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名頂替上大學觸犯哪些法律?聽聽律師怎麼說!

2020-12-16 中國經濟網

寒窗苦讀的是「我」,金榜題名的卻是「你」。

最近,接連曝出的兩起冒名頂替上學事件,引發輿論關注。

先是山東聊城冠縣農家女陳春秀在報考成人高考時發現,她16年前被人冒名頂替入讀山東理工大學;後是山東聊城王麗麗反映其於1996年以王麗這個名字報考聊城農業學校,未收到錄取通知書誤認為未被錄取,後調查發現被人冒用了身份信息。

人們常說知識改變命運,冒名頂替上學,偷走的不僅僅是身份和成績,也偷走了被頂替者人生的另一種可能,不禁讓人唏噓不已。那麼,冒名頂替上學涉及哪些法律問題?被他人改變命運的人,會得到怎樣的公平?法報君採訪了北京市中治律師事務所閔瀚霖律師,為大家帶來詳細解答。

1.冒名頂替他人上學,冒名者要承擔什麼樣的法律責任?

這個需要從冒名頂替上學的整個過程來判斷,一方面,從刑事責任上講,冒名者有可能參與涉及偽造或變造身份證、戶籍,冒名者可能涉嫌偽造、變造、買賣身份證件罪。

刑法第二百八十條第三款規定,偽造、變造、買賣居民身份證、護照、社會保障卡、駕駛證等依法可以用於證明身份的證件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並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如果行為人為了使用而偽造、變造、買賣居民身份證、護照等身份證件的,既涉嫌構成本罪,又涉嫌構成偽造、變造、買賣身份證件罪,屬於牽連行為,應當按照牽連犯的處斷原則,從一重罪論處。

刑法第二百八十條之一規定,在依照國家規定應當提供身份證明的活動中,使用偽造、變造的或者盜用他人的居民身份證、護照、社會保障卡、駕駛證等依法可以用於證明身份的證件,情節嚴重的,處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有前款行為,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另一方面,即使冒名者不構成犯罪,也涉嫌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由公安機關處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罰款,或者處10日以下拘留,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

此外,從民事責任上講,冒名者冒用了他人的身份信息,獲得了上大學的機會,侵犯了被冒名者的受教育權、姓名權,冒名者應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

2.在冒名頂替過程中,提供協助的「幫兇」可能受到什麼樣的法律懲處?

提供協助的「幫兇」需要就其協助的行為來定性,如果直接參與偽造、編造、買賣身份證件的,可能涉嫌偽造、變造、買賣身份證件罪。

另外,實現冒名頂替上學,僅憑冒名者一人之力無法實現,可能還會涉及到被冒名者所在學校、當地招生辦、戶籍管理部門、高校招生與學校管理部門等多個環節。在這個過程中向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行賄的,可能還構成行賄罪。刑法第三百八十九條規定,為謀取不正當利益,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財物的,是行賄罪。

此外,從民事責任上講,提供協助的「幫兇」屬於共同侵權人,應當在侵權責任範圍內承擔連帶責任。

3.被頂替的人生,應該如何賠償?

任何人都不能因侵權獲利,對於侵權賠償遵循兩個原則,一是將侵權獲得的全部利益賠償給受害人,二是賠償受害人因被侵權遭受的全部損失,在兩者都無法確定的時候,由法律規定一個賠償限額。

在本案中受教育權被侵害,如何確定實際的損失,這既是一個理論問題,也是一個現實問題。閔瀚霖律師認為,應該從兩方面入手救濟:第一方面,教育部門可以專門設置恢復學籍以及補錄機制,針對被冒名頂替上大學的學生如果願意回到學校繼續學業,可以通過補錄機制完成;第二方面,針對冒名頂替上學的學生,因上大學後工作所產生的工資以及其他收入,應當按照一定比例賠償給被侵害一方。

4、以「農家女被頂替上大學」事件為例,陳春秀16年後才知道自己被人冒名頂替,已經過去16年,是否涉及追訴時效過期的問題?

刑法關於追訴時效,規定犯罪經過下列期限不再追訴:①法定最高刑為不滿5年有期徒刑的,經過5年;②法定最高刑為5年以上不滿10年有期徒刑的,經過10年;③法定最高刑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經過15年;④法定最高刑為無期徒刑、死刑的,經過20年。

依據以上規定,我們知道如果涉嫌偽造、編造、買賣國際機關公文、證件、印章罪的最高刑期是10年,也就意味著追訴時效也是10年。法律規定在司法機關採取強制措施以後,逃避偵查或審判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被侵害人向有關機關提起訴訟本該受案而沒有受案的,不受追溯時效限制,同時如果20年以後認為必須追訴的,須報請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

侵權法關於訴訟時效,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3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但是自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超過20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權利人的申請決定延長。

本案中冒名頂替者持續在實施侵權行為,因此即使過了16年,被冒名者仍可以去法院起訴冒名者的侵權行為。

據了解,「農家女被頂替上大學」事件中的冒名頂替者系山東冠縣煙莊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陳某某,目前已被解聘,其學歷也被註銷,縣紀委監委對其立案審查,並將其涉嫌違法線索移交公安機關,公安機關正組織開展調查。縣委、縣政府將依據調查結果對案件中所涉及的人員依法依紀依規嚴肅處理。

王麗麗被冒名頂替上學事件中的冒名頂替者系山東聊城市東昌府區柳園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王某,目前已被開除黨籍、開除公職。下一步,對該事件涉及到的其他問題,將根據調查結果依法依紀嚴肅處理,並及時向社會公布。

以案為鑑,以人為鑑,

嚴守招生公平底線,

徹查舞弊「舊案」,

既是給受害者一個交代,

也是維護社會公平的表現。

高考關乎每一名考生的公平與正義,

容不得「冒名頂替」的侵犯與褻瀆,

任何違法違規操作,終將自嘗惡果!

來源:法制日報(作者:羅聰冉)

來源:法制日報

相關焦點

  • 「冒名頂替上大學」事件引發的思考
    十年寒窗,高考對許多人來說無疑是一個通過個人努力改寫命運的重要時機,但有些人卻通過違法操作甚至犯罪行為,冒名頂替將他人多年求學考取的升學機會暗中竊取。近期,關於苟晶「反映連續兩年被冒名頂替上學」事件,山東省紀委監委、省教育廳、省公安廳等部門單位與當地有關單位一起對調查核實的結果進行了通報,根據調查情況,依規依紀依法對有關人員作出了處理,涉嫌犯罪問題的已由偵查機關立案偵查並採取強制措施,近年來,媒體報導披露的冒名頂替上大學事件屢見不鮮。
  • 「冒名頂替上大學」事件中的那些法律問題
    但是,近日網絡披露及熱議的「冒名頂替上大學」事件,引發各屆關注,特別是牽動著每位考生和家長的心。作為法律人在關注事件發展的同時,先後有多位朋友通過微信詢問律師同一問題:冒名頂替上大學事件中,涉嫌哪些違法犯罪?在此,律師謹作整理,算是對各位朋友的疑問作一回答。
  • 農家女被冒名頂替上大學 被頂替的人生該如何維權?
    事件回顧「如果可以,我想重新上大學。」今年5月,山東冠縣幼兒園老師陳某在學信網上查詢學籍信息時,意外發現自己16年前已經上過一次大學。陳某16年前被冒名頂替上大學一事經媒體報導,立即引發軒然大波。目前,冒名頂替者陳某某的學歷已被註銷,並且已被其所在的街道辦解聘。農家女原本有機會用高考的機會改變命運,如今卻因為被人頂替只能早早出身社會,她該如何維護自己的權利?
  • 冒名頂替上大學今起有望入刑 最高獲刑3年
    據了解,草案除將個別刑事案件的刑事責任年齡下調至12周歲、提高未成年女性「性同意」年齡外,還將「冒名頂替上大學」等行為規定為犯罪、擬入刑。 2015年8月29日,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刑法修正案(九),在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條內新增「在法律規定的國家考試中,組織作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 記者提問|防範「冒名頂替上大學」,山東將採取哪些措施?
    針對「省教育廳採取哪些措施來防範高校招生冒名頂替行為,維護教育招生考試的公平公正呢?」這一問題,省教育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關延平進行了解答,山東教育發布小編帶您一起看看大家關心的問題↓↓↓Q近來媒體曝光了我省幾起冒名頂替入學事件,請問關廳長,省教育廳採取了哪些措施來防範高校招生冒名頂替行為,維護教育招生考試的公平公正呢?
  • 「冒名頂替上大學」擬入刑 引發熱議專家呼籲
    然而,「冒名頂替上大學」的新聞事件卻頻頻出現。近日,一則消息在網絡刷屏:國家擬修法,將冒名頂替上大學行為認定為犯罪。有專家告訴《法治日報》記者,根據刑法謙抑原則,在可以依據其他法律懲戒違法行為維護社會秩序時,刑法不應被濫用。但同時,在面對侵害法益的犯罪行為時,刑法也不應缺位。「冒名頂替上大學」於社會、於個人都造成了嚴重的法益侵犯,需要運用刑法客觀評價,發揮教育、強制作用。對於此前的歷史遺留問題也應嚴查,以此剷除違法運作利益鏈,維護公平與正義。
  • 煖聲音|被人冒名頂替上大學,還有多少我們不知道的事?
    據央視報導,農家女陳春秀16年前被頂替上大學,冒名頂替者至今未現身道歉,如今,冒領通知書等材料涉及哪些人,相關部門仍未給出結論。這樣的情況讓人心酸無奈,又心生悲涼。陳春秀大學夢碎,隻身踏上打工之路,被偷走的人生至今仍未有交代。冒名頂替這一程序如何暗箱操作?參與鏈條上都有哪些人?
  • 為什麼那麼多人冒名頂替上大學?
    最近山東爆出242起冒名頂替上大學的事件,除了爆出這些之外,山東教育局還在嚴查此事。最終會有多少人被查出來,我們就不得而知了。至於說為何會有這麼多人冒名頂替上大學,這個毫無疑問當然是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了。因為想要找一個體面的工作,都是需要有學歷的。可是,自己很笨根本就考不上,在這種情況下,還想要一個學歷,好像除了冒名頂替,就沒有別的選擇了吧。
  • 「冒名頂替上大學」擬入刑 專家籲深挖徹查違規操作
    然而,「冒名頂替上大學」的新聞事件卻頻頻出現。  近日,一則消息在網絡刷屏:國家擬修法,將冒名頂替上大學行為認定為犯罪。儘管學界觀點不一,但該案通過認定「以侵犯姓名權為形式,實質侵犯了公民的受教育權,應承擔民事責任」,為「冒名頂替上大學」案件提供了法律上的解決思路。  2009年,同樣被冒名頂替的羅彩霞以侵犯姓名權、受教育權為由,將王佳俊等8人訴至法院,法院僅受理了姓名權侵權訴訟。  羅彩霞是湖南省邵東縣靈官殿鄉人。
  • 「冒名頂替上大學」擬入刑 專家呼籲深挖徹查違規操作
    然而,「冒名頂替上大學」的新聞事件卻頻頻出現。近日,一則消息在網絡刷屏:國家擬修法,將冒名頂替上大學行為認定為犯罪。儘管學界觀點不一,但該案通過認定「以侵犯姓名權為形式,實質侵犯了公民的受教育權,應承擔民事責任」,為「冒名頂替上大學」案件提供了法律上的解決思路。2009年,同樣被冒名頂替的羅彩霞以侵犯姓名權、受教育權為由,將王佳俊等8人訴至法院,法院僅受理了姓名權侵權訴訟。羅彩霞是湖南省邵東縣靈官殿鄉人。
  • 「冒名頂替上大學」擬入刑,你支持嗎?
    近年來,各地有關「冒名頂替上大學」的新聞事件那是頻頻的出現,一系列的「冒名頂替上大學」案件被輿論推上了風口浪尖。而近日,網傳「冒名頂替上大學」擬入刑的帖子,又在網絡上引發了廣大網民的熱議。網友甲留言說:支持入刑!強力維護祖國教育公平的基石!維護弱者的受教育權!絲毫不能馬虎!
  • 農家女被冒名頂替是怎麼回事 山東冒名頂替上大學事件梳理
    系統信息顯示,「陳春秀」當年被山東理工大學錄取了,在這所大學讀了三年專科。在中國高等教育學生信息網(簡稱「學信網」)上,陳春秀見到,系統裡的那位「陳春秀」跟自己身份信息一致,只有照片不是自己的。今年5月21日,陳春秀經老師提醒,第一次在學信網上查看學籍信息。
  • 冒名頂替上大學擬寫入刑法!
    冒名頂替上大學擬寫入刑法! 1 「冒名頂替上大學」事件回顧 今年6月,山東「農家女被冒名頂替上大學」一事引發輿論關注。
  • 「兩年」242人涉冒名頂替上大學?山東這是「膽肥了」?
    冒名頂替者獲得學歷的時間為2002-2009年。清查結果已通知涉事學生,也沒有收到異議反饋。相關記者梳理發現,涉事的14所高校中,不乏知名高校,如中國海洋大學,有2人涉嫌冒名頂替入學。人們關注冒名頂替上學,還是從前幾天山東農家女被冒名頂替上大學的事件。假如這件事情沒有暴露出來估計還不會走入公眾的視野。那麼這個冒名頂替的概念,可能還停留在科舉時代了。在這裡我們要明白一點的是,這些事情的發生其實是在紙質管理的階段。現在信息電子化了,被頂替的可能降低了很多。
  • 熊丙奇:「冒名頂替上大學」,更需查清背後利益鏈如何運作
    據報導,近日,山東冠縣的陳女士在報考成人高考時查證發現,自己16年前被冒名頂替入讀山東理工大學,該事件隨即引發社會熱議。6月10日,山東省教育廳發布通報稱,已責成冠縣有關方面成立聯合調查組開展全面調查,一經查實,將依法依規嚴肅處理。
  • 為什麼冒名頂替上大學的醜聞直到現在才爆雷?
    (原標題:內幕來了:為什麼冒名頂替上大學的醜聞直到現在才爆雷)冒名頂替上大學的醜聞,近日不斷在輿論場發酵,老胡因為寫了兩篇網文,收到很多反饋,尤其是有些大學老師的反饋,他們給我講了自己了解的更多情況。老胡把新了解到的信息如實寫出來,僅供大家參考。
  • 河南一高校被清退的假學生達300多人:「冒名頂替上大學」當入刑
    即便是這一刑罰出臺之後,不再有冒名頂替上大學的現象出現,也體現了法律的震懾作用,而不是某些專家學者所謂的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冒名頂替上大學」的難度越來越大,操作可能性微乎其微,此法條一經出臺便會「沉睡」,被束之高閣。青鋒之所以認為「冒名頂替上大學」應該入刑,是有一定的事實作支撐。
  • 頂替他人上大學的人不要覺得賠償就可以解決,可能還有牢獄之災!
    最近有媒體報導山東省在2018-2019這兩年期間查出有242個學生被頂替上大學的情況,看到這個消息張律師差點一口老血噴出來!這只是山東一省,兩年時間發生的情況,如果推及全國、近十幾年,二十幾年呢?又會有多少?不敢想!不敢想!
  • 冒名頂替上大學擬入刑!高考生千萬注意這幾點……
    01 「冒名頂替上大學」事件回顧 今年6月,山東「農家女被冒名頂替上大學」一事引發輿論關注。 然而,在信息填報時她才發現,「陳秋媛」已經在山東理工大學「就讀」過,並順利畢業,只是學信網上的「陳秋媛」,照片欄上是另外一個陌生女孩的頭像。 原來,在16年前,她被另外一個「陳秋媛」冒名頂替上了大學。出身於貧困農家、以為自己落榜的陳秋媛命運從此發生改變,收拾行囊,踏上了漫長的打工生涯。
  • 公職律師說法丨被「偷走」的人生,誰來賠?怎樣賠?
    四川在線記者 黃大海最近,冒名頂替上大學成了熱點話題。今年5月,正準備報考成人教育的陳春秀發現,本來已在2004年落榜的自己當年竟已被山東理工大學錄取並順利畢業。經查,原來在16年前,她被另外一個「陳春秀」冒名頂替上了大學。當年,陳春秀高考考了546分,被山東理工大學錄取,而冒名者陳某,高考分數僅為303分,沒有上榜,於是,陳某拿著陳春秀的大學錄取通知書通過層層關口頂替其上了大學。目前,頂替者陳某已被冠縣某街道辦事處解聘,山東理工大學按程序註銷了「陳春秀」在學信網的學歷信息。6月17日,陳春秀發表聲明,已經聘請律師幫助維權,將起訴冒名頂替者陳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