顳下頜關節脫位有三種類型,下巴脫臼別自己亂託

2020-12-23 有來醫生網

前幾天,正在卡拉OK引吭高歌的莉莉突然面色一變,手託下巴發出「呀」的一聲。原來,她的下巴脫臼了,頓時連話都說不了。莉莉說,這種尷尬的事情近一年來已經發生第二次了,上一次是在朋友飯局上,她正哈哈大笑,突然就遭遇了這噩夢般的一刻。

說起下巴脫臼,很多人是從周星馳主演的電影《九品芝麻官》認識這個疾病的。而在現實生活中,被下巴脫臼困擾的人還真不少,有些患者連打個哈欠下巴都會「掉」下來。下巴脫臼到底是怎麼一回事?為何有些人一次脫臼後頻頻復發?有什麼辦法可以徹底治癒呢?

下巴脫臼或者民間俗稱的「掉下巴」在醫學上稱之為顳下頜關節脫位。顳下頜關節由髁突和關節窩組成,是人體最精密的關節之一,我們說話、吃飯,凡是張嘴的動作都要用到這個關節。「當我們大笑、劇烈咳嗽或長時間張嘴之後,髁突滑出了關節窩,不能自行復位,就會發生顳下頜關節脫位。」

顳下頜關節脫位有三種類型:

1、急性前脫位:好發於女性。患者表現為不能閉口,如果雙側脫位的話,患者還會語言不清,唾液外流,關節區與咀嚼肌疼痛;

2、復發性脫位:反覆出現急性前脫位的症狀,患者不敢張大口。復發性脫位的復位較容易,有些患者甚至自己在家就能用手把下巴給託回去。這種脫位多見於中老年人,或者一次脫位後治療不徹底的患者,復發主要與關節囊和關節韌帶鬆弛有關;

3、陳舊性脫位:臨床表現與急性前脫位相似,但顳下頜關節和咀嚼肌無明顯疼痛,下頜有一定的活動度,可進行開閉口運動。

在治療上,急性脫位一般可通過手法復位。「但復位後要用專門的繃帶對下巴加以固定,兩周內不要做大的張嘴動作,避免再次脫位,否則很容易變成復發性脫位。」張清彬強調,他遇到過有些患者,脫位後自己復位,復位後沒有固定,生活上又不注意張嘴等動作,結果很容易就復發。

針對復發性的顳下頜關節脫位目前有三種治療方法:一是注射療法,向關節囊內注射強化劑,使關節囊纖維化,不再鬆弛;第二種是微創關節鏡,在患者耳朵前方進針,然後進行等離子汽化熱凝治療,通過加熱,使關節囊和關節韌帶收縮。第三種是開放性手術治療,如關節囊及韌帶加固術、關節結節切除術以及關節結節增高術等。目前在臨床上,第二種方法最常用,治療效果也最好。遇到顳下頜關節脫位,最好還是到口腔專科醫院的顳下頜關節科進行規範的治療。

相關焦點

  • 打哈欠、大笑把下巴弄脫臼了,是怎麼回事下巴脫臼如何復位
    脫臼之後如何復位?不妨一起來了解下。下巴脫臼是怎麼回事?下巴脫臼,就是指下頜骨脫位。我們的面部有一個關節,叫顳下頜關節,這是臉部的唯一關節,臉部所要進行的咀嚼、吞咽、說話和弄出表情等動作,都需要該關節的參與。
  • 打哈欠、大笑和吃蘋果時,不小心把下巴弄脫臼了,自己能復位嗎
    打哈欠、大笑和吃蘋果等較為堅硬的食物時,會突然出現合不上嘴,下巴疼痛的現象,這就是不小心把下巴弄脫臼了導致的。下巴脫臼,這聽起來很不可思議,但卻是一種很常見的事情。下巴脫臼,就是指顳下頜關節脫位。把一個手指放在耳朵前面,然後做張開和閉口這個動作,會感覺有個關節在上下活動,這就是顳下頜關節。本來這個關節被腰肌包圍著,比較穩定,但有時如果做了過多的咀嚼運動、受了外傷等原因,顳下頜關節就會變得不穩定,出現脫位。顳下頜關節脫位之後,患者會出現嘴巴無法正常閉合,控制不住流口水、無法說話,言語不清、疼痛等症狀。
  • 脫臼的症狀 4個步驟復位下巴脫臼
    人們在運動的時候過度的力道或是不正確的姿勢很容易引起人體關節的脫位,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脫臼現象。身體關節出現脫臼極為影響人們的日常工作生活,所以一旦發現這一現象就要及時進行治療。那麼脫臼的症狀有哪些呢?下巴脫臼是怎麼回事?下巴脫臼怎麼辦?
  • 顳下頜關節疼痛怎麼辦?
    顳下頜關節是一個鉸鏈,連接下巴到顱骨的顳骨,在耳朵的前面。 這個關節可以讓下巴上下左右移動,讓你可以說話,咀嚼和打哈欠。當關節和控制它的肌肉出現問題被統稱為顳下頜紊亂症候群(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orders, 英文簡稱:TMD)。什麼原因引起的? 目前並無定論,也就是說並不明確什麼會導致TMD。
  • 福州一40歲女子拔魚刺時下巴突然脫臼,有這個習慣的人要...
    近日,福州的蔡女士 就遇到了這樣的困擾 為了拔根魚刺 下巴脫臼了! 三天前,福州40歲的蔡女士,在進食中,不慎被一根細小魚刺卡了,她感覺魚刺就陷在牙縫裡,張大嘴,自己伸手去拔。
  • 「追星」笑掉下巴! 下巴這麼容易脫臼嗎?
    9月12日,是知名女藝人楊冪的生日,但當天熱搜第一的卻是一條「費啟鳴因追星楊冪成功笑到脫臼」的消息。記者了解到,笑掉下巴其實並不少見,讓下巴脫臼的除了大笑,一個呵欠也有可能!沒想到的是,隨後他的工作室曬出了費啟鳴的就診圖,稱真是「活久見」,「竟然因為追星成功笑到脫臼來看病,看到他的樣子既心疼,又想笑。」
  • 打哈欠吃東西「咔咔」響 這可能是顳下頜關節紊亂
    身邊有很多朋友都經歷過這種情況,這可能是顳下頜關節紊亂病,是口腔科的常見疾病,但是很多朋友有了症狀後卻不知道應該如何就醫,乾脆就自己挺著,這樣是不行的哦。什麼是顳下頜關節病顳下頜關節病指累及顳下頜關節和(或)咀嚼肌系統,引起關節疼痛、彈響及張口受限等一組疾病的總稱。
  • 需要警惕的顳下頜關節紊亂症候群
    顳下頜關節紊亂症候群(TMD)是口腔頜面部常見的疾病之一,在顳下頜關節疾病中,此病最為多見。好發於青壯年,以20~30歲患病率最高,其發病機理尚未完全明了,本症的主要特點為關節區酸脹疼痛、運動時彈響、張口運動障礙、關節脫位等這類多數屬關節功能失調、預後良好;但極少數病例也可發生器質性改變。
  • 男星打哈欠致下巴脫臼!半夜找醫生掰回來,眼角泛淚骨頭咯咯響
    你知道打哈欠也能脫臼嗎?男星霍尊還真就經歷了這麼一件讓人心疼又覺得好笑的事。2月19日凌晨,霍尊發博稱自己因為打哈欠導致下巴脫臼,逼不得已在半夜來醫院掛急診,找醫生掰回來,最後還不忘讚揚醫護工作者,還向他們表示了敬意。
  • 【圖】下頜骨脫臼怎麼辦?3招教你自我復位
    下巴脫臼是我們對它的俗稱,在醫學上這種情況被稱為顳下頜關節脫位。下頜骨髁突及顱骨在大多數時候關節窩都可以配合地很好、可以正常工作。在一些特殊某情況下,受到外力撞擊等,嘴巴不能閉合,口水往下掉,說話含糊不清,這就是我們說的下巴脫臼。復發性脫位患者會反覆出現急性前脫位的表現,病人不敢把嘴巴張大。
  • 王源下頜骨脫位堅持彩排,下頜骨脫位該如何復位?
    13日,TFBOYS成員之一的王源在錄製節目時花絮曝光,在花絮中王源提及到自己在節目彩排時出現下頜骨脫位的情況。王源表示,他牙齒有個錯位,一張嘴就咯咯地響,經常這樣,今天比較嚴重,叫做下頜骨脫位。隨後,王源用熱水袋敷臉減輕疼痛,雖然表情痛苦但還是堅持彩排。
  • 顳下頜關節強直之治療篇
    一般說來,顳下頜關節內強直必須採用外科手術治療。手術方式有髁突切除術和顳下頜關節成形術。髁突切除術適用於纖維性強直的病例。顳下頜關節成形術適用於骨性強直病例。關節外強直一般也需手術治療,基本方法是切斷和切除頜問攣縮的瘢痕;鑿開頜間粘連的骨質,恢復開口度,用皮片或皮瓣消滅創面。
  • 張口咔嚓響,很可能是顳下頜關節紊亂!
    紅網時刻6月15日訊(通訊員 閆菲)當你正在大快朵頤時,當你正在哈哈大笑時,或者當你正張開大嘴打哈欠時,你突然聽到自己的腮幫子發出咔嚓的聲音。注意了!發出聲音的部位是耳朵前方的關節,叫做顳下頜關節。而之所以會發出咔嚓聲,很可能是因為你患上了顳下頜關節紊亂。
  • 關節脫位是什麼?你別聽名字起得玄,其實生活中還蠻常見的。
    關節脫位是什麼?你別聽名字起得玄,其實生活中還蠻常見的。關節脫位是什麼?關節脫位就是大家常說的「脫臼」,民間也有稱之為脫骱、出臼、脫繆、骨錯等,是指由於直接或者間接暴力作用於關節,或關節有病理性改變,使骨與骨之間相對關節面失去了正常的對合關係;失去部分正常對合關係的稱半脫位。這種關節之間的錯位會直接損傷到關節軟骨以及關節附近的韌帶組織和軟組織,容易造成血腫和畸形。
  • 為什麼每次張嘴會有聲音作響,還偶有疼痛呢?
    今天我們科普一個叫顳下頜關節紊亂症的名詞。那麼在認識這個名詞之前,先糾正下大家誤以為的一件事情——顳下頜關節脫位,這個名詞是大家俗稱的「掉下巴」,是指髁突脫出關節之外,而不能自行恢復的情況,按部位可分為單側和雙側脫位,按性質又可分為急性、習慣性、陳舊性脫位。
  • 「下巴掉了」怎麼辦?在線等,挺急的
    」,在醫學上專業表述應為顳下頜關節脫位,指的是下頜骨的髁狀突超越正常運動限度,滑出關節凹,不能自行恢復原位的情況。腦卒中後患者的顳肌、咬肌、翼內肌、翼外肌等與顳頜關節運動相關的肌肉不同程度無力、痙攣或者協調障礙,以及顳頜關節的關節囊與韌帶鬆弛,穩定性變差,導致顳下頜關節功能紊亂,可能是顳頜關節脫位的潛在病理基礎。
  • 孩子胳膊脫臼症狀
    孩子胳膊脫臼症狀 寶寶胳膊脫臼一般X線表現無異常發現,通過手法復位即可,手法復位後患者即可活動上肢且比較自如。肘關節常呈略屈或是伸展位,前臂處於旋前位,寶寶的傷肢通常不能上舉。其症狀是在橈骨小頭半脫位後寶寶會出現哭鬧不止並拒絕傷肢的活動和使用,拒絕大人去觸碰傷肢。
  • 「譯文分享」顳下頜關節與膕繩肌之間的聯繫,骨盆如何影響面部
    顳下頜關節紊亂是一種具有多種誘發因素的持續性疾病。縮寫TMJ(TemporalMandibular Joint,顳下頜關節)一般指下頜疼痛。就我個人而言,我遇到的患有顳下頜關節紊亂的女性比男性多。不能確定這些統計數據的可靠性,但艾克斯博士報告說,在美國有超過1000萬人患有TMJ。他的數據顯示,90%的TMJ患者都是女性。
  • 運動時受傷,怎麼區分是扭傷還是脫臼?
    扭傷主要是發生在四肢的關節以及相應的組織,沒有骨折脫臼破肉破損等症狀,但是患處急劇腫脹,疼痛,並且關節活動受限,一般扭傷在運動中比較常見。扭傷的處理原則有五個即保護,休息,冰敷,壓迫,抬高。扭傷後的緊急處理為冷敷,並及時送往醫院檢查是否出現骨折的情況。
  • 嚼東西時下巴「咔咔」響是怎麼回事?如何緩解下頜紊亂的症狀?
    你在平時的生活中是否出現過下巴疼痛的症狀,特別是在嚼東西的時候這種感覺更為強烈一些,症狀更明顯的時候,就算你沒有在吃東西,嘴巴稍微做一些咀嚼的動作,就會感到下巴與耳朵連接的位置有"咔咔"的響聲,這是怎麼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