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功創模運動,是解放軍戰時政治工作的一項經常性內容。在戰時能做到及時表彰先進,傳播經驗,鼓舞士氣,激勵鬥志。
淮海戰役中,解放軍在深入展開打敗國民黨反動政府,爭取淮海戰役勝利,為人民立功運動的基礎上,在戰鬥的緊急關頭對有特殊戰功者,即時宣布其火線立功,對所有部隊都是一個極大的鼓勵。淮塔管理局教育交流處處長溫良說:「立功創模運動即各部隊廣泛開展火線評功、慶功,對在作戰中功績卓著及在戰勤等各項工作中表現突出的,採取群眾評議和領導批准相結合的方法,評為戰鬥英雄、模範或記功,並給有功單位和個人論功行賞,發獎旗、獎章、獎狀,佩戴光榮花,登光榮榜,發功臣證,獎英雄服、功臣衣。」
中野九縱在整個戰役中貫穿了及時表揚的精神,在每次重要戰鬥後正式頒發記功命令,獎勵有特殊戰功的部隊與個人。各旅各團也同樣地展開了火線記功,每個戰鬥之後,同時也樹立了正式記功命令的制度。講解員王苒說:「中野九縱在第二次攻擊張圍子的決定性的關頭,馬振營長帶領十一連5分鐘突破,雖身負四傷仍帶領打退敵人8次反撲,鞏固突破口之後,縱隊馬上宣布給馬營長記特等功、十連記集體功的命令,從電話上把這個記功命令傳達到了所有尚在繼續縱深發展的部隊,對迅速殲滅該敵頑抗起很大作用。」
講解員王苒在查閱資料
除此之外,營連組織了對每一次戰鬥中特殊功績者火線立功的運動,並在戰地組織小型賀功,部隊對此極為重視,都視能上各級的立功命令或火線立功為無上光榮。七十六團榮獲縱隊第一號命令記功後,馬上提出:「努力爭取上記功命令第二號!」這也成為了他們抓緊間隙練兵積極準備最有力的動員口號,在張圍子戰鬥時,又成為最生動有力、最為戰士們所接受的戰鬥口號。
淮塔管理局信息檔案處副研究館員張五可說:「在戰役期間,立功人員數以萬計,立功創模火線慶功提高了指戰員們的戰鬥信心,還可以及時傳遞戰鬥經驗、宣傳英勇事跡,大大激發了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採制:徐州交通廣播記者楊茜、 通訊員王苒 】
【紅色徐州】由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管理局 、徐州廣播電視傳媒集團聯合製作。
編輯:逯禹彤
資料來源:徐州交通廣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