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丙奇:「冒名頂替上大學」,更需查清背後利益鏈如何運作

2020-12-16 中國青年網

據報導,近日,山東冠縣的陳女士在報考成人高考時查證發現,自己16年前被冒名頂替入讀山東理工大學,該事件隨即引發社會熱議。6月10日,山東省教育廳發布通報稱,已責成冠縣有關方面成立聯合調查組開展全面調查,一經查實,將依法依規嚴肅處理。

冠縣相關部門也發布通報稱,縣委、縣政府已在第一時間責成縣紀委監委、縣公安局、縣教育和體育局成立聯合調查組對此事開展調查,並與舉報人見面。經查,頂替者陳某某,系某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目前已被停職,詳細信息正在進一步調查中。縣委、縣政府將依據調查結果依法依紀依規嚴肅處理,最終結果會及時向社會公布。

毫無疑問,陳某某冒名頂替他人上大學的行為,不但改變了他人的人生,是對被冒用者合法權利的侵犯,更是對高考招生錄取秩序的踐踏與破壞。但除了譴責冒名頂替者本人,此事還有更多內容需要釐清。

根據常識可以推斷,冒名頂替他人上大學,需要獲得他人的學籍檔案信息和被錄取信息,並拿著被冒用者的檔案去高校報到,而高校也要對學生的身份進行嚴格審核。因此,要運作成功冒名頂替上大學這件事,絕不可能由冒名者一個人搞定,涉事的應當也包括被冒用者所在高中、當地招生辦、戶籍管理部門、高校招生與學生管理部門等。眼下,冒名者已被查出並被停職,但更需要查清這起冒名頂替究竟是怎麼運作的,都涉及哪些機構、部門、哪些人,更需要嚴肅查處,追究所有環節有關人員的責任。

△左為頂替者陳某某

事實上,搜尋媒體信息可以發現,這樣冒名頂替上大學的事件,在全國範圍內也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類似的事件大多發生在十多年前,當時,學籍信息尚未聯網,學生獲知自己的錄取信息也不是通過網絡,而是要在拿到錄取通知書之後才知道自己被錄取。而當時的錄取通知書大多寄到學校,如果錄取通知書被學校或老師攔截,不熟悉招生流程或對自己不自信的考生,不去找省招辦和自己報考院校查詢,就有可能一直不知道自己被錄取。這種情況,也就給冒名頂替者提供了空間。

這也體現出學籍信息聯網以及實行網上錄取的重要性。在學籍信息全面聯網、考生可從網上查詢到錄取結果的情況下,類似的冒名頂替上大學事件,已經幾乎不可能再發生。徹查已經發生過的冒名頂替上大學事件,既是對當事人負責,給被冒名頂替者一個交代,也是維護公平規範的高考秩序、維護社會公平的具體表現。

(來源:光明日報)

相關焦點

  • 查學歷需輸入畢業院校,冒名頂替風波未了,學信網再惹爭議
    什麼情況下需輸入院校名稱?學信網提示,未進行過學信網實人驗證的用戶,以及首次訪問學信檔案或者長期未訪問學信檔案時需輸入。然而,學信網這一驗證的過程邏輯,被指有很大問題。假設自己真被冒名頂替了,自己又怎麼會知道頂替者上了什麼學校呢?
  • 「冒名頂替上大學」擬入刑 引發熱議專家呼籲
    「冒名頂替上大學」擬入刑引發熱議專家呼籲對個案背後違規鏈條深挖到底●高考作為我國規模最大、參加人數最多的選拔性統一考試,是我國實現教育公平的重要工具。任何在高考中徇私舞弊的做法,都是對教育公平的侮辱與挑釁●進入公眾視野的「冒名頂替上大學」案件,其實只是冒名頂替上大學違法運作的冰山一角。隨著指紋識別、人臉識別、虹膜識別等技術的廣泛應用,隱藏在部分民辦高校的冒名頂替黑幕將不斷浮出水面●冒名頂替侵害的不僅是被頂替者的個人利益,更是教育公平這塊維繫社會穩定的重要基石。
  • 「冒名頂替上大學」擬入刑 專家籲深挖徹查違規操作
    「冒名頂替上大學」擬入刑引發熱議專家呼籲  對個案背後違規鏈條深挖到底  ●高考作為我國規模最大、參加人數最多的選拔性統一考試,是我國實現教育公平的重要工具。
  • 「冒名頂替上大學」擬入刑 專家呼籲深挖徹查違規操作
    「冒名頂替上大學」擬入刑引發熱議專家呼籲對個案背後違規鏈條深挖到底● 高考作為我國規模最大、參加人數最多的選拔性統一考試,是我國實現教育公平的重要工具。任何在高考中徇私舞弊的做法,都是對教育公平的侮辱與挑釁● 進入公眾視野的「冒名頂替上大學」案件,其實只是冒名頂替上大學違法運作的冰山一角。隨著指紋識別、人臉識別、虹膜識別等技術的廣泛應用,隱藏在部分民辦高校的冒名頂替黑幕將不斷浮出水面● 冒名頂替侵害的不僅是被頂替者的個人利益,更是教育公平這塊維繫社會穩定的重要基石。
  • 冒名頂替事件頻發!專家建議國家成立專項工作組,網友更關心這個
    前兩天,教育專家熊丙奇發文提出:建議在國家層面成立「清查冒名頂替上大學專項工作組」,全面排查全國各地的冒名頂替上大學案件。他提出,由於每一起冒名頂替上大學事件都可能有當地教育部門、戶籍管理部門、高中工作人員、高校工作人員參與,涉案人員必定眾多。如果當地存在地方保護,那麼僅靠地方就很難查清並嚴懲所有參與者。
  • 冠縣農家女被冒名頂替上大學:頂替者系街道辦工作人員 已被停職
    然而,在信息填報時她才發現,「陳秋媛」已經在山東理工大學「就讀」過,並順利畢業,只是學信網上的「陳秋媛」,照片欄上是另外一個陌生女孩的頭像。原來,在16年前,她被另外一個「陳秋媛」冒名頂替上了大學。出身於貧困農家、以為自己落榜的陳秋媛命運從此發生改變,收拾行囊,踏上了漫長的打工生涯。「搞不懂,為啥偏偏選擇了我們?」
  • 農家女被冒名頂替上大學 被頂替的人生該如何維權?
    事件回顧「如果可以,我想重新上大學。」今年5月,山東冠縣幼兒園老師陳某在學信網上查詢學籍信息時,意外發現自己16年前已經上過一次大學。陳某16年前被冒名頂替上大學一事經媒體報導,立即引發軒然大波。目前,冒名頂替者陳某某的學歷已被註銷,並且已被其所在的街道辦解聘。農家女原本有機會用高考的機會改變命運,如今卻因為被人頂替只能早早出身社會,她該如何維護自己的權利?
  • 大家如何看待學生被冒名頂替上大學的問題?
    拔出蘿蔔帶出泥,一個農村農戶大學名額被冒名頂替牽扯出來一批農村孩子被冒名頂替的醜聞。農村大學生被冒名頂替的背後到底有著怎樣不為人知的「潛規則」呢?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吧東北農業觀察出品在二十幾年前上大學時真的可以改變命運的一件大事,那時候的大學生可是很稀缺的,同樣那時候的大學生也同樣要求嚴格。一般人沒點本事還真就上不了好一點的大學,甚至根本就上不了大學。
  • 「冒名頂替上大學」事件引發的思考
    十年寒窗,高考對許多人來說無疑是一個通過個人努力改寫命運的重要時機,但有些人卻通過違法操作甚至犯罪行為,冒名頂替將他人多年求學考取的升學機會暗中竊取。近期,關於苟晶「反映連續兩年被冒名頂替上學」事件,山東省紀委監委、省教育廳、省公安廳等部門單位與當地有關單位一起對調查核實的結果進行了通報,根據調查情況,依規依紀依法對有關人員作出了處理,涉嫌犯罪問題的已由偵查機關立案偵查並採取強制措施,近年來,媒體報導披露的冒名頂替上大學事件屢見不鮮。
  • 山東聊城大學回應「冒名頂替上中專」:註銷學籍並撤銷其畢業證書
    「山東聊城又出現冒名頂替上中專」一事持續引發關注。1996年,山東聊城的王麗麗報考了聊城農業學校,因未收到錄取通知書以為未被錄取,後發現聊城市東昌府區柳園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王某冒用其身份信息就讀。6月16日,南都記者從聊城大學獲悉,該校已責成聊城農業學校、聊城大學農學院註銷冒名者學籍,並撤銷其畢業證書。南都此前報導,被冒名頂替的當事人王麗麗告訴南都記者,2016年,聊城市東昌府區柳園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王某及其弟弟,到她的家裡問她是否在1996年考過當時的一所中專——聊城農業學校。她回復稱考過,但沒有考上。
  • 冒名頂替上大學擬寫入刑法!
    冒名頂替上大學擬寫入刑法! 1 「冒名頂替上大學」事件回顧 今年6月,山東「農家女被冒名頂替上大學」一事引發輿論關注。
  • 山東女子被冒名頂替上大學,讓「千古奇丐」武訓地下何安?
    兩個陳春秀(左為頂替陳春秀入學的陳雙最近,山東聊城市冠縣「農家女被冒名頂替上大學」事件引起輿論高度關注。「沒考上大學」的陳春秀做過電子廠工人、餐廳服務員,如今在老家的幼兒園做幼師。「冒名頂替」的陳雙雙則畢業後回到冠縣,入職煙莊街道辦審計所。事情被揭露後,陳雙雙被停職,山東理工大學也註銷她的學歷。之後媒體深挖,發現陳雙雙的家境不一般。
  • 冒名頂替上大學,工作後的工資和社保算誰的?
    高中畢業16年後,陳春秀被她人頂替上大學的事情在網上發酵。如今看到的只是頂替者的學籍被註銷,工作被停職,其他相關「誤操作」的部門或單位還沒有任何消息。 對於這名冒名頂替上大學的女士,人們一直在關注,也在好奇,她畢業工作後的工資和社保該如何處理。
  • 農家女被冒名頂替上大學,為何屢見不鮮,如何處理最合適?
    高考「落榜」生陳某十六年後懷著大學夢打算報考成人大學。本打算圓自己大學夢的陳某卻發現自己已經某大學畢業十幾年了。只是學信網上面的陳某名字一樣,但是照片不一樣的神奇事件出現了!冒名頂替事件為何屢見不鮮呢?之前有某些人冒名頂替當了老師,有當了某部負責人等。
  •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 中國高等教育需要做好專業人才...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11月20日在新居住服務者專業教育論壇上呼籲,居住服務專業教育需各方重視、校企合作,共同推進職業教育發展。當天,由中華教育促進改進社、中國房地產估價師與房地產經紀人學會和貝殼找房聯合主辦的新居住服務者專業教育論壇在京舉行,逾200名來自教育、居住領域相關部門的專家、學者及企業界人士參會討論,呼籲居住服務專業教育需各方重視、校企合作,共同推進職業教育發展。
  • 一案一說丨苟晶被冒名頂替上大學,其合法權益如何來維護?
    一、 案件簡介2020年6月22日,苟晶在微博上自曝,第一次高考被班主任的女兒頂替上學;第二次高考再次被人頂替。引發輿論關注。2020年6月24日,山東省紀委監委機關、省教育廳、省公安廳等部門單位組成工作專班,與濟寧市、任城區有關單位一起,對苟晶反映的「連續兩年被冒名頂替上學」等問題進行了調查核實。調查結論表明,苟晶微博所述的部分內容不完全真實,但被「冒名頂替」一事客觀存在。媒體普遍認為,這是一起嚴重侵害公民受教育權的惡性事件。冒名頂替入學並不是一個新問題。
  • 為什麼那麼多人冒名頂替上大學?
    最近山東爆出242起冒名頂替上大學的事件,除了爆出這些之外,山東教育局還在嚴查此事。最終會有多少人被查出來,我們就不得而知了。至於說為何會有這麼多人冒名頂替上大學,這個毫無疑問當然是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了。因為想要找一個體面的工作,都是需要有學歷的。可是,自己很笨根本就考不上,在這種情況下,還想要一個學歷,好像除了冒名頂替,就沒有別的選擇了吧。
  • 冒名頂替上大學觸犯哪些法律?聽聽律師怎麼說!
    此外,從民事責任上講,冒名者冒用了他人的身份信息,獲得了上大學的機會,侵犯了被冒名者的受教育權、姓名權,冒名者應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2.在冒名頂替過程中,提供協助的「幫兇」可能受到什麼樣的法律懲處?此外,從民事責任上講,提供協助的「幫兇」屬於共同侵權人,應當在侵權責任範圍內承擔連帶責任。3.被頂替的人生,應該如何賠償?
  • 冒名頂替上大學擬寫入刑法,這樣能徹底遏制住冒名頂替案發生嗎?
    只是令她沒想到的是,在學信網上查詢學籍信息時,竟意外地發現自己已經「上過一次大學」了。至此,一段塵封了16年的冒名頂替案逐漸浮出水面。事件被曝光之後,立即在網絡上引起了巨大的轟動。無數人為農家女陳春秀鳴不平,同時也憤怒於冒名頂替者的可恥行為。要是沒有冒名頂替者,陳春秀或許會有一個完全不一樣的人生。
  • 冒名頂替上大學擬入刑!高考生千萬注意這幾點……
    01 「冒名頂替上大學」事件回顧 今年6月,山東「農家女被冒名頂替上大學」一事引發輿論關注。 然而,在信息填報時她才發現,「陳秋媛」已經在山東理工大學「就讀」過,並順利畢業,只是學信網上的「陳秋媛」,照片欄上是另外一個陌生女孩的頭像。 原來,在16年前,她被另外一個「陳秋媛」冒名頂替上了大學。出身於貧困農家、以為自己落榜的陳秋媛命運從此發生改變,收拾行囊,踏上了漫長的打工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