顳下頜關節紊亂症候群(TMD)是口腔頜面部常見的疾病之一,在顳下頜關節疾病中,此病最為多見。好發於青壯年,以20~30歲患病率最高,其發病機理尚未完全明了,本症的主要特點為關節區酸脹疼痛、運動時彈響、張口運動障礙、關節脫位等這類多數屬關節功能失調、預後良好;但極少數病例也可發生器質性改變。
顳下頜關節紊亂的症狀
主要臨床表現有:
局部酸脹或疼痛,彈響,運動障礙。
疼痛部位可在關節區或關節周並冋伴有輕重不等的壓痛,關節酸脹或疼痛尤以阻嚼及張口時明顯。
彈響在張口活動時出現,表現為「咔、咔」或者「咔叭、咔叭」的破碎音。
常見的運動阻礙為張口受限,但也可出現張口過大或張口時下頜偏斜。此外,還可伴有顳部灼痛、頭暈、耳鳴等症狀。
顳下頜關節紊亂常見原因
① 最常見的就是精神因素:臨床上患有此症的人群,多數伴有情緒焦躁、易怒、精神緊張、磨牙、工作壓力大及失眠等;
② 咬合關係出現問題:創傷、牙列不齊、緊咬牙;
③ 偏咀習慣:常用一側咀嚼食物,就會引起兩側關節的不均衡運動,也就容易造成雙側骨骼發育和肌力的不平衡,進一步發張成顳下頜關節紊亂;
④ 關節負荷過重:愛咀嚼堅硬食物,睡覺磨牙害人害己,精神緊張時也喜歡咬牙;
⑤ 其他原因:如外傷、愛打哈欠、受涼刺激、不良坐姿及牙齒疾病等,也可造成關節、周圍肌群和韌帶的損傷導致發病。
顳下頜關節紊亂治療與防範
以保守治療為主,採用對症治療和消除或減弱致病因素相結合的綜合治療,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顳下頜關節彈響屬於早期的臨床表現,不必去醫院治療但需引起本人注意,但是還是要注意避免吃過硬食物、雙側咀嚼、少嚼口香糖、不要咬手指、舒緩壓力、打哈欠和唱歌時嘴巴不要長太大。如果出現疼痛、張口受限等較嚴重的症狀則應去醫院就診。
(作者系長沙市口腔醫院 王群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