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義的才是義人正如主是義的一樣(第一講)

2020-12-14 胡哥報喜信OK

今天我們來交通「行義」,為什麼要交通「行義」的話題呢?近期有網友私信問我說:我讀了兩處經文好像前後矛盾,到底怎麼回事啊!我回答:你讀哪兩處經文好像前後矛盾?於是,他把經文發給我看!

1、有義人行義,反致滅亡;有惡人行惡,倒享長壽。這都是我在虛度之日中所見過的。不要行義過分,也不要過於自逞智慧,何必自取敗亡呢?(傳道書 7:15-16 和合本)

2、原來,各國中那敬畏主、行義的人都為主所悅納。 (使徒行傳 10:35 和合本)

他說:這兩處經文是不是前後矛盾?我回答:並不矛盾!他說:你看!前面經文說,有義人行義,反至滅亡,還告訴我們,不要行義過分——。後面經文又說,行義的人都為主所悅納。到底怎麼回事?是行義還是不行義?我回答說:當行義!他說:經文說行義反至滅亡,誰敢行義,還說不能行義過分,否則,不到期而死!我用經文回:小子們哪,不要被人誘惑。行義的才是義人,正如主是義的一樣。 (約翰一書 3:7 和合本)

他仍然不明白說:是啊!一會叫不行義,一會叫行義,到底怎麼回事啊!

介於這位網友提出的問題,因此,我特地發帖公開回復。

首先我們讀經要運用「分開」,起初,神創造天地萬物時候,就用分開。看經文: 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 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開了。(創世記 1:3-4 和合本)

神就造出空氣,將空氣以下的水、空氣以上的水分開了。事就這樣成了。(創世記 1:7 和合本)

神說:「地要發生青草和結種子的菜蔬,並結果子的樹木,各從其類,果子都包著核。」事就這樣成了。(創世記 1:11 和合本)

各從其類,是不是分開了?是的。

然後,我們讀經當會意,讀其精意,並不是讀字據。經上記載「行義」,可以分為:行人的義(法利賽人的義)和行神的義(基督的義)!

人的義(法利賽人的義),法利賽人的義是什麼義?守律法規範自己行為的義!是不是彰顯神的義?不是。看經文:法利賽人對耶穌說:「看哪,他們在安息日為什麼做不可做的事呢?」(馬可福音 2:24 和合本)

法利賽人和文士就向耶穌的門徒發怨言說:「你們為什麼和稅吏並罪人一同吃喝呢?」(路加福音 5:30 和合本)

這時,有幾萬人聚集,甚至彼此踐踏。耶穌開講,先對門徒說:「你們要防備法利賽人的酵,就是假冒為善。 (路加福音 12:1 和合本)

法利賽人的酵是指法利賽人的教訓,耶穌教導門徒是不是要防備他們的教訓?是的。法利賽人的義能不能進天國?來聽耶穌基督說:我告訴你們,你們的義若不勝於文士和法利賽人的義,斷不能進天國。」(馬太福音 5:20 和合本)

是不是得要勝過法利賽人的義才能進天國?是的。法利賽人顯明誰的義?是顯明人的義,彰顯自己的義!看經文: 神設立耶穌作挽回祭,是憑著耶穌的血,藉著人的信,要顯明 神的義;因為他用忍耐的心寬容人先時所犯的罪, (羅馬書 3:25 和合本)

是不是要顯明神的義?是的。如今許多教會都顯明什麼義?是不義,拿主的寶血厚厚塗、慢慢塗、要用一生、一輩子的時間認罪悔改,就是不悔改。很明顯是顯明不義,勝過法利賽人的義嗎?沒有啊!沒有,你能進天國嗎?不要自欺!無論是淫亂的、拜偶像的、姦淫的、作孌童的、親男色的、偷竊的、貪婪的、醉酒的、辱罵的、勒索的,都不能承受 神的國。(哥林多前書 6:9-10 和合本)

怎樣才能勝過法利賽人的義?唯有警醒悔改因信耶穌基督的名白白的稱義,是彰顯神的義!你們中間也有人從前是這樣;但如今你們奉主耶穌基督的名,並藉著我們 神的靈,已經洗淨,成聖,稱義了。

(哥林多前書 6:11 和合本)

什麼是已經?就是成了的事!已經洗淨、成聖、稱義了!你還正走在成聖的路上、地位稱義、拿主的血厚厚塗、慢慢塗、用一生的或一輩子時間認罪悔改,是不是已經?很明顯不是!是不是與神啟示的真理相悖逆?是的。

感謝主的恩典!下一講我們再見。

相關焦點

  • 行義的才是義人正如主是義人一樣(第二講)
    感謝主!我們繼續回來!上一講我們講了,行義是指行神的義!什麼是神的義?就是基督的義(主的義)。看經文:但如今, 神的義在律法以外已經顯明出來,有律法和先知為證:就是 神的義,因信耶穌基督加給一切相信的人,並沒有分別。
  • 晨禱|公義的上帝,必賞賜行義之人
    正如使徒約翰提醒信徒的話:「小子們哪,不要被人誘惑。行義的才是義人,正如主是義的一樣。從此就顯出誰是神的兒女,誰是魔鬼的兒女。凡不行義的就不屬神,不愛弟兄的也是如此。」(約一3:7、10)誠然,有時我們會犯罪跌倒,但這不是我們破罐破摔、不再行義的藉口。既然神總是一次次饒恕、赦免我們的過犯,我們更該一次次重新立志過清潔沒有玷汙的生活。
  • 義人之義在其義心和義行
    《聖經·雅歌》2章2節人們通常把義人表述為勇士。但《雅歌》卻把義人描述為:好像百合花在荊棘內。這是對基督徒在彎曲悖逆之世代中的生命屬天特質的經典概述。在地上的一切植物中,惟有荊棘無需栽種即可長出,其果實成熟時破裂,呈煙塵狀,像極了索多瑪蛾摩拉被毀的鏡像。荊棘是罪惡的表號。
  • 主日信息:義人的受死的呼召和受苦的呼召
    我們基督徒的義人,是向己而死,是效法主的舍己,效法主的向己而死。 我們不只是一次釘十字架,我們乃是兩次。一次是被動的被神釘的,神使我們與基督聯合,把我們的舊人和舊人的邪情私慾一同釘在十字架上。一次被釘,是我們主動的,是我們自己把自己新人的己獻上。以新人的己的表達,表達神救贖的真實,表達對救贖的感恩。而且在如此的獻上後,才完成了基督作為一個乾淨的人在獻上自己這件事上的複製。
  • 義人祈禱是大有功效的
    義人呼求,耶和華聽見了,便救他們脫離一切患難。(詩篇 34:15-17 和合本)如今許多教會禱告:主啊!求你赦免我的罪——。弟兄姊妹你聽,從他們的禱告祈求,證明這人是不是義人?不是義人,是仍然是個罪人。耶穌基督聽不聽他的祈求禱告?繼續查閱經文:我們知道 神不聽罪人,惟有敬奉 神、遵行他旨意的, 神才聽他。
  • 「義」字之新解釋
    四德者,元亨利貞,「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幹也;這四德可以簡單地解釋為:元亨者善美的所在或者源頭,這個「利」是利他的意思,意思是義的實現是在利他的這種行為上,而「貞」事之幹是鞏固的意思,意思是人之為義,是在於不斷地利他的這種行為。利他才是「義」字的實質根本那麼這種利他性是要處在一個什麼程度呢?也就是說,是利小集體之「他」還是天下之「他」呢?
  • 從舊約偉人的順服談:耶穌對舊約「義人論」的顛覆性
    (馬太福音 9:13 )」從耶穌的這句話我們可以看到,在耶穌的那個時代有義人和罪人的區別。很顯然,這句話中「義人」與「罪人」的對比,說明了這兩個概念都是相對於律法而存在的。通俗地講,法利賽人的觀念就是遵守律法的就是義人,違背律法的就是罪人。義人與罪人的區別,關鍵就是律法。那些遵守律法的,按照律法行動的不僅在耶穌時代的法利賽人被稱為義人,在舊約中也是義人。
  • 生命的質素(四)——饑渴慕義
    生命的質素(四)——饑渴慕義每講到生命的一個質素時,都強調主耶穌講論登山寶訓時的背景。很重要的一點是主耶穌在加利利傳道,醫病趕鬼,治好凡來到祂面前的人,正當祂聲名顯赫之時,耶穌卻選擇上了山。所以,從當時的背景來看,可以知道天國的信息是主耶穌針對那些真正跟隨和信靠他的人所講的。
  • 「見利思義,義然後取」,這才是正道
    儒家認為,只有能夠合理分配利,才是義。所以儒家說「見利思義」儒家思想中的義並不排斥利,如果利分配得不合理,取與不取都是不義。那麼如何去拿捏義與利之間的分寸呢?孔子創立儒家學派,孟子在戰國時代捍衛儒學並發展儒學,成為亞聖,所以稱孔孟之道,也叫仁義之道。可見仁義是儒學的核心內容。孔子只講仁與義,仁義聯稱還是孟子的創造。
  • 天國的奧秘|神揀選人的旨意,不在乎人的行為,乃在乎召人的主!
    【羅9:31-32】但以色列人追求律法的義,反得不著律法的義。這是什麼緣故呢?是因為他們不憑著信心求,只憑著行為求,他們正跌在那絆腳石上。這節經文證明保羅所講的行為,是指遵行律法。其實保羅針對以色列人的錯誤,講明稱義不是因守律法,不是憑著「守律法的行為」求,而是用「信主之法稱義」。這裡的「不在乎行為」,乃是不在乎他們是否追求律法的義,保羅證明沒有人可以憑律法稱義。明白保羅所講,「不是出於行為」的意思,這裡行為是指「守摩西律法」,並非是指人所有的行為。
  • 八福 之 「饑渴慕義之福」(上)
    義就是對律法所有要求的滿足,完美無瑕。但在神的眼中,世上哪有義,因為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連一個義人也沒有。只有一個義人,就是成為人子,做神和人中間中保的耶穌。這也就是為什麼當耶穌的義算為我們的義是這麼重要,因為只有耶穌的義才能達到上帝的標準。耶穌沒有罪,並且行事純全,祂就是那義者。
  • 詩篇·第一篇(語音分享)
    1-3節描寫義人的幸福。義人首先是遠離邪惡的,其次是積極的尋求上帝的旨意;那他的結局就象是一棵栽種在水邊的樹,不缺乏供養且結果纍纍。4-6節描寫惡人的不幸,他們所追求的是虛無的,並且自身是無價值的。最終的結局也是滅亡的。我們來逐句的分析。
  • 神設立耶穌作挽回祭,是憑著耶穌的血藉著人的信,要顯明神的義
    我們是地位稱義、我們正走在成聖的路上,你敢說你是義人?你那是自誇!你能敢說你在主裡不犯罪?於是他們就引用經文:羅3:10 就如經上所記:「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就用這段經文放在在恩典裡的人頸項上,且自以為聰明說: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是聖經說的,你怎麼自稱你是義人呢,簡直自不量力「。
  • 不義的錢財怎麼用?作神國的管家 | 主日傳講
    在上一講路加福音中,我們傳講了浪子的比喻的內容。父親因小兒子無病無災的回來,而大擺筵席、吃喝快樂。但是,大兒子卻對弟弟揮霍掉父親的產業而大加指責,拒絕接納弟弟,質疑父親的公義。大兒子比起弟弟的「死而復活,失而又得」,更看重父親的產業受到損失,這產業實際上也是他的。延續這個主題,主耶穌通過不義管家的比喻,教導門徒如何作神國的管家。
  • 「每日靈修」雅5:16「義人祈禱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
    【經文】雅5:16義人祈禱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以利亞與我們是一樣性情的人,他懇切禱告,求不要下雨,雨就三年零六個月不下在地上。他又禱告,天就降下雨來,地也生出土產。【主題】發出「大有功效」的禱告【簡釋】(一)字義:①「義人」:指屬神的人。②「功效」:效力、力量。③「以利亞」:舊約時代的一位偉大的先知,他以禱告大有能力而著稱。
  • 親愛的兄弟啊,我願你凡事興盛,身體健壯,正如你的靈魂興盛一樣
    主啊,禰告訴我們,終日恩待人,借給人,他的後裔也蒙福。行為純正的義人,他的子孫是有福的。憐憫貧窮的,就是借給耶和華,他的善行,耶和華必償還。這些事你們既作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禰也賜給我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我們彼此相愛;你怎樣愛我們,我們也要怎樣相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