禑王六年(1380年)倭寇對高麗的攻擊屢屢被高麗軍隊所阻擊。同時,高麗水軍也越發活躍起來。八月,海道元帥羅世、沈德符、崔茂宣,領戰艦一百條,出海搜尋倭寇船隊。在鎮浦口這個地方,遇到了正在登岸劫掠的倭寇船隊,這支規模巨大的船隊有五百條船隻,用繩索相連,在港口中形成了一座用船組成的船城。倭寇所用船隻一般為二十餘人。如果以二十人為準,五百條船意味著就有一萬名以上的倭寇進入了下三道地區。
這種規模的入寇肯定不是當地守軍可以應對的。哪怕這幾年加強過城防,以倭寇絕對的兵力優勢來說,也是沒法抵禦的。因此周邊郡縣被其屠戮殆盡。如此空前規模的進攻自然伴隨著空前的收穫。在高麗的史料裡,倭寇轉運米谷上船絡繹不絕,中途灑下的米在道路上堆積了尺餘厚。如果沒有羅世、沈德符、崔茂宣的艦隊,此次的巨大收穫或許會讓南朝再次反擊北朝成功。如果沒有兩年前崔茂宣偷學到火藥製造和火炮技術,倭寇如此巨大的艦隊也不會遇到任何阻礙。但是歷史沒有如果,高麗的軍艦和火炮,及時的趕到了鎮浦。以以往冷兵器時代的高麗軍隊來說,攻擊這個巨大的海上浮動要塞難度很大。然而有了火器的高麗水軍,用艦炮輕易焚毀了這座巨大的船城,留在船上的倭寇被一焚而盡。逃到岸上的倭寇眼看退路斷絕,狗急跳牆之下,對此次劫掠中俘獲的高麗平民進行屠殺洩憤。被殺死的高麗平民屍體堆積如山,附近城鎮居民僅有三百三十多人生還。
退路已絕的倭寇破罐破摔,開始往高麗內地進發,沿著利山、永同、黃澗、禦侮、中牟、化寧、功城、靑利等縣一路突進,所過焚毀一空。倭寇隨後攻佔了慶尚道首府之一的尚州,將這座命名了慶尚道尚字的城付之一炬。由於擔心生路已絕的幾千殘倭狗急跳牆,也為了避免更大的損失,高麗方試圖招降這股沒了船的倭寇。當全羅道元帥的招降使節到達尚州的時候,在尚州暫時休整的這股殘倭已經飲酒七日了。待打發走以探得虛實的高麗使節後,倭寇殘忍的將俘獲的高麗二三歲幼女剖心挖腹,刷洗乾淨後置酒祭天。然後跳出高麗未能來得及合圍的包圍圈,奔襲善州,猝不及防的高麗守軍戰敗,善州也被焚毀。隨後倭寇進攻京山府,所過一片赤地。
在這種情況下,禑王以李成桂為楊廣、全羅、慶尙三道都巡察使,前往討伐這股殘倭,贊成事邊安烈為都體察使,作為李成桂的副將。評理王福命、評理禹仁烈、右使都吉敷、知門下樸林宗、商議洪仁桂、密直林成味、陟山君李元桂均為各部元帥,皆受李成桂所節制。當軍隊出來到長湍,天空之中白虹貫日。白虹貫日,是出徵大吉,象徵此戰必勝。
當李成桂所部白虹貫日士氣大振的時候,下三道原有守軍在斐克廉的帶領下,領著三道合計九個元帥,與這股殘倭在京山府的沙斤乃驛相遇。含斐克廉本人在內,這支倉促而來的軍隊一共有十個元帥。如此糟糕的指揮下的高麗軍隊碰到沒打算繼續活下去的幾千倭寇,自然不堪一擊。十個元帥當場戰死了兩個,士兵陣亡五百餘人,斐克廉退守南原山城。大勝之後的這股殘倭屠了鹹陽城,攻打南原山城未能成功,於是轉頭焚了雲峰縣,屯兵在引月驛,聲言北上。等李成桂到達南原之後,迎接他的是高麗軍屍橫遍野的慘狀。第二天李成桂打算出兵的時候,部將們已經不敢主動出戰了。大怒之下的李成桂強令各部出戰。在距離倭寇數十裡的黃山西北鼎山峰,李成桂判斷倭寇會從右邊的山谷險道進攻已方側後,於是他和部將約定,他從險道出發,其他人從正面大道牽制。
▲影視太祖李成桂
李成桂軍事判斷能力相當不錯,他在險道上的確遇到了打算抄高麗軍隊後路的倭寇。然而他的友軍,在大道上遇到了倭寇之後,直接不戰而潰,把李成桂一路軍隊丟進了倭寇前後夾擊的包圍圈裡。孤軍直入的李成桂被友軍送到了十倍與其的倭寇面前。在這種絕對不利的情況下,一般人肯定望風而逃。而李成桂這個時候顯出了其能在整個高麗軍隊中脫穎而出的閃光點,狹路相逢勇者勝!李成桂走的是險路,道路狹窄。倭寇雖有人數上的絕對優勢,然而過於狹窄的道路使得倭寇的人員優勢完全沒法發揮。李成桂所部弓馬嫻熟,高麗軍隊所用弓箭學於中國的筋角複合弓,射程遠,勁力強。在威力和射程上要超過日本國內的竹木弓。
倭寇只能頂著高麗軍隊的弓箭攢射來打接近戰,然而地形的限制使得倭寇完全沒法展開軍隊,只能排成一路狹長的縱隊頂著箭雨前突。而更不巧的是,下雨之後的道路非常泥濘,人馬只能在泥地裡困難地挪動,根本跑不起來。打算撿便宜的倭寇被射了個落花流水。近乎活靶子的倭寇在三次突擊被李成桂所部全滅後,精銳盡喪、士氣已竭。丟下了一路的屍體退回了山上。而李成桂卻無一傷亡,陣前督戰的李成桂,一人就射死了七十餘名倭寇。
從戰術角度分析,李成桂在險路上碰到的是當作奇兵抄襲後路的那一部分倭寇,戰鬥力其實不容小覷。因為倭寇通常深入敵後的都是精挑細選的精銳士兵。然而再精銳的士兵面對天時不在——剛剛下過雨,道路雨後泥濘,突擊困難;地利不利——險道狹窄,能展開面積有限,人員優勢完全沒法發揮;人和完全沒有——退路已絕等不利條件,就算再蠻勇作戰,也無法扭轉敗局。反觀李成桂,天時有——雨後泥濘的道路限制了敵方的機動性,方便自己的弓箭手練習射擊活靶;地利得——狹窄的道路使得自己的人數劣勢完全消失;人和佔——李成桂身為全軍主帥親自在陣前連斃七十餘人。此消彼長,當精挑細選的倭寇奇兵被填進了山間小道的泥濘之中後,氣勢已洩的這股殘倭已經無野戰之心。放棄了自己的人員優勢,龜縮到山上,憑險自固了。
憑險這兩個字,意味著這個地形限制了進攻路線,使得進攻方無法發揮人員優勢一湧而上。而反過來,也意味著自己也無法發揮人員優勢。自己只需要很少的兵力就能防守,意味著對方也只需不多的兵力就可以對抗。這也就使得兵力遠不如倭寇的李成桂孤軍,有了以少攻多的本錢。以李成桂的兵力,如果倭寇不上山而選擇在平敞的地方作戰,這股擁有相當多騎兵的倭寇,並不是沒有翻身的本錢,甚至打贏的可能性相當高。然而倭寇蠻勇之氣一洩,拋棄了自己的優勢,登山而自投死路了。
倭寇據險,李成桂趁機直接把路口一堵,這票倭寇就成了自己進翁裡的甕中之鱉。趁著倭寇還沒反應過來,李成桂親臨一線南北夾攻,所乘戰馬三死三換,左腿中箭扔拔箭死戰。李成桂指天大喊:「怕死的就回去,我一個人死也要死在前面」。主將做到這份上,士兵只能皆殊死作戰向前,但是畢竟人員劣勢太大,一時難以取得進展。而倭寇的年輕主將也在陣前騎馬持槍,奮勇作戰,以激勵其部下。高麗軍用蒙古語來稱讚了這個年輕將領,「阿只」是朝鮮語的少年,「拔都」是蒙古語的勇士。這個在陣前騎馬持槍,激勵著士氣已頹的手下們的青年將領,就是倭寇史上赫赫有名的阿只拔都。
▲平安時代中期至南北朝時期騎馬上級武士所穿日式大鎧(東京國立博物館所蔵沢瀉縅大鎧)
可這個阿只拔都的親臨一線,卻也沒能扭轉戰局。李成桂第一箭射歪其頭盔,第二箭將其頭盔射落,頭盔一落,李成桂身邊的親兵李豆蘭跟著一箭射穿這個阿只拔都太陽穴。
主將一死,士氣全無的倭寇直接棄械而逃。登山據險而守的惡果淋漓盡致的表現了出來,從山下往山頂根本無路逃。高麗人當然不會放過這些在自己國家燒殺搶掠的亡命徒。除了一開始逃入深山的七十餘人外,其餘倭寇一個不漏的被砍了腦袋。此戰高麗軍大獲全勝,繳獲器械無數,馬一千六百餘匹,斬獲的倭寇首級堆積如山,附近川流盡赤,河水六、七日而色不變。
本文經指文烽火工作室授權發布,主編原廓,作者梁小天。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
環首刀 漢劍 鞭鐧 陌刀 唐刀 鉤鑲 輕呂
戰錘 石斧 西域鑌鐵大刀 兵馬俑青銅劍 清弓
中國傳統弓 明式小稍弓 英國長弓 國產刺刀大全
中國騎兵軍刀 英國軍刀 空軍傘兵刀 海軍寶劍
中國板甲 山文甲 明光甲 歐洲騎士板甲 鱗甲
古埃及西臺彎刀 阿昌族戶撒刀 蒙古刀 保安腰刀
英吉沙小刀 西班牙Navaja折刀 芬蘭國刀 長鉞
睪丸匕首 印度軟劍 麟角刀 亞塔安刀 日式刺刀
恰西克馬刀 日式刺刀 又鬼山刀 白堊紀魚骨劍
伊斯蘭盔甲 匈人武器 突厥兵器 伊朗古兵
喪屍武器 手擲類暗器 廚刀 世界盾牌 歐洲細劍
日本天皇佩刀 東瀛名刀譜 玉鋼神話 兵馬俑青銅劍
趙雲亮銀槍 關羽偃月刀 張飛丈八蛇矛 呂布方天畫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