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早上,小王匆匆忙忙掛了門診,一進到醫生診室就發問:「醫生,我無意中摸到自己脖子這裡有一個淋巴結腫塊,這不會得了淋巴瘤吧?我越想越害怕, 醫生,你快幫我看看!」
淋巴結腫大是否就是淋巴瘤?
淋巴結腫大,不一定就是淋巴瘤。很多人在發現自己淋巴結腫大之後就特別緊張害怕,感覺自己已經患上淋巴瘤。但其實我們的淋巴系統是一個免疫系統,引起淋巴腫大的原因有很多種,比如病毒感染,或是自身免疫性疾病、藥物、醫源性原因等都可能導致淋巴結腫大。
當然,也不排除淋巴瘤原因導致的淋巴結腫大,這時就需要我們認真去分辨排查。
如何簡單分辨淋巴瘤導致的淋巴結腫大?
1.淋巴瘤沒有腫痛感:如果是炎症導致的淋巴腫大,那麼在保護免疫的作用下,患者往往會出現腫痛感,而淋巴瘤一般是沒有這種腫痛感的。
2.淋巴瘤會持續增大:大多數情況下,淋巴瘤增長的速度是較慢的,當發現自己淋巴腫大兩個星期後還繼續增大時,需儘早就醫,查明病因。
3.軟硬程度:如果感受到的觸感是偏軟的,那麼一般多為炎症;如果腫脹觸感偏硬,則需要及時就醫檢查。
4.是否會移動:普通炎症引起的淋巴結腫脹在觸摸時是會前後左右移動的,但是腫瘤引起的腫脹一般是不會移動的。
此外,除了淋巴結腫大,患上淋巴瘤,患者還可能出現三個方面的全身性症狀,包括:發燒38℃以上,並且連續3天以上,無感染情況;盜汗,也就是在入睡後出汗;消瘦,在6個月內體重減輕10%以上。
當懷疑自己有淋巴瘤傾向時,最好是及時就醫檢查,醫生在診斷後可能會建議患者進行血液檢查和骨髓檢查,以及影像學檢查。
常見的影像學檢查是B超、CT及PET/CT檢查,尤其是PET/CT檢查。如果出現懷疑的影像,那麼為了進一步確診,醫生會進行組織病理學檢查。目前來說,病理學檢查是判斷淋巴瘤的金標準。
淋巴瘤五大誘因
近年來,我國淋巴瘤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有相關數據顯示,淋巴瘤每年的新發病例為6-8萬人。而且更喜歡對兒童與青少年「下手」,眾多調查數據也顯示,淋巴瘤的新發患者逐漸趨於年輕化。
遺憾的是,關於淋巴瘤的發病病因沒有很明確,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有幾方面最主要:
1.遺傳因素:淋巴瘤有明顯的家族聚集傾向和遺傳易感性,如果有一名以上的直系親屬患淋巴瘤,那麼家庭成員患癌風險更高,因為他們更容易接觸到相同的致癌因素。
2.免疫因素:一般情況下,人體的免疫系統是可以應對機體內突變或癌變的細胞,但如果免疫系統屏障被破壞,那麼就極容易發生感染的情況。如免疫缺陷的愛滋病患者就是淋巴瘤的高危人群。
如果長期有熬夜、作息不規律、精神壓力大等方面的問題,也會降低身體的免疫能力,更容易遭受疾病侵襲。
3.病毒跟細菌感染:EB病毒感染的淋巴瘤包括Burkitt淋巴瘤、淋巴瘤樣肉芽腫病、NK/T細胞淋巴瘤、某些血管免疫母細胞淋巴瘤及腸道T細胞淋巴瘤等病毒是引起淋巴瘤的「罪魁禍首」。所以警惕病菌跟細菌的感染,可以有效預防淋巴瘤的發病。
4.物理因素:相關研究表示,大劑量的輻射會促進人類惡性淋巴瘤的發病,像日本廣島事件的人群中淋巴瘤的發病率明顯高於普通人。這種情況或與癌基因被激活、細胞突變、DNA損傷與錯誤性修復和染色體畸變有關。
5.化學病因:烷化劑、芳香胺類化合物、多環芳烴類化合物等化學致癌物與惡性淋巴瘤的發病呈相關性。其它的像農藥、化學肥料的使用,也會導致惡性淋巴瘤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出現增長。
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會增加惡性淋巴瘤的發生發展的風險,與此類因素相關聯的人群應該要提高防範,做好淋巴瘤的預防措施。
當發現自己有異常的淋巴結腫脹情況時,也不要採取一些「道聽途說」的方法自行救治,避免因為錯誤施治,導致病情加重。例如近年來常被提及的按摩消腫法!
淋巴腫塊按摩不僅不消腫,或會加重病情!
用按摩來消除淋巴腫塊,這種方法不建議採用。首先患者並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導致了淋巴腫脹,而且淋巴按摩手法會力度不當,反而可能造成淋巴循環不暢、靜脈曲張、組織內水液瘀滯等問題,甚至還可能造成腫瘤淋巴轉移,加重病情。
一般出現淋巴結腫大其實是淋巴系統與病菌或異常細胞對抗失敗的結果,所以當發現自己有異常的淋巴腫脹的情況,應該及時就醫,查明病因,根據醫囑用藥治療。
參考資料:
[1]《淋巴瘤的這些誤區,你信了嗎?》.人民網.2020-3-31.
[2]《淋巴結腫大不一定是瘤》.健康時報.2019-11-5.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