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齡儀:《沙茶:戰後潮汕移民與臺灣飲食變遷》出版

2021-02-12 臺灣人文與學術

 

作者:曾齡儀

出版社:前衛

出版時間:2020-12

頁數:208

裝幀:平裝

定價:NT$380元

ISBN:9789578019225

 

 

 

內容簡介:

 

      沙茶原來是舶來品?!

  源自東南亞  在潮汕地區出現的沙茶傳入臺灣後

  成為寶島熟悉的醬料

  在沙茶醬的濃淡香醇之間  訴說移民胼手胝足的創業故事

  更是臺灣社會的一頁歷史

 

  沙茶醬是家中廚房的常備品,「沙茶炒芥藍」和「沙茶炒牛肉」是我們熟悉的料理。「沙茶火鍋」更是冬季暖身的最佳飲食選項,但我們從未想過,從沙茶醬料出發,就可以追溯臺灣與世界的歷史痕跡。

 

  素有「東方猶太人」之稱的潮汕人,移居東南亞的經驗讓他們帶回沙嗲滋味,經改良成為沙茶。戰後大批潮汕移民跟隨國府撤退來臺,將當地的沙茶菜餚傳入臺灣,透過飲食改變了臺灣常民的生活,也讓沙茶與牛肉的組合成為臺灣飲食的新風貌。

 

  本書試圖將歷史融於生活之中,邊吃火鍋邊沾醬,就能邊談小知識。藉由史料、新聞剪影以及當事人的口述訪談,譜寫出臺灣飲食中的移民腳步。

 

 

 

作者簡介:

 

      曾齡儀,美國紐約市立大學歷史學博士,臺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研究興趣為近代日本史、近代臺灣史、移民與食物史。

 

 

 

目次:

 

推薦序|以飲食理解世界/翁肇喜

推薦序|從滋味中講出學問/張素玢

推薦序|「文化以待之」的飲食研究/陳元朋

 

作者序

 

導論:醬料與移民:臺灣「沙茶醬」的味道與身世

一、醬料:飲食文化中的關鍵角色

二、移民與飲食變遷

三、沙茶醬的味道與身世

四、本書結構

 

第一章 餐桌上的新味道:「沙茶菜餚」的出現

一、「沙茶醬」的製作

二、來自高雄的味道:「赤牛牌」沙茶醬

三、揚名海外的臺灣品牌:「牛頭牌」沙茶醬

四、戰後牛肉飲食的出現:沙茶菜餚的消費型態

 

第二章 戰後臺灣的潮汕移民

一、戰後高雄的潮汕移民:以「哈瑪星」與鹽埕區為中心

二、府城飄香:戰後臺南的潮汕移民

三、泰國華僑「林國長」與戰後臺北的潮汕移民

 

第三章 沙茶滋味與家族故事

一、臺北「吳元勝」家族的沙茶經營與變遷

二、港都鹽埕區的「沙茶牛肉爐」

三、吳新榮的「沙茶」體驗與臺南「小豪洲」故事

 

第四章 各具特色的沙茶店家

一、「咖哩」與「沙茶」的交融:基隆特有的滋味

二、兄弟同心:新竹「西市汕頭館」的沙茶菜餚

三、炭爐古早味:臺中「汕頭牛肉劉」沙茶爐

四、國境之南的沙茶滋味:屏東「新園」沙茶火鍋

 

第五章  結語:戰後臺灣「沙茶菜餚」的社會文化意涵

 

附錄|參考書目

 

 

 

相關信息擷取自博客來: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76899?loc=M_0009_001

相關焦點

  • 新書:曾齡儀《沙茶:戰後潮汕移民與臺灣飲食變遷》
    非常巧合的是,我的學術研究領域是日治時期在海外的臺灣社群,博士論文探討一九〇〇到一九三七年期間,去到廣東潮汕地區經商的臺灣人,性質上類似當代我們所瞭解的「臺商」,從中探討他們為何冒著風險到廣東汕頭經營事業,在當地如何與中國人以及日本人互動,以及與臺灣家鄉之間的連結。
  • 《 中國飲食文化》16卷1期出刊
    導論-味道與飲食:戰後臺灣飲食文化的變遷郭忠豪傳說與滋味:追尋臺灣「三杯雞」菜餚之演變郭忠豪(KUO Pio Chung-Hao)三杯雞 ; 土雞城 ; 食譜 ; 醬油 ; 九層塔 ;Three-Cup Chicken ;Native Chicken Village ;cookbooks ;soy sauce ;basil
  • 雷碧秀:《現代臺灣地區的出版文化與社會變遷(1950-2010)》出版
    定價:NT$630元ISBN:9789863939269   內容簡介:       探討現代臺灣地區出版產業,以具體的出版實例,梳理東西文化在臺灣地區如何碰撞與交流,傳播新知的物質基礎如何發生變化,新式出版如數位出版如何改變人們的認識與知識結構,新知的傳播如何影響了社會階層的變動
  • 陳培豐:《歌唱臺灣:連續殖民下臺語歌曲的變遷》出版
    作者:陳培豐出版社:衛城出版出版時間:2020-12頁數:408裝幀:平裝
  • 2020,港臺出版了這些史學書籍
    雷碧秀:《現代臺灣地區的出版文化與社會變遷(1950-2010)》,元華文創,2020.1陳正茂:《日治及戰後初期臺灣政黨與政治團體史論(1900-1960)》,元華文創,2020.3蔣闊宇:《全島總罷工:殖民地臺灣工運史》,前衛出版,2020.5
  • 推薦圍觀:2020年,港臺出版了這些史學書籍【學術研究名錄】
    雷碧秀:《現代臺灣地區的出版文化與社會變遷(1950-2010)》,元華文創,2020.1陳正茂:《日治及戰後初期臺灣政黨與政治團體史論(1900-1960)》,元華文創,2020.3蔣闊宇:《全島總罷工:殖民地臺灣工運史》,前衛出版,2020.5
  • 《成為臺灣人:殖民城市基隆下的民族形成(1880s-1950s)》出版
    作者:戴維理(Evan Dawley)譯者:堯嘉寧出版社:臺灣大學出版中心出版時間:2021
  • 罐 專訪|蘇富比郭東傑談 貝學仁與貝夫人珍藏:中國戰後美術史的珍貴拼圖
    © Mee-Seen Loong1972年,貝學仁(Sheridan Bell)與貝夫人(Sallie Bell)從美國抵達臺灣,透過美國海軍醫院院長夫人–華登夫人(Jeanne Watten)所創辦的「藝術家畫廊」(The Art Guild),而結識了活躍於藝術圈的陳庭詩、莊喆、席德進、朱為白、何懷碩等,自此結下深刻友誼。
  • 謝世宗:《侯孝賢的凝視:抒情傳統、文本互涉與文化政治》出版
    作者:謝世宗出版社:群學出版社出版時間:2021-02頁數:496裝幀:平裝
  • 文化│ 臺灣茶為何又如何本土?從內銷轉向與高山化談起
    3但日治時代臺灣茶產業最重要的變革之一,或許是紅茶的引進;早在日治初期,總督府的幾次調查報告均建議引進印度、錫蘭等地的製茶技術與體系,而紅茶在當時的利潤遠高於烏龍、包種等茶種,種植與出口份額因此逐漸增加。紅茶的引入,是繼烏龍與包種之後,臺灣茶產業在全球茶葉貿易體系中掙扎與調適的第二次重大轉折。
  • 資訊 | 2018,港臺出版了這些史學研究書籍
    高永久:《四海之內:民族的形成與變遷》,中華書局(香港),2018.01曾健民:《1949·國共內戰與臺灣:臺灣戰後體制的起源》,聯經出版公司,2018.03陳小沖主編:《臺灣歷史上的移民與社會研究》(再版),崧燁文化 ,2018.03
  • 王承文《唐代環南海開發與地域社會變遷研究》出版(附:跋語)
    「溪洞社會」的重大變遷論考第一節中古嶺南南部沿海甯氏家族淵源及其夷夏身份認同——以隋唐欽州甯氏碑刻為中心的考察一、隋唐欽州甯氏碑刻所見甯氏家族的北方淵源二、甯氏家族遷居嶺南欽州的原因和時間考察三、中古欽州的民族源流以及甯氏碑刻所見其家族文化認同四、中古嶺南「漢族移民後裔」身份認同的矛盾及其原因五、結語
  • 2019,港臺出版了這些史學書籍
    洪子偉、鄧敦民主編:《啟蒙與反叛:臺灣哲學的百年浪潮》,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9.01王國斌:《鑑往知來:中國與全球歷史變遷的模式與社會理論》,交通大學出版社,2019.01孔復禮:《華人在他鄉:中華近現代海外移民史》,臺灣商務印書館,2019.02
  • 垂水千惠:《奮鬥的心靈:呂赫若與他的時代》出版
    作者:垂水千惠譯者:劉娟出版社:臺灣大學出版中心出版時間:2020-11頁數
  • 新書速遞:《東亞醫療史:殖民、性別與現代性》
    >「醫療化」論點的當代多元演化,與來自性別與社會研究的商榷/傅大為性別與科技交會的護理史:本土案例/張淑卿/盧孳艷賽伯格的悲歌:東亞的性別、勞動與健康/林宜平從臥房政治到公共政策:不孕與人工生殖技術治理的法規範變遷/雷文玫第四篇 生物醫學與現代臺灣生命政治與社會偏差:初探臺灣的鴉片類藥物治理史/陳嘉新在臨床試驗中的東亞族群/郭文華/廖恩琪翻譯/
  • 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文史叢刊』(001-148)已出版書目(1962-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