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普法】受贈房產卻不贍養父母,法院:撤銷贈與!

2020-12-11 澎湃新聞

隨著老齡化時代的來臨,養老問題逐漸成為社會關注焦點。特別是在廣大的農村地區,社會保障範圍小、水平低,當老人把房產贈與兒女後,兒女對老人不再關心,老年人的權益如何保障?

江蘇省宜興市人民法院丁蜀人民法庭就審理了這樣一起合同糾紛案,判決撤銷父母與子女籤訂的附義務贈與協議。本案的判決,在老齡化社會的背景下,具有重大的學理價值和社會意義,也體現了法官以人為本、司法為民的執法理念。

老房拆遷 籤訂贈房養老協議

紀大爺在宜興市丁蜀鎮某村有一套老房子。2010年,老房子周邊道路擴建,統一拆遷,紀大爺因此置換到某安置小區兩套房屋及車庫。

考慮到未來的養老問題,同年7月22日,紀大爺、陳大媽夫婦共同和兒子小紀籤訂住房、養老協議,協議約定拆遷所得的兩套房屋及車庫產權歸小紀所有,小紀將其中一套房屋及車庫簡單裝修後給紀大爺、陳大媽居住至終老。

此外,小紀幫紀大爺償還債務1萬元,每年支付老兩口養老金1.2萬元。協議籤訂後,紀大爺、陳大媽如期住進新房,小紀也按照約定償還債務、支付贍養費。

矛盾緣起於另外一樁拆遷糾紛。紀大爺在當初退伍之後,承包了村委會4間房屋開辦實業公司,後村委會搬遷,要將房屋拍賣。小紀拍下4間房屋,並在此基礎上進行改擴建,開辦小紀超市對外營業,紀大爺、陳大媽則一起在超市內幫忙。

2013年10月,小紀經營的超市遇到徵地拆遷,拆遷面積達1406平方米,小紀領取了拆遷安置補償。紀大爺認為,超市拆遷款中應有自己的一份,但小紀卻不這麼認為。自此後,小紀和父母之間因超市拆遷產生矛盾,繼而發展到對簿公堂。

紀大爺、陳大媽於2015年1月12日、2016年5月25日兩次訴至法院,要求小紀按照協議約定支付贍養費、醫療費。經法院判決後,兩案均進入執行程序。在執行過程中,小紀因拒不履行法律文書被法院採取拘留強制措施,後在執行法官的主持下,雙方達成了和解協議,約定將分期給付贍養費和醫療費。

但是,紀大爺、陳大媽的贍養問題並沒有因此解決。其後,紀大爺與小紀因2018年醫療費及2019年上半年醫療費的給付問題再次產生糾紛,紀大爺、陳大媽分別於2019年3月25日、2019年7月12日提起第三次、第四次訴訟。

萬般無奈 父母訴兒子撤銷贈房

目前,紀大爺身患癌症,陳大媽也因年事已高需終身就醫。原本應享天倫之樂的兩位老人,卻奔波在家庭和法庭之間。無奈之下,紀大爺、陳大媽第五次起訴小紀,要求撤銷雙方籤訂的住房、養老協議中兩套房屋及車庫的產權歸小紀所有的條款。待小紀返還房屋及車庫後,老夫妻打算以房養老。

宜興法院丁蜀法庭受理此案後,承辦法官實地走訪了解案情,考慮到這個案件緣起贍養,但又與常規的贍養糾紛有所不同,丁蜀法庭決定前往紀大爺所在村進行巡迴審理,周邊百餘名群眾在家門口旁聽了庭審。

庭審現場

2019年10月16日,在丁蜀鎮潛洛村文化廣場上,來自周邊的百餘名群眾在家門口參加了這起案件的庭審。

庭審中,小紀提出三點異議,一是原老房子並非紀大爺、陳大媽的共同財產,而是家庭共有財產,造房子時他已13歲左右,也出人出力了,應享有一定份額。1992年,他與父母進行了分家,他和妻子居住在東面,父母住在西面。後房屋拆遷,拆遷所得的新房也由其進行修繕、裝修,基於該事實,他也是房屋所有權人之一。二是他一直在履行贍養義務,為紀大爺支付醫療費、贍養費且數目巨大。三是涉案住房、養老協議的性質並非贈與,而是對家庭財產的分配。而且,紀大爺、陳大媽主張撤銷條款的撤銷權也因經過1年的期限而消滅。

紀大爺、陳大媽則提出不同看法。他們表示,拆遷老房由紀大爺一手建造,小紀並未實際參與,且產權證登記在紀大爺名下,應為紀大爺、陳大媽共同所有。2010年雙方籤訂的涉案合同是紀大爺、陳大媽為解決養老問題而籤訂的,系附義務的贈與合同。

2015年紀大爺身患癌症,小紀拒不支付醫療費,也未前往探望,甚至還在醫院鬧事,其心灰意冷之下才想要撤銷贈與。現合同中約定的房產尚未辦理房產證,也未過戶到小紀名下,事實上該贈與行為尚未完成。依據合同法規定,贈與人在贈與財產權利轉移之前可以撤銷贈與。

一錘定音 法院支持撤銷贈與

審理過程中,主審法官多次組織雙方到庭調解。紀大爺、陳大媽也曾表示只要小紀按照贈與協議按時履行贍養義務,其同意撤訴,但小紀堅持了降低贍養費的要求。其間,小紀主動提出願意按約履行贍養義務,但紀大爺、陳大媽已不再信任兒子的承諾,堅決要求撤銷贈與、以房養老,調解陷入僵局。

法院審理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的相關規定,認為紀大爺、陳大媽以贈與房產的形式換取兒子的養老送終的目的,作為子女的小紀,不論是出於法律上的贍養義務,或是基於協議中的養老條款,還是出於基本道德義務,都應對老人履行贍養義務。紀大爺、陳大媽均身患疾病,不僅需要子女物質上的支持,也需要一個平和、溫暖的家庭環境,而小紀不履行相應的義務,給兩位老人的心理造成巨大的精神負擔。因此,小紀的行為既違反了法定的贍養義務,也違反了贈與合同約定的義務。

根據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六條「贈與人在贈與財產的權利轉移之前可以撤銷贈與」以及第一百九十二條:

「受贈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贈與人可以撤銷贈與:(一)嚴重侵害贈與人或者贈與人的近親屬;(二)對贈與人有扶養義務而不履行;(三)不履行贈與合同約定的義務」之規定,紀大爺、陳大媽有權撤銷贈與。

據此,法院一審判決支持紀大爺、陳大媽的訴訟請求,撤銷紀大爺、陳大媽與小紀於2010年7月22日籤訂的「住房、養老協議」第一條中「小紀得拆遷補償所有住宅,產權均歸小紀所有」的條款;小紀於判決發生法律效力之日起三十日內向紀大爺、陳大媽返還坐落於該安置小區的另一套房屋及汽車車庫。

小紀不服判決,提起上訴。2020年3月24日,無錫市中級人民法院經審理後駁回上訴,維持原判。二審判決生效後,小紀始終未履行義務。目前,本案已進入執行程序。

原告向法官贈送錦旗

【裁判解析】

本案三個爭議焦點的認定

圍繞雙方爭議焦點,法院首先認定了關於被拆遷房屋的性質。農村宅基地房屋的權屬認定,應當結合權屬證明及建造情況予以認定。

本案中,紀大爺的老房子是紀大爺、陳大媽於1983年婚後建造,且房屋產權登記在紀大爺名下,小紀此時年紀尚幼,無法參與建造;雖然父子均陳述曾於1992年分家,但僅限於分開吃住,未另立房產證及另申請宅基地,不能改變房屋所有權的性質。

小紀稱其對房屋進行了修繕、裝修,但沒有提供相應證據證明。且小紀在婚後不久也搬離了老房子並將戶口遷出該村。

綜上,可確認紀大爺、陳大媽系被拆遷房屋的所有權人。當該房屋被拆遷,紀大爺、陳大媽同時也是拆遷利益的享有者,即拆遷新得的兩套房屋、兩個車庫的實際權利人。

第二,關於「住房、養老協議」的性質。雖然「住房、養老協議」中未出現「贈與」「轉讓」字樣,但紀大爺、陳大媽同意將原本由其夫婦共有的房屋劃歸小紀所有,符合贈與的本意。

從雙方籤訂的條款看,雙方約定紀大爺、陳大媽贈與房產權利的同時也為小紀設定了義務,其中有些義務系法定義務,比如支付贍養費、醫療費;有些義務系約定義務,比如還債、裝修房屋等。故該協議的性質為附義務的贈與合同。

第三,關於紀大爺、陳大媽是否有權撤銷的問題。紀大爺、陳大媽將涉案房屋贈與小紀,其目的是為了獲得子女更多照顧,安享晚年。但小紀自2015年起就拒不履行贍養、支付醫療費的義務,導致多次訴訟,並進入執行程序,甚至在執行程序中仍拒絕支付,導致被採取強制措施。

可見,小紀主觀上沒有照料、慰藉老人的意識,客觀上也未主動承擔起贍養的責任,該行為既違反了法定的贍養義務,也違反了贈與合同約定的義務。

小紀稱該撤銷行為已經超過了1年的撤銷權行使期間,但因贈與的房產尚未辦理房產證,也未過戶到小紀名下,事實上該贈與行為尚未完成。故紀大爺、陳大媽在贈與財產權利轉移之前可以撤銷贈與。

■專家點評

準確適用贈與合同撤銷權的規定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 彭誠信

本案涉及贍養義務不履行與贈與合同撤銷之間的關係問題,在老齡化社會的背景下具有重大的學理價值和社會意義。

紀大爺、陳大媽與自己的子女小紀籤訂「住房養老協議」,約定拆遷所得的兩套房屋及車庫產權歸小紀所有,小紀需要將其中一套房屋及車庫簡單裝修後給紀大爺、陳大媽居住至終老。

協議同時約定,小紀需要幫助父母償還1萬元的外債,並需每年支付給兩老養老金1.2萬元。協議籤訂後雙方並未辦理房屋產權的變更登記。由於小紀多次拒絕履行贍養義務,紀大爺、陳大媽由此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撤銷該協議。

從學理角度而言,本案主要涉及兩個爭議問題:一是系爭「住房養老協議」的性質認定;二是協議的撤銷問題。

首先,關於本案「住房養老協議」的法律性質認定,法院並未拘泥於當事人協議的名稱及用語,而是從協議約定的具體內容出發,認為紀大爺夫妻有意將系爭房產的所有權轉移給小紀所有,因此將其認定為贈與協議。同時,由於協議中有關於小紀贍養義務(法定義務)和償債義務(約定義務)的約定,法院進一步將其認定為附義務的贈與,值得肯定。

其次是關於「住房養老協議」的撤銷問題。對于贈與合同,我國民法規定兩項撤銷權。第一項撤銷權規定於民法典第六百五十八條,旨在賦予贈與人在權利移轉之前的任意撤銷權,避免其由於倉促草率行事致使自身利益受損。此項撤銷權原則上適用於一切贈與合同,只有辦理公證的贈與,或者具有救災、扶貧、助殘等公益、道德義務的贈與合同除外。

第二項撤銷權旨在懲罰受贈人不履行義務的行為。民法典第六百六十三條列舉了三類情形:嚴重侵害贈與人或者贈與人近親屬的合法權益、對贈與人有扶養義務而不履行、不履行贈與合同約定的義務。但因上述情形導致贈與合同撤銷的,撤銷權人受1年除斥期間的限制,該期間自贈與人知道或應當知道撤銷事由時開始計算。

小紀正是基於此點,抗辯稱紀大爺請求撤銷贈與合同時已過1年的法定除斥期間。但在本案中,涉案房屋雖已交付小紀居住使用,但未辦理產權過戶登記,即紀大爺夫妻依然保有房屋的所有權。基於此,依據民法典第六百五十八條的規定,應允許紀大爺撤銷贈與協議。該撤銷權在贈與財產權利移轉之前皆可行使,自無除斥期間適用的餘地。

本案法官正確適用法理,合理界定當事人之間的法律關係,準確適用有關贈與合同撤銷權的規定,並最終實現了個案中的實質正義,值得肯定。

編後:

烏鴉尚知反哺,羔羊亦知跪乳。「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撫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自古以來中國人就提倡孝老愛親。然而現實生活中,總有一些不如意的事。贍養案件雖然是普通家事糾紛,但也會成為社會風向標。如果個案處理不佳,在一定區域就會形成「破窗效應」。依法公正處理好個案用公正的司法判決回應社會的道德提問,及時制止贍養領域的道德滑坡,一定程度上能夠進一步引導社會盡孝行善風氣興盛。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以案普法】受贈房產卻不贍養父母,法院:撤銷贈與!》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受贈房產卻不贍養父母,法院:撤銷贈與!
    紀大爺認為,超市拆遷款中應有自己的一份,但小紀卻不這麼認為。自此後,小紀和父母之間因超市拆遷產生矛盾,繼而發展到對簿公堂。紀大爺、陳大媽於2015年1月12日、2016年5月25日兩次訴至法院,要求小紀按照協議約定支付贍養費、醫療費。經法院判決後,兩案均進入執行程序。
  • 兒子受贈房產卻不贍養父母,法院:撤銷贈與!
    特別是在廣大的農村地區,社會保障範圍小、水平低,當老人把房產贈與兒女後,兒女對老人不再關心,老年人的權益如何保障?江蘇省宜興市人民法院丁蜀人民法庭就審理了這樣一起合同糾紛案,判決撤銷父母與子女籤訂的附義務贈與協議。
  • 房產贈與子女,子女卻不孝順,贈與能撤銷嗎?
    現實生活中,很多老人擔心老了得不到照顧,故而以子女贍養自己為條件將一些財產贈與子女。當房產贈與子女,子女卻不贍養老人的時候,贈與能撤銷嗎?如何設立贈與才能保障老人最大的權益?如果老大不給這4萬元,他就得獨自承擔養老人的義務,在養老期間如果不孝順,我就賣房養老。」該書面文字中署有王某霞與四子女籤名。因老大未承擔贍養老人的義務,王某霞將四子女訴至法院要求撤銷贈與。法院審理後支持了王某霞的訴訟請求。案例評析:本案中,涉案房屋系王某春與王某霞夫妻共同財產,王某春去世後,其法定繼承人王某霞與四子女就該房屋形成共有關係。
  • 父母贈與房產給子女新政策 父母贈與房產可以收回嗎
    不過,關于贈與的相關政策相信很多人都不清楚,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父母贈與房產給子女新政策,順便來說說父母贈與房產可以收回嗎以及父母怎麼收回贈與房產。一般來說,父母贈與房產不能隨意撤銷,但是贈予合同上沒有附加贈予人義務,也還沒有將贈予的財務轉交給贈予人的,被贈予人可以撤銷贈予。贈予一經作出就具有相應的對外法律效力。但是被贈予人是否接受贈予人的贈予,這是被贈予人的權利。2、對於父母贈與的房產,被贈予人可以以明示的方式表示自身放棄接受贈予,不對贈予做出反對的明確表示的視為,被贈與人接受贈予人的贈予。
  • ...法院:未盡到作為受贈人和子女的義務 贈與人具備行使撤銷權
    年過七旬的吳老太與女兒同住時,遭到了女兒女婿的辱罵,心灰意冷的吳老太訴至法院,要求撤銷對女兒的贈與,讓其返還受贈錢款。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以下簡稱「上海浦東法院」)以吳老太女兒未盡到作為受贈人和子女應盡的贍養義務為由,判決其返還11.5萬元。
  • 路北法院:孫子非自己親生,祖母能否撤銷所贈房產
    法院審理後認為,張某某提交的銀行轉帳憑證、房屋買賣合同足以證明其全額出資以劉某某名義購買涉案房產的事實。不動產權證雖直接登記在劉某某名下,但由張某某委託其女兒沈某直接將全部房款轉給房產公司,該付款行為有明確的指向性,故應視為張某某贈與給劉某某的是該涉案房產。
  • 房產隔代贈與可以嗎?什麼情況可以撤銷贈與?
    「贈與」是贈與人將自己的財產無償給予受贈人、受贈人表示接受的一種行為。這種行為的實質是財產所有權的轉移。房產可以隔代贈予嗎?如果遺囑保存在機構中,即使生前孫子女不知情,那兩個月的時間可以從孫子女來領取遺囑時開始計算。川恆律所,隔代贈與,房屋贈與什麼情況下可以撤銷贈與?
  • 父母贈與子女房產後,還能反悔嗎?
    梁大為為了讓兒子上學方便,與父母商量之後將梁大爺名下的房子過戶到自己名下。於是梁大爺與宋大娘通過贈與的方式將房產過戶到了梁大為的名下。但之後梁大為與父母因為生活瑣事發生了爭執,梁大為從此再未與父母來往,梁大爺與宋大娘生活上也均是由女兒梁小妹照料。現在梁大爺與宋大娘後悔將該房產贈與梁大為所有,可此時兩人還能撤銷贈與嗎?
  • 房產贈與能否反悔?什麼情況下可以撤銷房產贈與?
    導語: 房屋贈與,指一方(贈與人)自願把自己所有的房屋無償贈與他人(受贈人),他人願意接受的民事法律行為。這就說明,除了這種情況,贈與其他人房產在沒有過戶前是可以撤銷的。所以說籤了贈與合同並沒有什麼保證,一旦贈與人反悔了,是可以撤銷合同的。
  • 附義務贈與合同,如受贈人不履行義務,贈與人可以行使法定撤銷權
    裁判要旨贈與合同是贈與人將自己的財產無償給予受贈人,受贈人表示接受贈與的合同。贈與可以附義務。贈與附義務的,受贈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義務。受贈人對贈與人有扶養義務而不履行,或不履行贈與合同約定的義務的,贈與人可以撤銷贈與。
  • 附義務贈與合同可以撤銷嗎?
    近日,河東法院審結了一起贈與合同糾紛案。八十一歲的何某某因侄孫女王某不履行贈與協議中約定的贍養義務,將侄孫女告上法庭。法院依法審理了這起附義務贈與合同糾紛案,最終判決解除贈與合同,被告王某將贈與款項返還老人。
  • 贈與子女房產,多年後反悔欲收回,女兒怒吼:撤銷,憑什麼
    夫妻協議離婚,協議中約定父親將房產中自己的份額贈與女兒,但是不用承擔以後的撫養費。現在女兒要求分割房產,卻遭到父親的拒絕,父親還想要撤回當初的贈與約定,讓我們來看看法院是怎麼處理這個問題的。2019年7月,陳永建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要求判令撤銷對女兒陳斯妤涉案房屋份額的贈與;判令女兒返還自己上述房屋的份額並協助自己辦理過戶手續。女兒陳斯妤怒吼:憑什麼?,女兒認為,父親雖然贈與了自己房屋,但是母親也免除了父親支付撫養費的義務,所以該贈與行為存在相應的對價,不能撤銷。
  • 西青法院案例入選天津法院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典型案例
    據原告陳述,在該協議訂立後,被告違反約定,未履行對原告的贍養義務,既不探望原告,也未給贍養費,原告已經90歲高齡,急需此房養老。現原告居住並使用該涉案房屋,以拾廢品謀生。法院三次前往被告登記居住地送達未果,本案經公告送達後缺席審理完畢。
  • 離婚協議約定房產證為兒子加名,男方反悔能算撤銷贈與嗎?法院這樣...
    考慮到尚未成年的兒子,倪女士與陸先生在離婚協議中約定:「雙方有夫妻共同房產一套,現協商歸男方和兒子各半,男方須於離婚後一周內在房產證上加上兒子的名字」。離婚後,陸先生遲遲不肯履行上述約定,兒子訴至法院,請求法院判令陸先生配合其辦理房屋變更登記,雙方各佔有50%的產權份額。
  • 離婚協議約定將房產贈與孩子,反悔了還能撤銷嗎?
    因此離婚協議中約定某一房產歸子女所有,離婚後一方又反悔要求撤銷對子女的房產贈與的情況屢見不鮮。這樣的反悔在法律上有效嗎?  黃先生和張女士於1995年登記結婚,婚後育有一子黃小軍。起初婚後生活是美好幸福的,但隨著兒子黃小軍的長大,兩人時常因教育孩子觀念不同產生矛盾,吵得不可開交。這樣爭吵不斷的日子終究還是過不下去了,兩人在2011年籤訂了《離婚協議》。
  • 實踐中常見的贈與合同無效、撤銷情形有哪些?
    未辦理房屋產權轉移手續,贈與合同可撤銷房屋贈與合同的履行,需要辦理房屋產權轉移手續,在贈與合同真實有效的情況下,受贈人應實際辦理房屋過戶手續接受受贈房屋。根據法律規定,贈與人在贈與財產的權利轉移之前可以撤銷贈與。
  • 婚前房產贈與配偶是否有效?沒做這件事,房子不一定是你的!
    二人在2014年12月10日籤訂《婚前房產協議書》,約定的內容為:「住房(案涉房屋)歸雙方共同所有,財產所有權分配比例:甲乙雙方各佔50%。」孝某洋放棄個人擁有全部產權,約定與陳某麗各佔房屋50%份額,陳某麗取得房產份額未付出對價,為無償取得,所以該協議本質具有贈與性質。
  • 老人背著子女將房產贈與外人,子女可以撤銷嗎?
    「小遊」,只要「小遊」履行約定的義務後,即可以獲贈該處房產。圖片來源於網絡根據相關報導,若該房產為馬先生自己所有且公證程序沒有瑕疵的話,這種附條件的贈與是受法律保護的,老人的家屬當然不能主張撤銷。將一筆家產贈與外人的事情對於平常人來說是個稀罕事,引起大家的關注也並不出奇。那即將生效的民法典,對此又有什麼樣的規定呢?
  • 離婚時贈與孩子的房產,沒過戶的能反悔嗎?兒子的態度讓父親心寒
    根據法律規定,離婚後就財產分割問題反悔的,應當在協議離婚一年內,向法院請求變更或撤銷財產分割協議的。在審理過程中,二被告都沒有舉證證明離婚協議書已經變更或撤銷,故二被告應當按照離婚協議書履行各自的義務。武某認為依照合同法,其作為贈與人在爭議房產交付前,有權撤銷贈與,法律依據不足,對其該項辯解, 法院不予採納。
  • 離婚協議約定房產證為兒子加名,男方反悔能算撤銷贈與嗎?
    離婚後,男方卻反悔了,主張為兒子加名是贈與行為,自己有權撤銷贈與。法院是如何認定的呢?案件經過2016年11月,倪女士與陸先生離婚。考慮到尚未成年的兒子,倪女士與陸先生在離婚協議中約定:「雙方有夫妻共同房產一套,現協商歸男方和兒子各半,男方須於離婚後一周內在房產證上加上兒子的名字」。離婚後,陸先生遲遲不肯履行上述約定,兒子訴至法院,請求法院判令陸先生配合其辦理房屋變更登記,雙方各佔有50%的產權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