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與可雜談,喜歡可以點上方藍色背景按鈕加關注哦!
封城的第40天,轉眼已經是3月份了,沒有充沛的陽光,反而是冷冷的陰雨,開學第三周,持續前進。
青綠山水展現大唐盛世的恢弘氣度,一度佔據了山水畫壇的重要位置,後來其與水墨並存。宋代青綠山水再次興盛,走向鼎盛。水墨山水在元代畫壇中佔據主流,青綠山水再度衰落。清代以後,青綠山水逐漸偏離中國繪畫藝術的主流位置,遺憾地淪為傳統山水畫歷史上較早沉寂落寞的古典藝術樣式。
它憑著恢宏民族氣概和色彩表現力,妍麗華貴的色彩藝術和完善的語言風格體系,獨具魅力、精準的視覺效果一直吸引著人們的目光。它是國家性的,陽剛的,有社會的文化意義。
畫面用礦物質顏料石青和石綠作為主色調,題材上多是以自然山川為主要的描繪對象,以表現色彩蒼翠豔麗的山水景致。色彩的運用是本土傳統文化中五行五色對外來佛教色彩觀念的借鑑,過濾,吸收和融合的結果,培養了中國人獨有的審美趣味和準則體系。大青綠著色濃重,多用線勾勒輪廓,有裝飾意味。小青綠是在繪製畫面水墨的層次上,罩染青綠顏色,形成溫蘊俊秀的畫面風格。
要畫好青綠山水,需要很強的繪畫功底,「凡設青綠,體要嚴重,氣要輕清,得力全在渲染,餘於青綠法靜悟三十年始盡其妙。」初唐時期的青綠山水畫多用勾線畫出輪廓,然後在輪廓線的基礎上添加豎直長排線來表示山石的結構,最後將畫面塗上色彩。
李思訓、李昭道父子是這一時期最具代表性的人物,畫史上稱他們二人為大小李將軍。他們父子二人所作的青綠山水畫氣勢輝煌,自然山川精美細緻,金碧輝煌,開創了中國畫史上金碧山水的序幕。從王維的畫作中可以感受清新自然,恬淡寧靜,可以窺探唐代水墨山水畫的成長脈絡。
青綠色是中國古代人民心中認為的理想中的顏色,也是自然景物所具有的固有色。上古中國把繪畫稱為「丹青」,把繪畫中所用的色彩丹和青作為中國畫的代名詞,足以說明顏色在中國繪畫中的重要。黑紅作為正統,符合五行色彩觀念。五行色彩中率為艱澀,相對於丹青之五正色而言,綠是青勝黃之色。
南齊的謝赫在《古畫品錄》中描述隨類賦彩,「彩」指的是顏色與顏色之間相互呼應所形成的神採與氣韻,青綠山水畫的重要表現是畫面的筆彩與結構。固定的程式化表現出簡練概括,富麗華貴的面貌。
青綠山水呈現的是中國人對大自然山水之美的審美感悟,通過主觀創作結合繪畫形式將畫家觀察體會到的視覺經驗提煉成山水畫語彙,在畫面中表現真實的自然。
石青石綠等顏色只能磨製成粉,在上色之前才可以將粉狀的顏料加膠調和研製後才能使用,顏色如果在膠中浸泡時間過長,顏色就會發灰並失去光澤,這樣便無法使用了。宣紙的應用讓青綠色彩失去了平塗的前提,限制了青綠山水的普遍推廣傳播和本身的成長。
傳統作畫進程是先用墨線勾畫出物象外形,再用顏色布局,分染打底。最後用青綠色罩染。相對程式化的技法理論,使得畫家的創造力遭到局限束縛。畫畫過程變得枯燥無味,缺乏作畫激情。
有任何想法,歡迎告訴我哦!來評論區留言吧!期待聽到你們的看法與建議!喜歡可以關注,收藏,轉發哦!你們的支持是最大的鼓勵!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