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喜觀①即到復題短篇二首
杜甫
其一
巫峽千山暗,終南萬裡春。
病中吾見弟,書到汝為人。
意答兒童問,來經戰伐新。
泊船悲喜後,款款話歸秦。
其二
待爾嗔烏鵲②,拋書示鶺鴒③。
枝間喜不去,原上急曾經。
江閣嫌津柳,風帆數驛亭。
應論十年事,愁絕始星星。
注釋:
【1】觀:杜觀,杜甫的弟弟。
【2】烏鵲:古人認為鵲噪預示遠人將歸。
【3】鶺鴒: 多活動於水邊的一種飛鳥。《詩經·常棣》中有言:「脊令在原,兄弟急難」。
【4】星星:形容稀疏白髮。
1. 下列對兩首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第一首首聯寫「巫峽」「終南」,交代兄弟分離,又與尾聯「泊船」「歸秦」相呼應。
B. 第二首首聯以「待」字起筆,時間被拉長,詩人的情緒轉與烏鵲、鶺鴒,敘寫生動。
C. 詩人講究用字,表意精準,如「竟」表現答問細述全面,「嫌」反襯出等待時的心情。
D. 兩詩多用襯託之筆,如「兒童問」 「嗔烏鵲」 「示鶺鴒」,襯寫出詩人收書後的心情。
D項,「兩詩多用襯託之筆,如『兒童問』 『嗔烏鵲』 『示鶺鴒』,襯寫出詩人收書後的心情」,錯誤。第一首,頸聯「意答兒童問,來經戰伐新」是就書發揮。「兒童」,指詩人的兒子宗文、宗武。接到久別親人的來信,這對全家都是一件大喜事。此時宗武才十四歲,對於十年未見的叔叔是一無所知的。孩子們好奇地想把叔叔的一切都問個明白,詩人也高興地不厭其煩地一一解答。兄弟之間的骨肉深情,躍然紙上。可見,「兒童問」是正面直接寫收書後全家人的欣喜之情。
故選D。
2. 詩人善於想像,虛化入筆,開拓詩境。下列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第一首頷聯寫詩人病中收到書信,知弟尚活,見信如面,想像兩人朝夕相對。
B. 第一首尾聯承上句,詩人知弟冒險而來,想到泊船後要慢慢商議「歸秦」事。
C. 第二首頸聯先寫詩人登江閣翹望,再寫想到弟弟乘船一定數算著到達的距離。
D. 第二首尾聯寫詩人在等待中預想兄弟會面後,敘談十年顛沛流離的各種經歷。
A.項,「第一首頷聯寫詩人病中收到書信,知弟尚活,見信如面,想像兩人朝夕相對」,理解錯誤。頷聯「病中吾見弟,書到汝為人」,乃直書實事。詩人雖在病中,但因很快就要與觀弟相見,精神振奮,病也覺得好多了。兩句意為烽煙四起,戰亂頻繁,生死未卜,突得來書,才知杜觀尚在人間。驚喜之情,不可言狀。這是悲中見喜。「書到汝為人」,是說:收到來書才知你仍然是人,還沒有變成鬼。這就把詩人平時對親人的關切和接書後的驚喜都表達得淋漓盡致。可見,此聯無想像,是實寫眼前自己的情況。
故選A
3. 這兩首詩的題目說的是「喜觀即到」,但兩詩中所寫心情並不單是「喜」。請談談這兩首詩分別抒寫了詩人怎樣複雜的心情,並比較其側重點。
第一首,詩人抒寫了兄弟天各一方的悲傷,收信時的喜悲交織,對戰亂中冒險而來的弟弟安危的擔心,以及預想弟弟到後一起商議「歸秦」事的悲喜交織。側重表達喜中複雜的悲。第二首,詩人盼弟不至,與烏鵲、鶺鴒相言,抒寫溢於言表的喜悅及不安焦慮。「嫌津柳」「數驛亭」更見詩人盼望中的急切。盼弟未至,揣想兄弟見面話十年事及早已愁白的頭髮,悲又深沉。側重抒寫喜悅中的急切期待。
詩歌思想情感題的設問方式:(1)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2)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實?(3)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情趣?(4)這首詩的主旨是什麼?思路解析:這類題通常是結合某一詩句或意境提問,因此必須明確詩歌的表層意思與深刻意義,才能把握詩歌的主旨和思想傾向。答題步驟:(1)回答塑造的形象;(2)回答作者的情感;(3)回答作品的思想意義。首先審題明問「這兩首詩的題目說的是『喜觀即到』,但兩詩中所寫心情並不單是『喜』。請談談這兩首詩分別抒寫了詩人怎樣複雜的心情,並比較其側重點」。
第一首:
首聯「巫峽千山暗」前句寫巫峽兩岸層巒疊嶂,遮天蔽日,暗指作者情緒低落,這是「悲;後句「終南萬裡春」遙想終南山萬裡皆春,透露出一絲喜悅,這是」樂「。②頷聯「病中吾見弟,書到汝為人」 寫自己於病中收到弟弟來信,悲中見喜。③頸聯「意答兒童問,來經戰伐新」寫自己高興地回答孩子們的問題,但回答的卻是戰事,喜中有悲。④尾聯「泊船悲喜後,款款話歸秦」設想兄弟見面後的情景,表現了作者渴盼團圓的急迫心情,表達想要回家的願望,但「款款」二字說明這一願望不能立馬實現,仍然是悲喜相兼。
第二首:
首聯寫「待爾嗔烏鵲,拋書示鶺鴒」,詩人盼弟不至,與烏鵲、鶺鴒相言,抒寫溢於言表的喜悅及不安焦慮。頸聯「寫江閣嫌津柳,風帆數驛亭」,詩人登上江邊樓閣,希望快點看到觀弟來船的帆影,但令人討厭的是柳蔭遮住了視線。春風楊柳,本是美好的形象,這時卻成了討人嫌的東西。進一步反襯出詩人渴盼兄弟團聚的焦急心情「嫌津柳」「數驛亭」更見詩人盼望中的急切。實際上「風帆」,是杜觀所乘之船;「數驛亭」,是杜觀的行為。這兩句,前一句是實寫,後一句是懸揣。詩人發揮了豐富的想像力,弟之盼兄,一定也像兄之盼弟。詩人覺得自己在這裡嫌津柳之密,想來他也一定在來船上嫌驛亭之多也。這樣就能把相互的感情表現得更加強烈,更加深沉。尾聯寫「應論十年事,愁絕始星星」,」「愁絕」亦作「捻絕」,「星星」亦作「惶惺」。「愁絕」,指愁得要命;「星星」,指稀疏的白髮。這兩句是預想兄弟會面之後,詳細敘談十年來顛沛流離的苦楚,當年正是由於愁得要命,頭髮才開始白起來的。盼弟未至,早已愁白頭髮,悲傷又深沉。側重抒寫喜悅中的急切期待。
【點睛】
杜甫詩歌沉鬱頓挫的風格可以理解為,沉鬱指的是文章的深沉蘊蓄,頓挫則是指感情的抑揚曲折,語氣、音節的跌宕搖曳。
分析杜詩沉鬱頓挫的風格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 內容充實,關注社會民生。
杜甫生逢開元盛世及安史之亂,一生顛沛流離,歷盡磨難,他的詩廣泛地記載了這一時期的現實生活,被人稱為「詩史」。杜甫擅長各種詩體,詩風沉鬱頓挫,對後世有很大的影響。
2、 憂國憂民,情感深厚、濃鬱。
杜甫的是個情真意切,詩中充滿著憂國憂民的憂思,讓人難以揮去,真摯感人。
3、 語言凝練蒼勁、通俗質樸,剛健有力。
杜甫詩歌的語言精工凝練而又豐富多彩,他十分注意意錘鍊字句,增強了詩歌語言內涵和表現力。他的詩歌既有精煉蒼勁,深刻精警的特點,也有通俗自然、清新流麗等多樣化的特徵。
4、章法曲折多變,開合跌宕。
以《登高》一詩為例,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語氣、音節的跌宕搖曳)寫秋天肅穆蕭殺、空曠遼闊的景色,一句俯視,有疏宕之氣。「無邊」,放大了落葉的陣勢,「蕭蕭下」,又加快了飄落的速度。在寫景的同時,深沉地抒發了自己的情懷,傳達出韶光易逝,壯志難酬的感愴。它的境界非常壯闊,對人們的觸動不限於歲暮的感傷,同時讓人想到生命的消逝與有限,宇宙的無窮與永恆。透過沉鬱悲涼的精工對句,顯示著詩人出神入化的筆力,有「建瓴走坂」、「百川東注」的磅礴氣勢。
寫作教學:偉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偉大
詩歌鑑賞答題技巧:舊隱不知處,雲深樹蒼蒼
宿老師教作文之以「融」為話題
論述類文本閱讀+實用類文本閱讀解題技巧
現代文閱讀兼好文推薦:劍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