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前沿】汪超/顧臻團隊:新遞藥策略緩解細胞因子風暴 | Cell...

2020-12-27 澎湃新聞

以下文章來源於CellPress細胞科學 ,作者Cell Press

CellPress細胞科學

1974年,我們出版了首本旗艦期刊《細胞》。如今,CellPress已發展為擁有40餘本期刊的全科學領域國際前沿學術出版社。我們堅信,科學的力量將永遠造福人類。

關注我們,

獲取更多CSCB2020相關資訊

肺炎是一種影響肺部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是由細菌、病毒等感染所致的嚴重的肺部炎症,是全世界因感染導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炎症作為一種免疫反應,是機體的一種防禦機制,是機體許多生理和病理過程的基礎。一般來說,急性炎症反應可以幫助機體修復傷口或抵抗病原體的感染。目前,許多抗炎藥物已進入臨床,開發靶向給藥系統來調節局部炎症免疫反應,對潛在降低藥物使用劑量進而減少毒副作用有重要意義。

近日,蘇州大學汪超教授帶領團隊與美國UCLA顧臻教授課題組在Cell Press細胞出版社期刊Matter上發表題為"Calming Cytokine Storm in Pneumonia by Targeted Delivery of TPCA-1 Using Platelet-deriv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的論文,研究人員利用血小板與炎症部位內在的親和力,設計了用於肺炎靶向遞送的血小板衍生細胞外囊泡(PEVs)藥物載體。

研究亮點:

1)在急性肺損傷(ALI)小鼠模型中,血小板活化後產生的血小板衍生囊泡(PEVs)可以選擇性地高效靶向肺炎組織;

2)PEVs通過負載可抑制炎症因子產生的TPCA-1,可有效抑制肺部炎症細胞浸潤,平息局部細胞因子風暴;

3)PEVs可以作為一個通用型遞藥平臺,選擇性地靶向各種炎症部位,包括慢性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類風溼性關節炎和與皮膚相關的傷口處。

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閱讀論文

肺炎治療面臨挑戰

肺炎是一種影響肺部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是由細菌、病毒等感染所致的嚴重的肺部炎症,是全世界因感染導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炎症作為一種免疫反應,是機體的一種防禦機制,是機體許多生理和病理過程的基礎。一般來說,急性炎症反應可以幫助機體修復傷口或抵抗病原體的感染。然而,某些感染可引起壓倒性的局部/全身炎症反應,導致危及生命的疾病,有證據表明重症肺炎患者存在細胞因子風暴症候群(Cytokine storm syndrome,CSS),即機體感染後產生不受控制和功能失調的免疫反應,涉及淋巴細胞和巨噬細胞的持續激活和擴增,分泌大量的細胞因子,導致細胞因子風暴。如何緩解細胞因子風暴可能是挽救重症肺炎患者生命的重要策略之一。

目前,許多抗炎藥物已進入臨床,諸如針對白細胞介素-1 (IL-1)、白細胞介素- 6 (IL- 6)和腫瘤壞死因子-α (TNF-α)的選擇性細胞因子阻滯劑和激素類廣譜的免疫抑制劑等,其療效也在多種急性、慢性炎症的臨床治療中得到驗證。然而,大劑量使用抗炎類藥物(例如激素)雖然可以有效抑制免疫反應,但廣泛的全身的免疫抑制也會導致嚴重的不良反應和後遺症,如股骨頭壞死等,極大地影響了患者愈後的生活質量。因此,開發靶向給藥系統來調節局部炎症免疫反應,對潛在降低藥物使用劑量進而減少毒副作用有重要意義。

▲圖1 血小板衍生囊泡載體遞藥策略緩解肺炎中細胞因子風暴

要點1:在急性肺損傷(ALI)小鼠模型中,血小板活化後產生的囊泡(PEVs)可以選擇性地高效靶向肺炎組織

研究人員首先探究了PEVs在體內特異性靶向肺炎的能力。在急性肺損傷(ALI)小鼠模型中尾靜脈注射螢光探針標記的PEVs,注射兩小時後,與其他臟器比,肺部呈現出最強的螢光信號,而對照組(如PEVs處理的健康小鼠或者單純染料處理的肺炎小鼠)螢光信號主要位於肝脾部,證實了PEVs對急性炎症性肺組織具有較好的靶向能力。

▲圖2 PEVs在體內特異性靶向肺炎組織

要點2:PEVs通過負載抗炎藥物,可有效抑制肺部炎症細胞浸潤,平息局部細胞因子風暴

接著,研究人員將裝載抗炎小分子藥物TPCA-1的血小板衍生細胞外囊泡經靜脈注入ALI小鼠,圖3展示了在肺炎組織處的炎性細胞因子水平和免疫細胞浸潤水平,研究人員發現,相比於純藥處理,該靶向策略可以通過抑制肺部局部的炎症細胞浸潤和降低局部細胞因子風暴,顯著提高急性肺損傷的肺炎治療效果。

▲圖3 靶向遞藥策略可有效緩解肺部細胞因子風暴

要點3:PEVs可以作為一個通用型遞藥平臺,選擇性地靶向各種炎症部位,包括慢性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類風溼性關節炎和與皮膚相關的傷口處

研究人員還發現,這種技術還可以選擇性地靶向其他炎症部位,圖4展示了在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類風溼性關節炎和與皮膚損傷傷口等處,螢光探針標記的PEVs可較有效的富集,相比於對照組,炎症部位展現出了較強的螢光信號。可見,PEVs可以作為一個通用型靶向炎症的遞藥平臺,用於炎症部位的診斷或者治療。

▲圖4 PEVs作為通用型靶向炎症的遞藥平臺

研究人員表示,將繼續在動物模型上對這一新型給藥策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進行系統性評估,探究其對治療急性肺炎及其他一些炎症的臨床前景。

小結

綜上所述,作者利用血小板與炎症部位內在的親和力,設計了用於肺炎靶向遞送的血小板衍生細胞外囊泡(PEVs)藥物載體。基於炎症的靶向遞藥策略可以調節局部炎症免疫反應,對潛在降低藥物使用劑量進而減少毒副作用和全身的免疫抑制有重要意義。

第一作者:麻慶樂、範親

通訊作者:汪超、顧臻

通訊單位:蘇州大學、UCLA

參考文獻

Ma et al. Calming Cytokine Storm in Pneumonia by Targeted Delivery of TPCA-1 Using Platelet-deriv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 Matter (2020)

https://doi.org/10.1016/j.matt.2020.05.017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590238520302502

來源:CellPress細胞科學

1980-2020

原標題:《【學術前沿】汪超/顧臻團隊:新遞藥策略緩解細胞因子風暴 | CellPress論文速遞》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Cell論文詳解在SARS-CoV-2感染和細胞因子休克症候群中,TNF-α和...
    論文通訊作者、聖猶大兒童研究醫院免疫學系副主任Thirumala-Devi Kanneganti博士說,「了解驅動這種炎症的途徑和機制對於開發有效的治療策略至關重要。這項研究提供了這種理解。我們還確定了激活炎症細胞死亡途徑的特異性細胞因子,在治療COVID-19和包括敗血症在內的其他高致命性疾病方面具有相當大的潛力。」
  • 從細胞因子風暴的角度理解COVID-19 | CellPress論文速遞
    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閱讀原文定義細胞因子風暴:細胞因子反應的基本概念最近有研究提出,患者血清中細胞因子水平升高與COVID-19有關,這不禁讓人們產生了疑問:細胞因子風暴與這種感染相關的各種併發症之間是否存在某種關係?
  • 【學術前沿】連發4篇Cell及Nature,趙金存團隊,石正麗團隊及秦川...
    【學術前沿】連發4篇Cell及Nature,趙金存團隊,石正麗團隊及秦川團隊等開發出新冠小鼠動物模型 2020-06-13 03: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學術前沿】武漢大學等多單位合作!鍾波/林丹丹/褚倩揭示非小細胞...
    【學術前沿】武漢大學等多單位合作!2020年11月30日,武漢大學鍾波,林丹丹及華中科技大學褚倩共同通訊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在線發表題為「CCL7 recruits cDC1 to promote antitumor immunity and facilitate checkpoint immunotherapy to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的研究論文
  • 【學術前沿】許琛琦/黃超蘭/惠恩夫合作為CAR T細胞療法提供新思路
    以下文章來源於BioArt ,作者小飛飛 BioArt高屋建瓴,提供專家點評,引導學術爭論,展現學術批評;誠心實意,關注科研生態,推廣科研經驗,倡導師生交流。圖2 TIMLAQ-MS樣品處理及檢查測示意圖CD3 ITAMs主要被Lck磷酸化而被CD45去磷酸化,因此研究團隊設計了三種刺激條件研究這兩個因子對CD3 ITAMs磷酸化的影響:(1)T細胞直接被α-hCD3ε (OKT3)刺激,研究Lck和CD45同時存在條件下CD3的磷酸化;(2)利用磷酸酶抑制劑pervanadate刺激T細胞,研究Lck
  • 金斯瑞解讀|細胞因子風暴最新綜述解讀
    除了新冠病毒,研究表明,細胞因子風暴也是SARS、伊波拉病毒等多種感染性疾病的奪命殺手。細胞因子風暴也叫免疫風暴,機體感染病原體後,機體會分泌大量多種細胞因子,讓免疫系統霎時間火力全開。如果免疫系統戰勝病毒,病人很快就會痊癒。
  • 【學術前沿】董晨、Casey Weaver等全面回顧Th17細胞的發現史
    BioArt高屋建瓴,提供專家點評,引導學術爭論,展現學術批評;誠心實意,關注科研生態,推廣科研經驗,倡導師生交流。在與Anne O 'Garra(另一名DNAX研究員)的團隊合作和Emil的投入下,Ken的小組還發現胞內細菌病原體單核細胞增多性李斯特氏菌激活的抗原呈遞細胞(APC)誘導naive CD4+ T細胞變成Th1細胞,由李斯特菌激活的APC產生的白介素(IL)-12 是Th1細胞分化的關鍵【11】。
  • 細胞因子風暴和COVID-19致死——2020年細胞因子市場分析
    對於COVID-19,中科院周琪院士曾表示,新冠肺炎感染者身體內會出現「炎症風暴」的現象,該現象是新冠肺炎感染者從輕症向重症和危重症轉換的關鍵點。「炎症風暴」學術名稱為細胞因子風暴,是一種不適當的免疫反應。由於細胞因子的過度反應,導致人體免疫系統對外界病毒和感染的過度反應,表現為免疫系統不分敵我地殺傷,最終對機體造成損傷。事實上,「細胞因子風暴」是導致COVID-19死亡的主要原因。
  • 新冠患者遭遇細胞因子風暴阻礙長期免疫形成 只因記憶B細胞產生得...
    大量被稱為細胞因子的蛋白質的釋放可能導致COVID-19的一些最嚴重症狀。當大量的免疫細胞釋放細胞因子時,就會增加炎症,並產生一個反饋循環,更多的免疫細胞被激活,這有時被稱為細胞因子風暴。8月19日發表在《細胞現在》(Cell now)雜誌上的一項研究表明,一些高水平的細胞因子可能也會阻止感染者發展長期免疫,因為據觀察,受感染的患者只能產生很少的B細胞,而這類細胞是形成持久免疫反應所必需的。
  • 細胞因子風暴——新冠肺炎的「奪命幫兇」
    風暴的誘因 相繼有各國醫生和科學家們進一步研究發現,這種情況的發生,可能是因為免疫系統反應過強,也就是發生了所謂的「細胞因子風暴」,帶來的致命損傷。4月10日,《Knowable Magazine》講述了這種神秘的細胞因子風暴在新冠病人體內的相關情況。
  • 經歷細胞因子風暴的COVID-19患者或不產生記憶B細胞
    但根據之前的研究中,我們獲得了一些信息,這些研究涉及誘發細胞因子風暴症候群的其他感染的小鼠模型——一種瘧疾模型和一種失去生發中心的細菌感染模型。因此,我們在小鼠模型系統中進行了組織機理研究。在小鼠中進行的研究表明,在原生動物、細菌和病毒感染的背景下,細胞因子和趨化因子分泌水平顯著提高可以導致生發中心的缺失。
  • TGF-β超家族細胞因子激活素A可驅動致病性Th17細胞分化
    TGF-β超家族細胞因子激活素A可驅動致病性Th17細胞分化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12 11:18:06 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教堂山分校Yisong Y.
  • 經歷細胞因子風暴的COVID-19患者可能幾乎不產生記憶B細胞—新聞...
  • 細胞因子風暴影響免疫生發中心和...
    在近期的《細胞》上,哈佛大學的研究團隊發布了一項最新發現:新冠肺炎感染後繼發的「細胞因子風暴」,可能會影響人體記憶B細胞的產生,從而使患者難以維持對新冠病毒的長期免疫! 在出現細胞因子風暴的重症患者身上,這種生發中心的缺少最為明顯,於是患者在應對二次感染時的體液免疫功能就會受到明顯影響。研究認為,感染後明顯升高的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等細胞因子,是這種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1]。
  • 【學術前沿】人免疫轉錄因子T-bet的遺傳缺陷揭示抵抗分枝桿菌的新...
    BioArt高屋建瓴,提供專家點評,引導學術爭論,展現學術批評;誠心實意,關注科研生態,推廣科研經驗,倡導師生交流。通過體外過表達實驗和對於病人血細胞轉化細胞系的研究,作者們證明了病人有常染色體隱性完全T-bet基因缺陷病 (autosomal recessive complete human T-bet deficiency)。T-bet所調控的γ幹擾素合成以及下遊基因的染色質可及性(chromatin accessibility)在病人細胞裡面完全喪失。
  • 可能因為細胞因子風暴
    《柳葉刀》近期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重症監護室新冠肺炎患者細胞因子水平明顯高於普通患者,推斷病情嚴重可能與細胞因子風暴(cytokine storm, CS)相關[1]。什麼是CS?我們能戰勝CS嗎?下面從血液病學和免疫學的角度來進行解釋。
  • 中國原創學術期刊《細胞研究》影響因子首破20
    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和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共同主辦的國際知名學術期刊《細胞研究》(Cell Research)影響因子為20.507,在Clarivate Analysis(科睿唯安)195種細胞生物學領域期刊中排名第7,在亞太地區生命科學領域學術期刊中繼續排名第一。
  • 【科技前沿】Protein & Cell綜述:前列腺癌中先鋒轉錄因子FOXA1的...
    因此,需要新策略來應對前列腺癌,尤其是在晚期轉移性階段。EMT在表達D226G,H247Y和M253K FOXA1的 Forkhead突變體的CWR22-RV1 mCRPC細胞中也被激活。然而,目前尚不清楚這些FOXA1突變體如何誘導EMT,是抑制EMT的能力喪失還是直接誘導基因表達變化的突變體功能增強?儘管如此,EMT抑制仍可能作為治療具有FOXA1突變的轉移性前列腺癌的新策略。
  • 細胞因子風暴如何成為疾病的「奪命幫兇...
    在臨床上細胞因子風暴具有預後和治療的重要意義,因此臨床醫師如何正確評估識別細胞因子風暴異常重要。而尋找應對細胞因子風暴的方法也迫在眉睫。不久前,《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發表綜述《細胞因子風暴》(Cytokine Storm)。
  • 【學術前沿】Cell 子刊:治療脫髮有望,毛囊幹細胞代謝裡的秘密
    不過,負責生發的毛囊幹細胞通常處在休眠狀態,但會在新一輪生發周期中迅速活化分裂。當相鄰部位受到損傷後,毛囊幹細胞可從原定位的隆突部中遷出並參與損傷部位修復。毛囊是毛髮的基本單位,而毛髮是由毛囊內的細胞生長分化而來。每根毛囊裡面住著一群毛囊幹細胞,提供新的細胞給生長中的毛囊。人毛囊幹細胞屬於成體幹細胞的一種,具有成體幹細胞的共性。人體的許多組織功能依賴於幹細胞的健康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