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編輯:鉉斌
在山海關關城西五華裡有一個村子叫回馬塞。因為這裡是進山口,出長城的必經之路,所以戰略位置極其重要。索其名字由來,還得追憶到明朝末年的那場戰爭。
明朝末年,李自成率領農民起義軍,浩浩蕩蕩地進了居庸關,攻下了北京城,崇禎皇帝在煤山上了吊。李自成在北京坐了江山,並沒有覺得天下太平了。他立即提筆寫了一封信,快馬送給當時駐守在山海關的薊遼總兵吳三桂,勸他歸順農民起義軍。還派唐同帶著三萬兩銀子,到山海關犒賞吳三桂的人馬。可是,吳三桂這東西不但不肯歸順李自成,還說農民起義軍進了北京城,把他的小老婆陳圓圓給搶走了。他派人給滿族多爾袞送信。請多爾袞帶兵入關,打到北京城,奪取農民起義軍的江山。
吳三桂投降多爾袞的消息,傳到北京城,把李自成氣得火冒三丈。他就親自率領二萬人馬來到山海關城西紅瓦店紮下大營,派一員大將帶兵去把守山海關北二十華裡的長城要塞九門口。
當地老百姓一見李自成親自帶兵來打吳三桂,都高興極了。殺豬宰羊,犒勞農民起義軍。
這天深夜,李自成躺在大帳裡思緒萬千。難以入眠。就披上蓑衣,帶上笠帽,佩上麻花劍,信步來到石河西的將軍臺上。這一天,正是四月二十日,雖然夜深了,當空的月亮,照得石河灘還是清清楚楚,大大小小的河卵石,鋪得滿滿的,放眼一望,北起山口,南到大海,平平坦坦,果然是名不虛傳的一片好戰場!再隔河向東望去,不禁怒火中燒。一看到緊傍石河東岸的山海關城,就想起違背民意、投降滿清的吳三桂,恨得咬牙切齒,「刷」地從腰間拔出麻花劍,朝身旁的一塊巨大的河卵石猛力一砍,這塊大河卵石粉身碎骨,緊接著滿河灘裡的河卵石,「劈裡啪啦」地也全都碎了。李自成一見這個奇異的事兒,心中正在納悶兒,就見一位白髮老人,從石河東岸飄然而來。李自成素來尊敬老人,趕緊上前一揖,說:「老爹!偌大年紀,深夜出來,可要小心哪!」老人說:要攻山海關,不走塔崖口。「李自成一聽,萬分感激,連忙深深一躬:「多謝老爹指教。」說著又是深深一躬。等他再抬起頭,老人已經無影無蹤。
第二天,李自成整點人馬,鼓炮齊鳴,一陣衝殺,就把吳三桂在城外駐守的兵馬,殺得大敗,躲進城裡去了。接著,按昨夜老人的指點,穿過大山寨,進了山,經過石河,潛渡塔崖口,攀過朝陽洞,直逼山海關的北翼城。農民起義軍只擂了一通鼓,駐守北翼城的兵將,就起義了,打開城門,迎接農民起義軍進了城。
吳三桂嚇得尿都出來了,這時探子來報,多爾袞領兵到了歡喜嶺。這可樂壞了吳三桂。他也不顧羞恥,脫掉了明朝總兵的裝束,剪掉了一圈頭髮,梳了個大長辮兒,領著山海關的地方紳士呂鳴章等人,出了「天下第一關」,絞起了千斤閘,離開東羅城,直奔城東三華裡的歡喜嶺。歡喜嶺是山海關外的一道重要防線。這條嶺,北連燕山,南伸大海,嶺上築有堅固的威遠城、綏遠城,嶺下有一條深不見底的乾溝。多少年來,清兵不敢到這裡來侵擾。多爾袞一見吳三桂就問他:「將軍果真以誠投我嗎?」吳三桂連忙下馬,叩頭在地,說:「請王爺進關,幫我打退李自成。如有三心二意,情願刀下做鬼。」多爾袞哈哈大笑,說:「將軍請起,頭前帶路。」就這樣,吳三桂把鐵桶一樣的山海關,白白送給了多爾袞。
再說李自成坐在紅瓦店大營內,心想頭一天就打了一個勝仗,多虧白髮老人指教,又一鼓作氣,佔領了北翼城,不由心裡十分高興。又想:趁清兵未到,明天一戰,攻下山海關,搶佔歡喜嶺,任他清兵身插雙翅,也難飛過山海關。他越想越高興,再加一天的戰場衝殺,渾身疲倦。剛剛合眼休息,就聽人招呼「闖王醒來」。李自成睜眼一看,正是昨夜的那位白髮老人來了。就趕忙起身讓坐。老人道:「清兵入關,軍情有變。」李自成問:「我軍乘勝,能否一戰?」老人說:「清兵初到,可以一戰。只有一事,切記心間。」李自成說:「請老爹賜教。」老人說:「若遇艮風吼,忌攻只宜守。」李自成聽了躬身相謝。等他抬起頭,老人又不見了。
第二天,天剛亮。石河兩岸,鼓炮震天。這一天,正是四月二十二日,李自成一聲令下,萬馬奔騰,刀光閃閃,直奔山海關而來。誰料到詭計多端的多爾袞,派出彪悍的騎兵,埋伏在剪子口一帶。當農民起義軍攻城時,清兵從背後衝殺過來。這樣,雙方幾十萬人馬,就在石河灘裡廝殺起來,從辰時到午時,直殺得天昏地暗,血染河灘,剛到午時,忽然「呼呼」地颳起東北風,飛沙走石打在由西往東廝殺的農民起義軍的臉上,眼也迷了,刀槍也不準了,軍旗也舉不動了;由東往西廝殺的清兵,借著風勢,人歡馬乍,刀槍見紅。李自成一馬當先,只顧衝殺,也忘了昨夜白髮老人囑咐的「若有艮風吼,忌攻只宜守」的話。這艮風,就是東北風啊!剛想撤兵堅守石河兩岸的時候,又傳來九門口失守的消息。李自成一看,背腹受敵,此戰敗局已定,決意收兵。他催馬進了大山寨,向躲在山寨裡的百姓連施三禮,灑淚回馬,向西而去。
大山寨的人們,為了紀念李自成從這裡回馬西去,盼李自成早日回馬東來,就把這個大山寨起名叫回馬寨,一直流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