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北京和聚投資鄒序元:資本正湧向受益於全球價值鏈重構的產業

2021-01-12 新浪財經

來源:紅刊財經

文 | 林偉萍

編輯 | 李壯

過去兩個月,我國因疫情衝擊而停產,對全球供應鏈的影響超預期。跨國企業不得不審視中國在供應鏈中的影響是如此之大。

新冠肺炎疫情是當前最大的變量。海外疫情擴散,經濟前景黯淡,全球資本市場大幅波動。資本市場的大幅下跌加劇了流動性問題,形成負反饋,進而影響到實體經濟的資金鍊,並傳導至需求。在經歷了初期的恐慌之後,我們看到了相對積極的信號。各國積極開展一系列遏制疫情及其影響的措施,包括嚴格的疫情診療和防護、寬鬆的金融政策。目前還很難斷言海外疫情拐點,策略上保持緊密跟蹤,做好應對。

國內最積極的變化是疫情得到基本控制,生產生活秩序正在恢復。國內政策聚焦「六穩」,流動性處於非常寬鬆的窗口期。由於海外生產、消費停滯不可避免的會對我國出口造成壓力,因此,基於內需的基建與消費至關重要。新基建內涵豐富,投資方向廣,是「六穩」的重要抓手。同時,在線業態、工業信息化、大數據、雲計算等新業態的繁榮,對數位化基礎設施提出了更多、更迫切的需求。中長期看,新基建具有良好的外溢效應。信息技術創新、工業網際網路建設有助於加速產業的數位化轉型,做大做強數字經濟,推動高質量發展。科技是新基建的核心內涵,目前正處於技術、資本和經濟三期周期疊加的窗口期,積極因素仍在,繁榮階段尚未結束。

從全球價值產業鏈角度來看,全球價值鏈擴張的進程存在了幾個世紀。尤其是1990年到2007年期間,隨著交通、信息和通信領域技術進步,以及貿易壁壘降低,增長最為迅速。中國自2001年底加入WTO後,深度參與全球價值鏈,時至今日已經成為全球供應鏈的中心。但自2008 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貿易增長乏力,全球價值鏈擴張放緩。經濟低谷、民粹思潮、地緣政治這三個因素短期不可逆,逆全球化暗潮洶湧,全球價值鏈面臨重構。

新冠疫情的衝擊加速了全球價值鏈走向「多元化」的進程。過去兩個月,我國因疫情衝擊而停產,對全球供應鏈的影響超預期。跨國企業不得不審視中國在供應鏈中的影響是如此之大。另一個層面,新冠疫情在全球爆發後,各國政府意識到全球供應鏈的脆弱性,供應鏈安全上升為國家意志。降低供應鏈集中度,更加本土化的聲音愈發強烈。全球產業鏈將逐步走向「多元化」。

我國部分產業也面臨著供應鏈安全的問題,尤其是科技產業處於深度「全球化」之中,潛在挑戰極大。以計算終端產業鏈為例,中國企業在整機製造環節具有優勢,而少數國際巨頭在產值最大的核心晶片、作業系統OS、辦公軟體等市場中處於絕對壟斷地位。目前,我國IT底層體系、技術標準以美國底層架構為基礎,核心晶片和作業系統大量進口,一旦出現供應鏈中斷,整個產業、整個信息化的社會將面臨停滯的風險。達摩克利斯之劍高懸,科技產業的「安全」是必選項。

科技是「國之利器」。貿易是開端,科技是焦點,一方設置壁壘,一方尋求突破。「一個世界、兩個體系」的科技路徑已然形成,中國科技產業迎來了歷史性的發展機遇。如同通信產業的發展軌跡,科技在諸多領域的國產替代將經歷「從無到有」、「從可用到好用」、「從配角到主角」的路徑。

新基建之下,政務、金融、能源、電信、醫療、網際網路等行業將釋放出海量的信息化需求。在一個需求巨大且爆發式增長的市場中,國產化打開了國內廠商的市場空間。此前,國際巨頭把持了晶片(伺服器)、作業系統OS、辦公軟體等市場的絕大份額,國內廠商參與的空間非常狹小。在很多場景中,國內廠商以產品代銷代工的模式出現,利潤率微薄,很難將自主產品推向客戶,更談不上產業升級。在國產替代的場景下,市場環境大不同,國內廠商將進入一個數倍、數十倍於過往的市場,並有機會進入加速迭代升級的良性循環。國內IT廠商在技術上有了長足的進步,CPU、作業系統、辦公軟體、GPU、中間件、系統解決方案等領域均湧現出一批有競爭力的公司。

每一輪科技飛躍背後都有一批領軍企業,及其打造的生態體系。技術、資本、市場的交匯與協同,推動著行業發展。我國已經出現了一批像華為、阿里、騰訊這樣的科技與網際網路領軍企業。這些企業在技術研發、產品開發、資本投入、市場拓展等方面的努力將帶動一批國內IT企業的崛起。產業聯盟中的合作夥伴有望成為細分領域的翹楚。同時,作業系統、資料庫等領域的統籌合作將釋放巨大潛力。

當下,科技領域正處在歷史上非常寬裕的融資環境中,科創板加速推出,再融資新規落地。從地方到中央也在推出了各種科技類基金。整個科技行業融資環境寬裕,資本助力科技企業發展。

股票市場是稱重器,引導投資者將更多的目光投向未來更具發展潛力的產業。資本隨風遷移,湧向受益於全球價值鏈重構的產業。

相關焦點

  • 疫情起伏,聚焦內需|北京和聚投資二季度策略報告
    作者雪球ID: @北京和聚投資「 新冠肺炎疫情是對全球產業鏈安全的「大考」。對於追求利潤的跨國企業而言,一定比例的分散和「備胎」可以降低單一供應鏈風險,但完全與中國供應鏈脫鉤是困難的。「全球化」走向「多元化」是現實選擇。」市場回顧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活動產生了巨大衝擊。A股市場在2020年年初保持了活躍的狀態。
  • 山行資本創始合伙人徐詩:數位化重構產業的投資機會 | WISE2020 新...
    在新資本分會場,我們邀請到了天使基金、VC/PE、市場化母基金、政府產業投資平臺等各路資本方,匯聚了萬億級的創投資本,以「穿越季候風-金錢湧向哪裡」為主題,聚焦投資策略、探索價值發現、前瞻市場未來。 在本次大會的第三天,山行資本創始合伙人徐詩女士以「數位化重構產業的投資機會」為主題分享了山行資本的投資歷程、對過去十年的復盤,以及未來存在的投資機會的思考。
  • 山行資本創始合伙人徐詩:數位化重構產業的投資機會|WISE2020 新...
    在新資本分會場,我們邀請到了天使基金、VC/PE、市場化母基金、政府產業投資平臺等各路資本方,匯聚了萬億級的創投資本,以「穿越季候風-金錢湧向哪裡」為主題,聚焦投資策略、探索價值發現、前瞻市場未來。在本次大會的第三天,山行資本創始合伙人徐詩女士以「數位化重構產業的投資機會」為主題分享了山行資本的投資歷程、對過去十年的復盤,以及未來存在的投資機會的思考。
  • 北京和聚投資展望2021:上半年經濟築底 下半年與全球...
    來源:金融界網作者:基金君金融界網1月5日消息,北京和聚投資今日分享2021年投資策略。「修復、回歸、重估,是下階段的主基調。」基本面轉好的環境下,和聚投資傾向於認為順周期行情處於中場,順周期行業的高盈利增速可能延續。而部分估值與基本面失調的二三線品種,若業績增速達不到市場預期,投機性抱團可能瓦解。
  • 化危為機,堅定維護自由貿易與全球價值鏈的穩定運轉
    長期來看,我國應更積極地尋求貿易政策與產業政策的聯動,加速推進區域性全球價值鏈的重構。我國具有產業體系齊全、市場體量巨大、基礎設施健全和物流體系發達等優勢,本身也是全球價值鏈的中心之一,這有利於我國構建區域性全球價值鏈。我們之所以需要國際貿易,是因為國際貿易可以優化資源配置,提升規模經濟,產生競爭效應;可以深化專業分工,產生技術外溢,促進技術進步;可以增加總需求,促進經濟增長與社會就業。
  • UNCTAD:疫情衝擊跨國投資,全球價值鏈脫鉤或加速
    新冠疫情爆發前,聯合國貿發會議曾預計,2020~2021年全球外商直接投資(FDI)流入量將保持平穩水平,可能增加5%。3月8日,該組織發布新冠疫情對全球投資影響的報告稱,疫情對2020年全球 FDI 的負面影響為-5%~-15%。
  • 聚和新材完成數千萬元B輪融資,毅達資本投資
    投資界5月14日消息,常州聚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聚和新材」)完成B輪數千萬元投資,毅達資本投資。本輪融資將進一步鞏固聚和新材在光伏漿料行業的優勢並加快其新產品開發。聚和新材成立於2015年11月,位於常州高新區產業園,是一家專注導電銀漿、PV銀漿、濾波器漿料、導電膠、半導體及5G材料的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高科技企業。漿料是光伏電池片非矽材料中佔比最大的部分,單價高、用量大,並且對光電轉換效率有重要影響,是光伏產業鏈中關鍵一環。
  • 2020全球投資銀行資本高峰論壇亮點搶先看:萬億資金匯聚,共襄註冊...
    與此同時,隨著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等資本市場基礎制度的持續完善,創新要素、資源流通日漸頻繁,也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進入融合創新發展的新階段。珠海,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一極,在產業與資本的深度融合方面將迎來更大的發展機遇。9月25日,2020全球投資銀行資本高峰論壇暨第十三屆新財富最佳投行頒獎典禮將於珠海舉行。
  • 全球化與本土化:數字貿易和技術——重塑全球供應鏈和價值鏈的關鍵...
    ,全球化正在重構。  特賴爾博士在解答如何保證價值鏈和數位化的靈活性和效率進而為全球經濟增長創造機會時認為,創新是經濟增長的關鍵驅動力,但目前創新正受到政治因素的阻礙。世界需要全球化,包括電子貿易和數字貿易等多邊手段促進經濟發展,但目前全球並沒有就這一體系的構建和如何應對達成一致。三位嘉賓一致認為,全球數字貿易和數字投資需要建立一個與之相適應的統一、公平、高效和規範的貿易規則,通過建立國際合作機制,完善信息共享渠道,助推數據自由流動。  全球化與本土化的關係,以及疫情後全球化是否會倒退,全球供應鏈是否會收縮等都是被廣泛關注的話題。
  • 數位化重構醫療投資賽道 業內稱未來醫藥產業和保險產業的結合是...
    本報記者 施露 2020年是數位化重構傳統醫療的元年,醫療板塊的投資格局也正在發生變化。如2003年的非典帶動電商行業崛起一樣,2020年的疫情帶動了移動醫療行業的起飛。 「沒有任何時刻,醫療行業裡大家對數位化、對醫療變革有這麼深刻的認知。」
  • 以內外雙循環構建全球價值鏈供求雙中心
    從2019年4.47萬億美元的進出口總額來分析,民營企業佔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的比例高達42.7%,外商投資企業在進出口所佔比重為39.9%。可見,穩外資穩外貿的核心環節是穩住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的基本盤。 眾所周知,對外貿易(貨物和服務貿易)的本質是全球範圍內生產要素的轉移和交易條件的匹配,其存續和發展需要一系列相關條件的保障。
  • 集刊| 張玉來:推進中日經濟合作,積極應對全球價值鏈重塑大潮(2020...
    於是,伴隨著美元資本的全球流動及其國內產業升級的壓力,美國勞動密集型產業不斷向外轉移,美國開始搭建全球價值鏈體系。20世紀80年代,歐美新自由主義改革推動了資本帳戶自由化。可以說,貿易自由化培育的美國利益集團成為金融自由化的重要支持力量,這是形成全球價值鏈的重要基石。生產方式變革也是全球價值鏈蔓延和普及的重要推力。
  • 李向陽:後疫情時期全球價值鏈的重塑及其對中國的影響
    麥肯錫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未來十年內全球現有就業崗位的30%可能會消失。可以說所有的企業都表示因為疫情要加大對技術的投入,尤其是加大對數位技術和人工智慧技術的投入。這樣會進一步降低對勞動的需求,那麼這和全球價值鏈重塑有什麼關係呢?因為我們知道以往全球價值鏈在全球化上升階段,它的延長主要是要利用不同國家勞動力成本的差異。
  • 海爾資本上榜鈦媒體「2020 EDGE TOP50投資機構」
    」在北京舉行。海爾資本榮獲「2020 EDGE TOP50投資機構」,差異化投資模式及優異共創成果再獲行業認可。  EDGE Awards 是T-EDGE全球系列創新評選的主要獎項,始終以「潛在價值」為核心,著眼於世界前沿科技,是具有權威性、先鋒性和敏銳挖掘力的全球創新大獎。「EDGE TOP50投資機構」榜單從募、投、管、退多個維度進行綜合評估,評選出2020年度新浪潮中的優秀資本力量。
  • 鞠建東:全球價值鏈出現區域性結構變化是健康發展狀態|教授觀點
    目前,跨境關稅只是眾多經貿合作壁壘中的一小部分,而大多數壁壘涉及到要素市場和各國國內的規章制度。例如,日本、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籤署了禁止和限制技術出口的《瓦森納協議》。根據這項協議,許多技術被禁止出口到中國,這對亞洲地區和全球穩定價值鏈的形成非常不利。因此,要形成自由貿易區,實現共同發展,就必須平等對待各國家地區。
  • 北京和聚投資:低估值板塊或仍有上行空間
    原標題:北京和聚投資:低估值板塊或仍有上行空間   7月7日,北京和聚投資發布觀點表示,對於下階段的投資方向選擇,低估值板塊仍有上行空間,同時科技仍是中期的重點方向
  • 北京和聚投資:業績兌現引領行情分化
    中證網訊(記者 李惠敏)近日,北京和聚投資發布11月觀點。北京和聚投資表示,中長期來看,業績始終是股價的試金石,三季報數據代表過去,對未來形成一定程度指引,未來也需密切跟蹤基本面高頻數據的變化。  北京和聚投資表示,年末至明年一季度末將是上市公司業績披露空窗期,因此三季報的業績是下一階段市場結構性差異的重要驅動因素。
  • 產學研論壇|科技成果轉化如何走好「第一公裡」和「最後一公裡」
    01產學研論壇:產學研對話近年來,全球科技創新空前活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構全球創新版圖、重塑全球價值鏈,國際科技和產業競爭更加激烈,「逆全球化」和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等問題更加凸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和技術經濟安全比以往更迫切需要科技創新的強大支撐。
  • 昆仲資本創始合伙人姚海波:人工智慧正成為技術投資新風口
    、柔宇科技、速騰聚創。12月23日上午,由產業創新服務平臺億歐主辦,嗖嗖身邊協辦的2016億歐創新者年會暨第二屆創新獎頒獎盛典在北京四季酒店盛大開幕,本次大會以「新科技賦予產業新動能」為主題,大會邀請了百餘名新資本、新理念、新技術優秀企業代表及行業頂級投資機構創始人。
  • 上財商學院魏航:巨變——基於全球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視角
    一、全球價值鏈的巨變1. 全球價值鏈形成了美國、德國和中國為中心全球價值鏈結構首先從全球價值層面來看,根據WTO和世界銀行所給出的數據,從1995年開始,國內價值鏈所佔的比例在逐漸降低。同時其他三項價值鏈,也就是說簡單的,傳統的和複雜的價值鏈的比例在不斷上升。當然最近幾年這樣的趨勢逐漸放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