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莆田媽祖面

2021-02-27 一碗麵的故事

一碗麵の故事

媽祖面是福建省莆田市沿海地區的一種地方特色小吃,屬於閩菜系。它是莆田沿海百姓生活中一道不可或缺的主菜餚,每逢親友來訪時,當地主人便會特別端出一碗色、香、味俱全,寓意著媽祖賜予的平安、吉祥、富貴、長壽的線面,來迎接尊貴的客人,彰顯主人的誠意和良好的祝願。

媽祖面是每年大年初一和初四早上莆田人每家每戶必吃的一道主食,象徵平平安安又一歲。

媽祖面因寓意吉祥,又被稱為莆田的狀元小吃。莆田的老人們常說,長長的媽祖面又名長壽麵,寓意添福添壽,因此,每年春節"必吃"。

為什麼叫媽祖面?原來,古時候,莆田沿海的漁民們,在出海之前,其家人都會給他們煮上一碗媽祖面,以祈求出海捕魚的漁民能平安歸來。隨著媽祖信俗的不斷傳播,媽祖面逐漸成為莆田尋常百姓家的一道主食。

莆田沿海特色小吃品種繁多,風味獨特,風行於市面就有百餘種之多。最具風格的是"媽祖12道宴菜"於19年8月榮獲中國愛迪生杯金獎而名揚海內外,其中媽祖壽麵更是其菜餚中的精品了。

其實,媽祖面在福建莆田沿海地區的民間風俗中,賦予良好的意願。因為莆田古稱興化,在人們生活習慣中,"興化粉"( 興化米粉)與"媽祖面"(媽祖壽麵)是兩道最負盛名的地方特色小吃,尤其是媽祖壽麵,她不但是當地百姓生活中一道不可或缺的主菜餚,連每逢親友來訪時,當地主人便會特別端出一碗色、香、味俱全,寓意著媽祖賜予的平安、吉祥、富貴、長壽的線面,來迎接尊貴的客人,彰顯主人的誠意和良好的祝願。

媽祖線面在製作過程中選料考究,主要有上等精白的面線、顆粒飽滿的花生仁、朵兒圓滿的香菇、色澤清麗的幹黃花菜、自家生產的雞或鴨蛋、新出爐的油炸豆腐條、新鮮五花肉、新近曬乾的紫菜等,加上烹飪所用的調料,一應俱全地準備到位,方可進行製作。

在製作過程中,首先把新炸的花生油放進熱鍋中,用文火先把花生仁慢慢炸至色澤紅潤脆熟後撈出,直接附上鹽巴精末於其上;在熱鍋中放上花生油,將淘淨的幹紫菜扯成絲狀後,並排置於油鍋中烤去水分,直至清脆後剷出置放一邊備用;再將一般以每碗各四塊五花肉放進鍋中煎熟後,留置待用。然後將去殼後的整個雞或鴨蛋汁放於鍋底,加以文火燒之,用鍋鏟往四周撥其蛋黃,形成圓形的蛋黃餅,待熟出鍋後,用刀切成條塊放於一邊備用。

完成以上幾道工序後,媽祖壽麵的製作便進入煎湯和面的最後過程。在煎湯的製作中,先將香菇、黃花菜、油炸豆腐條等混合於湯中燒開,輔上青菜、蒜、蔥、精鹽、味精、醬油等調味適中後勺出,即成湯。在最後的和面過程中,先將適量的水燒沸後,把精細的線面去掉脖子中紅繩後,把其拋進滾滾沸騰的水中煮,待線面熟透後,用少量的冷水滲進沸點的麵食中,使線面更俱柔韌性,口感更佳。然後馬上撈上放進墊有青菜的碗中,澆上湯汁,點少量地瓜酒後,在線面上方以八卦的圖騰方式,相隔分別放置著五花肉、蛋塊、豆腐條,頂方以紫菜、黃花菜及花生仁點綴其中,一碗色、香、味俱佳的媽祖壽麵便呈現在客人面前了。

END

相關焦點

  • 這家店僅用一碗正宗的莆田扁食和媽祖面就徵服大王!
    莆田,福建省沿海的一座城市而媽祖面是莆田市沿海地區的一種地方特色小吃
  • 莆田「初一早」必吃的媽祖面,登上央視啦!
    CCTV-7《莆田媽祖面》 媽祖面,是莆田人每年正月初一、正月初五早上必吃的菜餚,寓意平安、長壽、添歲,媽祖面是福建莆田沿海地區一種獨特的地方小吃,屬於閩菜系。她是莆田沿海百姓生活中一道不可或缺的主菜餚,尤為在逢年過節必會食一碗,寓意著媽祖賜予的平安、吉祥、富貴、長壽的美好祝願。「媽祖面」以「線面」為主料,而線面製作又以精麵粉為原料,輔以精鹽、薯粉(也可用米粉代替)、食油等手工拉制晾乾後而成。
  • 為啥莆田人對它們如此偏愛......
    莆田最出名的一道主食雖然全國各地遍地開花但一碗好的莆田滷麵關鍵在於麵筋、熬高湯和配料上加上海蠣,香菇等調鮮,百吃不膩現在,莆田碗糕一般用於端午節形狀近似馬耳朵,淡淡的甜味,早餐必備一碗豆漿配上幾塊金燦燦的芋粿看似平常的早點卻是兒時的記憶中熟悉的味道
  • 一碗麵條,回味一生
    南方地區著名的麵食有:江蘇的南京小煮麵、東臺魚湯麵,蝦油麵,魚湯鱔絲面、南通跳面、鎮江鍋蓋面、蘇州蘇式湯麵等;浙江的杭州片兒川、蔥油拌麵、蝦爆鱔面、麵疙瘩、溫州長壽麵(也叫素麵或者索麵);福建的福州線面、沙縣拌麵、莆田滷麵
  • 沒吃過這些,你好意思說自己是地道的莆田人?
    長長的媽祖面又名長壽麵、平安面,寓意添福添壽、吉祥平安,而且每年大年初一和初五早上,媽祖面都是莆田人每家每戶必吃的一道主食,一是象徵平平安安又過一歲,二是為新的一年祈求平安。這麼一碗葷素搭配,真的很贊。
  • 一碗媽祖線面,有時就是一碗家鄉!
    傳統手工媽祖線面圖 | 張弦     文 | 李昂「面,有時就是一碗家鄉
  • 莆田的長壽麵
    相傳,明朝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在家家戶戶辭舊迎新之際,倭寇入侵莆田燒殺搶掠,妻離子散,家破人亡,人們紛紛四處逃難。
  • 他在福清從一碗滷麵開始創業
    開篇導讀興化滷麵也叫莆田滷麵,是福建莆田的一道漢族美食,與興化炒米粉、熗肉、荔枝肉、海蠣煎、西天尾扁食、泗粉、 菜頭餅、燜豆腐、生煎包都是莆田較為出名的美食,莆田滷麵更是莆田歷來款待親朋給好友,酒宴必不可少的一道主菜。
  • [周邊遊]莆田
    談及莆田,你腦海裡可能會立刻浮現出好幾個關於這座城市的特定標籤:莆田系、莆田醫院、假鞋、紅木家具……除此之外,你可能再也無法從既定的認知領域裡擠出一絲半點關於這座城市的記憶。媽祖故裡莆田是海上和平女神媽祖的故裡,湄洲島素有「東方麥加」之美譽。每年農曆三月廿三是媽祖誕辰日,島上媽祖祖廟人聲鼎沸,萬人朝拜熱鬧非凡。
  • 舌尖上的莆田,莆田美食終極版!
    莆田這座城市小吃的種類算不上非常的多,但是卻都是別具風味的。莆田熗肉好吃!哪家最正宗?豆漿炒很妙!去哪裡吃?插粉很有味道!應該去哪家店?……那麼問題來了,莆田美食多,但是!莆田小吃到底哪家強?哪家最正宗?下面就為那些愛莆田小吃的城友們小總一下,沒吃過的趕緊嘗試下,不過只能來莆田才能吃到正宗的呢!
  • 莆田人招待遠方客人必備莆田特色美食,你有沒有吃過?
    關於莆田美食,從來不是只有莆田滷麵,雖然滷麵吃起來真是一級棒。莆田美食,既有省城荔枝肉,又有閩南土筍凍,卻又有它獨特的味道,今天就來盤點莆田特色美食,吃貨們,一一接招吧。莆田篇  有時候,你想證明,其他城市比莆田好;到後來,你發現其實有時候只要呆在莆田,每天能吃上一碗滷麵,那就夠了。推薦一:滷麵
  • 這家開了16年的莆田滷麵,配料像不要錢的!1大碗只要15元!
    IN姐發現福州街邊的莆田滷麵店真的很多!!老店老顧客多,味道好,生意自然也好,中午都坐滿了人,幫忙的阿姨說點外賣的也很多,IN姐還看到有客人拿著自家的碗來裝一碗滷麵回家的!麗鶯姐還說他們最早是開的拌麵扁肉店呢,後面還是客人推薦說附近有學校醫院,來自莆田的小夥伴還是很多的,做莆田滷麵一定受歡迎,後來才換。
  • 莆田這些藏在巷子深處的美食只有熟人才能找到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區國環東路福興宮殿(巷)秋鳳魚丸說到秋鳳魚丸,莆田沒人知道曉。從一開始一家店,現在已經有好幾家分店了!這碗魚丸是一組白白嫩胖娃娃,他們盡最大努力尋求關注並展示成功的能力。裡面的肉汁會悄悄地滲出來,如果一整塊進嘴裡分分鐘就會爆汁!
  • 饞遊丨莆田72小時逛吃指南!
    回家的動車依次經過莆田、泉州再到廈門,我在福廈鐵路上來來往往,泉州廈門去了又去,倒是莆田,卻只去過一次,而且不是去玩,而是看望朋友。這次端午假期計劃吃莆田,才發現莆田離福州居然這麼近!動車四十幾分鐘就到了,莆田站距離城區車程約半小時左右,交通很便利。前後3天,暴吃莆田72小時。
  • 【莆田美食】遊荔生:誦鯉魚
    除夕夜,有一碗魚。過年吃魚,年年有餘。「魚」「餘」諧音,寓意生活富裕,錢財有餘。過年不吃魚,年算是白過了。事到理明隨理去,動常有靜在其中。魚許多,莆田人喜歡鯉。鯉有十字紋理,含蓄表達「理」,跳龍門的即是此魚。古代傳說中黃河鯉魚跳過龍門,就會成龍。鯉魚跳龍門,比喻中舉、升官等飛黃騰達之事,也比喻逆流前進,奮發向上。 得失分定休自忙,詩成鯉魚為龍門。
  • 莆田擢英中學,莆田中山中學,莆田哲理中學,莆田第八中學,中考喜報...
    莆田中考成績已經出爐,莆田各個中學喜報來了 莆田擢英中學 莆田中山中學
  • 10.1《家鄉好滋味》--莆田線面
    第一站要帶大家到莆田,聽說這裡的手工線面,早在宋代,就已經融入到了當地老鄉的生活當中,大小喜事您都能看到它的身影,接下來,就跟隨鏡頭一起去品嘗一下這千絲萬縷的「家鄉味道」。林得志,莆田市人,在莆田有一個做線面的大丘村,這裡每天都有大批的線面運往各處的商鋪。然而林得志製作的線面,在這個村裡,他的手工線面可以算得上是供不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