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民以食為天,但"食"的內容應該是什麼才對呢?有些人認為人類僅靠素食就能滿足營養需求,而有些則認為我們需要一定的肉食。在古代,人類想吃肉必須到野外去狩獵,但在今天,想吃肉的話直接出去買就行了,狩獵由此成了一項頗受爭議的戶外運動。
可以這麼說,狩獵就是殺死或捕捉野生動物的過程。有些獵人對獵物持充分尊重的態度,力圖使動物能儘快且無痛苦地死去,但並非所有人如此,這與個人的道德觀念息息相關。
以尊重生命的態度去狩獵,體現的是個人良好的自制力,並把狩獵看作一項神聖的傳統,而非簡單的戶外運動。有此覺悟的獵人,會自覺參與獵人安全培訓,為狩獵作各種充分準備,對狩獵工具的質量進行嚴格把關,並在整個狩獵過程中始終保持謙卑的態度。
"以尊重生命的態度去狩獵",說起來好像堂而皇之,但具體應該怎麼做呢?能有效地實現嗎?社會上各個群體對此又持怎樣的態度?
支持者的聲音
那些崇尚"以尊重生命的態度去狩獵"的獵人認為,狩獵的意義並不僅僅是獵獲動物這麼簡單,它更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深層次的信仰以及道德守則。他們通常會有這些特質:尊重大自然及自然規律;不會過度索取;感恩自然界的饋贈,竭力維持動物種群的健康;自覺遵守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規;非常謹慎地選用合適的工具,不管是用弓箭、刀具還是槍枝,都以快速獵殺並最大限度地減少獵物的痛苦為宗旨。
支持"以尊重生命的態度去狩獵"的觀點認為:
1. 這種狩獵方式有助於維護動物種群的健康,防止動物過度繁殖,降低種群內部的疾病風險。
2. 狩獵是野生動物管理和保護最常用的方式,漁證和獵證的售賣為保護工作提供了資金。
3. 若自幼接受合理的狩獵和射擊教育,有助於培養兒童的自制力、責任心、同情心和謙遜心。有些人認為,讓青少年參加狩獵,能減少其攻擊性和偏激行為,使其性格更加平和。
4. 比起其他屠殺方式,狩獵其實更為人道。
5. 狩獵有助於保護環境和農業生產,使其少受肉食動物和昆蟲的侵害。
事實:美國魚類和野生動物服務局的調查發現,75%的美國人對狩獵的積極作用持信任態度,但其中的62%都認為,很多獵人未能遵守相關的法律法規,用了危險或不道德的方式進行狩獵。
支持者在竭力用各種行動證明自己的態度,但反對者又有怎樣的看法呢?
反對者的聲音
事實上,仍有很多人並不認為獵人們在"以尊重生命的態度去狩獵",在他們看來,今天我們需要的食物和衣服都可以在商店裡買得到,根本沒必要像古人那樣通過狩獵來獲得,為什麼還要獵殺這些動物呢?他們認為:
1. 很多人僅為追求刺激而去狩獵,根本沒有任何狩獵經驗,極大地破壞了野外環境,也損害了非獵人和守法獵人的利益。比如,每一年的獵鹿季都會有各種關於意外射殺致傷或致死的報導。
2. 獵殺動物會破壞動物社群的內部結構,而且獵殺健康的和那些對某些疾病具有天生抗原的動物會增加整個種群的疾病風險。
3. 有些獵人使用威力強大的武器狩獵,不符合公平狩獵的準則。
4. 研究表明用弓箭狩獵可靠性較低,有一半被弓箭射中的動物都會遭受較長時間的痛苦再慢慢死去。
除了這些站在人類角度的支持和反對者,還有第三種聲音,試圖站在動物的角度,為維護動物自身的權利而發聲,他們就是各種動物保護組織,我覺得應該把他們的觀點獨立看待。
動物保護組織的聲音
作為動物保護界的典型代表,善待動物組織(PETA)並不認可"以尊重生命的態度去狩獵"的觀點,它認為狩獵就是一項殘忍且不必要的運動。他們認為:
1. 狩獵打亂了動物的遷徙、家庭組織、冬眠和進食規律。
2. 狩獵破壞了生態平衡,因為它不像自然中的掠食者那樣捕殺掉種群中最弱的動物,而是捕殺了最強的動物。"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才是自然規律,自然的選擇才能保留種群中最健康的動物,使種群更加強大。
3. 承認狩獵意外和死傷事件是未接受安全培訓的獵人引致的。
4. 種群數量的控制不一定要通過狩獵來進行,可採取絕育或節育等替代措施。
5. 以盈利為目的的農場和保護區不符合公平狩獵原則,因為動物早已習慣人類餵養,並且是在封閉空間裡被狩獵。
科技和時代在進步,但關於狩獵的各種爭議不會停止,不管你是站在哪一方,多了解不同群體的意見總能對自己有所增益。關於"以尊重生命的態度去狩獵",你又怎麼看呢?
聲明:本文為原創,歡迎直接轉發、分享,非盈利性網絡轉載請註明出處,盈利性商業機構轉載請與《北美狩獵》雜誌聯繫,郵箱:hunting@cnoutdoorclub.com,謝謝!
「每周二、周五發布新一期,歡迎關注我們,探索曠野。北美狩獵——你的隨身專業獵人教戰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