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細胞因子風暴的COVID-19患者可能幾乎不產生記憶B細胞—新聞...

2020-12-27 科學網
經歷細胞因子風暴的COVID-19患者可能幾乎不產生記憶B細胞

COVID-19患者淋巴結中生發中心的早期缺失和Bcl-6表達的B細胞

一種名為細胞因子的蛋白質大量釋放,可能導致一些最嚴重的新冠肺炎(COVID-19)症狀。當大量的免疫細胞釋放細胞因子時,就會增加炎症,並產生一個反饋循環,以致更多的免疫細胞被激活,這有時被稱為細胞因子風暴。8月19日發表在Cell Press細胞出版社旗下期刊Cell (《細胞》)上的一項研究表明,一些高水平的細胞因子可能也會阻止感染者形成長期免疫,因為據觀察,患者只能產生很少的B細胞,而這類細胞是形成持久免疫反應所必需的。

「我們看到許多研究表明,對COVID-19的免疫力不會持久,因為抗體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下降。」論文共同資深作者、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教授、拉根研究所成員Shiv Pillai說,「這項研究提供了一種機制來解釋這種低質量的免疫反應。」

研究人員將重點放在生發中心——淋巴結和脾臟內B細胞(產生抗體的免疫細胞)分化的區域。抗體基因的分化和改變是建立對抗感染性病原體的免疫所必需的。

「當我們觀察了COVID-19死亡患者的淋巴結和脾臟時,包括一些在得病後不久就死亡的患者,我們發現這些生發中心結構還沒有形成。」哈佛大學醫學院病理學教授、共同資深作者Robert Padera說,「我們決定查明原因。」

由於這是一種新疾病,在他們開始研究時,還沒有用於研究新冠病毒感染的動物模型。相反,研究人員從之前的研究中獲得了一些信息,這些研究涉及誘發細胞因子風暴症候群的其他感染的小鼠模型——一種瘧疾模型和一種失去生發中心的細菌感染模型。

在COVID-19重症患者中,釋放量最大的一種細胞因子被稱為TNF。在感染的小鼠中,TNF似乎阻止了生發中心的形成。在之前的細胞因子風暴模型中,當給小鼠注射抗體阻止TNF或刪除TNF基因時,生發中心就能夠形成。當研究人員研究死於這種疾病的病人的淋巴結時,他們發現這些器官中有高水平的TNF。這使得他們得出結論,TNF可能也阻止了COVID-19患者形成生發中心。

「一些研究已經表明,這種缺乏生發中心的情況會在SARS感染時發生。」Pillai說,「我們甚至認為這種現象會發生在一些伊波拉患者身上,所以並不奇怪。」

研究人員還研究了處於COVID-19不同階段的感染者的血液和淋巴組織。他們發現,儘管沒有形成生發中心,B細胞仍然被激活並出現在血液中,這將使患者產生了一些中和抗體。「這是一種免疫反應。」Padera說,「它只是不來自生發中心。」

「沒有生發中心,抗原就沒有長期記憶。」Pillai補充說。他指出,對其他能引起感冒的冠狀病毒的研究表明,一個人在一年內可能感染同一種冠狀病毒三到四次。

作者說,儘管有了這些發現,但他們仍然相信可以研製出一種成功的COVID-19疫苗,並且不會導致高水平的細胞因子釋放。

相關論文信息:http://dx.doi.org/10.1016/j.cell.2020.08.025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

相關焦點

  • 經歷細胞因子風暴的COVID-19患者或不產生記憶B細胞
    使用一系列分析方法,我們發現了COVID-19早期體液免疫誘導失調的證據,包括在感染的最初階段生發中心的明顯缺失、Bcl6+ TFH細胞生成缺陷,以及淋巴TNF-α產生異常。在COVID-19重症患者中,釋放量最大的一種細胞因子是腫瘤壞死因子(TNF)。由於COVID-19是一種新型傳染病,在開始研究時,還沒有用於研究該病毒感染的動物模型。
  • 新冠患者遭遇細胞因子風暴阻礙長期免疫形成 只因記憶B細胞產生得...
    當大量的免疫細胞釋放細胞因子時,就會增加炎症,並產生一個反饋循環,更多的免疫細胞被激活,這有時被稱為細胞因子風暴。8月19日發表在《細胞現在》(Cell now)雜誌上的一項研究表明,一些高水平的細胞因子可能也會阻止感染者發展長期免疫,因為據觀察,受感染的患者只能產生很少的B細胞,而這類細胞是形成持久免疫反應所必需的。
  • 細胞因子風暴和COVID-19致死——2020年細胞因子市場分析
    文 | 篤行◆◆ ◆11月6號,諾華公布了其抗炎藥物卡那單抗Ilaris(Canakinumab)的臨床數據,Ilaris聯合SoC(標準護理)組患者的COVID-19相關死亡率是4.9%,而安慰劑聯合SoC組患者的這一數據則為7.2%。
  • 從細胞因子風暴的角度理解COVID-19 | CellPress論文速遞
    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閱讀原文定義細胞因子風暴:細胞因子反應的基本概念最近有研究提出,患者血清中細胞因子水平升高與COVID-19有關,這不禁讓人們產生了疑問:細胞因子風暴與這種感染相關的各種併發症之間是否存在某種關係?
  • 細胞因子風暴——新冠肺炎的「奪命幫兇」
    這種情況通常發生在發病後7天,且也可能發生在年輕、健康的新冠肺炎患者身上。而根據WHO與中國對COVID-19的聯合報導,約20%的新冠肺炎病人為重症病人,其他則症狀輕微,甚至是無症狀感染。風暴的誘因 相繼有各國醫生和科學家們進一步研究發現,這種情況的發生,可能是因為免疫系統反應過強,也就是發生了所謂的「細胞因子風暴」,帶來的致命損傷。
  • 新冠病毒或能抹去免疫系統的記憶!細胞因子風暴影響免疫生發中心和...
    在近期的《細胞》上,哈佛大學的研究團隊發布了一項最新發現:新冠肺炎感染後繼發的「細胞因子風暴」,可能會影響人體記憶B細胞的產生,從而使患者難以維持對新冠病毒的長期免疫! 這項研究發現,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淋巴結和脾臟內,明顯缺少記憶B細胞產生所必需的結構——生發中心(Germinal center),也缺少能夠表達轉錄因子BCL-6,幫助生發中心形成的一類濾泡輔助性T細胞。
  • 可能因為細胞因子風暴
    新冠肺炎重症病例多數為老年人或合併其他慢性基礎疾病的患者,但也有一些平時身體健康的人病情進展較快,甚至危及生命。《柳葉刀》近期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重症監護室新冠肺炎患者細胞因子水平明顯高於普通患者,推斷病情嚴重可能與細胞因子風暴(cytokine storm, CS)相關[1]。什麼是CS?我們能戰勝CS嗎?下面從血液病學和免疫學的角度來進行解釋。
  • 新研究提出驚人觀點:新冠「細胞因子風暴」不存在?
    新研究提出驚人觀點:新冠「細胞因子風暴」不存在?在以往的認知中,人們都認為,細胞因子風暴導致COVID-19患者病情加重。內梅亨大學醫學中心(Radboud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的研究人員在測量了COVID-19和其他各種嚴重疾病患者的幾種重要細胞因子後,現在發現,COVID-19的特徵不是細胞因子風暴。
  • 細胞因子風暴如何成為疾病的「奪命幫兇...
    細胞因子風暴的發生和持續時間因原因和治療而異。雖然誘因不同,但細胞因子風暴的晚期臨床表現相似。細胞因子風暴患者幾乎都有發熱症狀。此外,患者可能出現疲勞、厭食、頭痛、皮疹、腹瀉、關節痛、肌痛和神經精神症狀。這些症狀可能直接由組織損傷或急性期生理變化引起,也可能是免疫細胞介導的反應。
  • Cell論文詳解在SARS-CoV-2感染和細胞因子休克症候群中,TNF-α和...
    這種病毒感染的特點是血液中多種細胞因子水平升高。這些小分子蛋白主要由免疫細胞分泌,以確保產生限制這種病毒的快速反應。一些細胞因子也會引發炎症。細胞因子風暴這個短語被用來描述血液中細胞因子水平的急劇升高和其他免疫變化,這些變化在COVID-19、敗血症和嗜血細胞淋巴組織細胞病(HLH)等炎症性疾病中也能觀察到。
  • 金斯瑞解讀|細胞因子風暴最新綜述解讀
    細胞因子風暴及其臨床表現細胞因子風暴與多種傳染性和非傳染性疾病有關,細胞因子風暴相關的炎症始於局部組織,通過血液循環波及全身,表現為肌肉疼、精神不振、噁心、頭暈、發燒等輕度類似流感類的急性炎症症狀,動員全身力量抵抗病原體免疫。
  • 心肌及炎症標誌物,快速識別新冠肺炎「細胞因子風暴」的利器
    新型冠狀病毒與細胞因子風暴症候群(CSS) 在這次疫情的危重症的實際搶救中,多臟器衰竭的細胞因子風暴使得患者的危重病情快速惡化加劇了後續針對性防控的難度。 表1顯示了不同的細胞因子的變化引起不同臟器的損傷,許多著名醫學專家提到,新冠肺炎有些病例可能前期病症較輕,但後期突然加重,這與病人感染和導致「炎症風暴」有關[3]。 表1:CCS可導致併發症中的細胞因子的變化
  • 【學術前沿】汪超/顧臻團隊:新遞藥策略緩解細胞因子風暴 | Cell...
    研究亮點:1)在急性肺損傷(ALI)小鼠模型中,血小板活化後產生的血小板衍生囊泡(PEVs)可以選擇性地高效靶向肺炎組織;2)PEVs通過負載可抑制炎症因子產生的TPCA-1,可有效抑制肺部炎症細胞浸潤,平息局部細胞因子風暴;3)PEVs可以作為一個通用型遞藥平臺,選擇性地靶向各種炎症部位
  • Cell:揭示T細胞在控制SARS-CoV-2和降低COVID-19嚴重程度方面發揮...
    這項研究證實了多層次的病毒特異性的免疫反應對於控制感染急性期的SARS-CoV-2冠狀病毒和降低COVID-19疾病的嚴重程度是非常重要的,大部分證據都指出T細胞的作用比抗體大得多。另一方面,微弱或不協調的免疫反應預示著疾病的不良結果。這些研究結果表明候選疫苗應著眼於引起廣泛的免疫反應,包括抗體、輔助性T細胞和殺傷性T細胞反應,以確產生保保護性免疫。
  • 從病生理機制理解炎症風暴導致心肌細胞損傷
    JAMA)上發表的最新研究中對新冠肺炎所導致的 6 例死亡患者的數據分析後得出結論[5]:直到患者死亡前,中性粒細胞、D-Dimer、血尿素氮、肌酐水平呈持續升高,而淋巴細胞計數成持續降低。並進一步指出:中性粒細胞升高可能與病毒入侵所致細胞因子風暴相關,凝血激活可能與持續炎症狀態相關,急性腎損傷可能與病毒的直接作用、缺氧及休克相關。
  • 抑制失控的免疫反應能治療COVID-19嗎?
    一些研究表明,某些患有嚴重疾病的患者會出現細胞因子釋放症候群,也就是細胞因子風暴,這意味著他們的免疫細胞會將炎症驅動細胞因子的分泌增加到危險的高水平。例如,中國廣州的研究人員在2月份發表的一篇預印本中報告說,在11名患有嚴重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的COVID-19患者中,有8人有細胞因子釋放症候群的特徵,包括發熱、CD4/CD8 T細胞數量增加以及細胞因子IL-6水平升高。同樣,武漢一項針對150名COVID-19患者的研究發現,死亡患者的IL-6水平明顯高於後來出院的患者。
  • Nano Letter:細胞納米海綿顯著抑制SARS-CoV-2感染細胞!
    除了在細胞培養中中和病毒的鼓勵性數據,研究人員指出, 巨噬細胞外膜包裹的納米海綿可能會有一個額外的好處:吸收炎症細胞因子蛋白,這些蛋白質是參與COVID-19一些最危險的方面,由受感染產生的免疫反應產生。
  • COVID-19挑戰的是免疫力
    最早發現年齡相關的死亡率差異是來源於中國CDC於2月份發表的一篇基於感染COVID-19患者(年齡30-79歲)的大樣本數據分析,老年和患有基礎性疾病的病例感染後的死亡率明顯增加。但現在看來,基礎慢性病可能並不是唯一增加感染後死亡率的原因,還要考慮生理機能和免疫功能的衰老。因此,「COVID-19挑戰的不是年齡,而是人的免疫力。」
  • 間充質幹細胞(MSC)治療新冠病毒肺炎顯療效!抗炎細胞療法reme...
    remestemcel-L是一種同種異體間充質幹細胞(MSC),來源於不相關供體骨髓中分離的MSC並進行培養擴增製備而成。remestemcel-L具有免疫調節作用,通過下調促炎細胞因子的產生、增加抗炎細胞因子的產生、並能將自然產生的抗炎細胞招募到相關組織中,來對抗與多種疾病相關的炎症過程。
  • 諾獎得主公司CAR-T細胞療法臨床試驗現患者死亡,系今年第6例
    CTX110 是一種針對 CD19+B 細胞惡性腫瘤的同種異體 CAR-T 細胞療法。CARBON I 期試驗是一項開放性、多中心研究,旨在評估 CTX110 在復發或難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成年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這些患者已接受至少兩次先前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