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車事小說 青檸檬
即便是直接將標緻/雪鐵龍技術拿來為己所用的東風風神,其發展至今,仍然只能遊走於終端市場邊緣。同樣缺失核心技術背書的嵐圖,會發展成為東風風神的馬甲版嗎?
號稱籌備長達兩年時間的東風汽車高端新能源品牌終於在7月底揭開了神秘面紗。只所以稱之為神秘,據了解,在正式發布之前,即便是東風汽車內部人士也很少有人知道該項目相關信息,保密措施可見一斑。
7月29日,這個曾在東風汽車內部被稱為「h事業部」的神秘項目正式被冠以「嵐圖」品牌對外發布。
據東風汽車在官方新聞通稿中介紹,包括當地政府官員及東風汽車集團高管在內,這場在武漢舉辦的發布會現場人員規模達到了上千人。這也是疫情過後,汽車領域首個規模達到上千人的大型線下發布會。從這一角度來說,用「聲勢浩大」來形容這場發布會並不為過。
在這場盛大的發布會上,東風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竺延風對嵐圖指明了前行方向:「打造成為中國高端新能源乘用車的領先者」。
只是,東風汽車喊出的這句「口號」在外界看來,著實有些底氣不足。更為直白點來說,對於定位高端,立志成為中國高端新能源乘用車領先者的嵐圖,雖然規劃很宏偉,但在最為關鍵的核心技術部分有些語焉不詳。此外,過於傳統的高管團隊成員創新能力也遭到外界質疑。
宏偉「藍圖」的外表下缺失核心技術支撐
據東風汽車介紹,嵐圖作為東風汽車旗下子公司將完全獨立運營。不同於東風汽車其他子公司,嵐圖擁有全新的團隊、組織架構以及發展戰略和商業模式。
選擇另起爐灶的東風汽車意圖非常明顯,並不希望嵐圖走上發展老路,寄希望新架構、新團隊能夠給這個新品牌帶來不同傳統車企往日的全新發展風貌。
據了解,嵐圖已經制定了未來3-5年的發展規劃。在產品端,將實現對轎車、SUV、MPV以及跨界車、高性能車等各個細分市場的覆蓋。並從2021年起,每年向市場投放不少於一款新車型。
雖然針對品牌、發展規劃等東風汽車介紹了頗多,但對於核心問題,嵐圖的核心技術從何而來並未展開細說。僅在官方新聞通稿中稱,將基於ESSA原生智慧電動架構開發出一系列產品。倘若結合東風汽車副總經理尤崢在接受採訪時說的一句話:「嵐圖融合了東風汽車50年造車積澱和造車新勢力商業模式的優勢。」對於核心技術來源這個關鍵問題,基本可以理解為,嵐圖旗下各款車型將基於東風汽車現有掌握的技術進行打造。
不過,據《第一財經》在報導中援引東風汽車內部人士透露稱,「嵐圖核心技術源自重慶小康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重慶金康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
事實上,無論核心技術來自上述重慶金康新能源,或而是依託東風汽車自有技術儲備,對嵐圖來說並無二致,都將無法短時間內擺脫外界對其「外強中乾」的質疑。
東風旗下的自主品牌東風風神就是一個很好的佐證。其在技術層面不僅手握東風汽車自身全部資源,更還直接/間接採用了合資夥伴東風標緻/雪鐵龍諸多技術/部件。即便如此,多年發展至今仍舊徘徊於市場邊緣。
以乘聯會統計的銷量數據來看,上半年銷量破萬車型更是僅有奕神(上半年累計19016輛)一款車型。累計實現銷量也僅為30093輛。是長安汽車自主車型銷量的1/13倍,是上汽乘用車1/8倍,是廣汽傳祺的1/5倍,是長城汽車的1/10倍。手握大把資源的東風風神甚至還不如東風小康(上半年銷量40764輛)、東風風行(上半年銷量41104輛)賣的多。
集合東風汽車大把技術資源的東風風神尚且如此,換個名稱而來的嵐圖又能夠帶來多大的改善?
高管團隊過於傳統,創新能力遭質疑
對於嵐圖,雖然東風汽車為了避免走老路有意搭建了一個全新團隊來操盤嵐圖。如,執行長兼首席技術官盧放,首席品牌官雷新,財務長沈軍,營運長蔣燾,品牌運營高級總監、新聞發言人黃偉衝等。
不過,從團隊人員背景來看,均還是來自傳統車企的傳統崗位,團隊創新能力也因此遭到外界質疑。
對此,《第一財經》在上述同篇報導中援引一位證券分析師的話稱:「從高管團隊看,第一是很傳統,沒有網際網路公司和科技公司的人才。第二,大多是後臺管理人員,沒有操盤手的經驗。」對此,該分析師還表示,從嵐圖發布會環節設計和內容來看,嵐圖也仍然沒有擺脫傳統車企那套運營思維:領導們永遠至上,用戶排在最外圍。
通過嵐圖高管團隊接受媒體採訪時的答覆也不難看出,其思維仍然停留在「空、大、假「的過去。例如,在回答媒體關於嵐圖銷售渠道的提問時,嵐圖首席品牌官雷新表示:「將依託東風公司的造車經驗,積累匹配資源,以客戶為中心建立可靠可信的連接,並朝著這個方向去構建渠道模式。」
這樣的答覆看似回應了很多,但卻讓聽者不知其所云。至於外界想知道的究竟嵐圖銷售渠道是採用現有4S模式,還是借鑑現有造車新勢力的直營模式,又或者自創其他模式?仍然是個謎團。
事實上,除了雷新之外,車事小說在對多家主流媒體的報導進行查閱後發現,喜歡說「空話、套話"幾乎成為了嵐圖高管們存在的共性問題。這也與頭部幾家造車新勢力高管展示出來的坦率、務實作風形成鮮明對比。
車事小說點評:
事實上,嵐圖並不是首個傳統自主車企推出的高端新能源品牌。在此之前,北汽早在2016年就曾推出了高端智能電動車品牌ARCFOX。
比起嵐圖,ARCFOX逼格甚至設定的更高,其首款概念車型更是在2019年不遠萬裡跑到了日內瓦車展舉辦全球首發儀式。不過,如同大多數所謂的自主高端品牌一樣,熱鬧的發布會過後,一切又歸於平靜。
當前,雖然以蔚來為代表的一批「高售價(單車售價30萬以上)」造車新勢力正在向高端化發起新一輪突圍。而且也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就眼下現狀而言斷定是否能夠成功還為時尚早。即便蔚來創始人李斌也謹慎聲稱,蔚來現在只是從重症病房轉到了普通病房,其成功率僅為51%。
對此,億歐智庫在「2020中國自主汽車品牌高端化發展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中指出,「由於產品品質和品牌溢價能力有所欠缺,自主汽車品牌尚未誕生高端化的真正成功案例」。
據這份「報告」顯示,自2007年以來,奇瑞推出的觀致為代表的一批所謂自主高端品牌相繼問世。無一例外,雖然所謂的高端品牌越出越多,但至今鮮有成功案例。也就是說,自主品牌在高端化上現階段仍然處於「摸石頭過河,不斷試錯」的探索過程。
基於此,寄希望藉助新能源抄近路來實現品牌高端化的這種想法有些想當然了。