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鹹北甜,兩種粽子一起搞定

2021-01-19 lingling玲食

快到端午了,粽子是代表食物。每逢端午節都會自己包粽子,喜歡吃什麼可以多放些,就是這樣任性。

粽子用粽葉和糯米加各種配料包製而成,粘糯的米香滲透著粽葉的清香,這麼有靈魂的食物,怎了得用一個「香」字來概括,豐富的內容可是包涵了整個食之精華,融合了食文化的千古傳承。粽子簡直就是「貴族與平民」的融匯結合產物。

「端午」一詞說法的來由,古漢語中端為開頭、初始的意思,「端五」也即「初五」。古人習慣把五月的前幾天分別以端來稱呼,五月初五即成為「端午節」。

端午節時民間有「賽龍舟」、「吃粽子」、"放紙鳶」、「掛艾草菖蒲」等習俗。也因此端午節的別稱更是最多的,也叫龍舟節、端陽節、浴蘭節、女兒節等等多達近三十種名稱。

端午節對於我來說,更意義非凡~因為這一天是我的生日!

記得每年端午節的那一天,總是會下雨,但從小就喜歡這一天去登山,祈望步步登高,寓意吉祥。說來也奇怪,我小時候經常性的發燒感冒,後來聽說端午這天登山採艾蒿,可以防病,所以十幾歲以後每到端午節就去爬山,結果還真是一年之中很少得病了。

而對於粽子,小的時候不怎麼愛吃,因為那時候媽媽只是包一些白粽子,什麼都不放的,當然也提不起想吃的興趣。長大後才慢慢知道,粽子有很多種,加的配料多了,自然也就愛上了粽子的味道。

話說粽子是有鹹有甜,南方的粽子裡面有肉通常是鹹味的,而北方的粽子大多加棗和紅豆之類的是甜味居多。蛋黃大肉粽是嘉興最為有名,已經成為了地方性的標籤,肉粽軟糯不爛,肥而不膩,肉嫩鮮香成為著名的浙江小吃。

肉粽裡的肉塊也是有講究的,肥瘦相間的五花肉最好,或者肥瘦4:6的也可以,肉還是越肥越好哦,不要擔心一點不會膩,肥肉部分經過長時間的煮,早已經融化在米粒裡被吸收了,這樣米更加光潤口感好極了。

粽子的米都是白糯米,需要提前兩三天用冷水浸泡,期間要多換水,保持水清澈,這樣粽子會更糯更軟爛。

這次我把鹹甜兩種粽子一起搞定,下面來看看具體做法吧~

用料;

幹粽葉2把、馬蓮草一份、糯米1000克

甜粽~黑米50克、紅小豆100克、紅腰豆100克、紅豆沙150克、紅棗100克、

鹹粽~去皮五花肉200克、黃酒5克、老抽40克、雞精少許、蠔油2勺、鹹蛋黃適量

粽子的做法;

1.糯米提前2~3天用冷水浸泡,天熱要多換水保持水清澈。

2.將粽葉和馬蓮草放在開水鍋裡煮5分鐘,取出用清水泡著防止變幹。

3.黑米、紅豆及腰豆也提前一晚用水浸泡,紅棗去核,豆沙分成均等的小球,每個8克左右。

4.修剪粽葉,煎去頭部硬梗和尾尖,馬蓮也修剪整齊。

5.肉塊需提前一晚醃漬,五花肉切成麻將塊,如果是豬腿肉,按橫絲分別切成肥、瘦長方塊,放入碗裡,加入鹽、雞精少許、黃酒、老抽反覆搓抓使肉塊入味,放冰箱冷藏過夜。鹹蛋黃噴白酒去腥備用。

6.糯米在清水中淘洗5分鐘,靜置10分鐘,瀝乾水分倒入盆內先加老抽。

7.依次加入雞精和蠔油。

8.攪拌均勻醃製30分鐘。

粽子的包法;

1、左手持粽葉一張,毛面朝下,右手拿另一張粽葉,毛面亦朝下,尾端交叉1/3疊接在左手粽葉尾部,然後用右手在粽葉總長的2/5處折轉,兩邊相平疊上近3釐米,成漏鬥狀。

2、用左手虎口握住,右手用勺子加入三分之一米量,加一顆蛋黃再放肉塊。

3、然後舀入米蓋住肉塊,最後將餘留部分的粽葉折轉包蓋住米。

4、包出四角,成矮壯長方形。

5、將馬蓮草頭朝下,在成形的粽子上繞多幾圈,再將草頭尾拿在一起扭轉幾下塞入草圈內即成。

6、甜粽的包法相同,將所有米全部包完即可。

7、粽子放入大鍋內,加水高出粽子5釐米,上面用重物壓實,防止水沸將粽子煮散開,水開後改小火煮2~3小時即熟。

8、甜粽軟糯清香沙沙甜甜。

9、鹹粽肉軟爛即化,蛋黃松沙綿潤,鹹鮮滋味回味無窮!

大家都喜歡哪一種粽子呢?

歡迎關注、評論、收藏、點讚,有更多精彩內容分享,感謝支持!

非常軟糯,肉鮮香不膩,入口即化~
棗香濃鬱,軟糯粘潤而不粘牙~

相關焦點

  • 「北甜南鹹」,小小粽子裡藏著大學問,你究竟更中意哪種粽子?
    battle#「甜」粽子VS「鹹」粽子?原來是別人家發的端午福利,照片裡是一盒看似高大尚的端午粽子,要照往年,這也沒什麼,可今年情況特殊,由於疫情影響。單位效益不好。恐怕今年的粽子是要落空了,不過也有同事吐槽,不發也好,往年發的也吃不了多少。因為我們老闆是南方的,他們比較喜歡臘肉啊,鮮肉類的粽子,所以,每次給我們買的也是這類粽子。
  • 端午|皇家粽席、南鹹北甜、臺灣肉粽、客家鹼水粽……「粽」有一款...
    ……南鹹vs北甜 粽子的南北之爭在南方,粽子大多為鹹口的,餡料多為醃製好的五花肉等,比如較有名的江浙滬的鹹蛋黃肉粽。而在北方則是以甜口為主,餡料大多為蜜棗,豆沙等。在臺中的天津人小冰:我家鄉天津的粽子是甜的,是用幾片蘆葦葉包的,裡頭放一顆棗或蜜棗,或糯米裡頭加上豆沙或蜜豆,味道是甜的,我很喜歡吃。在臺灣,常吃的粽子是兩種,一種是素的,一種是肉的,這兩種都是鹹的。
  • 粽子為什麼南甜北鹹?51Talk英文動畫「神還原」中國傳統故事
    前天有小學員問Max,為什麼端午節要吃粽子、賽龍舟呢?今天,Max就借51Talk推出的「英語動畫趣學中國傳統故事」系列動畫片中的《粽子為什麼南甜北鹹》這一集來為孩子們解答吧!小朋友不僅可以了解粽子的歷史,還能學到地道的英語表達,以後也能向外國朋友們介紹中國的端午節啦!
  • 還在爭「鹹甜粽子」了解粽子熱量,Pick自然陽光才能享受美味粽子
    上半年最後一個節假日端午節即將到來,你的朋友圈有沒有被各種品類的粽子以及「鹹甜粽子之爭」刷屏?端午節你吃什麼餡的粽子呢?小夥伴們,下面跟隨自然陽光一起了解咱們的傳統美食——「粽子君」吧!當然端午最重要的儀式還是吃上一個香糯可口的粽子,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全國各地都有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圖片來源於網絡)說起粽子,近年隨著小夥伴們口味越來越刁鑽,當下也出現了枚不勝數的「花樣粽子」。
  • 趣味歷史:南北甜鹹戰爭?南甜北鹹居然是歷史遺留問題
    甚至不久前同一種美食的兩種不同的味道都能引發起一場全民戰爭,這就是稱作「甜鹹戰爭」的網絡大戰。我國自古就講究民以食為天,正是因此我國才成為世界上有名的吃貨王國,甜鹹戰爭就是圍繞著豆腐腦該吃鹹的還是甜的而開始展開,好吃甜豆腐腦的南方網友與喜愛鹹豆腐腦的北方網友圍繞著哪個才是豆腐腦的正宗吃法展開了激烈的爭論。
  • 基因與味覺關係很大 水土氣候等造就「南甜北鹹」
    其中最明顯的恐怕要屬「南甜北鹹」的口味偏好了。先有豆腐腦究竟吃甜的還是吃鹹的,南方人和北方人絕不妥協,隨後,「月餅大戰」「粽子武林大會」紛紛召開,就連湯圓、番茄炒蛋也被牽連進來。  雖然南北方人都固執地捍衛著自己吃的信仰,但是造成這種飲食偏好的究竟是什麼?最近有研究指出,飲食偏好其實是受基因控制的。這種說法到底靠不靠譜呢?
  • 端午節為何非要吃粽子?到了粽子身上反而變成了南鹹北甜
    端午節吃粽子現在廣泛的說法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相傳,屈原不甘於自己的祖國被秦國侵略,於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羅江自盡,百姓怕江河裡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糰投入江中餵養魚蝦,後來就演變成了吃粽子的習俗。
  • 粽子「甜鹹大戰」:宮保雞丁粽是最正確的粽子?
    甜粽子還是鹹粽子?這個問題的殺傷力之大,足以讓多年未謀面的網友在微信上互相拉黑。尤其是端午時已入夏,動輒三十多℃的溽暑高溫,蚊蟲的徹夜轟炸,再低頭看看薄薄夏衣遮不住的一塊腹肌,更加讓人覺得心浮氣躁。本來吵架的理由就有千百種,甜粽子還是鹹粽子之爭,多少還能端出些維護傳統文化的高尚姿態來,也難怪甜鹹兩派黨同伐異其樂無窮。
  • 廣西人開始包粽子了,端午節裡可鹹可甜的粽子,藏著多少人的鄉愁
    有的人就是特別鍾情於紅豆和蜜棗的搭配,覺得吃起來有紅豆的香和蜜棗的甜,就是忘不掉這樣的味道。將紅豆、糯米都泡過之後,混合在一起,用蜜棗放在中間,粽葉包裹起來,就可以上鍋煮了。八寶粽子八寶粽子裡面的餡料,可以自由搭配,就如同八寶粥的料一樣。根據自己喜歡的豆類,多放幾種混合在一起,浸泡後和糯米一起包起來就可以了。
  • 明明「南甜北鹹」,可為啥北方不吃鹹豆漿鹹豆腐腦呢
    要論吃甜這事,事實上莫論南北方,全人類都喜歡——這是人類基因裡帶著的愛。跑到中國北方去看看:老北京的糕點,是不是能甜的齁到你?粽子,北方人更好裡面藏著小棗的,肉粽?但是南北方人對甜的愛不一樣。北方人第一次跑到上海吃包子,把肉餡兒吐了出來,這什麼味道?又甜又鹹?上海人:糖吊鮮的呀,沒有糖怎麼鮮的起來?所以,大家都欣賞甜味,但區別在於,北方人無法理解南方人「糖可以提鮮」這個口味。
  • 端午節粽子口味地圖出爐 「甜鹹之爭」你是哪一派?
    「吃貨不分南北,口味必分甜鹹」,作為端午節的特色美食,粽子幾乎每年都會引發鹹甜之爭。粽子的甜鹹之爭其實與氣候環境、文化習俗等因素關係密切,中國天氣網根據用戶調查推出獨家粽子口味地圖,快來看看是你家的口味嗎?
  • 端午節快到了,分享甜粽子和鹹粽子的做法,軟糯美味,做法簡單
    因為中國地大物博,南北方飲食方面也有所差異,所以對於哪種粽子好吃,都持不同意見,至今也沒有分出勝負。對於粽子,大家是喜歡吃甜粽子還是鹹粽子呢?端午節快到了,分享甜粽子和鹹粽子的做法,軟糯美味,做法簡單。因為從小生活在北方地區,從小吃到大的都是甜粽子,小時候總以為粽子只有一種口味,長大之後才知道,還有鹹粽子。
  • 北方鹹粽子VS南方甜粽子,你們會首先哪一種?
    端午節是中國民族的傳統文化,其中又因為地域民族文化不同,一年一度的甜鹹粽子爭辯大賽又要開始了,其實這就是一種飲食習慣而已,吃慣了甜你就會覺得是甜的好吃一些,但是南北大多數的地方這兩種口味都是同時存在的,但是雖然吃的是同一種食物,可是區別還是有,裡面也是各種不同的餡料製成的,而端午節的到來
  • 南甜北鹹之外:中國已是食鹽攝入量最高國家之一
    南甜北鹹之外:中國已是食鹽攝入量最高國家之一 2020-06-30 08: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日本的粽子是甜的還是鹹的?
    端午節的習俗自古就由中國傳入了日本,被稱為「端午の節句」(たんごのせっく),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端午節在日本逐漸演變成了「男孩節」,也就是如今五月五日的「こどもの日」,它的習俗也發生了許多改變,包括日本的粽子和我們的也是大相逕庭。那麼日本的粽子是什麼樣的,甜的還是鹹的呢?一起來看看。
  • 粽子的千年進化史,最初古人吃的粽子既不甜也鹹
    月餅餡料雖多,其中也有被視為異端的五仁餡(當然了,您要是愛吃老郭相聲裡帶魚餡、面餡和蔥餡的月餅當我沒說),但不管東南西北,月餅的口味一般都是甜,這一點全體吃貨同仁們保持一致。但說起幾個月前的端午,那可是一片血雨腥風,為啥?粽子應該是什麼餡的,究竟是甜粽子正宗還是鹹粽子正宗?甜黨吐槽粽子是甜的才好吃!偉大的甜黨!純淨的甜味!鹹黨異端!
  • 中國到底哪裡的粽子最好吃?廣西粽子必須有名字!
    有意思的是,跟認知中「南甜北鹹」不同,在粽子口味上,卻是北甜南鹹。在鹹粽子還未出現的時候,甜粽子就是天下!在史料中,甜粽最早可見於北魏,《食次》有記,「用秫稻米末,絹羅,水、蜜溲之……以棗、慄肉上下著之遍......」此時的粽子是甜的,明顯可以看到是用蜜和棗一起做餡料。現在仍然有很多地方吃著甜粽子。
  • 從北到南:誰家的粽子餡兒最最最最好吃?
    圖/網絡幾年前,豆沙粽子跟著「神舟十號」登上了太空遨遊,引發了「鹹派佔領地球,甜派徵服宇宙」的一番撕扯,後來,幾乎每年的這個時候,甜粽派和鹹粽派們總會耐不住寂寞,出來battle一番。其實粽子真的很委屈,畢竟最原始的粽子,其實沒有任何餡料。
  • 愛甜愛鹹?先別爭了「人造肉餡兒」的粽子面市了
    每年端午節,粽子該吃甜的還是鹹的,總能引發一場應景的爭論。但今年,鹹黨江湖異軍突起,原因在於,一批新銳品牌首次推出了「人造肉餡兒」的粽子!俗稱「人造肉」的仿生肉有兩種,一種是利用大豆蛋白製作而成的植物肉,另一種是通過動物幹細胞培育而成的試管肉。但由於後者成本高昂,目前市場上所指的人造肉主要是前者。它的口感接近真肉,熱量卻很低,因此率先在素食和減肥人群當中受到熱捧。從去年開始,人造肉漢堡等新產品就不斷橫空出世。目前,肯德基、星巴克、棒約翰、漢堡王等國際連鎖餐飲巨頭都紛紛推出了人造肉相關餐品。
  • 甜與鹹的終極之問:世上第一個粽子到底啥餡的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九龍人們總是在糾結吃鹹粽還是吃甜粽,其實,古人一開始並不存在這種「選擇困難症」,因為那時的粽子只有原味白粽一種,什麼餡料都不添加。史料記載,晉朝之前,世上只有白粽。同時,人們將白粽做成各種形狀,花樣繁多、造型精緻,有九子粽、百索粽、庾家粽子、粉團粽子等,純糯米的粽子搖身一變成了花樣面點,顏值大大提升。所謂九子粽,就是用彩線將九個粽子扎在一起,唐玄宗曾有「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先」的詩句,可見其風靡程度。到了南宋,人們開始在白粽上淋以蜜糖食用,南宋吳自牧的《夢粱錄》裡,就有裹蒸粽子、慄粽、金挺裹蒸菱粽、糖蜜韻果巧粽等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