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內戰中的坦克大戰,對於各國裝甲部隊發展有何影響?

2020-12-26 歷史皇太后

如果說起西班牙戰爭,估計很多人都比較陌生,畢竟這是一場爆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戰爭,而且西班牙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又沒有什麼著名的事跡可言,如果有也就是派出去了一個第250'藍色'步兵師作為志願部隊參與德國對蘇聯的戰爭。除此之外,西班牙似乎就沒有什麼著名的事跡可言了,基本上屬於被戰史遺忘的存在。

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是在這場西班牙戰爭中,德國、蘇聯、義大利的裝甲部隊都先後參加了戰鬥。英法雖然沒有參加西班牙戰爭,但也從中吸取了頗多的'經驗'。可以說,正是這場西班牙戰爭,讓當時的歐洲各國對裝甲部隊的認識多了一些。但這種影響和認識對各國到底如何,就需要分析一二了。

彼時,西班牙明面上的政府是西班牙第二共和國,但因為其西班牙內部派系林立導致了政令不一和民生凋敝。在這種情況下,西班牙就和坐在一個火藥桶上一樣,最終徹底被引燃了。由弗朗哥領導的國民軍和共和軍相互交戰,整個西班牙陷入了一片戰火之中。而作為旁觀者,英法兩國是無動於衷,可以說是兩不相幫的態度。

但德國、義大利和蘇聯卻不這麼想,反而直接參戰去了。德國和義大利先後派出了幹涉部隊幫助國民軍,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德國的'禿鷹軍團',整體而言素質非常不錯。而蘇聯方面也不甘示弱,除去給共和軍提供物資援助和資金援助之外,還派出了一支裝甲部隊支援西班牙共和軍。

當時,蘇聯和德國派出的裝甲部隊非常有限,蘇聯提供了T-26輕型坦克,早期投入的數量不超過二十輛。而德國禿鷹軍團中的'養蜂人'部隊就是裝甲部隊,參戰後被迅速整編為第88裝甲營,下轄41輛一號輕型坦克。考慮到一號輕型坦克僅僅配備了機槍,所以它們在面對蘇聯T-26輕型坦克的45毫米坦克炮時損失慘重,每次進攻共和軍陣地時,都會遭至T-26輕型坦克的攻擊。

不過反過來講,蘇聯的T-26輕型坦克也沒好哪去,T-26輕型坦克的火力強大,但是在進攻國民軍陣地時也一樣脆弱。雖然說國民軍步兵是不堪一擊,但是德國'禿鷹軍團'帶來的37毫米反坦克炮可不是吃素的,完全可以在1000米內擊穿這些T-26輕型坦克。有些時候,德國'禿鷹軍團'還會把數量極其稀少的88毫米高射炮用於反坦克作戰,採取平射作戰的88毫米高射炮炮威力驚人,只需要一擊就能擊穿蘇聯坦克。

至於義大利的,算了,義大利跳過吧,戰爭不是很適合義大利人,他們是來送人頭的。其裝備的CV-33超輕型坦克也是只有機槍的小坦克,而且裝甲還不如一號輕型坦克呢。

值得一提的是,其實德國和蘇聯雙方的裝甲部隊在早期表現都很差,這一方面是因為德國和蘇聯雙方都缺乏實戰經驗,另一方面是他們的裝甲部隊投入時,往往會缺乏有效的步兵掩護。需要認清的事實是,當時的坦克在進攻防守嚴密的陣地時需要步兵的掩護,若沒有合適的掩護就會損失慘重。很不幸的是,無論是共和軍還是國民軍,此時的士兵素質都只能用低劣來形容。這導致了雙方的傷亡徒勞的增加,許多坦克被擊毀在陣地上。

有鑑於此,雙方都不約而同的加大了對自己盟友的支持力度。德國方面此時能提供的坦克僅有一號輕型坦克和二號輕型坦克,考慮這是一場政治性質作秀多的幹涉行動,德國並沒有運去二號輕型坦克,而是進一步的加強了'禿鷹軍團'的反坦克火力,更多的37毫米反坦克炮和88毫米高射炮被投入到了戰場上。而蘇聯方面也派出了由裝甲戰'新星',時任上校軍銜的德米特裡·格利戈裡耶維奇·巴甫洛夫指揮的增援部隊,其麾下的T-26輕型坦克數量極具增加,組成了'第1裝甲旅'。

在加大了投入之後,西班牙戰爭中的坦克戰和反坦克作戰的烈度急劇攀升,西班牙共和軍裡投入的T-26輕型坦克大大增加,巴甫洛夫也極力的訓練那些急躁的共和軍坦克兵,讓其儘快掌握裝甲作戰。禿鷹軍團的陣地修築和反坦克作戰能力攀升明顯,為了改善手頭缺乏可用坦克的難題,西班牙國民軍也極力的去繳獲那些T-26輕型坦克,這讓'禿鷹軍團'也裝備起了蘇聯的T-26輕型坦克。

很不幸的是,西班牙共和軍的素質過於低劣,戰鬥熱情有餘和素質不足,在這群拙劣的裝甲兵的'神勇豬突'下,共和軍裝甲部隊一敗塗地,損失異常慘重。反倒是對面的國民軍在'禿鷹軍團'的幫助下,合理的利用反坦克火力扼住了共和軍裝甲部隊的進攻,將共和軍裝甲部隊逐個消滅在了陣地上。整個西班牙戰爭的交戰過程我們就不多說了,結果就是共和軍一敗塗地,弗朗哥指揮的國民軍大獲全勝

虎頭蛇尾的西班牙坦克大戰就此宣告結束,只不過對於各國而言,發生在西班牙的戰爭仍舊有很大意義,尤其是對於坦克戰的發展上,各國都可以印證一些自己對於裝甲部隊的猜測。沒參戰的英法兩國得出了很多錯誤結論,其中最大的錯誤結論就是坦克仍舊是脆弱的武器,必須把坦克分散用來掩護步兵作戰,坦克突擊戰術是完全不可取的。這一點被英法兩國作為至寶,開始用於壓制國內的裝甲戰術支持者,傳統的步兵將軍們又佔了上風。

而蘇聯方面也因此得出了許多錯誤結論,比如說那位蘇聯裝甲戰'新星'巴甫洛夫,他就得出了坦克不適合集群作戰,應當掩護步兵的結論,並且同樣認為坦克過於脆弱,衝擊對方嚴密防護的陣地是送死的行為。這一點造成了蘇聯當時極具潛力的裝甲部隊遭到了解散,對於蘇聯的裝甲部隊發展有十分惡劣的影響。當然,巴甫洛夫本人日後也沒好哪去,他日後就是指揮西方面軍的巴甫洛夫大將,在錯誤的觀念下直接打了一場慘烈敗仗出來。

不過巴甫洛夫也不是一無是處,他結合西班牙戰爭的經驗,著重指出了蘇聯坦克的弊端——坦克的防護性差,火力不夠強大,難以應對敵方反坦克火力的威脅,並強調蘇聯急需開發一款新型的中型坦克來應對危機。這一建議最終就促使了蘇聯的T-34中型坦克的誕生,在日後的蘇德戰爭中,T-34中型坦克大放異彩,成為了蘇聯最可靠的坦克。因此,我們也不能說蘇聯在西班牙戰爭裡一無所獲。

而作為另一個參戰者的德軍雖然一號坦克表現不佳,但是整體上沒有影響到德國陸軍對裝甲部隊的認識。一號輕型坦克在西班牙的惡劣表現,反過來促進了德國加快了三號中型坦克和四號中型坦克的研製與生產工作。德國陸軍認為,'禿鷹軍團'在西班牙的失敗,並不是裝甲部隊本身有問題,而是投入的坦克性能不佳和西班牙地形不適合坦克作戰導致的。他們認識到崎嶇的山路和狹窄的戰線均不適合裝甲部隊投入,未來戰爭中應該避免這一情況。

結語

通過對比後不難發現,作為參戰者的德國無疑從西班牙戰爭中吸取了足夠的教訓,這為他們未來的閃電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蘇聯雖然有一些錯誤認識,可在吸取了部分經驗之後,仍舊帶來了正面的影響。唯有遲鈍的英法在西班牙戰爭中一無所獲,堅持了自己過去的錯誤方針,把坦克分散去配合步兵作戰,並以此遏制了裝甲戰術的支持者們,這就難怪未來的戰爭中,英法表現如此不佳了。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史》

《西班牙戰爭》

相關焦點

  • 英國維克斯坦克的蘇聯衍生版,蘇聯裝甲部隊中堅,T26輕型坦克
    一、蘇聯早期的坦克研發 蘇聯紅軍是一支從創立開始,就處於快速發展和壯大的軍隊。在經歷了俄國內戰之後,蘇聯的軍事家有時間對俄國內戰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經驗,做一個系統性整理,這對於蘇軍的發展有很大的作用。其中,蘇聯的軍事學家發現,俄國內戰時期的戰鬥模式更傾向於發揮部隊的機動性,而非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塹壕戰模式。
  • 英國維克斯坦克的蘇聯衍生版,蘇聯裝甲部隊的中堅,T-26輕型坦克
    說起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蘇聯坦克,估計很多人想到的都是T-34中型坦克、KV系列重型坦克,或是IS系列中型坦克。不過,這些坦克或是在蘇德戰爭前夕誕生,或是在蘇德戰爭中誕生。在這些坦克誕生之前,蘇聯坦克部隊都是由各式各樣的輕型坦克構成的,而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為蘇軍服役多年的一款輕型坦克——T-26輕型坦克。
  • 明朝《武備志》記載「坦克」,還發展出裝甲部隊,那是啥武器
    原創 團隊作者 朝文社作者|我方團隊張嶔字數:2346,閱讀時間:約6分鐘歷史提問明朝《武備志》記載曾經有「坦克」,還發展出裝甲部隊,請問是什麼武器?當代很多「軍事迷」們,更因此對明代戰車傾慕不已,甚至將其稱為「世界上最早的坦克裝甲部隊」。那真實歷史上,這「大殺器」真這麼強?如果單看《武備志》的記載,戰車,這傳說中的「明朝版坦克」,那簡直強到嚇人。比如「火龍捲地飛車」「火櫃攻敵車」「神火萬全鐵圍營」等戰車,不但名字聽著霸氣,外形也看似魔獸下凡。至於戰鬥力?
  • 明朝《武備志》記載曾經有「坦克」,還發展出裝甲部隊,請問是什麼...
    當代很多「軍事迷」們,更因此對明代戰車傾慕不已,甚至將其稱為「世界上最早的坦克裝甲部隊」。那真實歷史上,這「大殺器」真這麼強? 書中的形容也是左一句「利害百倍」,右一句「萬將莫擋」,滿眼都是橫掃千軍的模樣。 但明朝滅亡後,由清朝官員學者修撰的《明史》裡,對這些明朝「裝甲部隊」,態度卻是差了許多。《明史》的《兵志》裡就直接說明朝戰車「未嘗當一敵」「亦未嘗以戰」。也就是說這類「明朝大殺器」別說殺敵,也實戰都沒怎麼打過,基本就是糠心蘿蔔。
  • 裝甲部隊在未來城市戰中的應用
    最近,美英聯軍的坦克部隊又在伊拉克的城市攻堅戰中發揮了帶頭作用,成為取得戰鬥勝利的「催化劑」。  隨著世界各國城市化水平的不斷提高,裝甲部隊要避免城市巷戰簡直是一廂情願。目前,有一半以上的西歐領土已經完成城市化進程,大規模城市化運動在世界其它地區也正如火如荼地進行,發展中國家尤其如此。有關資料顯示,目前城市居民幾乎佔世界總人口的一半。
  • 韓戰中坦克的運用,新中國現代裝甲部隊的開端
    而韓戰,對於中國國防建設中的裝甲部隊又具有裡程碑的意義    但是T34作為中型坦克,二戰中面對德軍比較強悍的重型坦克已經毫無優勢可言,在柏林戰役中,還大量被單兵使用的「鐵拳」肩扛式單兵反坦克炮擊毀,所以戰後很快被新型坦克替換,產生大量閒置,有一部分出口到第三世界國家,一部分支援了社會主義盟國
  • 文史鉤沉|佛朗哥與西班牙內戰
    他的部隊有1600多架各式飛機,共和派軍隊使用的飛機總數比他少100架左右。從1937年起,佛朗哥的德國飛機中至少有一部分是新式的,而且總的來說與共和派一方的西班牙與蘇聯飛行員相比,民族主義者一方的西班牙、義大利和德國飛行員的技術要更為熟練一點。在空襲行動特別是空對地支援方面,民族主義者一方的空軍有效率得多,禿鷹軍團在這方面技巧高超。
  • 它曾是德軍裝甲部隊的夢魘,有鋼鐵巨獸之稱號——KV-1重型坦克
    KV-1重型坦克(全景照片) 所以,德軍早期裝甲部隊也視KV-1重型坦克為核心對手(注意:按照相關史料說法,在1941年德軍正式對蘇聯作戰時,德軍裝甲部隊中沒有一款坦克可以和
  • 德國的二號坦克,德國裝甲部隊的早期主力,卻在日後逐漸無用
    二戰早期,德國裝甲部隊雖然縱橫馳騁,但實際上有相當時間德軍的主力裝甲部隊都是二號坦克這種輕型坦克。儘管蘇德戰爭後,這種輕型坦克就變得毫無意義,但它們在德國早期的戰爭中,卻立下了汗馬功勞。今天我們就看看這種曾為德軍立下汗馬功勞的二號輕型坦克,到底有什麼故事。
  • 安能辨我是雄雌,全面仿製維克斯Mk.E的T-26步兵坦克
    二戰爆發之前,世界各國都對本國的裝甲部隊進行了針對性的補充與加強。以納粹德國為例,在並不先進的坦克研發水平和與英法等國相比較為薄弱的工業基礎的限制之下,德國人選擇大量研發並裝備速度較快的輕型坦克以取得優勢。
  • 美國裝甲部隊的輕裝騎兵,馳騁沙場的輕型坦克——M3/M5斯圖亞特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坦克毫無疑問是地面戰場上的明星單位,尤其是各型中型坦克和重型坦克,更是主宰了戰場的存在。但其實在戰場上,輕型坦克也是戰場上不可缺少的存在,它們往往擔負起裝甲部隊的偵察任務,並在防禦戰和阻擊戰中,利用自身的機動性在複雜地形中與敵人周旋。甚至於在很多中型坦克無法展開的複雜地形上,伴隨步兵作戰並提供支援火力。
  • ...第二強,卻被德國用四周時間解決,法國坦克部隊為何如此不堪一擊
    說到兩次世界大戰中坦克的應用,很多人會首先想到英國試製的第一輛坦克Mark I、德國「閃電戰」中的裝甲集群或者是蘇聯的「鋼鐵洪流」(二戰後期蘇聯其實就有所謂的鋼鐵洪流了。如果深入一下會聯想到美國的M4、日本的97式、英國的邱吉爾重型坦克等等。
  • 閃電戰和大縱深作戰,同為裝甲戰術到底有何區別,誰又更勝一籌?
    長久以來,大縱深作戰和閃電戰,是二戰中兩大經典作戰理論,對戰後的軍事發展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在戰爭期間,蘇德雙方分別運用閃電戰和大縱深作戰,打出了無數精彩絕倫的戰役。但是對於二者到底有何區別,則比較模糊,今天筆者就為大家分析這兩大作戰理論的區別和優劣。
  • 西班牙故事:講講西班牙內戰
    1939年4月1日),是在西班牙第二共和國發生的一場內戰,由共和國總統曼努埃爾·阿扎尼亞的共和政府軍與人民陣線左翼聯盟對抗以弗朗西斯科·佛朗哥為中心的西班牙國民軍和長槍黨等右翼集團;反法西斯的人民陣線和共和政府有蘇聯、墨西哥和美國的援助,而佛朗哥的國民軍則有納粹德國、義大利王國和葡萄牙的支持,因為西班牙意識形態的衝突和軸心國集團與共產勢力的代理戰爭,使西班牙內戰被認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發生的前奏
  • 旨在支援步兵進攻的步兵坦克?步兵坦克在戰場上價值幾何?
    戰場的殘酷遠超歐洲各國的想像,究其原因就在於戰爭模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當時各國對戰爭的認知,還停留在拿破崙時代,至多也就是普法戰爭時代,對於突飛猛進的軍事技術到底會對戰爭產生什麼樣的變化,那基本都是兩眼一抹黑。
  • 西班牙在二戰時也有坦克,除了武裝拖拉機,還有雙層炮塔的A-4
    且不管他們在幹什麼,西班牙其實也是有坦克的,而且種類還不少。 1936年弗朗哥帶領國民軍、長槍黨和西班牙第二共和國發生了激烈的戰鬥,史稱「西班牙內戰」,在這期間坦克這種武器的理念和威力早就已經傳到了西班牙,將它用於戰爭也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雖然這些坦克看似比較落後,但對於千瘡百孔的西班牙來說已經很不錯了。
  • 美軍一個裝甲師有348輛坦克,俄軍有320輛,我國有多少?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坦克的出現改變了人類陸地戰爭的形式,當坦克經過近二十年的發展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德國人將坦克集中使用的創新舉措確定了坦克陸戰中堅的地位。
  • 中美俄一個裝甲師有多少坦克?美348輛,俄320輛,中國是多少
    坦克,這個戰場上的鋼鐵巨獸第一次出現在世界舞臺時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德國已經將坦克運用得巔峰造極,並且還給其坦克部隊命名為裝甲師,配合這種新型兵種出現了完全不一樣的戰爭形式,改寫了人類戰爭的發展方向,此後的戰爭人力已經成為了次要,而先進的武器和強大的火力才是各國所追求的發展方向。
  • 馳騁戰場的「鋼鐵軍馬」,德國裝甲部隊的中堅力量,四號中型坦克
    如果提到德國在二戰中的坦克,很多人最先想到的應該是虎式重型坦克,黑豹中型坦克或是虎王重型坦克之類的德味兒坦克明星。不過相比於這些耀眼的明星,德國裝甲部隊真正的中堅力量其實還是名聲不顯的四號坦克。作為一款在戰前開發的坦克,四號坦克在作為德軍的一員參與了德國在二戰中的所有戰役。那麼四號坦克,到底有什麼過人之處呢?
  • 曾經戰無不勝的二戰德軍裝甲部隊,為何最後屢屢戰敗?輸在了哪?
    今天咱們聊的這個話題,來源於一位網名叫「邦邦」的觀眾在我後臺留言提的問題,他說:「葦哥您好,我是一個大學生,從小就特別喜歡二戰的歷史,您能不能抽空講一下各國坦克的對比呀!除了數量和補給方面,德軍裝甲部隊到底輸在哪了呀!」關於二戰時期各國坦克的橫向對比,其實真的沒辦法比,也沒辦法搞個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