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愛脊髓性肌萎縮症患者公益項目為愛聚"脊"啟動

2021-01-19 中國網

日前,在第三屆中國SMA大會的開幕儀式上,「為愛聚『脊』」SMA(,以下簡稱為「SMA」)關愛月患者公益項目正式啟動。該公益項目由中國罕見病聯盟主辦、美兒SMA關愛中心協辦、羅氏製藥中國支持,多方攜手共同關愛SMA患者,提升患者居家疾病管理能力,關注患者身心健康。項目涵蓋為SMA患者打造的線上公益課程《兒童時空穿梭創變課——創想羅盤帶我去探險》以及「聚『脊』心聲,全程守護」在線多學科義診公益活動。

呼籲多方關注SMA,攜手共促診療發展

脊髓性肌萎縮症(SMA)是一種由於運動神經元存活基因1(SMN1)缺失或突變引起的神經領域罕見病,會導致患者喪失運動功能甚至死亡,60%患者屬於重症1型患者,生命往往不超過兩歲,因為被稱為嬰幼兒「頭號遺傳病殺手」。

中國罕見病聯盟執行理事長李林康介紹,國家有關部門對罕見病的管理高度重視,積極探索罕見病的保障機制,不斷提升罕見病用藥保障水平。目前罕見病有三大痛點,一是確診難;二是確診了沒有藥可以治;三是有藥也用不起。如今SMA雖然已經有了創新的治療藥物,但在SMA診療水平,藥物可及,以及社會關注等各方面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美兒SMA關愛中心執行主任邢煥萍表示:「對於SMA患者和家庭而言,除了要面對終身治療的巨大挑戰,更重要的是整個家庭需要共同面對生活、教育等接踵而來的壓力,以及日復一日的居家疾病管理負擔。雖然這些患者生理上有所缺陷,但我們相信通過各方的共同努力,仍可讓他們看見世界的美好,開拓無限的生命潛能。」

《創想羅盤帶我去探險》線上公益直播課,關愛SMA患兒身心健康

本次公益項目向全國SMA患兒免費開放線上公益課程《兒童時空穿梭創變課——創想羅盤帶我去探險》,通過沉浸式的學習體驗,孩子們將穿梭回古代中國,學習古代發明的知識以及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該課程將於2020年8月正式開課,並由八位國內SMA治療領域專家擔任課程發起人,包括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王藝醫生、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呂俊蘭醫生、北京協和醫院神經科戴毅醫生、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神經內科毛姍姍醫生、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徐開壽醫生、湖南省兒童醫院吳麗文醫生、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洪思琦醫生和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胡君醫生。八位專家將和老師們一起帶領SMA患兒穿梭歷史,探索古代文明。

《創想羅盤帶我去探險》公益課程以鄭和下西洋為背景,將孩子們帶入古代遠洋的場景中,變身為鄭和的助手,身臨其境地體驗這一神奇的旅程,探索古代發明在航海的應用,並在旅程中合作解決困難。此外,該課程為SMA患兒打造定製化內容,幫助他們利用想像力和創造力解決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希望通過課程的學習幫助患兒們樹立信心,即使面對疾病,依然能夠以樂觀、堅強的態度來面對未來可能發生的種種挑戰。

「聚『脊』心聲,全程守護」在線多學科義診公益活動,全面提升患者疾病管理

SMA患兒除了運動功能受影響外,還可影響呼吸系統、消化系統、骨骼系統及其他系統功能。此次面向患者家人的「聚『脊』心聲,全程守護」在線多學科義診公益活動,邀請了來自北京協和醫院的SMA多學科管理團隊。北京協和醫院是國家衛健委指定的疑難重症診治指導中心和全國罕見病診療協作網唯一的國家級牽頭醫院,在SMA診治方面擁有豐富經驗。

本次多學科義診聚集了來自北京協和醫院五大科別的專家,包括兒科邱正慶醫生、骨科沈建雄醫生、呼吸科羅金梅醫生、神經科戴毅醫生、物理醫學康復科張光宇醫生,共同開展線上多學科聯合診療。五位專家從實際個案出發,與患兒和家長進行在線互動,為參與者答疑解惑,提供全面、精準的個體化治療方案和家庭照護建議。

      期待更多創新治療手段,為中國SMA患者帶來新希望
      8月7日,羅氏與SMA Foundation 和PTC Therapeutics合作研發的SMA治療藥物 Evrysdi (risdiplam)獲FDA批准,用於治療2個月及以上兒童和成人脊髓性肌萎縮症(SMA)患者,這是全球首個治療SMA的口服小分子藥物。目前 Evrysdi國內審評也正同步進行。未來Evrysdi獲批上市將突破國內現有SMA單一治療格局,有望為患者和醫生提供突破性的治療手段,解決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

 

相關焦點

  • 脊髓性肌萎縮症是怎麼回事?遺傳機率大嗎?如何治療呢?
    很多人都想知道肌萎縮和肌無力到底是什麼,難道患有肌萎縮和肌無力真的那麼可怕嗎?在父母的心中,每個嬰兒都是「小天使」,從出生起就給家庭帶來了溫暖。然而,不幸的是,一些嬰兒在嬰兒期就患有脊髓性肌萎縮症,這種疾病也被稱為嬰幼兒的「第一大遺傳疾病殺手」,這使父母感到擔憂。脊髓性肌萎縮症到底是什麼?
  • 諸城市婦幼保健院免費開展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篩查項目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宋學敏 通訊員 韓曉麗 濰坊報導為進一步提高諸城市出生缺陷防治水平,減少缺陷兒發生,提高出生人口素質,近日,市婦幼保健院在孕前保健科免費開展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篩查項目;該院是諸城市唯一一家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篩查項目實施和管理單位。
  • 內馬爾賽後為7個月大脊髓性肌萎縮症患者贈送球衣
    內馬爾賽後將球衣送給了一個名叫「拯救索菲亞」的慈善活動,這個活動是為了幫助一位名叫索菲亞的小女孩,索菲亞在7個月大的時候患上了脊髓性肌萎縮症1型疾病。脊髓性肌萎縮症1型疾病也稱Werdnig-Hoffman
  • 首兒所宋昉研究員牽頭撰寫的我國首個「脊髓性肌萎縮症遺傳學診斷...
    該共識參照國內外最新脊髓性肌萎縮症(SMA)防治進展、並結合SMA致病基因和修飾基因的獨特特點,由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多學科專家共同研究起草,包括了患者和攜帶者基因型、基因診斷路徑及策略、基因診斷技術的適用性和局限性,以及基因診斷、產前診斷、植入前遺傳學檢測和攜帶者篩查的要點及遺傳諮詢等內容。
  • 江西省婦幼保健院開展脊髓性肌萎縮症義診 專家呼籲加強篩查
    中國江西網/江西頭條客戶端訊 記者焦俊傑、實習生鄭思彤報導:近日,罕見病「脊髓性肌萎縮症」特效藥物需「70萬元一支」而備受社會關注。那麼,什麼是脊髓性肌萎縮症?能不能預防?8月7日,江西省婦幼保健院產前診斷中心舉辦了脊髓性肌萎縮症(SMA)專家義診及SMA基因免費檢測公益活動,普及相關知識,呼籲民眾婚前孕前要加強篩查。現狀:新生兒中的致病基因危險性很高據悉,脊髓性肌萎縮症(SMA)是一類由脊髓前角運動神經元變性導致的肌肉無力、肌肉萎縮的疾病,屬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
  • 一支治癒脊髓性肌肉萎縮症,有錢人的藥,窮人的命!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主要由MSN1雙等位基因缺失或突變引起。突變阻斷運動神經元存活蛋白(SMN)的產生,肌肉因此逐漸軟弱無力萎縮,重度患者甚至無法控制吞咽呼吸等動作,一般患者在兩歲前便會因呼吸衰竭而死。目前,對於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的治療普遍採用Spinraza十年療法,藥品Spinraza2016年上市,第一年治療費為75萬美元,此後每年的治療費為37.5萬美元,總花費超過400萬美元。5月24日,美國FDA批准基因療法Zolgensma上市,該療法售價512.5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465萬元,被稱為史上最貴療法,但是能一次性治好脊髓性肌肉萎縮症。
  • 江西成功施治一例脊髓性肌萎縮症患兒
    本報訊(記者鍾端浪)7月31日,省兒童醫院對一名嬰幼兒脊髓性肌萎縮症(SMA)患者成功實施諾西那生鈉鞘注治療。據介紹,這是我省首次實施諾西那生鈉鞘注治療SMA,此舉意味著我省SMA從不治之症轉變為可治之病。
  • 治療脊髓性肌萎縮症有藥了:一支1448萬元
    治療小兒脊髓性肌肉萎縮基因療法近日在美國上市,一支藥物標價210萬美元(約1448萬元),堪稱史上最貴藥。這個消息也引起了患兒家長的強烈關注,巨額收費也引發了質疑。南京市婦幼保健院專家介紹說,脊髓性肌萎縮症是嬰幼兒的「頭號」遺傳病。但準爸媽在婚前、孕、產前篩查,可以減少新發病例。
  • 我省成功實施首例脊髓性肌萎縮症患兒治療
    ▲醫生正在為患兒進行鞘內注射治療。省兒童醫院供圖罕見病病種繁多且病因複雜,存在著診斷難、治療難的問題,日前,省兒童醫院成功實施了我省首例嬰幼兒脊髓性肌萎縮症(SMA)患者的基因修飾藥物-諾西那生鈉鞘注治療,意味著我省在該罕見病的治療上由無藥可醫轉變為有法可治,我省罕見病診療面進一步擴大。琪琪(化名)9個月大時被母親發現運動能力差,隨後在省兒童醫院被確診為脊髓性肌萎縮(SMA)。
  • 三代試管嬰兒助脊髓性肌肉萎縮症攜帶者生健康寶寶?
    網絡新聞報導:廣東一位母親歐陽春蘭,向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提交信息公開申請,希望了解治療脊髓性肌肉萎縮症(以下簡稱「SMA」)疾病藥物——70萬元一針的諾西那生鈉注射液的採購方式和國內定價依據。新聞一出,瞬間登上各大平臺熱搜,一時間引發眾多網友的關注和熱議。
  •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天價藥新聞中,我們的關注點跑偏了
    前幾天各大媒體刷屏的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國內外價格差距天壤之別,很是吸引大家的注意力,雖然媒體利用信息差誤導了群眾,但是對罕見病的知識普及確實做了貢獻,是有正面意義的。就說這個「脊髓性肌肉萎縮症」(以下簡稱SMA),如果不是這次各媒體的刷屏報導有多少人聽說過、了解它?我是家庭原因對SMA有所耳聞,但也僅此而已了。等我詳細了解後,發出一聲諸葛式感嘆:「產前診斷就可以避免啊」!這時回過頭來看,如果貫徹「優生優育」政策,做產前遺傳病診斷大概率可以避免悲劇發生。可能有的人會說「這不現實,小概率事件,花這個錢沒必要」。
  • 齊魯醫院(青島)順利開展脊髓性肌萎縮症患兒治療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趙尊 通訊員 馮萍 青島報導近日,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青島)順利開展了膠東半島首例脊髓性肌萎縮症(SMA
  •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青島)開展膠東半島首例脊髓性肌萎縮症患兒治療
    半島網12月18日訊  近日,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青島)順利開展了膠東半島首例脊髓性肌萎縮症(SMA)患兒的諾西那生鈉注射液的鞘內注射治療。脊髓性肌萎縮症 (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是一種罕見的遺傳性神經肌肉疾病,它是由於脊髓前角及延髓運動神經元變性,導致近端肢體和軀幹進行性、對稱性肌無力和肌萎縮的神經變性病,在新生兒中發病率約為1/6000-1/10000。根據起病年齡和運動裡程的獲得情況,SAM分為SMA I型、II型、III型和IV型。
  • 罕見病活動回顧:「向陽而生,為愛發聲」2019國際SMA關愛日活動在...
    2019年8月7日,由美兒SMA關愛中心、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主辦,上海聯勸公益基金會、成都慈善總會協辦的2019國際SMA關愛日活動在成都香格裡拉大酒店成功舉辦。來自政府、醫療領域、公益屆、愛心企業等多位領導、醫學專家、愛心企業家、社會愛心人士及SMA患者與家屬代表近百人出席參與了現場的活動。
  • 關愛立達患者援助項目啟動
    新京報訊(記者 張秀蘭)由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發起的「關愛立達患者援助項目」正式項目啟動,符合相應醫學條件的急性冠脈症候群患者被納為項目援助對象。據統計,中國心血管疾病患者人數達2.9億,平均每年約350萬人死於心血管疾病。
  • ...凝聚大關愛丨新餘市啟動「關愛新生命—兒童營養改善」公益項目
    小小奶粉罐,凝聚大關愛丨新餘市啟動「關愛新生命—兒童營養改善」公益項目 2020-12-16 17: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關愛新生命—兒童營養改善」公益項目啟動
    中華兒慈會關愛新生命項目組將會充分發揮組織、人才、資金、技術等優勢,積極整合社會資源,加大資金的籌集力度,力爭對景德鎮市的「關愛新生命——兒童營養改善」公益項目工作持續地給予支持和幫助,從而共同為提高景德鎮市人口質量和素質,構建和諧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 「好消息」免費脊髓性肌萎縮症(SMA)篩查項目落戶寒亭區婦幼保健院
    我國目前有SMA攜帶者約3200萬人,以每出生新生兒1600萬計算,其中為攜帶者的準爸媽約80萬,每年新增SMA患兒2500~3000人。據估計國內現存SMA患者約3~5萬人,這是因為多數I、II型患者已於早期死亡。什麼是脊髓性肌萎縮症(SMA)?
  • 脊髓性肌萎縮患兒:他們是萬分之一 渴望自由呼吸
    小女兒萌萌今年4歲,患有脊髓性肌萎縮症(簡稱SMA)。這是一種兒童罕見病,在新生兒中發病率約為1/6000—1/10000。SMA會導致嚴重的肌肉萎縮、無力,患者連普通的翻身、蹬腿、爬行都難以實現,甚至呼吸、吞咽都成為奢望。醫生曾說,SMA患兒一般活不過2歲,但萌萌憑著遠超年齡的堅毅和拼了命的爸媽,已經過了4歲生日。
  • 諾西那生鈉注射液的最新數據再次印證其在廣泛脊髓性肌萎縮症(SMA...
    諾西那生鈉注射液治療改善或穩定了包括年輕成人患者在內的患者群體的運動功能 諾西那生鈉注射液的長期安全性在不同年齡階段和患者類型中保持一致 長達六年半的最新的數據為諾西那生鈉注射液在幼兒、兒童和年輕成人患者臨床使用中的持續獲益提供了重要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