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南甜北鹹」,可為啥北方不吃鹹豆漿鹹豆腐腦呢

2020-12-27 食味藝文志

我還記得小時候遼寧的表哥來我家玩,看到鹹豆漿和鹹豆腐腦的時候驚恐的眼神,勸他嘗一嘗,仿佛要他命一般的擺手拒絕。這件事也超出了我的認知,咦,原來還有人不吃鹹豆漿豆腐腦??!!

長大後工作關係走南闖北,漸漸深入了解各地地理歷史環境不同,才方理解了口味背後的原因。

要論吃甜這事,事實上莫論南北方,全人類都喜歡——這是人類基因裡帶著的愛。

跑到中國北方去看看:

老北京的糕點,是不是能甜的齁到你?

粽子,北方人更好裡面藏著小棗的,肉粽?拒絕;

湯圓必須是大量芝麻餡兒+糖的,肉湯圓?你別嚇我了。

再跑到南方去看看:

好像炒什麼都必須加點糖,還能做出不加醬油只加糖的「紅燒肉;

無錫蘇州的肉包子裡是加糖的;

春筍上市,油燜筍裡不加糖?那鮮味哪裡來?

但是南北方人對甜的愛不一樣。

北方人第一次跑到上海吃包子,把肉餡兒吐了出來,這什麼味道?又甜又鹹?

上海人:糖吊鮮的呀,沒有糖怎麼鮮的起來?

所以,大家都欣賞甜味,但區別在於,北方人無法理解南方人「糖可以提鮮」這個口味。

所謂南甜北鹹,並不是絕對的說法,更多是指中餐的正菜上的味道。

再說回豆漿豆腐腦,這倆作為一種沒有味道的點心,北方飲食的邏輯是加糖,因為操作簡便,味道又好;如果做成鹹的,就有點太麻煩了,因為只加鹽則味道過於單薄,意味著鹹豆漿豆腐腦需要更多輔料來配合。

看看鹹豆漿裡的常規食材輔料:蝦皮、紫菜、小蔥、榨菜丁。

南方自古物產豐富,且越往南越愛往吃上動腦筋。所謂的鹹,並不是簡單放鹽,而是需要豐富的佐料來搭配:碗中要事先放好小蝦皮、紫菜片、榨菜末和小蔥花。蝦皮最好是舟山產的淡蝦皮,可以白口當零食吃而不覺鹹的;紫菜要江蘇的,專用來放在小餛飩湯裡「吊」鮮味的那種;榨菜是寧波餘姚的,鹹鮮微甜,沒有辣味;小蔥花則必須羊角蔥,細嫩。

臨吃時,老闆舀上一勺滾燙的豆漿衝入碼好佐料的碗中,再加入鹹豆漿的靈魂——醬油。不是廣東人燒菜的生抽老抽,是上海人做紅燒大排、油爆蝦、油燜筍的醬油。瞬間,豆漿會如被滷水點過的豆腐一樣,呈現絮狀。初次見到此物的外地人常常會不忍卒視,覺得這東西簡直就像嘔吐物——這又讓我回想起了大連表哥寧死也不嘗一口的決絕。

所以,總結一下:

甜這味道,大家都喜歡。只不過北方也不能理解南方人「糖吊鮮」的口味,也拒絕甜鹹並存的口感。

豆漿豆腐腦只加糖就能獲得美妙滋味的簡單步驟,無法滿足南方人為吃折騰的執著勁兒,因此整出了往豆漿豆腐腦裡加醬油、蝦皮、紫菜、榨菜丁、肉鬆等等鹹味搭配的騷操作。

最後再補充一句,鹹豆漿豆腐腦,更多的在江蘇、浙江、上海見到,再往南的福建廣州一帶,索性連豆漿也不太喝了,畢竟人家的早茶文化更勝一籌(也就是更折騰了);往安徽、湖南一帶走,仍以甜漿居多,大約是身處內陸,從前物流不發達的時候蝦皮紫菜也不是那麼容易獲取,還是直接放糖更易獲取好味道吧。

相關焦點

  • 豆腐腦甜的好吃還是鹹的好吃?
    我自己家做了十幾年的早餐生意,也賣了十幾年的豆腐腦,南來的,北往的顧客也都接待過,這豆腐腦甜的好吃還是鹹的好吃,這就要說地方飲食習慣了,南方人大都覺得甜豆腐腦好吃,北方人大都覺得鹹豆腐腦好吃,我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北方人,我覺得鹹豆腐腦好吃,也嘗試的喝過甜豆腐腦,真的很不理解為什麼甜豆腐腦為什麼在南方那麼受歡迎啊
  • 趣味歷史:南北甜鹹戰爭?南甜北鹹居然是歷史遺留問題
    我國自古就講究民以食為天,正是因此我國才成為世界上有名的吃貨王國,甜鹹戰爭就是圍繞著豆腐腦該吃鹹的還是甜的而開始展開,好吃甜豆腐腦的南方網友與喜愛鹹豆腐腦的北方網友圍繞著哪個才是豆腐腦的正宗吃法展開了激烈的爭論。
  • 豆腐腦的鹹甜之爭,北方喜鹹南方喜甜,各有各的特色美味
    而阿柒也是最近才了解到,原來北方的豆腐腦是鹹的,對我這種只吃過甜豆腐花的南方人來說那真是很稀奇了,北方的豆腐腦上澆的湯汁是特意熬製的滷汁,有著醇厚的清香,想想都是非常美味的,所以一定要自己做來嘗一嘗,鹹豆腐腦到底是個什麼味道,當然,也會分享甜豆腐花的做法,畢竟一方水土一方口味嘛。北方的豆腐腦受眾是比較多的,一般只要能吃得慣甜豆腐花就能接受鹹豆腐腦。
  • 鹹的豆腐腦好吃還是甜的豆腐腦好吃?
    有同事問:有些人稀飯吃甜的豆腐腦,有些人稀飯吃鹹的豆腐腦,二者有甚麼差別呢?哪一個更好吃?鹹的豆腐腦與甜的豆腐腦類好吃?這要看片面的口味以及從小養成的飲食習氣。「南甜北鹹」,朔方人多吃鹹豆腐腦,而南邊人喜甜,多吃甜豆腐腦。豆腐腦在咱們這稱為水豆腐,我從小吃的是加白糖的,甜豆腐腦,因此我是認定甜豆腐腦好吃。小時分看過他人吃鹹的豆腐腦,本來當一碗菜搭著吃,相似湯之類的。甜的預計即是只做零食了。
  • 鹹甜豆腐腦之爭:誰是黑暗料理
    工作後有一回聽到四川同事說豆腐腦是鹹的時,幾乎驚掉下巴:搞笑吧,豆腐腦做成鹹的,能吃嗎?結果反被同事一頓數落,豆腐腦怎麼能做成甜的,如何吃得下。此後,每當遇到來自不同地域的同事,就常會引發一場鹹甜豆腐腦誰是黑暗料理的吃貨辯論會。而事實上,在祖國遼闊土地上,豆腐腦的味道是鹹甜酸辣皆有。
  • 中國版豆腐腦甜鹹分布,這麼多年,北方人誤解南方人了
    一個北方人再熟悉不過的早餐豆腐腦,價格只要一塊錢一大碗,上面還給加多半勺雞蛋木耳滷料,早上再配2根一元一根的油條,3塊錢就能吃得飽飽半天不餓。說實話,沒到過南方前,從來沒覺得這種吃法有啥稀奇,直到去過湖北一些地方。湖北人吃豆腐腦咋吃?覺得不敢嘗,當然是和北方人喝豆腐腦方法不一樣。
  • 豆腐腦到底是吃甜的,還是鹹的?別爭了,還有第3種選擇
    剛剛看到一位朋友提出這麼一個問題:豆腐腦到底是吃甜的,還是鹹的?哈哈,這個豆腐腦鹹甜之爭,真不知道要爭到什麼時候!大家好,我是小白菜多肉美食,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真的又想笑了。這個豆腐腦鹹甜之爭年年都有,到底是吃甜的還是鹹的?
  • 吃在銀川:閒話豆腐,豆腐腦你喜歡吃甜的還是鹹的
    其實,豆花和豆腐腦都是做豆腐的中間產物,它們可以以凝固程度的不同來區別,但是在生活中,全國各地多數是以不同的吃法來區別,所以也可以這樣說:豆花和豆腐腦沒啥太大區別。按工藝來說,從豆漿點滷開始,豆腐腦是最先出來的,比較嫩,用筷子夾不起來,只能用勺吃;豆腐腦再凝固一點,就是豆花,(不一定可以用筷子夾起來吃);豆花放入模具裡面壓實更加凝固之後就是豆腐了。
  • 豆腐腦到底是該吃甜的,還是該吃鹹的,你真的會吃麼?
    自古以來,南方跟北方的飲食文化就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從一道食物當中就能夠看出其飲食文化的差別。豆腐腦在南方跟北方都是非常受大家喜歡的一種美食,不過這種看似很簡單的食材,在南北方卻有著不一樣認識。南方人特別喜歡吃甜豆腐腦,北方人都喜歡吃鹹豆腐腦,關於豆腐腦到底是該吃甜的還是該吃鹹的,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全國人民。
  • 豆腐花,嫩滑豆香,應該是鹹的還是甜的?
    前段時間,肯德基上新了三款鹹豆花新品,鹹甜豆花之爭的話題,好像又要重新被挑起了。吃豆腐花你pick甜還是鹹?是偏愛北方的鹹香豆腐腦,還是南方鮮嫩原汁原味的甜豆腐花呢?對於南方的我來說,對甜豆腐花情有獨鍾,即便嘗試了各種各樣酸的、辣的、鹹的豆腐花,也不能動搖我對甜豆腐花的衷心。
  • 基因與味覺關係很大 水土氣候等造就「南甜北鹹」
    的確,在廣袤的中國大地上,南方和北方在各個方面形成了迥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習俗。其中最明顯的恐怕要屬「南甜北鹹」的口味偏好了。先有豆腐腦究竟吃甜的還是吃鹹的,南方人和北方人絕不妥協,隨後,「月餅大戰」「粽子武林大會」紛紛召開,就連湯圓、番茄炒蛋也被牽連進來。  雖然南北方人都固執地捍衛著自己吃的信仰,但是造成這種飲食偏好的究竟是什麼?
  • 北京豆腐腦是甜的還是鹹的?
    北京豆腐腦是甜的還是鹹的?豆腐腦是一北京這一帶的稱號,而到了南方它又被稱為了豆花。而北京豆腐腦是甜的還是鹹的呢?那一種口味更正宗一些呢?這是一道著名的漢族傳統小吃,不同地區擁有不同的口味,對於南方人來說,吃豆腐腦更喜歡甜的味道,而對於北方人來說,尤其是北京人或許沒有品嘗到這種甜味的豆腐腦,北京豆腐腦是以鹹味著稱的。如果來到四川成都,那它就變成了麻辣味的了。
  • 魔都甜豆花/鹹豆花/鹹豆漿/甜豆漿世紀之爭,你到底要哪一碗?
    ,甜豆花還是鹹豆花?、蔥姜蒜甚至紅油甜豆漿:豆漿加白砂糖鹹豆漿:豆漿加油條、榨菜、蝦皮、紫菜、香蔥、醬油、醋但是!,搭配肉燥飯糰或者是雞蛋餅,一點也不油膩哦~因為甜的剛好中和了油膩口感啦~蒲石小點徐匯區長樂路339弄18號(襄陽北路)18221183758人均:42元
  • 豆腐腦也有鹹的和甜的,你們那裡流行吃鹹味兒還是甜味兒的豆腐腦呢?
    粽子、月餅有鹹甜之爭,豆腐腦也有鹹的和甜的,你們那裡流行吃鹹味兒還是甜味兒的豆腐腦呢? 第一次吃鹹味兒的豆腐腦,跟我想像中的很不一樣。以往吃豆腐腦,我都是買甜的,大概是從小就這麼吃,感覺豆腐腦就應該是甜甜的,上面簡單的灑層白糖即可。
  • 南甜北鹹之外:中國已是食鹽攝入量最高國家之一
    南甜北鹹之外:中國已是食鹽攝入量最高國家之一 2020-06-30 08: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鹹豆漿
    世界上最好喝的鹹豆漿只存在於記憶之中,記憶中,在那煮著豆漿冒著氤氳霧氣的大鍋前,師傅將碗放在桌上,加入一湯匙鮮醬油,再拿起銅勺從鍋裡舀起一勺滾燙的豆漿,高高舉起衝進碗裡,不多不少正好一大碗。
  • 在「南甜北鹹」的背後是中國南北經濟的經濟差距,令人羨慕不已
    儘管「南甜北鹹」這個詞有點籠統,但他也非常中肯,最具代表性的是上海、浙北、蘇中、蘇南、江南城市,這些地區的人用「嗜甜如命」來形容他,毫不誇張。特別是在上海,零食、飲料都是甜的,烹飪時要放兩勺糖,真是令人驚訝,市場上有一種說法,在上海需要糖來製造「毛血旺」。
  • 豆腐花是吃甜的還是鹹的?上海人早餐喜歡吃鹹豆腐花,再加紫菜
    比如吃豆腐花是吃甜的還是鹹的?我之前在網絡上發了一個去澳門吃一家店的豆花的視頻,表達了一下不太能接受甜豆花的想法,結果收到了很多廣東一帶網友的回覆。全廣東都是吃甜的吧,鹹的接受不了豆腐花本來就是甜的。廣東的豆花基本都是甜的豆腐花不應該是甜的?不接受就不要吃,廣東的豆花全是甜的,想吃鹹的回北方去吃。豆花從來都是甜的,沒吃過鹹的。
  • 吃膩了鹹豆腐腦,就想吃口甜豆花
    豆腐腦的鹹甜之爭又來了!我人生的前20年裡只有鹹豆腐腦的身影,無論是江浙地區的豆腐腦還是山東的豆腐腦,各有各的特色,唯一不變的就是都是鹹的。因此我的世界裡,豆腐腦就應該是鹹的,早餐來一碗豆腐腦,配上一根油條。將炸的脆脆的油條撕成小塊兒丟進豆腐腦裡泡一泡,簡直就是人間絕味,能夠喚醒沉睡了一夜的味蕾。直到我某一天吃了某個連鎖豆花店的甜豆花,驚為天人!這幾天甚是懷念這種低熱量的甜食,又不能出門,就用內酯豆腐做了幾種甜豆花搭配,也算是慰藉了對甜豆花的相思情。
  • 有關南北豆花的鹹甜之爭……
    理論上來看,北方偏愛鹹味,南方偏愛甜味。從豆腐腦、湯圓到粽子,有關「甜」與「鹹」的爭論從未停止。曾有網友說到:「在豆腐腦鹹甜這件事上,最見南北差異,彼此見了對方的都想吐。」好傢夥!這句話直接引爆網友對甜鹹的爭論,短短兩天內,微博上關於「豆腐腦甜鹹之爭」的話題量,已經超過了16萬條,擠入話題榜前三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