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銷售一定要懂錨定效應?

2021-01-19 XTools超兔

錨定效應(Anchoring Effect)一般又叫沉錨效應,是一種重要的心理現象。

對於銷售來說,日常工作就是與人打交道,多少需要懂點心理學。

一、什麼是錨定效應?

錨定效應最初是由諾貝爾經濟獎得主丹尼爾·卡尼曼提出。所謂錨定效應,是指人們在做出判斷時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即初始錨的支配,以初始錨為參照點進行調整,但由於調整不充分而使得最後判斷偏向該錨的一種判斷偏差現象。

簡單來講,就是一種認知偏見,人們在做決策的時候會過分依賴之前被提供的信息碎片。

心理學研究雖冷門,日常生活中人們實際經常通過心理博弈來做決策,而很多看似慎重的選擇實際上不過是被人利用了錨定效應的結果。被廣泛運用於生活的錨定效應是怎樣影響我們決策的呢?舉幾個例子,相信大家很快就能明白:

1.衣服吊牌上都會有兩個價格,建議零售價和實際零售價,建議零售價就是錨,讓人感覺實際價格沒那麼高。

2.櫃檯貨物排放的時候,一般會在同類商品旁邊擺上一個價格特別高的商品,如果該商品看起來還不是很好看就更好了,其作用也是充當錨,讓人覺得價格低的性價比高。

3.長相不是很出眾的女生相親,一般願意帶上一個相貌不如自己的女性朋友,這個朋友就是錨。

而對銷售來說,經常運用到錨定效應的應該就是與客戶討價還價的時候,先報一個高價,可以鎖定對方。當然,決定客戶購買的因素很多,設定的錨過高、過低與實際上客戶掌握的信息都會影響到成交。

二、錨定效應如何落地?

已經有足夠多的研究表明:由於個體的判斷是以一個初始值,或者說是「錨」為依據,然後會進行並不充分的上下調整。

我們認為很多理論之所以難以落地是因為現實往往更加複雜,銷售的實際打單環境也是如此,不可能只是因為價格,尤其是網際網路環境下信息越來越透明的今天,賣家已經不再佔有信息優勢,很多客戶知道的市場信息可能比銷售還多。

在運用錨定效應之前。

首先,需要認清人人都無法避免片面認知。

哲學家叔本華說,阻礙人們發現真理的障礙,並非是事物的虛幻假象,也不是人們推理能力的缺陷,而是人們此前積累的偏見。

卡尼曼在《思考快與慢》解釋了人們片面認知背後更深層的原因。

人們做決策的過程實際上受2個系統影響:

系統1是直覺系統,可以快速決策,很多決策都是基因內置程序完成的,生活中90%以上的決策都可以通過系統1完成。系統2是理性系統,現實中可能只有10%的決策對人產出重大影響,此時就要調用系統2思考,佔用更多的認知資源。

結果就是,願不願意花時間和精力努力思考,決定了決策的判斷偏差。

如果將客戶做簡單分類,不難發現,C端消費者普遍運用直覺系統來完成決策,而B端消費者則會花更多的時間、精力來完成決策。

另外,銷售實際也很難避免自己在跟單過程中調用直覺系統,新手銷售缺乏實戰經驗,沒有方法對客戶做分析,而有些老銷售又過於自信自己的經驗。

其次,需要認清內在錨比外在錨影響更大。

前面提到了影響客戶購買的因素有很多,可以理解為消費者心中設定的錨值不止一個。

丹尼爾·卡尼曼同時提出雙錨的存在,這是一個雙加工機制:內在錨是推理(即經驗),外在錨是直覺(即品牌)。外在錨的品牌變量和內在錨的經驗變量及其共同作用對消費者購買決策起到雙重影響,結果表明:

消費者受內在錨和外在錨的雙重影響,內在錨比外在錨影響更大;經驗的錨定效應與品牌的錨定效應呈負相關關係;當消費者不存在經驗時,高檔品牌詳細陳述和簡單陳述的錨定效應有顯著差異;當低檔品牌作為低錨點出現時,中檔品牌的產品價值也會被低估;而當消費者具有經驗時,隨著其對所評估產品的熟悉度的增加,品牌的錨定效應減弱,甚至對消費者決策失去了影響;低錨的錨定效應小於高錨的錨定效應。由此可見,給客戶設定錨值絕不是簡單的抬高價格!

最後,介紹一下如何藉助銷售工具【超兔快目標】來完成錨定。

人的決策過程必經三個階段,收集信息,整合信息,形成判斷,沉錨在每個階段都會影響決策。

如何才能在尋找恰當的時機設定錨點?信息是核心。

第一階段:收集信息

當今社會,快就是一種優勢。【超兔快目標】讓銷售行動更快。

1.【超兔快目標】客戶雷達:快速完成客戶基本信息收集。它包括:1集信讀取電話何簡訊歷史、加入手機通訊錄自動查重;2手機號碼一鍵查QQ、微信、支付寶,自動加微信、讀微信號等;3公司名快速做工商查、百度查,判定公司信息的真實性,了解公司概況、產品服務、市場分析、財務,了解客戶輿情信息、新聞資訊等更多的對外公開信息等。

2.【超兔快目標】業務特徵:落實具體數據,避免後期記憶偏差。業務特徵的描述實際上是在為客戶進行用戶畫像,它主要通過貼標籤的形式來實現,例如客戶的年齡、性別、愛好、所在的省份和城市、教育程度、婚姻情況、生育情況、工作所在的行業和職業等標籤,這些都可以被【超兔快目標】快速收集。

沉錨效應認為通過記憶或收集與目標估計值有關的信息,此時與錨值相近的信息可能會被有選擇性收集,業務特徵是補充完成客戶信息的重要工具。

第二階段:整合信息

錨值可以作為一種信息被整合,錨值作為影響決策的參照值不僅僅只是價格,例如在購買SaaS軟體時,客戶關注的點還有可能是數據安全、售後服務、能不能定製,有沒有經銷存功能、能不能做客戶管理等等,銷售要做的實際上是挖出客戶心中的錨值。

怎麼挖?銷售與客戶的溝通中採取提問或者暗示方式就可成功誘發錨定效應產生。很多老闆都是做銷售出身的,打單經驗豐富,可以為一線銷售賦能。【超兔快目標】中有「點點速記」功能,是使用溝通模板復刻經驗的有效手段,可以幫助新手挖掘關鍵信息。

此外,【超兔快目標】中的「客戶視圖」也是銷售前期信息整合的結果展示,一切銷售業務都會以時間線的形式自動梳理復盤,打單全過程一目了然。

第三階段:形成判斷

有些客戶跟了很久也沒有結果,或者說完全判斷不到結果。

跟單過程中需要銷售時不時審視自己的動機,而銷售動機說來也簡單,就是完成當月的業績目標。

籤約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儘管各個行業的客戶成交周期長短有所不同,但一個完整的成交周期基本包括了:售前獲客、售中轉化、售後服務。隨著時間的推移,線索不斷累積,而真正走向成交的客戶很只是少數,越到後面,銷售的精力與時間越不夠用。

【超兔快目標】客戶池解決了這個問題。它最大的特點是自動觸髮式客戶分階段管理,分類形成:需求培養池、有需求池、上首屏(重點)、加入目標(本月)、成功池、失敗池、無效池等客池。

在各階段轉池過程中,系統會根據銷售三一客的價值客戶標定、大單銷售機會建立、籤約回款等操作自動轉池。

銷售機會的概念比較常見,容易理解。

而所謂的三一客,是指「三定一節點」。

三定:定性(有價值、無價值、不確定);定級(大單、中單、小單);定量(預估金額日期)。一節點:一系列跟單中的關鍵行為節點,例如上門拜訪、報價、送樣品、做方案、客戶關懷等。銷售的三一客操作很簡單,根據與客戶的溝通做三定的判斷,點一點就可以完成記錄。

總之,【超兔快目標】客戶池以分類的形式幫銷售判斷,讓銷售在有限時間內跟進客戶數量最大化,一旦形成分類客戶,就可以按輕重緩急,合理推進客戶,有序完成銷售目標。

結論:

有人說,錨定效應的定錨效應的智慧可以被寫成教科書,但簡單地生搬硬套並不能為我們解決問題,因為環境是變動的,毫無疑問,消費者掌握了更多信息後變得越來越聰明了。

對銷售來說,探知消費者心中的錨值並打破其心裡固有的錨是搞定客戶的必然過程,決策時刻要走出記憶,審查自己對信息是否給予了相同的重視,避免只接受符合自己觀點「有利信息「的傾向,在搜集信息、整合信息、形成判斷的過程中,【超兔快目標】可以讓銷售的思路更清晰。

相關焦點

  • 星巴克的礦泉水,錨定效應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仔細想一下,星巴克是做什麼的,你會毫不猶豫的回答,當然是賣咖啡的了,那麼來星巴克是不是就是來喝咖啡的呢?那還用說嗎!星巴克的咖啡定價一般在22到30之間,一瓶礦泉水定價22。而且你來星巴克就是來喝咖啡的,如果和礦泉水對比,那麼一杯咖啡的價格貴不貴呀?當然不貴了。這就對了。你買咖啡就對了,我壓根沒有打算賣礦泉水,這下你懂了沒?!
  • 錨定效應思維模型
    今天大叔為大家介紹一個很多商家都在用的「秘訣」:錨定效應。錨定效應指的是大家在做決定或下判斷前,非常容易遭受以前的信息危害,該信息宛如一個厚重的錨,給你的邏輯思維以該信息為標準,在它的一定範疇內做判斷,而那樣的判斷通常會導致管理決策的偏誤。
  • 身邊的江湖-錨定效應
    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周邊的消費檔次會對快餐廳銷售業績有巨大影響,價格便宜的餐廳未必會吸引更多消費者。 人腦為什麼會產生錨定效應呢? 關於產生錨定效應的原因有很多研究理論,眾說紛紜,沒有定論。其中一種心智成本最小化的理論與誘餌效應同出一轍,我個人更傾向於這種說法。
  • 「錨定效應」是什麼?
    前提決定答案為什麼不同的提問方式得到的答案會如此懸殊呢?因為人們對不了解的事物缺乏合理的心理預期,這時出現的任何提示,都相當於給人們提供了一個參照物,就像一個錨一樣,將答案的範圍死死地限制在這個提示的附近。這一現象被稱為「錨定效應」。
  • 錨定效應及其應用
    為什麼現在人們覺得便宜呢?因為人們已經有了先入為主的印象,價格是999美元。這就是心理學上的錨定效應。再用一句話概括來說,就是,人們喜歡的是佔便宜的感覺,如果一開始就把最低價或者出售價標出來,那大家並不會認為便宜,只不過是個正常的價格罷了。
  • 錨定效應,為什麼星巴克的水賣那麼貴
    今天我們聊聊星巴克的水為什麼能賣這麼貴,其實原因就4個字,錨定效應,也可以說炮灰產品。它背後的潛臺詞是這麼說的:我一瓶水都要賣二十幾了,何況咖啡呢?二十幾塊錢的水肯定沒人買,但因為有這個炮灰產品的存在,其他產品的銷路就打開了。
  • 錨定效應:小心虛幻公平的陷阱
    錨定效應在生意場上有很廣泛的的運用。錨定效應認為,對於顧客來說,他們對一個產品的購買決策,需要覺得這個價格是公平得、划算得。然而公平與划算是相對的,關鍵看你如何定位基點。基點定位就像一隻錨一樣,它定了,評價體系也就定了,公平與划算與否也就有答案了。
  • 不懂「錨定效應」,你被別人操縱都不知道!
    你有沒有這樣的經驗,打開一個購物軟體,看到你曾經收藏在購物車裡的商品比你當時收藏時的價格下降了一定的數額,這促使了你點進去看一看,而有時,看著看著,你可能就下單了。別以為這只是一個簡單的營銷套路,背後卻存在著一個心理學原理:錨定效應。
  • 錨定效應影響投資
    上述實驗描述的就是錨定現象(Anchoring effect),它被卡納曼記錄並發表在當年的《科學》期刊上,這也是他最重要的學術文獻之一。錨定現象的含義是:人的決策會受到毫不相干的所謂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影響,就像沉入海底的錨,把人們的思想固定在某處,並產生認識上的偏差。   錨定效應普遍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之中。
  • 「錨定效應」:為什麼蘋果總是能讓你買買買
    這篇文章,原標題是How Apple Can Make You Buy Anything,作者Niklas Gke就在文章中跟大家分享了蘋果經常採用的「錨定效應」這個心理學技巧,希望對你有所啟發。2010年1月27日,蘋果已故聯合創始人史蒂夫·賈伯斯(Steve Jobs)在那場產品發布會上,首次發布了第一代蘋果平板iPad。
  • 「錨定效應」:為什麼蘋果總是能讓你買買買?
    這篇文章,原標題是How Apple Can Make You Buy Anything,作者Niklas Göke就在文章中跟大家分享了蘋果經常採用的「錨定效應」這個心理學技巧,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突然之間,在賈伯斯介紹了iPad產品的優點過後,人們的關注重點並不是要不要花499美元去買一款可能喜歡或者不喜歡的產品,而且一款本來價值999美元的產品,現在購入可以直接節省500美元。 在心理學上,當我們在做出判斷和決策時,容易受到第一印象或者第一信息所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錨一樣把人們的思想固定在某處,這種心理現象就稱作「錨定效應」。
  • 日常講堂|錨定效應
    (一)基本概念1、專業定義錨定效應(Anchoring Effect)是指當人們需要對某個事件做定量估測時,會將某些特定數值作為起始值,起始值像錨一樣制約著估測值。在做決策的時候,會不自覺地給予最初獲得的信息過多的重視。
  • 什麼是錨定效應?不得不看的心理現象
    那麼什麼是錨定效應呢?錨定效應是指當人們對某一未知事物進行有價值的判斷之前,人們會先進行思考一番,這個思考的過程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比如商品中的促銷價,人們往往會將外界的信息作為一個錨點,也就是參考點,我們的判斷的範圍就會在這個參考點的附近來回波動,最終讓我們做出判斷,最重要的是我們在做出判斷之後,自己並未意識到自己的判斷是受這個錨點所影響的。
  • 警惕刑事審判中的錨定效應
    這其中,有一種廣泛存在卻未得到足夠關注的認知心理偏差——錨定效應。實踐中有罪推定、疑罪從有、同案異判、冤假錯案等現象均可從錨定效應中找到心理根源。  錨定效應的心理機制  錨定效應是指在不確定情境中,判斷決策結果受初始信息(錨信息)影響而向初始信息趨近的認知偏差。
  • 錨定效應,商業中的常用套路,別再上當了
    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先要理解這個問題的本質,這個問題的本質就是:那個便宜的小品牌的出現相當於往用戶的價值評判體系當中放了一個參照物,這個參照物在用戶的心中就形成了「錨定效應」,讓那個大品牌相對而言的性價比就顯得沒那麼高了,那就被比下去了。那什麼是「錨定效應」呢?80塊錢一小時的上網費的存在,就是為了作為價格錨點來凸顯105元一整天的價格實在是太便宜了,誘使你做出購買決策。
  • 營銷中如何運用「錨定效應」
    前兩天在百家號發的文章中提到了」錨定效應「,過後有人問我你提到了「錨定效應」具體是什麼?介於此類問題,我突然奇想,可不可以在發布的文章中定期的穿插一些商學課程,這樣既可以幫助大家學習一些知識,同時也可以讓自己」溫故而知新「嘛!
  • 從星巴克和COSTA的產品策略說「錨定效應」
    同樣是優惠券,為什麼星巴克會讓你感覺賺了,而COSTA卻覺得不划算?最近一直泡在COSTA,買了幾次它的咖啡兌換券。其實開始好多次都沒買,因為一直覺得不划算。後來實在去太勤,終於買了一次。我記得去年星巴克有一個88元的星享卡,我買過好多次,當時是覺得特別划算。有一天稍微琢磨了一下,覺得特別好玩兒。
  • 【刑事研究】警惕刑事審判中的錨定效應
    這其中,有一種廣泛存在卻未得到足夠關注的認知心理偏差——錨定效應。實踐中有罪推定、疑罪從有、同案異判、冤假錯案等現象均可從錨定效應中找到心理根源。 錨定效應的心理機制 錨定效應是指在不確定情境中,判斷決策結果受初始信息(錨信息)影響而向初始信息趨近的認知偏差。
  • 不清楚錨定效應?難怪會被商家「操縱」想法
    最貴的商品大部分擺放在靠近門口或是最顯眼的地方,通常它們附近還會放一些打折的商品,這種商業行為在行為經濟學上叫做錨定效應。大部分人對事物進行評價的時候都會下意識尋找一個參照物,這個參照物就是錨。在行為經濟學上,這種行為有一個專屬名詞——錨定效應。錨定效應其實是一種心理學名詞,但在經濟學上混跡多年的朋友們也會發現,經濟學"玩"的就是心理,只是加上了金錢這種媒介。
  • ...剁手節,當你不理智的買買買時,也許是因為你中了錨定效應的著
    其實,這裡面涉及很多心理學效應,比如從眾效應、錨定效應等等。如商品的價格欄,一般有兩個價格,一個現價,一個是原價,這個原價就是「錨」,讓你覺得以現價購買這個商品真是划算啊,從而讓你買買買。今天我們只說錨定效應,以後我們還會繼續分析其它效應,如果感興趣,那就趕快關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