • 電影《洛奇》44年後出紀錄片,史泰龍親自解說,珍貴影像首度曝光
    不管你是從哪部電影認識或者喜歡上硬漢史泰龍的,不可否認的是,1976年的電影《洛奇》是他的成名作。 就連電影中出現的場景,也被影迷們津津樂道。
  • 電影《洛奇》44年後出紀錄片,史泰龍親自解說,珍貴影像首度公開
    不管你是從哪部電影認識或者喜歡上硬漢史泰龍的,不可否認的是,1976年的電影《洛奇》是他的成名作。這部由西爾維斯特.史泰龍編劇的電影,原本並不被看好,一直拿不到投資。史泰龍本人的境遇跟片中的窮小子拳擊手也差不了多少。
  • 首部以「中國」命名紀錄片開播 影像通史呈現視聽盛宴
    首部以「中國」命名紀錄片《中國》7日開播。湖南衛視供圖中新網長沙12月7日電 (付敬懿 廖琛)首部以「中國」命名的歷史紀錄片《中國》7日晚將在湖南衛視首播。《中國》全片將用三季共36集體量,在全景視野下,以意識形態與國家制度為主線,挖掘從春秋時期開始,對今日中國最具有影響力的人和故事,並通過電影化的拍攝手法,再現中國歷史群星的個人選擇及閃耀瞬間,用一幅幅有血有肉的歷史畫卷映照出歷史的流變。紀錄片《中國》通過人物故事映照歷史流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