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縣測算油茶麵積達54.7萬畝 打造「湘南油海」

2020-12-23 湘湘愛旅行

永州新聞網訊(通訊員 蔣曉國 熊昌勇)12月14日,道縣綠化委員會辦公室公布了新一期油茶測產結果,顯示出道縣近年來油茶發展指標穩定增長,管理質量持續向好,產業建設日趨規範。本次測產準確的測定了全縣不同地區、不同立地條件、不同林分種類的油茶產量情況,測產顯示油茶指標穩定增長,經測算統計,2020年油茶林面積54.7萬畝,可採摘面積達46.3萬畝,油茶鮮果總產量13.38萬噸,茶籽總產量3.3萬噸,茶油總產量8361.1噸,總產量較2019年相比增產3%。

道縣地處湖南省南部,是全省油茶中心產區之一,2011年以來,縣委、縣政府積極扶持油茶產業發展,新建油茶基地14.7萬畝,墾復低改25萬畝,對油茶產業系列項目的刺激和實施效果明顯,「湘南油海」初具規模。

本次測產自今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選定24個固定樣地,其中10個復位樣地,14個新增樣地,規格為1畝方形樣地,採取實地勘察,填寫樣地卡片,實測各項因子。

本次測產為歷年來最大規模,對精準測算全縣油茶產量,科學規劃種苗培育、幼林撫育、成林管護、低產改造和茶油大縣建設,助推產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基礎。

【來源:永州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道縣:注重油茶管護 累計新造油茶基地14.7萬畝
    紅網時刻永州12月13日訊(通訊員 蔣曉國 熊昌勇 唐少清)12月12日,在道縣白芒鋪鎮野祝福村油茶基地,林農們一片忙碌,撫育油茶幼林,據現場指導的林業技術員介紹,近年來,道縣通過政策扶持,加快實現油茶產業由小變大、由弱變強、由零散向規模、由粗放向集約跨越
  • 進賢油茶種植面積13.9萬畝
    近日,記者來到進賢縣下埠集鄉下埠村,只見成片的油茶林鬱鬱蔥蔥,正值掛果期,樹上果實纍纍,一派豐收景象。下埠集鄉全鄉有油茶林2萬多畝,其中下埠村就有5000餘畝。進賢縣有種植油茶的傳統,近年來,該縣多措並舉,逐步把油茶打造成全縣的特色產業和富民產業。經過多年培育,江西省高正生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發展成為該縣的油茶生產龍頭企業,去年該公司茶油產量達850噸,實現產值9000萬元。此外,該縣不定期地聘請科研院所的油茶管理專家,為油茶種植經營戶提供技術支持,推進油茶產業的發展。
  • 河南油茶林面積達100萬畝:油茶花越開越旺「生態飯」越吃越香
    11月16日,在光山縣召開的全國油茶產業發展現場會傳來好消息:牢記總書記殷殷囑託,我省不斷加大油茶產業發展力度,截至目前,全省油茶林面積已達到100萬畝,年加工生產茶油8500餘噸,年產值約12億元。去年9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深入光山縣司馬光油茶園考察調研時指出,利用荒山推廣油茶種植,既促進了群眾就近就業,帶動了群眾脫貧致富,又改善了生態環境,一舉多得。
  • 貴州天柱:打造油茶全產業鏈 建成30萬畝「綠色銀行」
    2012年1月,當地黨委、政府向王家權及時施援:以125元一畝的費用補助開墾費2.5萬元;油茶苗2元一株免費送油茶苗2.2萬株;每年送肥料10噸連續送3年;一畝補助50元的撫育費也連續補3年。「政府的扶持減輕了我的壓力,我的油茶基地才得以建起來。」王家權說,政府扶持3年,他自己護理3年。
  • 40萬畝「本來茶油基地」落戶衡陽油茶林認養開啟
    11月24日,新京報記者從本來生活網獲悉,40萬畝的本來茶油基地落戶湖南衡陽,本來生活與「大三湘」茶油籤訂戰略協議,通過專屬認養油茶林方式,創新產業鏈扶弄助農。「大三湘」茶油公司位於湖南衡陽,通過合作社模式助力當地農戶脫貧增收。
  • 道縣:注重示範引領推進冬季造林 已完成新造林整地1萬畝
    紅網時刻永州1月2日訊(通訊員 蔣曉國 熊昌勇 李乾華)1月1日,道縣白芒鋪鎮小甲村造林大戶蔣孟春正帶領一群民工,在自己承包的600餘畝山地上挖穴整地,計劃冬造油茶,據在場指導的林業部門技術員介紹,入冬以來,道縣立足早規劃、早部署、早落實,縣鄉兩級領導示範引領,全力推進冬季造林。
  • 湖南道縣推進現代農業信息化 做好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
    道縣美麗鄉村。道縣宣傳部供圖地處湘南的道縣土壤肥沃、氣候溫和,素有「天然溫室」之稱,是全國生豬外調大縣、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和國家級出口果蔬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區,被農業農村部命名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今年,該縣創建2家市級現代農業特色產業園、7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實施省級農副產品供應基地、湖南道縣早中熟柑橘產業集群建設項目,促進園區提檔升級,建成現代農業特色產業園31個,「道州臍橙」獲國家地理標誌產品認證,上關街道向陽村被認定為全國「一村一品」臍橙示範村鎮。道州臍橙。
  • 「四力四全蹲點」油茶滿枝頭 幸福在心頭|黎平35萬畝油茶惠及16萬人
    農戶給油茶樹剪枝「油茶樹成型後的三年內,要將頂端枝條減掉,增加橫向吸收陽光的面積,這樣結的果子才會多。」忙著給油茶樹剪枝的村民黃德權介紹,他家有10多畝油茶林,「每畝油茶林產油量在30公斤左右,每畝產值達3000多元,種植油茶讓我實現了脫貧致富。」
  • 江西進賢:整合資源 打造油茶特色產業
    下埠集鄉全鄉有油茶林2萬多畝(高正集團1.2萬餘畝),其中下埠村就有5000餘畝,現在正值掛果期,隨處可見一簇簇、一綹綹青中帶紅的果實,密密的掛滿枝頭,在陽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輝,處處洋溢著即將豐收的喜悅。高正集團下埠基地的負責人陳經理告訴我們:「雖受去年乾旱的影響花期延遲,但今年的掛果整體還不錯,畝產可達300至500斤,長勢好的可達800斤,平均產值1000元/畝」。
  • 廣西完成國有林場改革任務 森林面積達1809萬畝
    會議介紹,到2018年當地國有林場森林面積較改革前增加60.8萬畝,達1809.3萬畝;森林蓄積量增加到9692.2萬立方米;國有林場公益林面積增加到875.6萬畝,佔國有林場場內森林面積的48.7%,均超額完成改革既定目標,並提前實現今年公益林面積目標。
  • 安徽各地大力發展專用糧 打造1400萬畝專用糧基地
    據來安縣農技推廣中心副主任張勤介紹,來安今年三級以上優質稻米佔比將達到95%,其中粳稻7萬多畝,通過獎勵政策,全縣40萬畝水稻已跟金弘安、金華萃、嘉浩等聯合社或加工企業籤下訂單。滁州市繼續在春耕生產中加快「壓秈擴粳」,在南部區域重點打造優質粳稻專用糧生產基地,到2020年優質粳稻面積將達100萬畝。
  • 楊承榮:油茶林技推廣改變侗鄉群眾生活
    本報記者 李娜 本報通訊員 樓暨康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縣是貴州省十大重點林區縣,森林覆蓋率達72.72%,但生活在這裡的37萬侗族群眾卻長期守著綠水青山過窮日子。如何在「生態美」中實現「百姓富」?油茶是黎平縣傳統產業,種植面積在貴州省名列前茅,但由於品種良莠不齊、經營技術水平低,全縣油茶長期平均畝產量不足3公斤。進入21世紀,黎平縣委、縣政府開始大力調整林業產業結構,任縣林技推廣站站長僅兩年的楊承榮挑起油茶品種改良和技術提升的重任。
  • 油茶驕子——晏綠金
    一個油茶共享的新時代,也由此徐徐開啟……黃袍山公司是國家林業重點龍頭企業,也是湖北省規模最大的油茶種植加工企業,現有油茶基地20萬畝,其中自有基地10萬畝,「公司+農戶」合作基地10萬畝。2016年9月,晏綠金決定公司拿出1萬畝基地進行眾籌,以3899元每畝的優惠價「探探」市場,沒想到效果極好。
  • 道縣:小藠頭做出大文章
    近年來,道縣營江街道車邊村將土地資源進行流轉整合,動員村民積極種植藠頭,把農業小產業種植做成增加農民收入的大文章。今年,該村的藠頭迎來了大豐收,藠頭熟了,村民笑了。眼下正值蕌頭上市的時節,在車邊村濂溪河南岸的一片鬱鬱蔥蔥的藠頭地裡,村民們有的忙著挖藠頭,有的忙著裝筐,一派豐收的景象。
  • 道縣小塘村:產業成為村民致富的「活水源」
    現有人口143戶618人,耕地面積447畝,山林面積6885畝。2014年建檔立卡貧困戶83戶323人,貧困發生率高達51.19%,是一個少數民族行政村,也是省級深度貧困村。 以前,該村交通閉塞,通訊不暢,產業落後,增收困難。
  • 全省30多家報社的大咖們齊聚常寧西嶺油茶小鎮
    12月7日,2019年湖南省報業協會年會活動首站走進全省油茶小鎮——常寧市西嶺鎮,來自全省30多家報社的大咖們賞美景,品文化,用妙筆和鏡頭記錄油茶小鎮的別樣風採。我市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王一花參加。當天,媒體記者們深入平安村萬畝油茶基地,聽介紹、拍照片,零距離接觸碩果壓枝的油茶果,吸取油茶花花蜜回憶童年,品嘗茶油烹製的特色美食,參觀歷史悠久的古榨坊,傾聽油茶小鎮的發展史。媒體記者們一下車,就興致勃勃地拿出相機咔嚓咔嚓拍了起來。
  • 廣東天然林面積逾3867萬畝 將編制保護修復規劃
    廣東陸河南萬紅錐林省級自然保護區保存有中國面積最大的紅錐群落 姬東 攝中新網汕尾6月12日電 題:廣東天然林面積逾3867萬畝 將編制保護修復規劃中新網記者 程景偉廣東陸河南萬紅錐林省級自然保護區內的「千年紅錐王」 姬東 攝「陸河南萬紅錐林省級自然保護區是廣東最美天然林的代表之一。」汕尾市陸河縣委常委彭少軒稱,保護區內有天然紅錐林面積達8萬多畝,保存有中國面積最大、分布最集中、保護完好、原生性強的紅錐群落,是全國珍貴的紅錐種質資源庫。
  • 興國:「稅惠」添力 油茶飄香
    「多虧了『稅惠』政策,今年家裡30畝油茶林收入4.2萬餘元,不但免繳稅,還能就近拿到代開發票!」近日,興國縣楓邊鄉西林村貧困戶廖先珍說。  近年來,興國把油茶產業當作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重要富民工程來抓,積極落實優惠政策,優化涉稅服務,助力油茶產業成為企業、農戶的「脫貧樹」和「致富樹」。
  • 常寧:油茶花「繡」滿紅土地「圖」
    深秋,油茶花開。湖南省常寧市蔭田鎮連片2萬餘畝的白馬油茶基地成了白色花海。油茶花給紅土地繡了一幅美絕又壯觀的畫卷。昔日荒涼貧脊的紅土丘陵,如今己成油茶盛產區。紅網時刻 通訊員 徐瑞東 尹維龍 記者 蔣楠 衡陽報導深秋,油茶花開。湖南省常寧市蔭田鎮連片2萬餘畝的白馬油茶基地成了白色花海,給紅土地繡了一幅美絕又壯觀的畫卷。該基地經過近十年的經營,昔日荒涼貧脊的紅土丘陵,如今己成油茶盛產區。
  • 聊城610.7萬畝小麥開啟「收穫季」
    當前,全市610.7萬畝小麥陸續成熟,從南到北漸次開鐮收割。截至4日17點,全市上陣小麥聯合收割機1300餘臺,收穫小麥10.5萬畝。聊城市小麥機收大會戰正式拉開序幕。6月3日,茌平區賈寨鎮侯樓村的村民在收小麥。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給春季農業生產帶來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