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起西班牙戰爭,估計很多人都比較陌生,畢竟這是一場爆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戰爭,而且西班牙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又沒有什麼著名的事跡可言,如果有也就是派出去了一個第250'藍色'步兵師作為志願部隊參與德國對蘇聯的戰爭。除此之外,西班牙似乎就沒有什麼著名的事跡可言了,基本上屬於被戰史遺忘的存在。
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是在這場西班牙戰爭中,德國、蘇聯、義大利的裝甲部隊都先後參加了戰鬥。英法雖然沒有參加西班牙戰爭,但也從中吸取了頗多的'經驗'。可以說,正是這場西班牙戰爭,讓當時的歐洲各國對裝甲部隊的認識多了一些。但這種影響和認識對各國到底如何,就需要分析一二了。
彼時,西班牙明面上的政府是西班牙第二共和國,但因為其西班牙內部派系林立導致了政令不一和民生凋敝。在這種情況下,西班牙就和坐在一個火藥桶上一樣,最終徹底被引燃了。由弗朗哥領導的國民軍和共和軍相互交戰,整個西班牙陷入了一片戰火之中。而作為旁觀者,英法兩國是無動於衷,可以說是兩不相幫的態度。
但德國、義大利和蘇聯卻不這麼想,反而直接參戰去了。德國和義大利先後派出了幹涉部隊幫助國民軍,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德國的'禿鷹軍團',整體而言素質非常不錯。而蘇聯方面也不甘示弱,除去給共和軍提供物資援助和資金援助之外,還派出了一支裝甲部隊支援西班牙共和軍。
當時,蘇聯和德國派出的裝甲部隊非常有限,蘇聯提供了T-26輕型坦克,早期投入的數量不超過二十輛。而德國禿鷹軍團中的'養蜂人'部隊就是裝甲部隊,參戰後被迅速整編為第88裝甲營,下轄41輛一號輕型坦克。考慮到一號輕型坦克僅僅配備了機槍,所以它們在面對蘇聯T-26輕型坦克的45毫米坦克炮時損失慘重,每次進攻共和軍陣地時,都會遭至T-26輕型坦克的攻擊。
不過反過來講,蘇聯的T-26輕型坦克也沒好哪去,T-26輕型坦克的火力強大,但是在進攻國民軍陣地時也一樣脆弱。雖然說國民軍步兵是不堪一擊,但是德國'禿鷹軍團'帶來的37毫米反坦克炮可不是吃素的,完全可以在1000米內擊穿這些T-26輕型坦克。有些時候,德國'禿鷹軍團'還會把數量極其稀少的88毫米高射炮用於反坦克作戰,採取平射作戰的88毫米高射炮炮威力驚人,只需要一擊就能擊穿蘇聯坦克。
至於義大利的,算了,義大利跳過吧,戰爭不是很適合義大利人,他們是來送人頭的。其裝備的CV-33超輕型坦克也是只有機槍的小坦克,而且裝甲還不如一號輕型坦克呢。
值得一提的是,其實德國和蘇聯雙方的裝甲部隊在早期表現都很差,這一方面是因為德國和蘇聯雙方都缺乏實戰經驗,另一方面是他們的裝甲部隊投入時,往往會缺乏有效的步兵掩護。需要認清的事實是,當時的坦克在進攻防守嚴密的陣地時需要步兵的掩護,若沒有合適的掩護就會損失慘重。很不幸的是,無論是共和軍還是國民軍,此時的士兵素質都只能用低劣來形容。這導致了雙方的傷亡徒勞的增加,許多坦克被擊毀在陣地上。
有鑑於此,雙方都不約而同的加大了對自己盟友的支持力度。德國方面此時能提供的坦克僅有一號輕型坦克和二號輕型坦克,考慮這是一場政治性質作秀多的幹涉行動,德國並沒有運去二號輕型坦克,而是進一步的加強了'禿鷹軍團'的反坦克火力,更多的37毫米反坦克炮和88毫米高射炮被投入到了戰場上。而蘇聯方面也派出了由裝甲戰'新星',時任上校軍銜的德米特裡·格利戈裡耶維奇·巴甫洛夫指揮的增援部隊,其麾下的T-26輕型坦克數量極具增加,組成了'第1裝甲旅'。
在加大了投入之後,西班牙戰爭中的坦克戰和反坦克作戰的烈度急劇攀升,西班牙共和軍裡投入的T-26輕型坦克大大增加,巴甫洛夫也極力的訓練那些急躁的共和軍坦克兵,讓其儘快掌握裝甲作戰。禿鷹軍團的陣地修築和反坦克作戰能力攀升明顯,為了改善手頭缺乏可用坦克的難題,西班牙國民軍也極力的去繳獲那些T-26輕型坦克,這讓'禿鷹軍團'也裝備起了蘇聯的T-26輕型坦克。
很不幸的是,西班牙共和軍的素質過於低劣,戰鬥熱情有餘和素質不足,在這群拙劣的裝甲兵的'神勇豬突'下,共和軍裝甲部隊一敗塗地,損失異常慘重。反倒是對面的國民軍在'禿鷹軍團'的幫助下,合理的利用反坦克火力扼住了共和軍裝甲部隊的進攻,將共和軍裝甲部隊逐個消滅在了陣地上。整個西班牙戰爭的交戰過程我們就不多說了,結果就是共和軍一敗塗地,弗朗哥指揮的國民軍大獲全勝
虎頭蛇尾的西班牙坦克大戰就此宣告結束,只不過對於各國而言,發生在西班牙的戰爭仍舊有很大意義,尤其是對於坦克戰的發展上,各國都可以印證一些自己對於裝甲部隊的猜測。沒參戰的英法兩國得出了很多錯誤結論,其中最大的錯誤結論就是坦克仍舊是脆弱的武器,必須把坦克分散用來掩護步兵作戰,坦克突擊戰術是完全不可取的。這一點被英法兩國作為至寶,開始用於壓制國內的裝甲戰術支持者,傳統的步兵將軍們又佔了上風。
而蘇聯方面也因此得出了許多錯誤結論,比如說那位蘇聯裝甲戰'新星'巴甫洛夫,他就得出了坦克不適合集群作戰,應當掩護步兵的結論,並且同樣認為坦克過於脆弱,衝擊對方嚴密防護的陣地是送死的行為。這一點造成了蘇聯當時極具潛力的裝甲部隊遭到了解散,對於蘇聯的裝甲部隊發展有十分惡劣的影響。當然,巴甫洛夫本人日後也沒好哪去,他日後就是指揮西方面軍的巴甫洛夫大將,在錯誤的觀念下直接打了一場慘烈敗仗出來。
不過巴甫洛夫也不是一無是處,他結合西班牙戰爭的經驗,著重指出了蘇聯坦克的弊端——坦克的防護性差,火力不夠強大,難以應對敵方反坦克火力的威脅,並強調蘇聯急需開發一款新型的中型坦克來應對危機。這一建議最終就促使了蘇聯的T-34中型坦克的誕生,在日後的蘇德戰爭中,T-34中型坦克大放異彩,成為了蘇聯最可靠的坦克。因此,我們也不能說蘇聯在西班牙戰爭裡一無所獲。
而作為另一個參戰者的德軍雖然一號坦克表現不佳,但是整體上沒有影響到德國陸軍對裝甲部隊的認識。一號輕型坦克在西班牙的惡劣表現,反過來促進了德國加快了三號中型坦克和四號中型坦克的研製與生產工作。德國陸軍認為,'禿鷹軍團'在西班牙的失敗,並不是裝甲部隊本身有問題,而是投入的坦克性能不佳和西班牙地形不適合坦克作戰導致的。他們認識到崎嶇的山路和狹窄的戰線均不適合裝甲部隊投入,未來戰爭中應該避免這一情況。
結語
通過對比後不難發現,作為參戰者的德國無疑從西班牙戰爭中吸取了足夠的教訓,這為他們未來的閃電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蘇聯雖然有一些錯誤認識,可在吸取了部分經驗之後,仍舊帶來了正面的影響。唯有遲鈍的英法在西班牙戰爭中一無所獲,堅持了自己過去的錯誤方針,把坦克分散去配合步兵作戰,並以此遏制了裝甲戰術的支持者們,這就難怪未來的戰爭中,英法表現如此不佳了。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史》
《西班牙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