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學校被打或者打人了,「如何處理」的確是個令人頭疼的事情。太在意吧,可能會被說事兒,甚至影響孩子在學校的社交;不在意吧,又擔心繼續發展成惡性事件,無論被打還打人,風險都不小。
說到底,其實就是一個「度的把握「。果仁媽今天分享的這篇文章,是一位奶爸的真實經歷,他講述孩子從2歲上幼兒園到6歲一年級,被打和打人到經歷,分享了遇到各種具體情況時的應對方法,非常值得參考。無論你家娃,有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都值得看一看。
|
本文轉自「奶爸de自我修養」,ID:DaddyGrowUp,
理工男研究育兒問題。不愛雞湯,只有乾貨!
孩子從上幼兒園開始,恐怕100%都會遇到和同學發生肢體衝突的情況,我們自己小時候多少也有類似的成長經歷。怎麼處理各種情況,是生活中的一個難題!
此前我寫過一篇文章——孩子被打要不要打回去?你教孩子之前要先問自己一個問題,這裡面有我本人對於這個問題從各個角度的分析。簡單總結的話,就是要教會孩子在不同情況下,使用不同的應對方式。
我兒子從2歲多上幼兒園到現在6歲多上一年級,在幼兒園和學校,有被打的時候,也有打人的時候。上面列的那篇文章寫的是宏觀分析,本文就寫一下微觀上,我們家對孩子遇到各種具體情況時的應對方法。
特別說明——這個問題怎麼處理,不存在最好的方式,而是因人而異,因地而異。所以,我的處理方式,僅僅針對我的孩子和他所處的環境,並不適用於所有情況。供大家參考!
1
2歲天天被打
我兒子是兩歲一個月上的幼兒園,班上全是3歲以下的孩子,師生比1:2。
沒過幾天,他晚上回家給我說,他被同學打了。我問事情經過,大致是有個女同學要搶他玩具,他不給,女同學就打了他一拳,然後就被老師分開了。
後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我兒子被那位女同學打的頻率非常高,幾乎天天都有發生。有時候,我去接他,發現他甚至臉上會掛彩。
老師會給我說,今天又被打了。我哈哈一笑,說沒事沒事。我也不問是誰打的。儘管我心裡知道90%又是那位小姑娘。
我接送孩子的時候,常見到那位小姑娘。我可以負責任地說,她絕對是一位攻擊性很強的孩子,稍不如意就會打人,而且並非只打我兒子一個,見誰打誰。但奇怪的是,我兒子在班上卻和她玩得最好!
小姑娘常常拉著我兒子到處玩,倆人玩得高興時,笑聲可以傳到一百米外,但一言不合她就可能給我兒子來一下。
我從來沒有為這位小姑娘打我兒子的事情,主動找老師聊過天。倒是老師主動找我聊過幾回,說他倆平時好的時候特好,不好的時候就會打起來,初期我兒子總被打,後期偶爾也還手,但十幾分鐘之後就又和好了。
兒子被打,我這個當爹的肯定心疼!但為什麼我不把這事當個事兒呢?有以下幾點原因:
我兒子當時上的幼兒園師生比非常高,達到1:2。所以,老師看得很緊,教室裡也沒有什麼危險物品。再加上兩歲多的孩子,戰鬥力實在有限,最多就是抓破點皮,大傷的概率很低。
我兒子屬於沒啥攻擊性的孩子,我覺得他應該學習如何跟攻擊性強的孩子共處。現在沒遇到,以後也會遇到的。
我多次跟他交流過,他對於自己被打,並沒有什麼太多的感覺,多數情況也不疼,並且他還選了這位小姑娘做他在班上最好的朋友。所以,既然他自己都無所謂,我也沒必要大動幹戈。
總的來說,我認為這個階段,孩子剛進入集體,應該學習跟各種不同性格的同齡人的社交技能,衝突的原因更多是不成熟的社交手段。
我相信老師們能正確引導,孩子們也能逐漸完善對此的認知。
2
4歲「被打傷」
我兒子4歲時轉入了另外一家幼兒園,這家幼兒園的師生比大約是1:5。
他第一天回來就說,班上有個同學打了他。
我們注意到那位同學體格非常強壯,超過班上其他孩子很多很多。我們雖然認為這個年齡的孩子之間的衝突絕大多數情況仍然處於社交範疇,但這位同學實在過於強壯,客觀上可能已具備打傷人的能力,所以我們第二天找老師反映了一下情況。
老師說,這位同學雖然有一定的攻擊性,但並不屬於那種特別愛打人的孩子,只是常常比較莽撞,比如走路的時候橫衝直撞的,有時會撞到同學,又由於體格過大,所以被撞的同學常會認為自己被欺負了。
我們覺得老師的解釋是OK的,並表示請老師以後關照一點就好。
在後面的時間裡,我兒子時常會說被這位同學打了。客觀地說,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很難準確描述自己的遭遇。所以,我也分不清他究竟是真被打了,還是誤會,或者是他的想像。
我跟他說,面對如此強壯的同學,你要跟他對打是不現實的,建議平時離他遠點,避免和他發生衝突,真被打了,及時找老師來處理。
直到有一天,我發現兒子的頭頂有傷,創口大約1釐米乘4釐米。
我問他是怎麼造成的?他說,是那位同學用木棍敲的。經我詢問,他清楚地說了時間、地點、如何發生的。從創口形狀來看,確實和他描述的木棍粗細吻合。他還說,那位同學說,以後每天都要用木棍敲他的頭3下。
如果這一切屬實,那麼這就不是孩子們之間的小衝突了,說是霸凌也可以。
麻煩的是,他說這事班主任老師給他們處理了,但我問班主任老師,老師說並不知情。
作為家長來說,現在就有三種可能了:
孩子記錯了,沒有被打,但描述了一個想像的故事;
孩子記錯了一部分,被打了,但並未告訴老師;
孩子沒有記錯,老師為了息事寧人,故意說不知情。
由於幼兒園也沒有監控,所以客觀地說,我們無法搞清楚事情的真相了。
但無論如何,我們家長這時不能當做什麼也沒發生。我們第二天去幼兒園找了班主任和園長交涉此事。我並沒有鬧事罵人之類的,但我的態度是嚴肅的。
我非常清楚地表達了,現在這事不能說一定發生了,也不能說一定沒發生,不管怎樣,都希望老師們今後多留意一下我兒子和那位同學之間的交互。
園方表示同意。我們也就作罷。
因為不能確定是不是被同學打傷的,所以我們並未聯絡對方家長。本小節的標題中「被打傷」三個字也打了引號。
後來我兒子在這家幼兒園又呆了半年,再沒有出現過類似情況。回家說被那位同學打了的頻率明顯降低。
我覺得應該是老師們的功勞。雖然他偶爾也會說和別的孩子起了衝突,被打了兩下,但經我詢問,我都覺得屬於孩子們交往的正常範疇,沒有再找老師交涉過。
綜上,平時要和孩子多交流,關注孩子有沒有在學校發生不愉快。孩子自己未必會主動說。如果是小衝突,我是覺得無所謂,沒必要小題大做。但若真被打嚴重了,家長還是要趕緊聯繫老師,商議應對方案。
3
5歲擔心打人
我兒子5歲多的時候上了學前班,師生比大約1:8。
我以前的文章寫過,他因為運動能力很差,所以我一直在帶他去各種體育項目試。進入學前班沒多久,試了柔術和泰拳,他都很喜歡,於是我們決定讓他長期練這兩個項目。
雖然我們的出發點是強身健體,但客觀地說,這兩個項目會大大提升他的「戰鬥力」。儘管他天性並不屬於那種攻擊性很強的孩子,我們仍然很擔心他在學校出手傷人。
在他練了半年之後,我可以非常肯定地說,同齡的、沒有搏擊經驗的、體重不超過他10kg的孩子,若和他真打起來90%堅持不了30秒。我真的是非常擔心他在學校惹是生非,或者僅僅是出於自衛的目的但給人打成大傷!
於是,從他開始學柔術和泰拳時,我就非常鄭重地跟他強調:
第一,絕對不允許使用泰拳和柔術在學校主動招惹任何人;
第二,如果有人打他,首選是請老師出面處理,如果老師不在,要自衛,一定注意分寸,用泰拳的話,最好只踢對方大腿,不要打臉,用柔術的話,摔倒對方,騎乘上去控制住就可以了,絕對禁止使用降服技。
這兩條,我是隔三差五就跟他囑咐一次,一直到現在也如此。
突然有一天,老師在群裡說,班上有一些小朋友,主要是男孩子,平時總愛互相打來打去,有的時候會打得比較嚴重,希望家長們在家裡跟孩子強調不能打架,規範孩子們的行為。
老師並沒有說是哪些孩子,這下可把我給嚇壞了,怕老師說的包括我兒子。
於是,我趕緊找老師私聊了一下。幸運的是,老師非常肯定地對我說,我兒子在學校不屬於他說的那批孩子。我心裡一塊石頭才落了地。
但我還是跟老師又強調了一下,說我兒子在學泰拳和柔術,我們非常重視約束他不要濫用搏擊技能,如果他在學校打了人,請一定通知我們。
綜上,如果孩子學了搏擊或者孩子本身相對強壯,父母一定要約束孩子的行為,不要惹是生非。
4
6歲第一次明確的反擊
我兒子6歲多上小學一年級了,師生比超過了1:10。老師不再能夠一直盯著所有的孩子了。每天都會出現教室裡沒有老師,只有孩子們的情況。
男孩子們到了這個年齡真的是很煩人,精力過剩,攻擊性變強,相當一部分變得特別愛打鬧。班上有幾個男孩子,天天都讓老師頭疼。
有一段時間,我發現我兒子幾乎每天都會丟橡皮,就算不丟的時候,橡皮也特別髒。我問他是怎麼回事?他說,班上有個男同學,每天都拿他的橡皮當足球踢,經常踢丟,而且只拿他的。
我說,你沒有說不同意嗎?他說,說了,但那位同學也不聽,就是要拿。
我說,你明天去學校,明確地告訴他,要踢橡皮就踢自己的。如果他還是要拿你的,你就告訴老師,請老師幫忙處理。他說好。
第二天,我兒子放學回家,橡皮還是丟了。
他說,他明確地說了,但那位同學根本不管,硬拿了。當時,老師不在教室,他去找老師,老師來了讓那位男同學歸還橡皮,那位男同學就說找不到了,並未歸還。
我說,那這樣子,明天你去學校,如果他還來,你就堅決保護好你的東西,如果他硬搶,你就也硬搶回來。
不料他面露難色,說道,那位男同學比他高壯,而且是學跆拳道的,恐怕搶不過。萬一打起來,恐怕也打不過。
我說,你這有啥好怕的,你是學柔術的,會摔會地面,沒學過摔法和地面的孩子連第一下都防不了。你明天去直接把他摔倒在地上,壓制他,直到他認輸,別使用降服技即可。
他又說,可是教室的地面是硬的,不像拳館地面是墊子,我把他摔倒,他會不會太疼?
我說,你把他摔下去的時候,手抓著點衣服,讓他輕點落地。
他說好,他去試試。
第三天,我兒子放學回家,我問今天發生了什麼沒有?
他非常興奮地對我說,今天他去到學校,還是被那位同學搶橡皮。他對同學說,我會柔術,你再不還我,我就要硬搶了。
那位同學說,好啊,我用跆拳道,你用柔術,咱倆比試一下。
我兒子上去一個大外刈(一種摔法的名稱)就把對方摔倒了,然後騎乘在他身上,把他壓在地面。對方反抗了一下,見根本無望起身,就放棄了抵抗。
過了一會兒,我兒子見他被壓得難受,就放他起來了。那位男同學起來後說了一句,你真厲害啊!
那天過後,再沒有人來搶過我兒子橡皮。
這是我兒子第一次使用自己學的格鬥技術進行反擊。
綜上,孩子們的世界在極少數時候,道理是講不通的。咱們也是先禮後兵,文明的辦法你不接受,你非要來野蠻的辦法,咱也不怕。
注意,要反擊必須有反擊的實力。具體到我兒子來說,我非常清楚他在拳館打實戰的激烈程度遠遠勝過尋常孩子的打架。倘若他沒有這個實力,我斷然不敢讓他反擊一位體格超過自己的同學。
所以說啊,沒有實力的憤怒毫無意義!
5
主動打了同學
如上一節所述,男孩子到了6、7歲這個年齡,往往攻擊性逐漸變強,客觀地說,對旁人有一定危險。我兒子雖然不是班上最淘氣那幾位男孩,但相比他小的時候來說,也淘氣了一些。
有一天晚上,我還沒有回家,收到了班上一位女同學的媽媽的微信,說我兒子在學校打了她女兒,雖然老師沒有看見,但是有別的同學目睹了全過程。
我當時腦子裡真的嗡嗡作響!就怕他惹是生非啊,這還惹了一位女同學,而且這位女同學是他在班上最好的朋友,倆人幾乎天天課間休息時都在一起玩。我怎麼也沒想到他會打這位女同學。
我趕緊問了一下細節,尤其問了一下是怎麼打的?我就怕他使用泰拳或者柔術,上去給人臉上一拳,或者踢人一腿,摔人一跤之類的。同學媽媽說,是用衣服抽的。
我那天晚上到家的時候,我兒子已經睡了。我和我媳婦商議了一下,決定第二天早上提前把他叫起來,好好跟他交流一下。我媳婦鄭重囑咐我,千萬不能發火,一定要好好說。
第二天一早,我倆把他叫起來。
我問他,昨天是不是和女同學發生了衝突?
他說,是。
我說,昨天人家媽媽已經聯繫我了,說你打人,你要知道這是很嚴重的問題,所以你現在必須努力回憶,把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儘量詳細地告訴我。我才能幫你,看怎麼去處理此事。
他顯然被我們這種嚴肅的氣氛嚇到了,後面看起來完全是說的實話。
他說,他和那位女同學在教室裡追著跑(這是他倆常玩的一個玩法),女同學可能跑累了,就跑回自己座位上坐著,說,我不和你鬧了。然後,他跑到女同學旁邊,就用衣服抽了女同學一下。抽完就回了自己座位。
我問,你當時為啥要抽人家啊?他說不出個所以然來。我感覺,他當時可能是還想再和同學玩會兒,但同學不玩了,他一瞬間有點不悅,未經大腦,就動了手。
我問,最近還有和別的同學動手的情況嗎?
他想了想說,前幾天早上到學校,另一位女同學看見他,就對他說了一句——你來打我啊?於是,他上去把那位女同學摔倒在地,但是是特別慢特別輕地摔的。
這時,又來了位男同學,說這位女同學太弱了,叫我兒子去打他。於是,他又上去把那位男同學也摔倒在地,摔男同學時沒太保護對方。
我問,你和他倆前面沒發生任何事情,他倆上來就讓你打他們啊?他說,是,早上才剛到學校,啥都還沒發生。
我說,好的,我了解了。我給你分析一下:
第一,你這幾次行為,首先肯定是非常錯誤的!我再三叮囑過你,不可在學校主動招惹同學,尤其是不可使用搏擊技術主動招惹同學。而你這摔了兩次人,用衣服打了同學,這是不符合我們告誡你的注意事項的。』
第二,你這類行為,如果被學校定性為打架,你知道會是什麼結果嗎?我手裡這一本書是你們學校的校規,我翻給你看,校規上這一頁有明確規定——在學校打架,最輕是請家長,嚴重點會停課,最重是開除。所以,你要清楚,在學校打人是非常嚴重的事情,很可能給我們家庭帶來嚴重的後果。』
第三,你這次的行為,算是非常幸運,沒有給同學打成大傷。你要明白你的同學們不像你,他們沒學過搏擊,他們不知道被摔倒時怎麼保護自己不受傷。所以,我一再跟你說,除了個別自衛的情況,不要使用搏擊技術。你要知道,一旦真給同學打成大傷,你幾乎肯定會被開除。』
我兒子聽完我說這些,面色十分凝重。
我接著說,我給你幾個建議:
第一,你今天去學校,鄭重地向這幾位同學道歉。表示這都是你的錯!希望得到他們的原諒。
第二,以後跟同學們相處,有不同想法可以說,說不通可以換一種說法,但絕對不能動手。絕大多數情況,動手是不必要的。
第三,和女同學相處要特別注意。只要是男的和女的發生肢體衝突,幾乎100%是男的的錯。所以,千萬不能跟女同學動手。
他問,那女同學叫我打她,我怎麼辦呢?
我說,你應該說,我不打女的,然後掉頭便走。
他又問,如果女同學先打了我,我能還手嗎?
我說,不能。男的就不能打女的。如果有女同學打你,一來我估計很難把你打痛,你不如算了,二來如果真把你打痛打傷了,你可以找老師來處理。
……
那天早上,我們的談話持續了約一小時,就日常他會碰到的各種情況都進行了分析。他對於如何在學校應對此類情形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當天,他跟同學誠懇道歉,我跟同學家長誠懇道歉!此事算是告一段落。
綜上,我兒子可能是進入了男孩子淘氣的階段,也可能是想在學校顯擺一下自己會搏擊技術,所以在學校主動對別的孩子動了手。
主動對別的孩子動手,這在我們家是絕對不允許的。
我們一來要加強他對此事的認識,讓他自己控制好自己;二來,我們加強了日常和他在這方面的溝通,經常詢問他在學校有沒有遇到類似情形,有沒有不知道該如何應對的情況;三來,如果真的犯了錯誤,我們絕不姑息,他去承擔他應承擔的責任,我們去承擔我們應承擔的責任。
6
總結
日常生活中,我經常聽到有父母教育孩子,被打了要堅決打回去。我個人並不贊成這樣做。同時,我也不贊成什麼事情都忍氣吞聲。我覺得應該分情況處理。
比如我在本文中,將我兒子經歷過的每個幼兒園和學校的師生比都寫了下來。師生比高的時候,老師監控緊密,我們家長自然應該把心放寬點;師生比低的時候,老師不可能都照顧到,我們家長就應該多承擔一些關心和約束孩子的責任。所以,不同的環境自然應該採取不同的應對方法。
一個孩子從出生到成年,實際上絕大部分時間生活在同齡人的集體中,總會遇到發生衝突的情況,總會遇到被打和打人的情況。
我們父母需要做的,是根據孩子的自身特點和孩子的生長環境,明確自家在這一點上的處事方式,並將其教給孩子。
最後,再次強調,本文只是我們家根據我兒子的特點和他的生長環境,做出的我家的選擇,並不適合所有家庭。供大家參考!
▼
每日話題
你家孩子有遇到打人或者被打的情況嗎?
你是怎麼處理的?
留言區分享你的經歷吧!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