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伏羲得河圖而創易經八卦,大禹得洛書而治洪水分九州,故易經有云,「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關於河洛的真實由來,我們很難去考證,然而毫無疑問的是,河圖洛書是我們中華民族文明之魂,所有一切起源恐怕都可以歸結到河圖洛書上。我在上一篇文章中詳述了河圖的相關知識,這裡再分享一下洛書的詳解,希望能有點益處,不盡不實之處,還望留言指正補充。
洛書是什麼?
有一個普遍的定義,是朱熹的《周易本義》中有記載,曰「戴九履生,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以五居中,五方白圈皆陽數,四隅黑點為陰數」。依照這樣的口訣,讀上幾遍朗朗上口,這份精妙圖形就印刻心中。
而以我們現代的觀點來看,更願意把洛書簡化為九宮,數學中經常看到下圖的九宮格,縱橫斜任一方向,所有數字之和都為15。但需要注意的是,洛書遠遠不止九宮數這麼簡單。九宮亦可聯繫八卦,坎宮為一,坤宮為二,震宮為三,巽宮為四,中間休個五,乾宮為六,兌宮為七,艮宮為八,離宮為九,起於坎,歸於離正好與後天八卦相應。
另外奇偶數的和都是二十,這就分了兩儀陰陽,取外圍兩兩相互對稱,則有四對數,分了四象,四方為乾坤坎離,四隅為兌震巽艮,八卦懼矣。
星象起源說
一直以來有一種說法,河圖洛書都是古人觀天象的感悟,以北極為中心,而後確定八方。中宮取五帝星,正下方是北極星,恆定不動,正南方取天紀九星,正東取河北三星,正西方取七公星,輔之四輔星,虎賁二星,華蓋八星,天廚六星,故成洛書之數。
清代的馮道立對此作了深入研究,以北辰無形而作無極,無極而生太極,統攝天下,其不動,有以靜制動之至理。
洛書的數理需多多搬弄
洛書中有很多奧秘,我們平常不妨多多搬弄,中央五分別與三,六,九作乘,三五即為十五,十五是洛書縱橫所有數的和;六五即為三十,而六五在易經中又作老陰,即用六;九五在易經中作老陽,即用九,多多研究對易經的數佔很有益處。
河圖洛書可以說為體為用不可分割,學好河圖洛書多與天地自然相對照,大衍之數五十,一切不過在河圖洛書而已。
非常感謝收藏,轉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