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張又珊,出生於臺灣。曾在香港的明報、星島日、晚報,明報周刊、星島周刊等多家暢銷日報晚報、雜誌週刊撰寫專欄與訪問。現定居美國北加州。作者熱愛文學與寫作,「無可救藥地愛一切美好的人、事、物」。
(接上篇)
臺灣眷村風景 (六) 上臺北
臺灣的婦聯會,約在1950年成立,當時由宋美齡領導一班將領夫人組織起來,照顧軍眷。地址在臺北市。
媽媽本事很大,在這麼短時間裡,居然查到婦聯會地址,而且知道怎麼去。當時的臺灣非常落後,查問資訊並不容易,交通也不方便,從臺中到臺北,就像出國差不多!
記得那個清早,她帶著我,到小街市的十字路口等公車,出發去臺中城裡的火車站。媽媽面色沉重,我則被出門的興奮淹沒了。當時搭火車從臺中到臺北,大概要六七個小時。永遠不能忘記臺中火車站。那可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搭火車!
火車站旁邊是一圈小餐館、飲食攤檔,當時在小小的一個鄉下孩子心裡,簡直像進入一個迷幻樂園。跟媽媽穿過這熱鬧的街市,看著餐館及飲食攤懸掛的種種食物,空氣裡瀰漫著燒烤香腸的香味,我真看傻了!恨不得媽媽能帶我進去吃東西,或買根串烤香腸給我。但她拉著我走的很急,我說餓,她完全不理會,拉扯著我的胳膊都感覺疼痛。終於到了火車站,站在月臺等火車的時候,媽媽從過來兜售的小販那裡,買了兩個便當。她把便當放進她的提籃裡,說上車才能吃。必須介紹,這個後來成為舉世聞名的臺灣火車站便當!這裡,我見證了它當年的美味!一個懂吃臺灣美食的人,如果不知道臺灣火車站的便當,不曾嘗過臺灣鐵路局的隨車便當,那他是有遺憾的。
在火車上,媽媽搶到一個座位,我們擠在一起,在搖搖晃晃的火車上打開了便當。這個便當盒子,是用一種削的極薄的竹片做成,打開來,裡面有一粒亮晶晶的茶色滷蛋,一片煎得焦香的排骨,兩三片黃澄澄的日本醬瓜,在這些誘人的東西下面,是香噴噴的臺灣蓬萊米飯,晶瑩飽滿的飯粒上面印著些許滷蛋的醬汁、炸排骨的油汁還有日本醬瓜的金黃色。因為這些食物是被竹片盒裝著的,米飯裡吸收了竹片的清香味,這樣的美味後來成了絕響。現在的臺灣已經沒有這種便當了。它是所有我們這一代臺灣孩子長大之後的懷念,只能入夢的回憶!現在有時候我們聚一起說起火車站便當,大家都要涕淚唏噓互勸節哀順變!
那個早上,在轟隆隆搖晃晃的火車上,吃著這個便當,是我一生的難忘。
終於到了婦聯會,印象裡,那是當時我有生以來見過最豪華美麗的地方!第一次看到沙發!舒適又好看的椅子,那裡的阿姨叫我坐下,我不敢。有位阿姨給我一把糖,我覺得這些阿姨都美的像畫裡的神仙。印象裡,記得媽媽在跟一位阿姨不停在說事情,我在那裡轉來轉去裡裡外外打量這個人間仙境,後來媽媽開始嚎啕大哭,裡面又跑出來幾個阿姨圍著她。反正,記得最後,是那些阿姨給了媽媽一個巨大的行李箱,還有人送我們去一個地方過夜。其他都印象模糊了。現在回想,當時在那個辦公室來接待我們的阿姨,大概都是當時有名的將軍夫人吧。不知道媽媽有沒有見到宋美齡,她彼時好像是天天坐鎮那個辦公室上班的。
再後來記得清清楚楚的,是我們在村子裡的的衣錦榮歸!媽媽帶著我在小街市下了公共汽車,拉著那個大箱子往村裡走,非常的神氣。從眷村口走進來時,經過村長的家,看見村長太太在門口瞪著媽媽,眼神充滿驚愕。很多阿姨、媽媽們都從屋裡跑出來看馬路上媽媽和她的大箱子!後來媽媽打開箱子我才看見,裡面塞滿了好看的衣服、手袋、鞋子,甚至也有給我穿的新衣服!媽媽開箱子的時候,一些平日跟她沒什麼過節的阿姨媽媽們都進了我們家!擠的滿滿,驚嘆聲此起彼落,媽媽分送衣物給她們,像個女王那樣威風!那是她在村裡最出風頭的一天。但是,也因為這次的凱旋而歸,她得罪了村長太太及那些軍官太太們,日後造成了她的離村,以及我們失去母親的惡運。(未完待續)
歡迎掃描並關注「二丁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