墜機事件發生20個月後,波音737MAX即將再次「重出江湖」。
近日,美國聯邦航空局局長史蒂夫·迪克森籤署了撤銷對波音737MAX客機的禁飛令,認可波音在飛行操作軟體和飛行員培訓要求方面的更改。美國航空則計劃於12月29日開始使用該機型客機,每天執飛一輪往返紐約和邁阿密的航班,由此成為自去年3月停飛以來,首個復飛該機型的民航運營商。
儘管距離正式復飛還有些日子,但波音早已按捺不住蠢蠢欲動的心。
2日,波音隆重邀請約90名媒體記者,參與了該機型從達拉斯到塔爾薩的試飛,並想藉此恢復乘客對其安全性的信心;3日,波音還和歐洲廉價航空公司瑞安航空敲定了一起總值近80億美元的買賣。
眼下,美聯航和波音對於復飛是信心滿滿,但更多的還是質疑之聲——737MAX真的安全了嗎?
顯然,對事故頻發的波音來說,想要重建公眾的信心,真沒那麼容易。
在兩次嚴重墜機事故後,波音737MAX在全球範圍內被禁20多個月。來源:new york times
最黑暗的時刻
過去的20多個月,可以說是波音「最黑暗的時刻」。
作為曾經的美國工業巨子、世界上最大的飛機製造商之一,波音公司的命運轉折點是兩起震驚世界的空難。
2018年10月29日,印尼獅航一架波音737MAX飛機起飛13分鐘後墜海,機上189名乘客和機組人員全部遇難。不到半年時間,衣索比亞航空公司一架737-8客機(屬於737MAX系列)從該國首都阿迪斯阿貝巴機場起飛不久後墜毀,機上157名乘客和機組人員全部遇難。這兩起事故均與名為MCAS的預防失速系統有關。
2019年3月,衣索比亞航空公司一架737-8客機殘骸。來源:new york times
空難發生後,波音遭遇「毀滅性打擊」:737MAX系列客機遭遇全球禁飛,大量訂單「付諸東流」,公司淨利潤經歷「滑鐵盧」,股價更是慘不忍睹,而其全球最大飛機製造商的地位也被歐洲老對手「空客」奪走。
據統計,2019年全年,波音營收765.59億美元,相比上年減少了24%;淨虧損6.36億美元,而上年同期淨收益為104.6億美元;全年共交付127架737系列飛機,上年同期為580架,同比下降78.10%。
更可怕的還在後面。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對波音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
波音公司稱「今年8月一共丟了20架飛機訂單,交付飛機數量為8架,這已是連續第七個月取消訂單超過新訂單了。」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導稱,波音的客戶今年已累計取消了445架飛機訂單。截至8月,波音今年僅交付了87架商用飛機,去年同期的數量為276架。
質疑撲面而來
禁飛令解除後,美國是第一個撤銷停飛令的國家。
美國航空公司計劃12月29日安排第一班波音737 MAX航班復飛,他們表示會提前讓乘客知曉這是737 MAX機型航班,若乘客不想乘坐可以更改行程。西南航空公司則表示,需等待其他航空公司復飛後的情況再決定,預計需要3至4個月才會讓該機型重新投入服務。
此外,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稱其一直與歐洲、加拿大和巴西的官員密切合作,他預計這些國家將在「幾天內」讓飛機復飛。
但事實真如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所說,全世界都在準備迎接737MAX的歸來嗎?
其實,當波音高調宣布737MAX復出後,質疑之聲便撲面而來。
質疑首先來自「自己人」,美媒對復飛的普遍態度是——沒信心。
「監管部門和企業已經受損的名譽,未必能迅速恢復。」《華盛頓郵報》在一篇報導中指出,「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在2017年對737MAX安全性做出的錯誤承諾,以及飛機失事後對於停飛該機型的猶豫不決,已讓政府失去了公眾的信任和支持。要想恢復信任,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美國電視新聞網(CNN)稱「波音公司目前的最大難題是說服乘客相信737MAX的根本缺陷已得到解決,消除乘客對於墜機和死亡的恐懼。」在另一篇報導中,CNN表示「波音自己的員工都對這架飛機沒有信心。」一些員工稱「絕不會讓自己和家人乘坐737MAX」,還有一名員工甚至嘲笑該飛機是由「被猴子監管的小丑們設計的」。
美國生命科學網也在文章中流露出擔憂,「乘客心理安全的缺失才是波音現在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只有時間才會證明一切。」
英國廣播公司(BBC)商務記者西奧·萊格特近日發聲稱「消除乘客的安全顧慮才是波音的頭等大事。」
反應最為強烈的,莫過於空難受害者家屬。
在衣索比亞航空公司空難中失去妻子、三個孩子和嶽母的保羅·恩喬吉表示,他對波音公司沒有信心。來源:BBC
衣索比亞航空公司墜機事件遇難者薩瑪亞·斯圖莫的父親氣憤地說:「作為遇難者的家屬,我們不想看到第三次墜機,大家還是不要乘坐這架有嚴重安全問題的飛機。」
英國公民齊波拉·庫裡亞的父親同樣死於這起空難。她認為波音和美國聯邦航空局應該向公眾展示相關文件,說明他們作了哪些修訂,737MAX又是如何通過測試。她對美聯社說:「我認為波音在利用媒體獲得公眾信任,而非依靠自己贏得信任。我對美航願意配合波音感到噁心。他們更關注的是利潤和企業利益,而不是消費者的人身安全。」
此外,目前仍有多國尚未確定該機型在改進後是否已符合安全標準。印尼交通運輸部航空運輸總幹事諾維·裡延託稱,不會立即批准737MAX復飛,仍需執行某些程序來確保飛機安全。而加拿大交通部長馬克·加爾諾在一份聲明中說,加拿大對波音737MAX的飛行限制仍然有效。
復飛困難重重
世界的擔憂絕非毫無緣由,737MAX的復飛之路或許遠比波音和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想得困難很多。
正如諸多媒體所說,波音首先要解決的就是技術漏洞引發的安全擔憂。
機動特性增強系統(MCAS)因為錯誤的迎角信息輸入而被激活、處理機艙警報系統故障時「犯錯」導致的印尼獅航和埃塞航空的兩起空難對波音的聲譽和收益造成致命打擊,讓人們至今對此仍心有餘悸、信心缺失。
而技術問題還不是導致「波音帝國」衰落唯一的「阿喀琉斯之踵」。
工人正在檢查波音737MAX客機。來源:CNN
曾經稱霸天空一個多世紀之久的波音公司早已內患不斷。這其中就包括管理問題和利益勾結問題。
兩起空難發生後,美國監管機構披露,波音公司在開發MAX軟體之際,曾裁減經驗豐富的工程師,取而代之的是外包公司和供應商。但Archstone諮詢公司的一份研究顯示,「高達60%的離岸外包決定都只是使用低級的成本計算方法,大部分真正的風險和離岸外包成本都被隱藏了。」
果不其然,日本富士製造的機翼翼盒出現質量問題,重新設計又多花了半年時間;而義大利公司不但工程進度拖拉,還質量低劣,最後波音還不得不高價全盤接收。此外,外包產品燃油洩漏、擋風玻璃出現裂痕、日本產生的鋁電池頻頻起火等問題也總是頻頻發生。
更令人意外的是,波音在僱傭了大量的癮君子作為「臨時工」。2019年,據波音北查爾斯頓工廠的工人爆料,該廠工人存在吸食古柯鹼和大麻的現象。
此外,美媒還直接曝光了波音與美國政府長期以來錯綜的利益關係。
《華盛頓郵報》在去年3月的一篇文章中稱「在美國公司之間的競爭中,政府通常會保持中立,但波音是個例外。波音公司從誕生之初,就同美國之間存在依賴關係。作為全美規模最大的製造企業之一,波音為美國創造了數十萬個工作崗位,通過為全球供應飛機,進一步促進美國的出口。」
如此看來,多重危機下,波音想要重建乘客信心,絕不可能僅僅靠美國聯邦航空局站臺宣布復飛就能解決,也不可能只靠邀請媒體完成一次試飛就能實現。
正如航空領域專家馬克·東布羅夫斯基說的那樣:「贏回客戶信任可能要比波音公司重新設計一架飛機困難得多。」
復飛容易,恢復乘客那早已坍塌的信心,難啊!
撰稿 王若弦
編輯 深海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