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3 02: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新收90億元標的集資詐騙案
近日,上海二中院刑庭受理上海市人民檢察院第二分院提起公訴的被告人王某、宋某涉嫌集資詐騙一案。該案涉案金額特別巨大,非法集資90億餘元,其中31億餘元未歸還。
檢察機關指控:2013年11月起,王某夥同宋某成立友融投資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下稱友融投資公司)等友融系公司。2013年12月至2018年8月間,王某、宋某等人通過友融投資公司,以發放宣傳單、電話推銷、口口相傳等方式對外宣傳「季豐收」「吉慶豐」等多個債權轉讓產品,並以5%至17.2%的高息為誘餌,面向社會不特定公眾非法集資共計人民幣90億餘元。其間,王某、宋某等人明知友融投資公司經營嚴重虧損,仍然通過重複轉讓債權、虛構債權等方式騙取集資參與人投資款,並將款項用於歸還集資參與人本息、項目投入及公司經營等,導致案發時尚有人民幣31億餘元本金未予歸還。
2019年3月20日,被告人王某和宋某經公安機關電話傳喚到案,到案後均如實供述主要犯罪事實。
檢察機關認為:被告人王某、宋某經營友融投資公司期間,以非法佔有為目的,使用詐騙方法非法集資,數額特別巨大,均應以集資詐騙罪追究刑事責任。
刑庭將擇日對該案公開開庭審理。
民法典系列學習培訓活動正式啟動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切實推動民法典實施」的重要講話精神,加強民法典學習培訓,切實提高保障民法典實施的能力和水平,6月8日下午,上海二中院圍繞民法典編纂與適用舉辦專題講座,上海市法學會民法學研究常務副會長、華東政法大學民商法學科帶頭人金可可教授應邀為院黨組成員、審判團隊負責人等授課。
金可可教授闡述了民法典對保障社會經濟發展、保護公民基本權利的重要意義,並結合立法理念、學者觀點與司法實踐對民法典各編中的亮點和難點內容逐一進行講解分析,獲得全體參會同志的一致好評。
民法典頒布後,上海二中院高度重視民法典學習工作,立足審判實踐策劃了一系列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民法典學習培訓和前瞻性研討活動。相關業務庭、職能部門及青年學術組織「至正學社」將繼續通過邀請參加民法典立法研討的專家學者作專題講座、開展「至正•審判實務」研討會、推出民法典調研成果專欄等形式,有針對性地開展各層面的學習培訓,確保全院幹警學深學透,融會貫通、理解到位,切實增強實施民法典的司法本領,全面提升民事審判水平,努力將民法典對民生福祉的追求傳遞給廣大人民群眾,為我國經濟發展、文化繁榮、國家昌盛提供強有力的司法保障。(拜金琳)
舉辦「清廉案例分析會」
為進一步傳播廉政理念,弘揚清風氣正。6月5日下午,上海二中院政治部(監察室)聯合刑庭舉辦「清廉案例分析會」。
刑庭姜琳煒法官分享自己審理過的一起政法幹警職務犯罪的案件,通過抽絲撥繭的生動講述,令人警醒、引發反思,達到了以案明紀、以案警醒、以案震懾的效果。各部門專職黨務工作者、幹警代表參加,此次活動給大家以深刻的啟示。紛紛表示要守牢初心擔好使命,以廉為寶,珍惜名節,注重操守,確保公正廉潔司法。(馮素芬)
在全市首家實現代管款發放指紋審批功能
為切實落實「全流程無紙化辦案」工作,進一步推進執行智慧化、規範化建設,近日,在市高院執行局、信息管理處和司法行政裝備處的指導下,經財務科和技術科大力配合,上海二中院執行局成功引入發放代管款指紋審批模式,將現有的線下簽字審批改為指紋審批模式,並將指紋識別作為合成電子籤名的前置程序,順利實現案款發放無紙化操作。
案件代管款發放作為法院執行部門的重要工作內容,對程序性和安全性的要求極高。指紋審批通過後,系統自動調用審批人的電子籤名合成進代管款處理單,並自動上傳至電子卷宗隨案同步生成系統。財務科以此為依據,完成案款發放。因指紋具有唯一不可替代性,既保證了安全性,又實現了代管款發放無紙化審批的目標。(胡雙)
組織徵收補償案件庭審觀摩
為進一步規範房屋徵收補償工作,幫助行政機關提高出庭應訴能力,也為更好保護被徵收人合法權益,助力本市舊區改造和城市更新,上海二中院行政庭於5月18日下午就一起房屋徵收補償決定案件組織庭審觀摩。
該案由蔣浩副院長擔任審判長,靜安區李震副區長代表被告靜安區政府出庭應訴。在審判長的主持下,雙方當事人圍繞案件爭議焦點進行了舉證和質證,並展開充分辯論。李震副區長代表被告作最後陳述,表達了區政府改善舊城區百姓居住環境、保護被徵收居民合法權益的願景和擔當。原告當庭表示願意在法院主持下與區政府再作進一步溝通協調。
30餘名市、區兩級司法局、房管局領導和舊改徵收工作負責人參加旁聽。行政庭將進一步健全和完善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工作機制,通過依法裁判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通過多元調處妥善化解矛盾糾紛,為本市舊區改造工作提供更加充分的司法服務和保障。(王立帆)
播音:郎振宇
攝影:夏佳超
原標題:《又收巨額集資詐騙案,讓人傾家蕩產的那種;華政人氣教授金可可講授民法典|簡訊—上海二中院》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