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葛佳
2020-12-19 06:51 來源:澎湃新聞
卅載光陰彈指過。中國資本市場走過了整整30年的時間。
1990年12月19日,上海浦江飯店,上海證券交易所吹響了資本市場探索的號角。同月,深圳證券交易所試營業。
篳路藍縷、以啟山林。此後的30年,中國證券市場從無到有,從稚嫩到成熟,向上生長,風雲激蕩。
30年來,曾經的滬市「老八股」、深市「老五股」隊伍,已壯大成4000餘家上市公司,在中國資本市場掛牌上市的公司已覆蓋國民經濟90個行業大類。
30年來,中國股市總市值從不足100億元,到2020年超過80萬億大關,呈現指數級增長。
30年來,隨著滬港通、滬倫通、深港通的相繼開通、科創板設立並試點註冊制、新三板分層改革、創業板註冊制以及《新證券法》等一系列改革舉措成功落地,中國資本市場一躍成為全球第二的資本市場。
30年來,中國資本市場投資者隊伍從零開始、不斷壯大,中國股市開戶數不斷刷新紀錄,到2020年已有個人帳戶1.74億戶。
30年來,國內外機構投資者的力量也不斷增強,為中國居民提供了更多的投資渠道。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證券公司、期貨公司、私募基金管理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總規模約56.17萬億元。其中,公募基金達到7644隻,包括1325隻股票型基金、3040隻混合型基金等,總規模達17.80萬億元。
最為重要的是,30年以來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歷程也成為了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珍貴縮影,1990年到2020年,中國經濟經歷了工業化進程與工業化後期的產業轉型,進而到高質量發展階段,證券市場的行業市值變化也體現出這一重大轉變。
從市值規模來看,包括煤炭、鋼鐵等早些年市值排名一度靠前的行業,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市值佔比不斷回落,包括房地產、石油石化、公用事業、交通運輸等行業的市值佔比也在收縮,而計算機、電子、醫藥、食品等代表消費和科技的行業市值佔比則不斷提升。Wind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至2020年的10年中,能源行業的總市值從4.7萬億元收縮至2.4萬億元,日常消費行業從1.1萬億元擴張至9.2萬億元,醫療保健行業從0.87萬億元增長至7.4萬億元,這都和我國經濟的發展結構變化高度相關。
30年櫛風沐雨,30年春華秋實。
在許多人眼中,1990年滬深交易所設立、2005年股權分置改革、2019年註冊制改革是中國資本市場三十年歷史上的三座豐碑。
細數如今取得的巨大成就,這無疑是值得自豪的,喜悅之餘我們也需深入思考,而立之年的中國資本市場有哪些成功經驗可供借鑑?後疫情時代,中國資本市場將在經濟復甦中貢獻出怎樣的力量?繼往開來,中國資本市場未來又將開闢出怎麼樣的發展道路?
12月19日,澎湃新聞推出「市場的力量——中國資本市場三十周年特別報導」,邀請各界專家各自講述中國資本市場在跌宕起伏的探索中一路成長的故事,並共同探索未來中國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路徑。
向上生長三十載,中國資本市場改革再出發。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市場的力量,資本市場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