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為何不出兵進攻蘇聯?不是日本不想進攻,而是蘇聯太強大

2021-01-19 歷史皇太后

在1941年6月22日,德國撕毀了《蘇德互不侵犯》進攻了蘇聯,起初進展順利,不過很快德國就發現蘇聯無論是在地盤還是人力上,都超過了此前德國情報部門"東線外軍處"的猜測(這個情報部門在蘇德戰爭前的辦事能力太差,情報全是錯誤的)。事情發展到這一步,德國也不得不考慮,要不要讓自己的盟友日本來幫個忙,希望日本和德國一起東西夾擊蘇聯。

而日本呢,則對此顯得態度十分曖昧,既沒有答應德國,也沒有一口回絕。當然了,我們知道後來的結果是什麼,日本沒有去東西夾擊蘇聯,反而派出海軍偷襲了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的錨地珍珠港。這一結果可以說出乎當時各國的意料之外,因為人們都覺得日本會幫助德國去攻擊蘇聯,萬沒想到日本卻去攻打美國了,直接觸發了史詩級難度副本——太平洋戰爭,並且解鎖成就——滅國艦隊。

那麼,日本是出於什麼原因沒有去攻擊蘇聯的呢?難道是實力不濟嗎?

日本對德國的怨氣

事實上,需要指出的的是日本對德國是有怨氣的,原因就在於1939年的諾門罕戰役裡,德國放了日本的鴿子。當時,日本和蘇聯在1939年5月11日爆發了諾門罕戰役。這場戰役本質上是日本內部的"北進派",尤其是關東軍內部以辻政信這樣的"昭和參謀"為首的人,為了推行所謂的"北進策略"而展開的。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戰役完全是辻政信等"昭和參謀"善做主張,關東軍司令植田謙吉大將完全被蒙在鼓裡,因為他當時正在休假呢。

關東軍當時派出的是日本第23師團,這是當時日本關東軍的一支主力部隊,遠非後世傳說的是什麼二流部隊。實際上這個師團雖然是新組建的,但是擁有較多來自常備師團的老兵,且都是整個聯隊進入,比如該師團就有原歸屬於第七師團的兩個聯隊,其兵員也不是後招募的新兵,而多為日本的預備役兵員,另擁有較為強大的炮兵部隊,單第23師團自身的實力尚算可觀。同時,日本陸軍航空兵也會提供空中支援,總體來說,該師團實力並不差,是一支較強的部隊了。

但是質量強也僅僅是對於當時的日軍而言,就和日本當時諸多師團一樣,第23師團在機械化程度上遠不及蘇軍。蘇軍投入的是第57特別軍,後改組為遠東第1集團軍,兵力強大不說,機械化程度、炮兵質量和空中優勢更為明顯。在長達數月的鏖戰中,日軍始終處於不利地位,尤其是在八月末的蘇軍反擊階段裡,日本更是連連敗退。在第23師團被打的找不到北的時候,日本想到了自己的德國盟友,希望德國能夠配合日本一起攻擊蘇聯。

然而,日本卻在9月3日得到了一個消息,蘇德已經在8月23日已經籤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德國現在正忙著進攻波蘭,哪有時間來管日本呢?這一情況讓日本只能吞下失敗的苦果,和蘇聯方面停戰議和。此事在日本高層內心埋下了屈辱,其和德國的關係也存在有裂痕。因此,當1941年6月22日,德國和蘇聯爆發戰爭後,日本對於德國的邀請也採取了觀望態度,其中不免有1939年諾門罕戰役的原因。一句話,日本內心有怨氣啊。

日本的進攻準備

當然了,國與國之間不存在永遠的仇恨,只有利益是真正永恆的。因此1939年的一點點怨氣,未必就真的能讓日本拒絕德國。事實上,恰恰相反,日本對於進攻蘇聯是早有準備的。因為日本國內的"北進派"從來就沒有放棄進攻蘇聯的野心。日本對於土地的渴求出乎尋常,尤其是其國內對於蘇聯的仇恨和防範心理,導致了"北進派"的根深蒂固,那麼這一情況自然會反映到軍事上來。

在諾門罕戰役失敗之後,日軍就加強了關東軍的軍事力量,其目的在於威懾蘇聯,並在時機成熟時,對蘇聯發動進攻。通過蘇德戰爭爆發後,日本大本營在7月11日下達了"大陸命第506號令"所進行"關東軍特別演習",我們可以一窺日本的對蘇戰備工作。

首先,日本關東軍原來的14個師團,如今擴編為了16個師團,每個師團從原來的15000人,增加到了24000人至28000人。其兵力的擴充十分明顯,雖然番號沒有改變,但是兵力卻多了一倍有餘。如果再加上此次演習中,日本關東軍的各種獨立部隊,比如說國境守備部隊,獨立守備部隊等,那麼日本關東軍為了此次演習已經準備了足足75萬人的強大兵力。

其中,日本關東軍的技術兵器有較大的增強,日本關東軍的獨立炮兵聯隊、重炮聯隊、野戰炮兵聯隊共計25個之多。日本的獨立坦克聯隊在當時總計有15個,其中9個部署在了關東軍。可以說,這是日本關東軍的機械化程度最高的一次,擁有各型坦克414輛。在航空兵力方面,日本投入了各型作戰飛機1112架,同時吸取了諾門罕戰役的教訓,日軍準備了大量的牛馬用於彌補汽車方面的不足,準備分配到各部隊充當運力。

如果這樣看的話,日軍的準備還算是充足的,起碼比上次的諾門罕戰役好了不少。那麼,實力空前擴張的關東軍,能否向蘇聯發動進攻呢?

進攻蘇聯不可行

很不幸的,日本關東軍和日本大本營很快就發現一個現實問題,那就是日本關東軍無力對蘇聯發動進攻。雖然說史達林在戰爭初期曾惱怒的對自己的將軍們說,他只有一根棍子,可是卻來了兩隻狼,這代表了史達林對於蘇聯會陷入雙線作戰的擔憂。但從整體戰略局勢上來看,蘇聯在遠東的兵力空前強大。這並非是一個戰略上的假象,而是一種無可撼動的強大。

蘇聯在遠東的兵力在當時擁有30個步兵師、3個騎兵師,、6個坦克旅和15個炮兵團,再加上蘇聯內務部管轄的邊防軍和蘇聯太平洋艦隊,蘇軍的總兵力高達61萬左右。需要指出的,在遠東的部隊都是舊編制,其坦克旅不同於蘇軍在蘇德戰場上那種縮水的坦克旅,空軍力量也十分強大。根據戰後解密材料和日軍在當時的情報偵察顯示,蘇軍當時的坦克總數為2700餘輛,各型作戰飛機3000餘架。雖然這些坦克和飛機都較為老舊,但是對比日本關東軍的裝備,仍舊在性能上佔據一些優勢。

另一方面,蘇聯對於日本關東軍動向也十分關注,雖然鑑於蘇德戰爭初期的劇烈損失,蘇聯確實從遠東和中亞抽走了許多兵力,但也將許多新招募的士兵送往了遠東,反而造成了蘇軍在遠東兵力的急劇擴張。同時,蘇聯統帥部對遠東蘇軍下達了命令,要求其保持一級戰備狀態,隨時防範日本關東軍發動進攻,許多蘇軍指揮官甚至全副武裝的睡在辦公室裡。而在那些有可能淪陷的地帶,蘇軍也早早建立了秘密倉庫儲存武器,建立地下組織,準備在必要時進行遊擊作戰。

面對這種近乎無懈可擊的防禦,日本關東軍和日本統帥部都是十分憂慮的。他們很清楚自己面對蘇聯在遠東的兵力有巨大劣勢,所以他們對進攻蘇聯採取了謹慎態度,除非蘇聯的兵力削弱到他們認為可接受的地步,否則他們絕不會發起進攻。具體指標為:蘇軍的兵力減少到15個師,坦克減少到900輛,飛機減少到1000架,若蘇軍兵力不削弱至此,日本關東軍絕不會去進攻蘇聯的。

被放棄的進攻

很快日本人就發現了一個讓人憂慮的情況,蘇軍在遠東的兵力雖然有所回撤,但與此同時卻補充了更多的部隊進來。這些部隊都是蘇聯剛剛動員招募的士兵,沒有接受過足夠的訓練,來到遠東是為了進行訓練。這些新兵的數量如此巨大,讓蘇聯在遠東的軍事力量飛速提升,其紙面兵力遠勝於蘇德戰爭爆發前。這對於日本而言,是個非常不好的消息,因為這意味著他們所期盼的最低指標將永無可能實現了。

而與此同時,日本又得到了兩個不好的消息,首先是德軍進攻蘇聯首都莫斯科的戰役行動受挫,其引以為豪的閃電戰在蘇軍的頑強防禦下損失慘重。這讓日本對於德國的實力產生了懷疑,認為若發起對蘇聯的進攻,則勢必會讓日本陷入一場漫長的拉鋸戰之中。另一個壞消息則更為致命,日本和美國的談判陷入僵局,美國不會解除對日本的貿易禁運和經濟制裁了,這對於日本的戰爭潛力是個巨大的打擊。

有鑑於此,日本大本營最後還是放棄了入侵蘇聯的計劃,因為此時獲取日本急需的各種資源更為重要。故此日本的"南進派"開始掌握主導權,"南進策略"也就成為了日本的既定國策,並決議對美國、英國、荷蘭動兵,奪取其所佔據的殖民地。而後在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發,太平洋戰爭的戰火就此點燃,日本進攻蘇聯的計劃也自然就不了了之了。

結語:《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

《大東亞戰爭史》

《日本帝國衰亡史》

相關焦點

  • 二戰德國突襲蘇聯,日本為何不支援德國進攻蘇聯?日本:我太難了
    戰爭初期,以德國為首的納粹勢力屢屢突破蘇聯防線,直到史達林格勒戰役的爆發,蘇聯憑藉龐大的戰略縱深和無數的人力物力投入,蘇聯的潰敗得到緩解,納粹德國的進攻勢頭受到遏制,陷入膠著狀態。隨著時間的推移,德國戰場優勢逐漸衰落,為了緩解戰場壓力,迫切需要日本法西斯的加入,從東方對蘇聯發動進攻。
  • 德國進攻蘇聯,希特勒讓日本幫忙,為何日本不攻蘇聯反打美國?
    德國進攻蘇聯,希特勒讓日本幫忙,為何日本不攻蘇聯反打美國?1941年6月22日凌晨,在蘇德邊境上,突然出現了大批德國坦克,鋼鐵的履帶滾滾向前,此時還沉浸在夢中的蘇聯士兵,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就成為了德軍俘虜。
  • 二戰中,日本如果真的北上進攻蘇聯,蘇聯會滅亡嗎?
    當時不是只有他們三個國家在掐架。蘇聯面臨著兩線作戰,德國難道就不是在兩線作戰?  日本如果北上進攻蘇聯,面臨的就不僅僅是兩線作戰,而是多線作戰。日本的處境會比蘇聯還要更加艱難。  一個中國已經讓日本精疲力盡了,日本哪裡還敢再去招惹蘇聯。更何況還有一個美國在等著坐收漁人之利。
  • 希特勒點名讓日本攻打印度,那麼當初為什麼不讓日本進攻蘇聯呢?
    這場戰役後,日本也再也沒有進攻印度。問題來了,希特勒盡然點名讓日本攻打印度,而日本也同意了。那麼,當初德國在進攻蘇聯的時候,為什麼不讓日本北上呢,這樣兩面夾擊,蘇聯再強大,恐怕也頂不住?換句話說,如果日本不想進攻印度,那麼希特勒是沒有任何辦法的。所以別看日本答應了對印度發動戰爭,但是其目的根本不是給希特勒面子,而是自己的戰略,以及自己的野心在作祟。希特勒發動蘇德戰爭後不久,就要求日本跟德國一起對蘇參戰,可是希特勒的這一要求直接遭到了日本的拒絕。
  • 二戰中日本為什麼不進攻蘇聯?反而要偷襲珍珠港和英美開戰?
    老周 摘要:二戰期間,日本和德國是盟友,在德國進攻蘇聯,特別是在1941年下半年,蘇聯最為困難時,如果日本出兵進攻蘇聯,很可能就會將蘇聯徹底打敗,為什麼結果日本不但沒有進攻蘇聯,反而偷襲珍珠港和英美開戰?
  • 二戰結束時,美國有大量轟炸機航母和原子彈,為何沒向蘇聯進攻
    很多人認為二戰結束之後,美國和蘇聯的戰爭很快就會開始。然而美軍在兵力和武器都有大量優勢的情況下,卻沒有選擇進攻蘇聯,原因為何呢。首先美國並不是沒有這種想法,只不過和美國的戰略方向、處事風格都有很大偏差。美國是二戰的最大勝利者,自己本土毫無損失,其他國家卻打的破破爛爛,美國因此嘗到了甜頭。
  • 日本寧願得罪美國,也不願意得罪蘇聯,日本為何害怕蘇聯?(上)
    日本寧願得罪美國,也不願意得罪蘇聯,日本為何害怕蘇聯?二戰進入到了戰爭後期,雖然世界打的一塌糊塗,但是軍事實力特別強的美國依舊保持中立,其實不是因為美國不願意參戰,而是因為法西斯根本不給美國任何的參戰理由,美國其實後期是非常想出來維護和平的,但是根據美國的國情和德國和日本不給他參戰的理由,美國想要出戰的困難非常難,但是在沒辦法的情況下,日本偷襲珍珠港,徹底讓美國突破了重重險阻,也瞬間改變了世界格局。
  • 二戰中如果日本和德國共同夾擊蘇聯,蘇聯會滅亡嗎?
    短暫的交手之後,雙方很有默契地籤訂了停戰協定,一直到二戰後期雅爾達會議後,蘇聯才再次出兵東北,進攻關東軍。這場戰役,日軍在軍事重工業上的劣勢暴露無遺,面對蘇聯的重型坦克、火炮,被壓製得很慘,打得十分艱苦,但日軍的頑強作戰意志,也使蘇軍承受了巨大損失,雙方對比下來,蘇聯贏也是慘勝而已。
  • 當年如果蘇聯不出兵,中國軍隊多久才能打敗關東軍,戰勝日本?
    直到1945年,法西斯三巨頭的義大利和德國相繼投降,只剩下日本還在苦苦支撐。當時日本的實力還相對強大,甚至在我國東北地區還有著百萬大軍,他們妄想著和盟軍決一死戰,這就是我們都非常熟知的「關東軍」。不過為了儘快結束二戰,蘇聯在歐洲戰場結束以後便出動了150萬大軍對日宣戰,以勢不可擋之勢在一個月內便摧毀了關東軍。
  • 二戰美國打日本很困難,為何蘇聯對陣日本關東軍卻「摧枯拉朽」?
    還有一個原因,美國從1941年12月8日對日宣戰就開始打了,一直打到了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美軍在太平洋戰場趕上了日本海軍最強大的時候,所以,打的很不容易。在說說蘇聯紅軍,蘇聯對日宣戰的時間是1945年8月9日,進攻關東軍也是這一天,此時,距離日本投降只剩下6天時間(1945年8月15日)。
  • 中國抗日戰爭打了14年,為何蘇聯只用了十天就把日本打得落花流水?
    數十萬的關東軍向蘇聯紅軍投降,可是蘇聯卻沒有在戰後將日軍俘虜遣返回日本而是帶回了蘇聯的西伯利亞地區,直到1956年,蘇日關係正常化後,這幾十萬的俘虜才回到了日本,在蘇聯戰俘營內
  • 蘇聯紅軍進攻東北時,日本開拓團員為何紛紛自殺?
    蘇聯紅軍進攻關東軍時,很多日本開拓團的成員紛紛自殺,究其原因,我將分以下幾方面闡述。所謂的偽滿洲國是日本利用溥儀在吉林和黑龍江建立的傀儡政權,這一地區主要包括東三省和察哈爾、熱河地區一部分,當地的農耕處於比較低的水平,且自然條件惡劣,大部分都是自耕農種植稻米、小麥等糧食作物,產量不高。此外,日本在進入偽滿洲國之前就開始了向其他國家移民。
  • 日本關東軍為何不敢進攻蘇聯?諾門坎之戰,第6軍90分鐘被合圍
    日本關東軍為何不敢進攻蘇聯?諾門坎之戰,第6軍90分鐘被合圍1938年7月30日,日本駐朝鮮軍第十九師團向張鼓峰蘇軍陣地發起進攻,戰役突然爆發。當時蘇軍反擊成功將日本驅除張鼓峰地帶,與此同時,日軍不得不停戰與蘇軍進行談判,但是「正當日蘇進行停戰談判之機,日軍調集重炮向蘇軍大舉進攻。
  • 二戰中,德國進攻蘇聯時日本之所以不幫德國,可能與三個原因有關
    蘇德戰爭中,史達林根本就不敢肯定日本會不會幫德國,所以在抽調遠東兵力的同時又積極做好防禦準備工作,積極防禦日本的進攻,史達林其實很害怕日本關東軍對蘇發動突然襲擊,這會讓他陷入兩面作戰的被動。但事實上在蘇聯與德國交戰時,日本始終都沒有幫助德國攻打蘇聯。日本作為德國的盟友,為何在蘇德戰爭期間表現如此克制?
  • 二戰初期史達林為何看不起德國軍隊,原來是蘇聯真的太強大!
    1941年6月22日凌晨德軍啟動巴巴羅薩計劃,出兵500萬越過波蘇邊境突入蘇聯,對此,蘇聯人在事前一無所知。凌晨3點,睡夢中的蘇聯領導人史達林被秘書叫醒,蘇軍將領通過電話向他報告說:「德國轟炸機正在轟炸我們的城市。」史達林被驚醒了。難道史達林對德國人的進攻之前毫無察覺嗎?不是的。
  • 二戰後期,德國敗局已定,為何仍要蘇聯傷亡30萬進攻柏林?
    1945年,德國的敗局一定,但蘇聯仍組織了大批部隊準備進攻柏林,這又是為何呢?4月16日,蘇聯紅軍集結了250萬人,共三個方面軍,在42000餘門火炮和火箭炮、6250輛坦克和7500架飛機的配合下,向德國法西斯最後的巢穴柏林發動了進攻。
  • 波蘭戰役兩天後,蘇聯仍按兵不動,德軍司令部:只沿鐵路線進攻
    波蘭戰役爆發之後不久,希特勒便開始秘密催促蘇聯,從東部進攻波蘭,按照合約,蘇聯應該在恰當的時候從東面向波蘭發起進攻,但是史達林似乎並不著急,這是因為蘇聯高層認為這場戰爭有可能會像第一次世界大戰一樣演變成為一場曠日持久的陣地戰。
  • 二戰德國進攻蘇聯失敗,如果不攻打蘇聯,是否能改變結局
    二戰德國進攻蘇聯失敗,如果不攻打蘇聯,是否能改變結局 德國的目標是要先打倒蘇聯,然後再來對付美國,那知道蘇聯不好打,志在必得的莫斯科,居然因為冬季偶然輸了。
  • 二戰時希特勒為什麼不打滿是石油的中東,而是與強大的蘇聯死磕?
    1941年,希特勒打破《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對蘇聯發動了戰爭,而第二次世界大戰也因此走向了其最激烈的時刻,隨著德國和日本將蘇聯美國相繼拉入戰爭,法西斯國的戰敗局面也基本奠定了,對於擁有龐大的戰爭軍備的蘇聯,希特勒為何敢於對其發動戰爭?
  • 沒有美國原子彈,沒有蘇聯進攻,中國能打贏日本嗎?
    1、中國抗戰打亂了日本「北進」和「南進」的世界戰略計劃。中國的持久抗戰阻止了日本的「北進」計劃,使蘇聯免遭日本法西斯的攻擊。很多人不知道,1939年德國侵入波蘭前,日本的世界戰略重心是「北進」,企圖與德國夾擊蘇聯,全面侵華戰爭只不過是為了解除入侵蘇聯的後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