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樁中的顫抖和出汗是好事

2020-09-13 至簡養生大成拳站樁

初學站樁的人往往因為某些動作未達要領,會感到身體局部有酸脹感。那種感覺就類似許久不運動的人剛剛跑完步後小腿肚的酸脹。出現酸脹的部位大多是肩膀、手臂(此種舉例不包括拳病導致的膝蓋痛)。隨著練習的深入,酸脹感會慢慢消失

練習站樁者要經歷一個脫胎換骨的身體功能的改變,所以會自然出現酸、麻、脹的筋骨鍛鍊反應,此時,不要因為害怕身體各部位的疼痛而退縮不練了,千萬要咬緊牙關挺過去。

初學者的脈絡細小,氣血運行不暢,丹田元氣儲備不足,所以,練功以後身體顯得特別疲倦,這也是正常的練功以後的生理反應。

站樁40分鐘或一個小時一般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嚴重缺乏睡眠除外),那時身體正處於興奮狀態,呼吸順暢勻稱,緩緩流汗,舒適感是很明顯的,不會出現睏倦感。

隨身體的興奮狀態逐漸退去,睏倦感也會慢慢上升,這也正是站樁對於自身的調節與保護。



隨著習練時間的延續,我們的身體經過基本功的千錘百鍊,就會逐漸由「鐵」(軟)變成「鋼」(堅),就會使我們的筋骨和臟腑發生質的改變。

到那時,在練功的過程中,非但沒有了酸、麻、脹的疲倦之感,而出現真氣旺盛,腦神清爽,內氣鼓蕩而順暢的美妙境界。

在運動醫學上將運動引起的肌肉酸痛分為兩種:急性肌肉酸痛、延遲性肌肉酸痛。急性肌肉酸痛是在運動後立即出現的,但其消失得也快。

即來的快,去得快。另一種是在運動後幾小時或一夜之後才出現,並伴有疲倦乏力,甚至會出現肌肉痙攣、僵硬等症狀。

這種肌肉疼痛消失得比較緩慢,常常3~4天甚至6~7天之後才能完全恢復,這種症狀則稱為延遲性肌肉酸痛,也稱運動後疲勞

休息是消除肌肉酸痛最簡單並有效的方法。休息能減緩肌肉酸痛的症狀,並可緩慢促進代謝產物的排除,恢復肉酸痛部位肌肉組織的營養,使之恢復正常。

溫水浴或局部熱敷、按摩,可以加快全身和局部的血液循環,增強新陳代謝,改善肌肉營養,加速肌肉中酸性代謝物的排除。

通常溫水淋浴時間以10-15分鐘為宜,不要超過20分鐘,水溫在40-45℃之間較為合適;熱毛巾敷時間以10分鐘左右為宜,水溫不要太高,以免發生燙傷。

站樁時被消耗的物質靠平時的營養物質來補充,所以膳食中要含有豐富的糖、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食品種類多樣,易消化,多吃些新鮮蔬菜和水果等。口服維生素C有促進結締組織中膠元合成的作用有助加速受損組織的修復和緩解酸痛。

維生素E可以減少運動中肌肉有害產物(自由基等)的積累,緩解運動肌肉酸痛,降低劇烈運動對肌肉的損傷程度。


練習高位樁法的時候,為了保持姿勢,就會用肌肉力去對抗地球的引力,那些肌肉就是你平時常用的肌肉,地球引力會用肌肉的酸痛來提醒你身體的這些部位是緊的,感覺到哪個地方肌肉酸痛了,就說明那裡僵了,需要放鬆這部分肌肉。


現在有些同學的問題,如肩膀酸痛、腰腿酸痛等,是因為筋骨強度還不夠,而不是方法錯。累是必然的,但也是階段性的,累過去了就不累了,關注打坐站樁公眾號,這才是正常的,但不要以為累是長功夫的標準,更不要去追求疲勞。

伸筋拔骨,拉長四肢,腰腿基本功是練習站樁的功課,萬不可強化激烈進行,更需長久堅持,感覺疼痛的大小,掌握好分寸。切記:「疼長,麻抽,酸別練。」

練習基本功中拉筋的程度是要到感覺有點「張力」或「酸」,但絕對不能到&34;的程度。有「張力感」或「酸」,是肌肉感覺神經元正確地反應出拉筋的成效;但拉筋到&34;的感覺,瀕臨受傷的程度便十分接近。

站樁中的顫抖是好事,出汗也是好事,不用擔心。長輩說「出完大汗出臭汗,出完臭汗出細汗,出完細汗出香汗」。到了只細細出汗,但不疲不喘才算進門。

剛開始大汗淋漓的關是一定要過的。都是調整內裡的上乘法門,妙處說不盡,大家自己在練裡體會。

站樁講究無過不及,無過就是不能超過,超過一定的度,會損傷身體。不及,指動作姿勢沒做到位,練的效果差。大部分都會做過,所以大部分人都會損傷身體。

每個練功的人,如果姿勢不正確,意念調配不合理,造成身體某個部位的損傷是必然的。每個人的身體狀態不同,造成的傷害和自身感受不太一樣。那受了損傷一般人還是感覺不出來的。功深不明理 必定傷身體。沒有明理,就不能一味的苦練。

在小成階段,站樁的過程是從不累到累,又從累到不累,如此反覆的前進。起初練習不累是松沉不好或拳勢不到位,過了一段時間練習累了是松沉比前一段時間好或姿勢比前一段時間到位,但動作不協調或內外放鬆和虛實轉換之功尚未跟上也會累的。

修煉站樁的功夫是分層次的,以上現象亦屬正常。

練習站樁過後的疲累還涉及到「養」的問題,前輩說:「守得住功,還要會養。」修行諺云:練功不懂養,百練功不長。既要明理會練,又要得法懂養。不會練即不會養,不懂養即會傷,會練會養才能成功。

何謂養?何謂傷?

有位修行前輩指出:

放鬆練為養,緊張練會傷;

用意練為養,用力練會傷;

中和大方練為養,心存打人念會傷;

斂神聚氣練為養,片面發勁跑氣會傷;

練功以休息為養,疲勞身心練會傷;

練功似行氣為養,努氣練會傷;

自然善柔化松放者為養,頂力相抗不善運化者會傷。

本文轉載公眾號:【大臉貓微笑】 宗旨:人體大藥,向內求法

如若轉載請標準來源,否則視為侵權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說站樁中的顫抖和出汗是好事?
    為什麼說站樁中的顫抖和出汗是好事?先說顫抖,基本上都是一個原因身體太虛或者說太差了,沒勁。站樁要保持這個姿勢不動是需要很大力量的,時間越長需要的力量越大的。站樁是一個道理的。另外站樁的時候是很多平時不怎麼用的肌肉再起作用,所以平時覺得很有力氣的也會覺得腿部和胳膊顫抖。只要你每天都站,慢慢的隨著身體適應了這個站樁的強度顫抖就會減輕。時間再長一些身體的肌肉筋骨也更強壯了,顫抖的感覺也就消失了。
  • 為什麼站樁中的顫抖和出汗是好事
    隨著習練時間的延續,我們的身體經過基本功的千錘百鍊,就會逐漸由「鐵」(軟)變成「鋼」(堅),就會使我們的筋骨和臟腑發生質的改變。到那時,在練功的過程中,非但沒有了酸、麻、脹的疲倦之感,而出現真氣旺盛,腦神清爽,內氣鼓蕩而順暢的美妙境界。
  • 站樁時病灶反應,那是好事
    站樁中的顫抖和出汗是好事!初學站樁的人往往因為某些動作未達要領,會感到身體局部有酸脹感。那種感覺就類似許久不運動的人剛剛跑完步後小腿肚的酸脹。出現酸脹的部位大多是肩膀、手臂(此種舉例不包括拳病導致的膝蓋痛)。隨著練習的深入,酸脹感會慢慢消失。
  • 站樁時有這些"不良反應"別擔心,是好事
    站樁中的酸疼顫抖和出汗是好事 因為開始初學者動作不是很到位,也容易緊張肢體僵硬,更重要的是大多數人都缺乏鍛鍊,身體羸弱。所以說很容易就會覺得胳膊大腿腳底脖子等部位酸疼,只要不是本來有傷的很快就好了。就好像開始跑步容易雙腿酸疼差不多。身體習慣了,不那麼緊張僵硬了,身體也慢慢變的強壯起來了,酸疼自然就沒有了。
  • 站樁,如果出現這些情況是好事
    站樁,出現這種情況是好事 練習站樁者要經歷一個脫胎換骨的身體功能的改變,所以會自然出現酸、麻、脹的筋骨鍛鍊反應,此時,不要因為害怕身體各部位的疼痛而退縮不練了,千萬要咬緊牙關挺過去。所以,現在有些同學問到的站樁中出現如肩膀酸痛、腰腿酸痛等問題,是因為筋骨強度還不夠,而不是方法錯。累是必然的,但也是階段性的,累過去了就不累了,這才是正常的,但不要以為累是長功夫的標準,更不要去追求疲勞。
  • 站樁時為什麼會出汗?應該如何看待?
    經常有朋友問我,站樁的時候為什麼會出汗? 那麼今天就跟大家來探討一下這個話題。 中醫對出汗的看法是:汗為津液所化,血與津液同源,均為水谷精氣化生,故曰「汗血同源」。心在脈為血,在津為汗,汗為血之液,由陽加於陰,氣化而成,故稱「汗為心之液」。血主脈中,汗主脈外。
  • 楊君開:站樁出汗很多是怎麼回事呢?
    然後我問夥伴們,如果你跟不站樁的人說,我就這麼站著一個小時,能出汗到衣服褲子都溼了,別人信不信?不要說別人那麼遠,就說以前你沒站樁時,沒有這個經歷時,你信不信?夥伴們都紛紛說,不信。我說,是的,對於我們從未經歷過的事情,對於我們不知道的事情,要時刻保持敬畏心。這樣你才能每天都進步,才能見多識廣。
  • 大成拳德圓站樁---身體反應指南
    站樁鍛鍊過程中由於身體內部機能的變化,可能出現種種反應,現概述如下:一、酸麻感酸麻感是站樁初期最常出現的一種反應。開始時不太好受,過一段時間之後就能適應了。出汗多少,取決與站樁時間長短和姿勢高低及運動量大小因素,站樁練到出汗後,下樁全身可感到特別輕鬆。四、振顫感穩定的姿勢,需要四肢肌肉保持持續不斷的收縮作用。因此,隨著站樁時間的延長,工作著的肌肉群就要產生不同的顫抖現象。
  • 開始站樁後的各種生理反應
    站樁過程中由於身體內部機能的變化,可能出現種種反應,現綜述如下:1. 酸麻感酸麻感是站樁初期最常出現的一種反應。開始時不太好受,過一段時間之後就能適應了。3.溫熱感每次站樁能達20分鐘以上時,全身可出現溫熱感,再進一步就會出汗。出汗多少與運動量(包括時間長短和姿勢大 小兩個因素)的大小成正比例。站樁練到出汗程度,全身可感到特別輕鬆舒暢。
  • 初學者站樁為什麼流汗很多,這該怎麼處理呢?
    那麼必定會有發熱,發麻的感受,出汗的過程中,一定會伴隨著一種現象——抖。它們是相互關聯的,抖完之後,過幾分鐘,可能就是大汗,滴水的那種汗珠。站樁調節身體,練著練著,汗水在後面自然而然的就會少了,畢竟這種出汗不勞力,身體並不會虛的,除非自身太虛或者某天消耗太大,氣血都不夠站樁時周流,就會越站越虛。
  • 站樁,這些問題必須注意
    1、關於放鬆的問題:松和緊本來是對立的統一體,只是由於人的神經、肌肉、關節在日常生活和勞動中經常處於緊張狀態,所以在練功中特別強調放鬆如果自己認為是在公園散步,觀賞著美麗的景色,呼吸著新鮮的空氣,甚至嗅到松柏樹散發出的陣陣香氣,當時不過按輔導者的指導,擺個架子站立著休息一下而已,這時的思想和肢體將自然地進入練功狀態,正是健身樁所要求的放鬆狀態。站樁過程中,有時有意念假借和意念活動。肌肉也在相對的緊張工作以保持身體的起立和姿式的平衡。所以不是絕對的松,而是松中有緊,緊中有松,時松時緊,時緊時松。
  • 剛開始練習站樁,全身大汗淋漓,正常嗎?
    剛開始練習站樁,全身大汗淋漓,正常嗎?學員:老師你好,我剛開始練習站樁,全身大汗淋漓,正常嗎?萬心老師:初學者最開始練習站樁,全身大汗淋漓,是一種非常正常的現象。包括頭上、面部、脖子、腋下、前胸、後背、臀部、腿、胳膊,都會出很多的汗。尤其現在又是三伏天。
  • 功態:站樁時沒感覺了是好事還是練錯了?
    圖:網絡(侵刪)歡迎轉發,請註明出處在站樁的交流群中,討論得最多的是站樁時一些身體上的感受,很多人認為這是站樁有效果了的一些身體反應,當然這也是沒錯的,但是這些都是站樁的第一階段也就是初級階級會出現的一些感受,不需要過於去執著。
  • 老廖站樁100天真實感受,站樁真實效果
    這一百天的過程中,我站樁由全身抖動逐漸轉為內震,由大汗逐漸變成微汗,常見氣脈的打通,各種功感意景,都曾實證過,因為我不記得什麼時間段是什麼樣的情況,但是我知道是怎麼形成我站樁100天左右的身體變化。因為師傅說過:「靜中求動為真靜,動中求靜為真動;借樁築基(修身)和借樁守意(修性)的過程中,會有很多奇特的表現,故此不必去追求,淡然視之,沒什麼」。
  • 站樁之路四:給一次機會,允許自己淚流滿面
    最近天氣明顯變熱,所以早上的站樁通常會出汗,但我依然分不清是因為熱,還是身體排寒的表現。 早上站到一半的時候,姿勢變得僵硬,於是不由得身體就站高了。但由於腿處於緊張狀態,所以站到後半段的時候,先是大腿到腹部微微地顫抖,接著就變成了全身的大幅度抖動。
  • 站樁是騙局嗎?站樁禁忌有哪些?站樁適宜人群
    站樁的九大禁忌飯前飯後間隔半小時;不能在驚嚇環境;不能在風口雨下;不要有蚊蟲叮咬路人和噪音幹擾;樁後要散步;衣著鬆軟;最好站在土地上;左右勢要注意時間平衡;心情大起大落不要站。每一個人都可以循序漸進地進行站樁,任何再好的事情超過了限度,都會有傷害。
  • 站樁問題8:站樁乏力
    ,下面是三月下旬的練功記錄和評述。另外,站樁過程中感覺手腳很酸,四肢乏力,很難堅持站下去。艱難的站完樁後就躺倒床上睡覺,睡了兩個小時。疑問的地方:請問站樁過程中感覺手腳很酸,四肢乏力的現象是什麼問題?四肢就沒有感覺到早上站樁那樣的酸,沒有感覺乏力。日期:2012年3月19日 時間:早上6:30~7:30練功的內容:站樁60分鐘感受:本次站樁感覺雜念較少,能入靜。站樁過程中感覺命門竅位置發熱,一段時間後開始出汗。意想膽囊結石消散,功能正常是間歇地想,有點點的感覺,然後又恢復平時的感覺。雙手有點點酸,但是如果入靜較好的話就感覺不酸。
  • 站樁啟示錄生命力
    站樁中,尤其是在腳疼腿麻的時候抗住,忍住。這種充滿生命的韌性和耐力,讓你深刻感知體悟到自身的生命體力量的強大。 正如作家路遙在《平凡的世界》告知的,想要涅槃重生,就得去痛苦與煎熬中受盡磨難,這也是獲得強大生命力必經之路。將苦難碾磨後享用的百歲作家楊絳,是將人的生命力運用到極致的榜樣。
  • 不相信自己能站樁1個小時的人,是如何輕鬆的站1個的。
    今天了兩個新的小夥伴站樁。站樁1小時。身體: 全身抖動,淚流滿面,大汗淋漓,勁椎酸痛,腳板發麻,腳板發麻。把覺得難的事情先做了,後面的事都覺得很簡單。比如: 昨天君開老師叫我帶14個人站樁,我感覺有點壓力,因為從來沒有帶過那麼多站過。昨天還是去做了,做起來沒有感覺那麼難。
  • 晨跑以失敗告終,說說站樁和跑步的區別
    找到一個遮雨地方,改為站樁。今天站樁半小時。既然說到站樁,那麼依我的體驗說說站樁和跑步的區別:跑步更多的鍛鍊體魄,站樁更多的是鍛鍊心魄。跑步通過持續奔跑,發熱出汗,五臟六腑,身體肌肉得到運動,大部分效果作用於身體的器官和肌肉,通過出汗排洩身體的廢物,同時刺激大腦分泌運動分子,據說對抑鬱症效果非常明顯,這個我覺得也是有道理的,因為通過跑步,人會變得更加陽光積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