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致信李達:要使幹部多懂得一點哲學

2021-01-11 中國文明網

  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對寫於1937年7月和8月的《實踐論》《矛盾論》做了重要修改,並分別於1950年12月29日、1952年4月1日在《人民日報》發表。作為著名哲學家,李達結合自己的專長,對這兩篇文獻進行了詳細解讀。《〈實踐論〉解說》長達6萬多字,先是在1951年《新建設》雜誌第三卷第六期和第四卷第一、二、三期連載,後來於是年7月由三聯書店出版單行本。與《〈實踐論〉解說》一樣,《〈矛盾論〉解說》也是先在《新建設》雜誌上連載,後來由三聯書店出版單行本。寫作過程中,為準確起見,李達將部分稿件寄給毛澤東審閱。毛澤東對稿件做了認真修改,並於1951年3月27日、1952年9月17日給李達回信。1954年,毛澤東發動了對以胡適為代表的資產階級唯心主義的批判運動。李達積極響應,並把他撰寫的《胡適思想批判》和《胡適的政治思想批判》寄給毛澤東審閱。12月28日,在去信8天之後,毛澤東便給李達回了信。

  1978年12月25日,在毛澤東誕辰85周年前夕,《哲學研究》第12期將前述三封信的內容和影印手跡首次公開發表,題為《毛澤東同志給李達同志的三封信》。《人民日報》在這一年的11月29日還對此進行了預告,並於12月28日予以轉載。

 

  以身作則學習哲學

  早在1941年,毛澤東在為《農村調查》撰寫的序言中就謙虛地表示:和全黨同志一起向群眾學習,繼續當一個小學生,這就是我的志願。李達是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又是著名的哲學家,毛澤東對他十分尊重,真誠地向他請教,並認真地學習他的著作。

  「鶴鳴」是李達的號,在這三封信中,毛澤東都稱呼李達為「鶴鳴兄」。此種稱呼,尤為親切。第一封信的開篇,毛澤東告訴李達:兩次來信以及《〈實踐論〉解說》的第二部分均已收到,「謝謝您!」一個「您」字,更是體現了一位大國領袖對一位哲學家的尊重。

  從信的內容看,毛澤東對李達的理論研究工作總是給予讚揚和鼓勵:「極好」,對「宣傳唯物論有很大的作用」,「覺得很好」,「對讀者幫助更大」,「這是很好的」。此種話語,出現多次,讚賞之情,可見一斑。毛澤東對李達《〈實踐論〉解說》第二部分有一處小的修改,他沒有要求李達照改,而是「請加斟酌」;毛澤東建議李達對一些哲學基本概念加以說明,同樣沒有要求李達照做,而是用「未知以為如何?」此種商量的語氣,毫不強加於人,這是對李達的尊重,也是對哲學、對知識的尊重。

  此種尊重,由來已久。1937年5月,李達撰寫的《社會學大綱》由上海筆耕堂書店出版。這是他的主要代表作,書中全面系統地闡述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重要成果。李達輾轉寄給遠在延安的毛澤東一本。此時的毛澤東正在從理論的高度研究中國革命的戰略問題,這本書來得相當及時。在閱讀過程中,毛澤東在書上做了很多批註,並畫了許多豎線、橫線、斜線、浪線、三角、問號和圈、點、叉等各種符號,還改正了書中一些錯排的文字和標點。20多年沒有寫日記的毛澤東,還在《讀書日記》中記載了讀這本書的進度。1938年2月1日,毛澤東在日記中這樣寫道:「二十年沒有寫過日記了,今天起再來開始,為了督促自己研究一點學問。」「看李達的社會學大綱,一月十七日至昨天看完第一篇,唯物辯證法,從1—385頁。今天開始看第二篇,當作科學看的歷史唯物論,387—416。」毛澤東的《讀書日記》,每天只記錄看書的進度。如2月6日記「頁458—472,第二篇完。第三篇,社會的經濟構造,頁473起,484止」;2月9日只記「頁507—550」;哪天因為工作忙,未能看書,他也如實記上「沒有看書」「沒有看」或「未看書」「未看」幾個字。在3月16日的日記裡,毛澤東寫道:「P831—852,本書完。」李達的《社會學大綱》,毛澤東讀了多遍,從《讀書日記》來看,這一遍閱讀前後用了兩個月的時間。除自己認真閱讀之外,毛澤東還向延安哲學研究會和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推薦此書,並致信李達希望他再寄10本到延安,以滿足幹部學習哲學的需要。

 

  尊重知識 嚴謹治學

  毛澤東的治學態度是科學的、嚴謹的,他一貫倡導實事求是和一絲不苟的學風,始終認為他自己的著作需要隨著實踐的發展、經驗的積累以及認識的深化而予以進一步完善。

  在解說《實踐論》的過程中,李達糾正了原著中的個別提法。例如,原著中提到:中國人民對於帝國主義的認識,第一階段是表面的感性的認識階段,表現在太平天國運動和義和團運動等籠統的排外主義的鬥爭上。李達沒有盲從原著,而是實事求是地進行了糾正,只把義和團算做排外主義。這一改動,得到毛澤東的認同。在第一封信中,毛澤東特意提到,《實踐論》中將太平天國放在排外主義一起說「不妥」,待出選集時「擬加修改」。不過,1951年10月出版的《毛澤東選集》第一卷,這句話尚未按毛澤東在這裡表示的意見修改。1991年《毛澤東選集》再版時,編者在這句話後面加了一個注釋,把毛澤東在這封信中「擬加修改」的意見予以說明。

  在第二封信中,毛澤東提到一處改動。他告訴李達,《矛盾論》中「無論什麼矛盾,也無論在什麼時候,矛盾著的諸方面,其發展是不平衡的」,這裡的「也無論在什麼時候」應該刪掉。這不僅是文字上的修改,而且是觀點上的糾正。這是因為,矛盾諸方面暫時的平衡還是存在的,如果矛盾的諸方面,無論在什麼時候,其發展都不平衡的話,那就把不平衡絕對化了,事物就會變動不居、不可捉摸。毛澤東發現了這一點,及時進行修改,並提醒李達寫解說時加以注意。

  毛澤東對《〈實踐論〉解說》的修改,有兩處李達覺得欠妥,便又進行了改動,但毛澤東並沒有認為這是對自己的不尊重。1957年《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發表之前,毛澤東還將文稿寄給李達徵求意見。

 

  鼓勵唯物論的通俗宣傳

  毛澤東一貫主張要通俗地宣傳馬克思主義哲學,倡導「讓哲學從哲學家的課堂上和書本裡解放出來」,使之群眾化,為廣大幹部和人民群眾所掌握。他致李達的信較好地體現了這一主張。

  第一封信中,毛澤東認為《〈實踐論〉解說》極好,「對於用通俗的言語宣傳唯物論有很大的作用」。他建議李達,待第三部分完成後,應當出一個單行本,「以廣流傳」。在信的最後,毛澤東反思道,關於辯證唯物論的通俗宣傳,過去做得太少,「而這是廣大工作幹部和青年學生的迫切需要」。為此,他希望李達多寫一些這方面的文章。第三封信裡,毛澤東再次讚揚李達:「你的文章通俗易懂,這是很好的。」像第一封信一樣,這封信也對李達提出建議,希望李達再寫文章時能夠對哲學的基本概念,利用適當的場合加以說明,「使一般幹部能夠看懂」。之所以提出這個建議,毛澤東有深遠考慮,即「要利用這個機會,使成百萬的不懂哲學的黨內外幹部懂得一點馬克思主義的哲學」。短短兩封信,表達了毛澤東要通俗地進行理論宣傳,使廣大幹部多懂得一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殷切期望。

  李達沒有辜負毛澤東的期望,從比較重視學理研究轉向全力為大眾哲學服務,以通俗的語言宣傳馬克思主義哲學和毛澤東哲學思想,推動幹部群眾樹立正確的世界觀、掌握科學的方法論,使哲學成為其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武器。《〈實踐論〉解說》《〈矛盾論〉解說》為哲學的通俗宣傳樹立了一個很好的榜樣,先後多次再版,深受歡迎和好評,成為當年廣大幹部群眾的重要讀物,為解決毛澤東憂慮的成百萬黨內外幹部不懂哲學的問題做出要貢獻。

(責任編輯:陳蓉)

相關焦點

  • 哲人毛澤東
    毛澤東的哲學探索之旅隨著中國革命形勢的發展不斷推進,中國學者新近的理論成果也為毛澤東哲學思想的發展提供著養料。李達所著《社會學大綱》出版後,作者將此書寄給了毛澤東。毛澤東對這本書愛不釋手,讀了多遍,也作了三四千字的批註。1938年2月1日,毛澤東在「讀書日記」中寫道:「二十年沒有寫過日記了,今天起再來開始,為了督促自己研究一點學問。
  • 開國上將李達,五次輔佐元帥,陳老總:李達是個好參謀長
    在新中國的歷史上,有兩個李達,他們一文一武。文李達是哲學上的巨匠,有過很多的作品。他曾經脫黨,後來又重新加入共產黨。但是我們今天要說的是武李達,他是新中國的開國上將,曾經五次輔佐過開國元帥,陳老總還說他是一位好參謀長。
  • 解密:毛澤東與清華大學
    1948年11月,毛澤東與剛到解放區的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吳晗長談,中心話題是吳晗著的《朱元璋》一書。毛澤東在讀了此書的原稿後,11月24日致信吳晗:「兩次晤談,甚快。大著閱畢,茲奉還。此書用力甚勤,掘發甚廣,給我啟發不少,深為感謝。有些不成熟的意見,僅供參考,業已面告,此處尚有一點,即在方法問題上,先生似未完全接受歷史唯物主義作為觀察歷史的方法論。
  • 毛澤東談西方哲學:它「是我們的先生」
    毛澤東讀中國古代文史著述確實比讀西方著述要多,而且興趣更大。但不能說他對西學不了解,或不願意讀。事實上,毛澤東對西方著述不僅有興趣,所讀在他那個時代並不算少。  青年時代,毛澤東自覺地接觸西學,那時叫「新學」,是從1910 年秋到東山小學堂讀書開始的。1912 年秋冬之際,毛澤東在湖南長沙定王臺圖書館自學了半年,後來談到自學的內容,給他印象最深的,主要是達爾文的進化論,亞當?
  • 艾思奇對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貢獻——寫在祖父艾思奇誕辰110...
    毛澤東同志在閱讀《哲學與生活》時,曾在百忙之中摘錄了多達十幾頁的觀點。毛澤東同志的哲學論著,亦不乏與《大眾哲學》觀點的相通之處,兩人在概括認識發展總規律上是一致的。毛澤東同志也特別注意用歷史和現實中的事例來闡明抽象的哲學原理,在《實踐論》中解釋事物的變化發展時就借用了《大眾哲學》中提到的雞蛋孵化成小雞的淺顯例子。1937年年底,艾思奇到達延安,直接在黨中央和毛澤東同志領導下從事革命鬥爭和哲學研究。
  • 建盞大師李達的作品特點如何?怎樣分辨是不是李達的鷓鴣斑建盞?
    眾所周知,李達是一個非常低調的大師,雖然在業內獲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卻極少公開露面。幾十年如一日,專注建盞燒制傳統工藝,因此市面上李達的作品可謂是少之又少。李達先生長期致力於研究傳統鐵釉系。但李達老師不燒則已,一燒必有精品,當然這個精品率是相比較其他匠人來說的,況且他每一隻窯燒的盞都很少,別人一窯怎麼得有幾十隻盞,李達能有幾隻就不錯了,這也是李達盞難求的原因之一。從李達老師的作品中不難發明,他的作品最為顯著的就是多彩多層次的斑紋,比如金色,並不是常見的土豪金,而是整體呈暖色調,非直白的黃金色顯象,更多的只是一種形容詞。
  • 書海掣鯨毛澤東——讀《毛澤東讀書筆記精講》有感
    正如陳晉為《精講》所作序言《學用之道———毛澤東書山路上的風景》中的精彩表述,他要「將有字之書」與「無字之書」結合起來讀;既入書齋,又出書齋;「將書本知識轉化為認識,將認識轉化為智慧」。世上善讀書苦讀書的學者多了去了,有幾個人能像毛澤東讀出那麼多風景?有幾個人能像毛澤東讀出人民的痛苦,讀出革命的路徑選擇從而大獲全勝?
  •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延安經驗
    毛澤東強調,「要有目的地去研究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要使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和中國革命的實際運動結合起來,是為著解決中國革命的理論問題和策略問題而去從它找立場,找觀點,找方法的。」中國共產黨在從幼稚走向成熟的路上,有成功的經驗,也有失敗的教訓。革命之所以失敗,甚至一度遭受毀滅性打擊,從根本上來說,就是沒有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思想路線問題關乎革命的成敗。
  • 李達:國軍出身,曾輔佐5位元帥,授銜上將,堅持讓兒子當農民
    可以說新中國歷史上再也沒有比李達更懂得參謀的人,也沒有比李達做參謀更長的人。李達出身在陝西省眉縣橫渠鎮的一個普通的貧苦農民家庭。從小天資聰慧,而且酷愛體育鍛鍊,因此身體素質很強。在那個貧苦的年代,對於貧苦的家庭來說,當兵是一個不錯的出路,最起碼可以吃的飽飯。1926年,20歲的李達如願考慮了考上了甘肅平涼國民軍第二軍官學校。
  • 毛澤東詩詞的字斟句酌
    毛澤東詩詞作品的數量並不算多,但仔細比較不難發現,其絕大多數作品都歷經多次修改,從作品標題、個別措辭、整個詩句,到篇章結構,乃至標點符號,他都一再推敲。這才使得毛澤東詩詞用詞精準、對仗工整、韻味十足,意境高遠,成為千古絕唱。 用心打磨:藝海無涯樂作舟 1958年3月,毛澤東視察三峽,隨行的梅白寫了一首《夜登重慶枇杷山》。
  • 恰同學少年:毛澤東周恩來蔡和森等如何投身五四運動
    經過五四運動的洗禮,越來越多中國先進分子集合在馬克思主義的旗幟下。1921年,中國共產黨宣告正式成立,中國歷史掀開了嶄新一頁。 2020年五四青年節到來之際,人民網黨史頻道為您盤點五四運動中為中國開闢全新道路的幾位傑出代表,以此來緬懷五四先驅崇高的愛國情懷和革命精神。
  • 毛澤東談孔子
    1938年5月21日,毛澤東在抗大第三期教學工作總結幹部大會的講話中說:「我們中國的孔夫子起初做官,以後撤職,大概就是當教員當到死吧!我們要學習黑格爾,學習孔夫子。我們三四百人,可否出幾個孔夫子,出幾個黑格爾呢?」還說:「孔夫子是聖人,幾千年只此一個。」
  • 什麼樣的幹部是好幹部?毛澤東在八屆三中全會上說過這樣一句話
    到年底,全國各解放區調往東北的部隊達10萬7千多人,幹部約2萬名,開始了「有黨以來第一次大規模的軍事調動」,毛澤東稱之為「又一個幾千裡的長徵」。參加過「七大」的77名中央委員,有21名在這個「長徵」名單中,其中包括彭真、陳雲等人。「政治路線確定之後,幹部就是決定因素。」
  • 汪建新:感悟毛澤東修改詩詞的藝術和境界
    毛澤東的詩詞作品數量不算多。仔細比較分析毛澤東詩詞,不難發現,絕大多數作品都經過多次修改。從作品標題、個別措辭、整個詩句,到篇章結構,乃至標點符號,他都一改再改。這才使得毛澤東詩詞用詞精準、對仗工整、韻味十足,成為千古絕唱。 今天,我想把毛澤東修改詩詞的有關情況作一個梳理。
  • 為什麼只有毛澤東才能寫出《沁園春·雪》?
    四面環山,山大溝深,東面10公裡多是黃河,西面5公裡多是無定河作者 那曉丹編輯 晨微1935 年10 月,日本侵華已愈演愈烈,毛澤東決定率紅軍主力東渡黃河,開闢新區,壯大隊伍,籌集資金,對日作戰。1936 年1月下旬,為給紅軍東徵開闢道路,毛澤東親率100 多人冒著嚴寒,曉行夜宿,於2月5 日清晨來到黃河西岸15 公裡處的清澗縣袁家溝村。毛澤東到達袁家溝村的當晚,下起一場大雪,把整個路面都覆蓋了。2月7日,為了查看東渡黃河的地形,毛澤東帶領隨行人員踏著積雪來到了距離袁家溝15公裡,毗鄰黃河的高家窪察看地形,了解渡口情況,準備揮師東徵。
  • 毛澤東如何「運籌帷幄、決勝萬裡」?讓「嘀嗒嘀嗒的電波聲」告訴您
    這些電報文稿都是毛澤東同志親自起草、反覆修改的,但絕大部分並不是以他個人名義發出去的,主要分以下幾類情況:一是以軍委/中央軍委名義,共114件,與此相對應的抬頭一般多是前線黨政領導集體、前線黨政指揮員。二是以中央/中共中央名義,共41件,與此相對應的抬頭一般多是地方黨的各級黨政領導集體。三是以毛澤東個人名義,共26件。四是以毛澤東和中共其他領導人名義。
  • 毛澤東家土改劃什麼成分,幹部寫信請示,主席派毛岸青帶三條囑咐
    您老是知道的,韶山人多田少,耕地不足。據初步推算,人平只有九分三左右,不知您老一家有幾人分田?特向您匯報,請指示。」這封信有兩層意思,表面上問「主席家裡幾口人分田」,這的確是不假。毛澤東父母去世以後,三兄弟從未分家,大家都知道毛澤民、毛澤覃已經犧牲,但他們兄弟有哪些後人,卻是誰也不清楚,因此需要問一下毛澤東。
  • 為什麼我們還是要懂一點哲學
    思想在人類祖先中發展 為什麼要懂一點哲學,我們可以看見歷史上每個哲學理論爆發的高峰,從古希臘、文藝復興到科學革命,都是人類可以大量發表自己觀點擁有自己思想的時代。
  • 毛澤東:誰贏得人民,誰將贏得中國
    [摘 要] 毛澤東最熱愛人民,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莊嚴地寫在了黨的旗幟上。在領導中國革命和治國實踐中,不斷加深了對民族地區發展的規律性認識,創造性地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緊密結合中國實際,制定了一系列正確的民族宗教方針政策,為民族地區各項事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