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在2020中國城市軌道交通關鍵技術論壇暨第29屆地鐵學術交流會上,濟南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山東軌道交通學會理事長陳思斌介紹,濟南市已經上報了軌道交通第二期建設規劃(2020-2025),包含3號線二期、4號線一期、6號線、7號線一期、8號線一期、9號線一期共6條線路,總裡程159.6公裡,設站110座,總投資約1280億。根據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如果第二期建設規劃近期獲得批覆,6條線路將在年內全面開工。
濟南軌道交通1號線
關鍵詞1:機遇
濟南必須抓住難得的機遇大力發展城市軌道交通
城市軌道交通是「交通強國」戰略的重要舉措。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把中國建成世界領先、人民滿意、有效支撐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交通強國。2019年9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線草橋站時指出,「城市軌道交通是現代大城市交通的發展方向。發展軌道交通是解決大城市病的有效途徑,也是建設綠色城市、智能城市的有效途徑。」近年來,我國城市軌道交通取得飛速發展,截止2020年6月,全國有56個城市正在建設軌道交通,線路總規模達6993公裡,在建線路294條。其中,41座城市軌道交通開通運營,運營裡程6917公裡。
濟南是山東省省會,著名的泉城和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濟南市南依泰山,北跨黃河,地勢南高北低,呈東西向狹長分布,總面積10244平方千米,2019年GDP為9443.4億元、常住人口890萬人。濟南地理位置重要,交通區位優勢明顯,北接京津冀,南連長三角,東西連通膠東經濟圈與鄭州都市圈,是全國重要的交通樞紐。
當下的濟南正面臨著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全國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濟南片區、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三大國家戰略交匯疊加,城市發展框架不斷拉開,產業崛起成峰,省會的承載力和吸引力不斷增強,濟南迎來了一個高質量發展的機遇期、關鍵期和黃金期。
濟南的軌道交通建設同樣也面臨著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為了徹底摘掉「堵城」的帽子,2013年12月25日,濟南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註冊成立,全面負責濟南市軌道交通規劃設計、融資、建設、管理、運營和物業開發等工作。經過6年多的不懈努力,目前已經初步形成了集規劃設計、工程建設、投融資、地鐵運營、資源開發等以地鐵建設和運營為主體的多個業務板塊,正在著手謀劃軌道交通整車裝備、盾構掘進裝備在內的軌道交通全產業鏈。濟南軌道交通集團現有職工4803人,共設有13個集團部門、1個直屬中心、11個子公司,初步具備了現代化企業集團基本框架。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濟南軌道交通集團有信心抓住難得的歷史機遇,有決心發揮後發優勢,實現軌道交通建設「彎道超車」,努力向國內一流地鐵城市學習和看齊。
關鍵詞2:理念
始終秉持「建地鐵就是建城市」的理念,未來只有地鐵才能「讓泉城處處是中心」
今年7月23日,山東省委常委、濟南市委書記孫立成同志在中共濟南市委十一屆十一次全體會議上提出,要圍繞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目標,適應濟南城市發展由空間拓展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內在需求,推進全域統籌協調發展,進一步形成「東強、西興、南美、北起、中優」的城市發展新格局。
在地鐵建設中,濟南軌道交通集團始終秉持「建地鐵就是建城市」的理念,在緊密結合城市發展需求、加快軌道交通線網規劃的同時,注重與齊魯文化、城市人文、歷史相結合。根據各區域獨特的歷史文化、地域文化、主題文化、時尚文化等區域文化,確定每條線路的裝飾景觀、空間文化特色,展現濟南文化、濟南經濟、濟南交通、濟南態度、濟南文脈、濟南未來,進而承傳泉城創新精神、講述泉城文化故事、綻放泉城友善形象、營造泉城活力空間。
目前,濟南軌道交通線網遠期規劃由47條線路組成,約1700公裡,加上既有600公裡的城際鐵路(包括濟萊高鐵、濟濱城際、濟濱城際聯絡線、濟泰城際、濟南至濟寧城際、濟青高鐵、膠濟客專、京滬高鐵、鄭濟高鐵等線路),全域線網總裡程超過2300公裡。
濟南軌道交通第一期建設規劃2015年1月獲批,包含3條線路。其中,1號線全長26.1公裡,串聯濟南西站和長清大學城片區,由7座高架站和4座地下站組成,2015年7月16日開工建設,2019年1月1號線開通,僅用時1265天,比原定工期提前一年。3號線全長21.6公裡,串聯龍洞風景區和濟南東站片區,13座車站均為地下站,2016年6月20日開工建設,2019年9月28日開通,比原定工期提前15個月,創造了地鐵建設的「濟南速度」。2號線全長36.4公裡,18座地下站、1座高架站,目前正在全力推進工程建設,2020年底將建成通車。屆時,濟南將由「地鐵時代」跨入「換乘時代」,形成「一橫兩縱」的「H」型初步成網運營格局,為新時代濟南騰飛插上「雙翼」,大大方便市民出行,緩解城市交通壓力,開啟一個裡程碑式新時代。
濟南軌道交通車站裝飾裝修注重與歷史、人文、環境的融合,形成了獨具泉城特色的裝飾裝修風格。
1號線以「儒風素語」為主題,採用清水混凝土天然雕飾,注重彰顯儒家文化的德行氣質,用平實的手法傳達建築設計的人文情懷。1號線還是一條串珠成鏈的最美旅遊風景線。地鐵沿途經過濟南國際園博園、華誼兄弟電影城、濟西國家溼地公園、濟南方特東方神畫等濟南西部代表性景區,兩端及沿線還輻射了省會大劇院、濟南市三館、五峰山、靈巖寺、泉城農業公園等多個景點,被譽為「最美地鐵線」。
3號線以「龍騰舜城」為主題,依託沿線歷史文化脈絡,提出了「一線一主題、一站一故事」,實現軌道交通空間功能與藝術審美的完美結合,將城市符號與文化自信融入市民生活。3號線各車站自南而北依次展現了龍洞的生態居住環境、龍奧大廈的莊嚴殿堂、奧體中心的體育風範、中央商務區的領袖風範和潛力無限的濟南東站經濟發展帶,全線裝修風格緊密結合沿線歷史、文化、政治環境,充分展示出幸福濟南的精神風貌。
為了更進一步將「建地鐵就是建城市」的理念落地開花,受國家發改委推動國家幹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四網融合」的啟發,濟南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依託一張大網,同步建設城際鐵路、市域鐵路、城市軌道交通、中運量軌道交通」的思路,提出了富有濟南特色的「四網融合」規劃,將周邊的章丘、濟陽、萊蕪(鋼城)、商河、平陰等區域納入規劃服務範圍,實現市域全覆蓋,構建全面覆蓋、綜合高效、多位一體的軌道交通體系,打造軌道上的省會都市圈。
在城市軌道交通方面,濟南市已經上報了軌道交通第二期建設規劃(2020-2025),包含3號線二期、4號線一期、6號線、7號線一期、8號線一期、9號線一期共6條線路,總裡程159.6公裡,設站110座,總投資約1280億。根據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如果第二期建設規劃近期獲得批覆,6條線路將在年內全面開工。
在城際鐵路、市域鐵路和中運量軌道交通方面,2019年9月18日,我們開工建設了全長117公裡的濟萊高鐵,這也是國內為數很少的由軌道交通集團建設的高鐵工程。同時,我們還在加緊謀劃至先行區(濟陽)等周邊區縣內部的有軌電車項目,滿足中心城區至周邊地區多樣化的交通需求。未來,濟南在加快二期建設規劃項目實施的基礎上,同步謀劃周邊區縣市域鐵路建設,實現省會城市群經濟圈「四網融合」。
關鍵詞3:產業
軌道交通的建設發展必須由足夠強大的產業來支撐
城市軌道交通建設投入巨大、運營成本非常高,在濟南,地下線路每公裡投資超過7億元,是傳統觀念裡不折不扣的「花錢者」。濟南軌道交通一期投資超過500億元,二期規劃投資1280億元,依靠政府財政直接投入顯然不可能。
為了科學解決融資問題,濟南軌道交通提出了「土地資源開發收益平衡地鐵建設投入,物業開發和股權投資收益彌補運營虧損」的理念,創新多層次、多渠道、立體化、全方位的軌道交通投融資模式,努力從「花錢者」變身「融資者」、「賺錢者」。2019年5月,集團信用評級由AA+上升為AAA,為後續低成本融資奠定了良好基礎。截止目前,融資總額達1200億元。此外,積極參與盾構機、管片廠、特種電纜、建材等產業投資。近三年來,實現產值30多億元,增加稅收近3億元,拉動就業近3000人,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二期建設將採用政府資本金投入、「PPP」社會資本引入、合作基金投入等多種方式,統籌運用「外來輸血」和「自我造血」,滿足各方面資金需求。
打造軌道交通領域產業園。濟南軌道交通集團「以市場換投資、以市場換技術、以市場換項目」,通過自身力量招攬上下遊企業入駐,形成產業閉環。通過精準對接上下遊企業,建立產業項目庫、本地配套企業庫,為構築產業發展提供項目資源。濟南軌道交通所用的車體材料、車載空調、電纜、盾構機、AFC及人臉識別系統等都是本地配套的產品。
以產城融合思路,逐步打造軌道交通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園、企業總部基地產業園、軌道交通科技創新孵化產業園、車輛造修維保產業園、軌道交通工程施工企業集聚區,形成「四園一區」產業聚集圈。依託濟南重工集團打造軌道交通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園,積極開展盾構施工裝備自主造修和智能化升級。截至目前,製造盾構機74臺,供給濟南地鐵36臺,銷往北京、廣州、深圳、杭州等城市38臺,下一步配合濟南軌道交通二期建設再生產70臺以上。依託範村車輛基地打造軌道交通車輛造修維保產業園,聯合中車四方所開展車輛關鍵系統的研發、生產、製造,聯合中車四方股份開展整車造修,實現濟南地鐵車輛「濟南地鐵,濟南造、濟南修」。依託山東大學龍山校區打造軌道交通科技創新孵化產業園,實現產業引領、研發支撐、生態優先、產城融合。依託濟南高鐵東站打造企業總部基地產業園,吸引跨國公司、國內企業、山東省內企業、濟南本土優勢產業入駐成立山東地區總部。除此之外,我們依託商河通用機場建設在商河規劃打造通用航空產業園,依託濟萊高鐵建設在萊蕪規劃文創康養產業園,依託愛普電氣新廠區打造愛普智能產業園,在市國資委統籌協調下積極籌建應急產業集團。
布局軌道交通上下遊產業。成立中鐵盾構管片、濟南城建盾構管片生產廠,實現盾構隧道管片全供應。聯合山東華菱電纜公司成立山東凱越電纜合資公司,帶動產業發展的同時全面把關電纜生產質量。成立東鐵、泉鐵軌道交通建材公司,有力保障預拌混凝土供應和混凝土質量。入股山東愛普電氣公司,具備電氣施工資質,強化電氣設備供應質量。成立地鐵電視傳媒、地鐵文化傳媒公司,加強宣傳和公共資源合理化利用。
推動軌道交通建設收益平衡區綜合開發。目前濟南軌道交通集團現有熟化土地9000餘畝,集團成立了資源開發公司、置業公司,下一步將積極開展土地資源開發,實現土地資源開發收益平衡地鐵建設投入。
學習成熟地鐵公司經驗,探索「軌道+物業」新模式。結合軌道交通車站布設和線路走向,開展沿線用地控制規劃專題研究,對站點周邊及區間兩側用地進行分類調整,改變原有不合理的土地格局,充分發揮城市軌道交通對城市空間的引導作用。堅持所有車輛基地、車輛段、停車場上蓋均預留開發條件,最大限度地利用軌道交通優勢資源。今年8月26日,1號線範村車輛基地近30萬平米租賃住房項目開工,成為濟南第一個開工建設的軌道交通車輛基地上蓋物業項目,對軌道物業開發、軌道產業打造等具有重要的示範帶動作用。
關鍵詞4:科技
科技創新是推動濟南軌道交通高質量發展的根本保障
濟南素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綺麗風光。萊蕪區劃調整併入濟南後,又新探明泉水200多處,加上濟南既有的800多處泉水,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千泉之城」。濟南地質條件異常複雜,地層富含高水壓地下水,有超高強度灰巖(最大強度超過200兆帕),地質軟硬不均,存在千佛山斷裂帶,無影山凸起,給軌道交通建設帶來舉世罕見的世界性難題。但是,城市的發展離不開地下空間的開發利用,濟南市既要開發地下空間,享受軌道交通的快捷,又要不影響泉水噴湧,確保泉城「靈魂」不失,成為修建地鐵不可觸碰的底線紅線。
為確保泉水保護萬無一失,濟南軌道交通集團先後邀請院士及國內外專家開展十餘次保泉專題研究論證。根據專家反覆研究論證,最終得出「只要避開泉水敏感區,軌道交通建設就不會影響泉脈」的結論。建議按照「先外後內、先易後難」的原則,優先建設城市中心區外圍線路,為後續工程建設積累保泉經驗。
在規劃設計階段,軌道交通提出了「繞避升抬」的泉水保護設計理念,消除軌道交通建設對泉水的影響,「繞避」泉水敏感區、「升抬」地下線路埋深,綜合考慮50年來最高水位以上,確保濟南軌道交通設計線路埋深對徑流無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