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慧星教授到四川大學法學院作「民法典·合同編通則若干問題...

2021-01-09 民主與法制網

  2020年10月10日晚7點,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四川大學特聘傑出教授、博士生導師梁慧星教授在四川大學江安校區一教A座水上報告廳為法學院廣大師生作題為「民法典·合同編通則若干問題」的學術講座。

  四川大學法學院院長左衛民教授為本次講座致辭,對梁慧星教授來我院開展學術講座表示熱烈歡迎。本次講座由四川大學法學院博士生導師王竹教授主持。四川大學法學院逾300名師生參加了本次講座。

  梁慧星教授以「民法典合同編通則」為切入點展開本次講座。梁教授在本次講座中主要談到了四個問題:首先是如何看待民法典合同編通則。梁教授指出,我們不像德國民法典一樣設立債法總則,而是以合同編總則代替債法總則,系基於實用主義的考量。第二是如何看待民法典合同編通則之新規定,包括預約合同的設置、第三人代替履行債務以及債務的並行承擔等制度的規定。第三是如何看待民法典合同編中新增的亮點,如《民法典》第533條對情勢變更制度的確立,與《合同法解釋》(二)第26條相比,它們在適用對象和法律效果方面有區別。第四梁教授講到了他對合同編通則修訂的幾點意見。在講座中,梁教授通過列舉、解讀具體法條並結合生活實踐的方式,深入淺出地闡述了其自身的觀點,也讓與會師生對民法典合同編通則的立法背景、立法目的和立法體系有了更深一步地理解。

  講座最後,王竹教授對本次講座進行了總結,並再次感謝梁慧星教授來我院講座。梁慧星教授關於「民法典合同編通則若干問題」的解讀,引導了同學們在對民法典合同編全面、深入的思考,讓同學們受益匪淺。

  本次講座符合疫情防控要求,每位同學都佩戴了口罩,並隔位就坐。講座於21點30分順利結束。

相關焦點

  •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成功舉辦「《民法典》高端研修班」
    9月18日至20日,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在北京成功舉辦「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民法典》高端研修班」,來自全國各地的律師、企業法務人員、科研工作者等約260餘人參加了本次線下研修班。 (會場)   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江平先生發表了主旨演講,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院長梅夏英教授、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院長於飛教授、全國人大法工委民法室專家
  • 民法典人格權編出臺記:廿年兩度起草,獨立之爭持續多年
    受訪者供圖正反雙方的聲音中,除王利明、梁慧星為代表人物外,許多民法學者持中立態度。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劉凱湘說,多數人認為「獨立也可以,不獨立也沒關係,純粹是立法體例安排問題。」 公開信息顯示,1949年後,中國曾在1954年、1962年、1979年、2001年四次啟動民法起草、編纂,前三次均未涉及人格權成編問題。
  • 廈門大學教授徐國棟談《民法典.物權編》新規定的理解與適用
    2020年12月20日上午,江西省仲裁法學研究會邀請我國著名民法學家、廈門大學教授徐國棟就「《民法典.物權編》新規定的理解與適用」問題進行專題講座。江西省仲裁法學研究會的部分專家、學者,法官、律師,企業高管以及高校在讀學生60餘人聆聽了本次講座。
  • 朱虎:合同編通則的功能和規則發展
    本場活動由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民法典編纂工作專班成員朱虎主講,題為「合同編通則的功能和規則發展」。朱虎教授首先通過法規對比,運用體系解釋等方法,詳細解讀了合同編通則發揮的若干功能及諸多例證。接著,朱虎教授結合擔保物權及保證合同的相關規定,詳細講解連帶債務的內部追償問題,闡明民法典對擔保人之間可否追償問題作出留白的立法意圖。
  • 民法典學習筆記(物權編——第一分編:通則)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至此,幾代法律人的夢想終於實現。《民法典》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
  • 溫世揚:中國民法典體系構造的「前世」與「今生」
    原創 溫世揚 上海市法學會溫世揚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內容摘要現代中國民法典編纂始於對以德國民法典為典範的潘德克頓法學體系的繼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數次民法典編纂,經歷了從師法蘇聯民法到探索本土民法典體系的歷程,最終形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獨特結構。其總體上仍繼受了潘德克頓體系,實現了親屬法的回歸,但對民法總則的結構作了改造,突出了民事權利民事責任對債法體系作了拆解,形成了特殊的債法結構;通過單設人格權編強化了對人格權的民法保護。
  • 復旦大學法學院趙立行教授與李世剛教授受邀開展《民法典》專題講座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廣泛開展民法典學習宣傳和貫徹落實的重要指示精神,上海持續發力,組織民法典宣講團廣泛舉行民法典專題講座和學習活動,復旦大學法學院趙立行教授與李世剛教授受邀開展《民法典》專題講座。
  • 怎樣用好民法典?清華大學法學院攜手得到App舉辦民法典專場直播
    為貫徹落實習總書記切實推動民法典實施、廣泛開展民法典普法工作的要求,履行清華大學法學院的社會責任,清華大學法學院聯合得到APP隆重推出民法典系列公益直播活動,由清華大學法學院院長,教授、博導,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申衛星領銜6位法學大咖,多角度全方位闡釋民法典內涵,為推動中國民法典的國民教育貢獻清華力量。
  • 【民法典】關於《民法典》的時間效力問題
    4.請問,在《民法典》正式施行後,是不是所有案件均依據《民法典》進行起訴及判決了?A:不是的哦,這涉及到法的溯及力問題,也稱法律溯及既往的效力,是指法律對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為是否適用,是法律在時間上的效力問題,如果適用就具有溯及力,如果不適用,該法就不具有溯及力。
  • 杜萬華 | 《民法典》 總則編重點問題解讀
    如果處理智慧財產權糾紛不看 《民法典》 中的民事法律行為、 合同編通則等的相關規定, 那處理案件就會出現問題;如果處理婚姻家庭糾紛, 只看 《民法典》 婚姻家庭編, 不看總則編的規定,也會出現問題;如果處理商事糾紛, 只看 《民法典》 關於買賣合同的規定, 不考慮其他法律, 就可能只抓住了枝葉而忽視了主幹, 進而可能就會忽視整 個 《民法典》 的精神原則。所以, 要以體系化的思維來把握 《民法典》。
  • 大連海事大學成立《民法典》宣講團
    為學習好、宣傳好這部法典,日前,大連海事大學法學院成立了《民法典》宣講團,面向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街道社區和村鎮居民系統化、常態化地宣講《民法典》。宣講團由學校教師和研究生組成,團長由法學院民商法學科方向負責人翟雲嶺擔任,成員由12名教師和106名研究生組成。主講內容包括合同編、物權編、合同編、婚姻家庭與繼承編、總則編與公司法關係、侵權責任編等。
  • 專訪王利明教授:從「小薄本」踏上民法之路,三天三夜把這本書抄了...
    王利明進一步解釋,比如,民法通則在民事權利一章中專門規定了人身權,用多個條款來規定人格權保護,為今天人格權獨立成編奠定了堅實基礎,民法典人格權獨立成編和民法通則的規定是一脈相承的,最初的立法根據就是來自民法通則。到了2001年,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組織起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草案)》,並於2002年進行了一次審議,仍確定繼續採取分別制定單行法的辦法。
  • 民法典來了|關於《民法典》的時間效力問題
    在我國的民事法律實踐中,貫徹的是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則,也就是說新法一般沒有溯及力,但也有例外,比如《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3條規定「人民法院確認合同效力時,對合同法實施以前成立的合同,適用當時的法律合同無效而適用合同法有效的,則適用合同法。」這體現的是「有利追溯」原則,即如果新法有利於保護民事權益,就使該法律具有追溯力。
  • 周江洪:從民法到民法典,一字之差何以有別
    本期《大咖有約》對話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常務副院長周江洪教授,讓我們一起走進民法典。有些人就會問,那醫療服務合同、旅遊合同等等這些社會生活中常見的合同,為什麼不在我們民法典中予以規定呢?其實,大到具體的領域,如智慧財產權是否納入民法典、涉外民事法律關係是否納入民法典,小到具體的合同類型,像剛才說的醫療服務合同等等,以及個別具體的制度的取捨,都會有很多難點和爭議。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人格權編釋義》
    王利明,中國人民大學常務副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國法學會民法典編纂項目領導小組副組長。   程嘯,清華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青年學者。   朱虎、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民法典編纂工作專班成員。
  • 民法典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法
    作者:申衛星、劉雲(分別系清華大學法學院院長、教授,清華大學法學院助理研究員、博士後)維護經濟和社會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是我國立法工作的重要任務,也是此次民法典編纂工作的核心目標之一。
  • ...權為生命權內容的正確性——兼與否定民法典人格權編的主張商榷
    原創 楊立新 上海市法學會楊立新 中國人民大學民商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在會議的第二天下午,王利明教授發表了對人格權編立法看法後,某民法學者立刻進行反駁,再次進行了激烈的爭論。爭論的具體內容不再詳述,基本上還是重複前述內容。在這次會議結束之後,民法學界重新開始爭論關於民法典人格權是否獨立成編的問題。爭論的焦點是:民法典人格權獨立成編究竟是立法技術問題,還是政治風險問題。
  • 民法領域重大問題需要重新審視(2014-10-24 10:36:19)
    如何制定民法典成為今年民法學年會熱議的話題。 中山大學法學院教授於海湧認為,民法典應當遵循「先總則,後分則」「先權利,後救濟」的制定模式;制定債法總編;將人格權和民事責任單獨成編;不宜制定商事通則。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講師付俊偉認為,我國民法典制定可借鑑其他國家民法典的豐富經驗和立法技術。
  • 中南大學法學院教授楊開湘到我院授課
    《民法典與刑事訴訟權利保護》專題講座現場 為進一步增進我院檢察幹警對《民法典》的深入理解,推進檢察工作順利開展,11月17日,中南大學法學院教授
  • 三分鐘學法164丨《民法典》解讀之合同編④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該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作為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首部法典,民法典從編纂到頒行都具有劃時代的裡程碑意義,它標誌著我國民法體系進入新的階段,我國公民民事權利保護開啟新的徵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