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此人不死,中國抗日根本不要14年,日本一開始就不敢開戰
按照日本的構想,這個計劃主要分為四步。第一步是佔領中國東北,第二步是佔領整個中國,第三步是佔領亞洲跟澳大利亞,第四部是佔領美國,跟德國瓜分全世界。 日本嚴重高估了自己的實力,其實在進行第一步時,他就已經非常困難了。日本的確對我國當時的情況進行了詳細的分析,並且有一個明確的認知。東北在我國當時佔據非常重要的戰略地位,然而想要佔領東北絕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
若此人不死,抗日戰爭根本不用打14年,日本也不敢開第一槍!
在明治維新後,日本國力空前強盛,同時雄心壯志也逐漸膨脹起來,一個小小的島國卻想稱霸世界。那時的中國,正是日本最想入侵的國家,由於清王朝的腐敗無助,日本人有了一個機會,從甲午戰爭開始,就不斷地企圖入侵中國,直到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爆發,自那以後,中國就打了4年抗戰的炮。
-
如果此人不死,日本可能提前投降,學者:日本人根本不敢開第一槍
1931年9月18日,日本人在野心與狂妄推動下對我國發動了入侵,長達14年的抗戰就此打響。從瀋陽到東三省,日本侵略者從東北開始向我國各地發動攻擊,這段抗戰可謂是我國歷史上最為慘烈的14年。
-
如果當初此人沒死,中國或不用14年,日本連發起戰爭的勇氣都沒
,還侵略了我國的領土,造成了難以磨滅的民族仇恨,後來我國人民的戰士,不畏犧牲為之對抗了14年,終於打敗了膨脹的日本鬼子。在1945年的時候,我國代表以戰勝國的身份接納了日本方面的投降書,正式結束了這場悲慘的戰爭,對此有很多人提出了新的說法如果當初此人沒死,中國或許不用14年,日本連發起戰爭的勇氣都沒有,這個人就是張作霖,他是東北地區最有名的軍閥,那時候在東北地區軍工廠是非常強大的,而且他手下的士兵基本全都是全副武裝,經過非常強大的訓練,在配備上甚至超過了京城的士兵,在張作霖掌管東北的時候表現非常的強勢
-
整整四年的抗戰中國不敢宣戰,但為啥日本也不敢宣戰
但是交戰的雙方卻都出現了一個怪現象——不宣戰,蔣介石雖然已經在廬山發表了全民族抗戰的講話,但隻字未提宣戰的問題;同樣,日本的近衛文磨政府也宣布「不以南京政府為對手」,拒絕宣戰。這一戰爭奇觀,恐怕跟兩年後的英法「靜坐戰爭」同樣令人驚訝。
-
中國抗戰犧牲最多的省份是哪個?日本老兵:戰場上不敢直視對方
在每一個平凡的日子裡,無論是和平還是苦難,作為一個中國人,永遠不應該忘記日本侵華期間犯下的滔天罪行!抗日戰爭是我國最偉大也是最悲壯的戰爭,日本不顧中國反對,妄圖侵佔我們中國領土,並在我國犯下了多條滔天罪行。中國人民用無數的鮮血與生命才擊退了日本侵略者。
-
14年的抗日戰爭,中國到底殺了多少鬼子?真實數據不敢相信
上個世紀爆發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之中,日本對中國發動了全面侵略,我國因此遭受了極大的傷害,以至於在此後的數年時間之中,我們國家都在進行戰後重建工作。到了現在,我們國家已經成為了世界公認的強國,無論是在經濟方面還是在軍事方面都已經達到了國際領先的水平。這和新中國成立之後,我們國家深刻的認識到一個國家軍事實力的重要性有關。
-
此人曾和張學良情同手足,張晚年說,此人不死日本不敢發動九一八
1918年,張作霖因為重建東北陸軍講武堂時急需大量人才,結果郭松齡被調到了講武堂。當時張學良也在講武堂學習,身份是一期炮兵科學員。 1925年11月,郭松齡開始了反奉戰爭,結果兵敗被俘虜。隨即張作霖下令將郭松齡夫婦殺害,並將兩人的屍體在小河沿暴屍三日。郭松齡被殺,令張學良抱憾終身,這是他一生中最痛苦的時刻之一。雖然當時他和郭松齡情同手足,但是要反對自己的父親他還是做不到。
-
此人曾在日本情報機關潛伏,為抗戰立下大功,名聲卻不佳
1941年,一名日本女特務在廈門因為軍統工作而暴露,被日本情報機關逮捕,與其有直接聯繫的一些軍統外圍人員也隨之被捕,各種零散的情報匯集起來後,充分表明在福建存在一個分布極廣,隱藏於偽政府和日軍中的龐大軍統情報網。日本華南情報部長澤重信迅速召集自己信賴的手下林介之助來商議,殊不知,這位他從臺灣帶來的高級特工正是這個情報網的創始者。
-
此人若不死,諸葛亮不可能有大作為,可惜天妒英才
此人若不死,諸葛亮不可能有大作為,可惜天妒英才在三國歷史上,諸葛亮的地位一直是拔高的,因為他歷經蜀漢兩朝,是國之柱石,是創業功臣,然而這一切都要歸咎於一人之死,這人是誰,為什麼會對號稱天下第一謀士的諸葛亮產生這麼大的影響了
-
不死的中國
> 才有了不死的中國! (一) 很難想像,到了我這把年紀還會因為聽了一首歌和看了配套的視頻而熱淚盈眶。 一個月前,當我從一個關愛老兵、關注中國遠徵軍歷史的志願者微信群裡看到這樣一首名為《抗戰時期軍歌——不死的中國》時,還是徹底被震撼了。
-
北洋軍閥混戰16年,日軍為何不趁機進攻中國?學者,他們根本不敢
北洋軍閥混戰16年,日軍為何不趁機進攻中國?學者,他們根本不敢眾所周知,中國的近代史就是一部悲劇史。在這段時間裡,中國內憂外患,遭遇到了千百年來從未有過之局。先是鴉片戰爭的爆發,英國洞開了中國大門。然後又是英法聯軍侵華,火燒圓明園。
-
蔣介石晚年在日記中寫到:「此人不死,大陸不丟」,誰竟如此重要?
並且當時的中國不僅需要和侵略者對抗,國家當中同樣有兩股勢力在產生著小摩擦,在抗戰終於取得勝利後,國共兩黨再次爆發的內戰,最後蔣介石所領導的國民黨軍隊被我軍打得潰不成軍,被迫敗退臺灣。之後再未返回大陸,而蔣介石晚年的時候,曾在日記中寫下這樣一句話:「此人不死,大陸不丟」,這個人是誰呢?會如此重要?
-
和珅最大的靠山不是乾隆,也不是福康安,它若不死嘉慶不敢動和珅
和珅最大的靠山其實並不是乾隆,也不是福康安,而是和他一同在朝為官的和琳,也就是他的親弟弟,和琳如果不死,嘉慶都不敢動和珅。母親因難產去世,父親早逝,兄弟倆從小相依為命,感情非常深厚。和珅對弟弟好,弟弟也極其支持擁護哥哥。弟弟喜歡舞刀弄槍,哥哥喜歡舞文弄墨。
-
璞成璧:抗戰8年改為14年不只是史學問題
抗戰時間作為一個學術問題,因為觀察視角的不同,有爭論再正常不過,這是學術的常態。何況,「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歷史真相從來都不可能孤立存在,始終與後代學人的解釋捆綁在一起。所以,歷史學的重要任務「求真」所得出的結論,多數時候並非定於一尊,而是隨著研究的深入,不斷修正。抗戰時間從8年到14年的轉變,也正是如此。所謂「八年抗戰」的概念,是從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算起。
-
以前說「8年抗戰」,現在為何改成「14年抗戰」?金一南:5大原因
當時,日本總共人口才7000萬人,而中國人有4.5億人左右。但是,日本一個彈丸小國,卻敢侵略泱泱中國,這是為什麼?就是因為當時的中國人一盤散沙,沒有組織起來,人再多有什麼用?幸運的是,後來我們積極協調促成了第二次國內統一戰線,一致對外。
-
二戰中,德國進攻蘇聯時日本之所以不幫德國,可能與三個原因有關
其實不是日本沒想過打蘇聯,關鍵是以下三個原因導致日本無法對蘇聯開戰。一、蘇聯在遠東地區始終保持優勢兵力,讓日本無力進攻1939年8月23日,蘇聯與德國在莫斯科秘密籤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這是蘇聯為了應對來自西線可能的戰爭威脅和爭取備戰時間而籤訂的條約,實質上是蘇聯在東歐建立的戰爭防備緩衝帶。
-
日本敢對強大的唐朝和明朝開戰,為何卻不敢打宋朝?有一致命原因
但是縱觀歷史,我們卻能發現一個比較特殊的情況,那就是日本還是比較懼怕宋朝的,在宋朝時期,日本不敢與我國為敵,或與我國相抵抗,那這個究竟是什麼原因呢?很多人都認為,古代中國最繁盛的唐朝是不能和其他朝代相比較的,的確,唐朝的確是中國歷史上十分繁盛的一個朝代。
-
14年抗日戰爭,日軍為何選擇放棄進攻陝西?老兵:他們不敢
抗日戰爭,相信大家都知道,這是中國抵抗日本侵略者的一場全民族戰爭,從918事件開始算起,中國一共經歷了14年抗戰,才把侵略者成功趕出中華大地,而中國付出的代價,就是數以千萬的人死亡,加上中國曾被日軍侵佔了一大塊的土地。
-
8年抗戰為什麼改為14年,前6年到底怎麼抗日的?
那麼,前6年到底是怎麼抗戰的?新的抗戰,要從九一八事變開始。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製造「柳條湖事件」,「九一八」事變爆發,歷史教科書告訴我們,由於國民政府和張學良東北軍的不抵抗政策,1932年,日本控制了整個東北。當然,也有例外,比如,馬佔山就被稱為「打響了反抗日本人的第一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